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四)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章溢,字三益,龙泉人。
始生,声如钟。
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
天性孝友。
父没.,未葬,火焚其庐。
溢搏颡①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
”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
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
溢走说石抹宜孙②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
”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
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辞不受。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
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
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巡行于江东两淮,分籍定税,民甚便之。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
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注释】①搏颡:叩头②石抹宜孙:元朝将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父没.(2)欲降.之(3)俄.府官以兵来(4)宜孙然.其言2、以下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与.胡深同师王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而.吾独取功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缚于柱/以勇气闻于诸侯C.留溢幕下/退隐匡山D.巡行于江东两淮/而君幸于赵王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2)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5、本文表现了张溢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欧阳修荐为谏官。
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奇高,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1、请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擢.进士上第(2)乞.不次进用(3)能以.辨博济其说(4)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召(安石)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B. (欧阳修)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C. 朝廷每欲畀(安石)于美官D. 及(安石)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2)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5、请在文中找出能从侧面表现王安石才干的句子6、王安石学识渊博,好读书,善属文,才华横溢,是北宋时的大改革家。
从文中看,他认为要办大事就得要做到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
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
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
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
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他日,友人至。
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十)答案(一)1.(4分)⑴停止;不再继续⑵认为……有才德⑶赠送⑷完毕2.(2分)B (A项中“善容物者也”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后句的“善”表示“容易”;B项两句中的“好”都为“喜爱”的意思;C项“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的“以”为介词,表示“以……的身份”,“父尝刲股以疗亲病”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表示目的;D项前句“之”同“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之”为第三人称代词。
)3.(4分)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2分,把握关键字“是”、“安”;注意倒装句式;语意连贯。
)⑵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常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
(2分,把握关键字“里”“就”、通假字“平”;语意连贯。
)4.(2分)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5.(3分)勤奋好学、济贫扶弱、重贤尊祖、敬老爱幼、公正无私(每项1分,写出三点即可)(二)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名不得逃也8.官场上那些劳心劳形的事物(轩裳珪组之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的生活9、聊以志吾之乐尔;退隐之乐的情感。
10、示例: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别具一格,欧阳修直抒胸臆般地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赏析点1分,分析2分,语言1分)【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
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
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翻译:(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翻译:(3)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还而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翻译:(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务:致力。
受:接受。
诚:确实,的确。
因:于是。
廷:当廷,名作状。
翻译:(5)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翻译:(6)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六年级语文每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专题02 文言文专项练习(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剖析文言断句1.明晰步骤第一步:理解大意。
先通读文段,大体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如果是传记类文本,需要看清地名、人名、官名等;如果是议论性散文,要明确谈论的观点、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明确关键。
结合选项,找到不同之处。
第三步:比对细节。
结合选项,比对句法结构,判断语块是否合理。
2.解题妙招①断句时,找名词和代词。
名词代词如果做主语,它的前面可能断句;如果做宾语,它的后面可能断句。
②断句时,找虚词。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等),其后一般要断开;句首发语词(夫、盖、若夫、唯等)其前一般要断开;关联词(虽、故、然则等)其前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孰与等)其前一般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等)其后一般要断开。
③根据谓语断句。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确定语句的停顿点。
④根据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常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有时文章为了华丽,多用四六句,也给我们断句提供了线索。
⑤根据句式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等)、固定句式(“如……何”等)。
二、解答文化常识题的方法1.看语境。
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将考查到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
2.识陷阱。
明确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失当、偷换概念等。
3.巧排除。
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排除已知选项。
三、文意概括分析1.客观题解题“三步骤”第一步:通读文章,标注区间。
通读全文,找到选项所在位置。
第二步:选项切片,细加比对。
根据“概括”的部分,来着重把握“分析”的部分。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
曾大父讳某。
大父讳某。
考讳某,赠光禄卿。
母丁氏,仙县太君。
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
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
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
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
未逾月,自罢归。
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仕。
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
(节选自《曾巩文集》)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用君主宿州籴.籴:(2)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属:(3)以课.迁太常博士课:(4)诏加赏赉.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曾巩父子和李君交往了几十年,两家比较熟悉,所以仲熊从山阳县赶,向曾巩请求为其父写墓志铭,曾巩没有推辞。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文言文每日一练2
2 中州之蜗
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
欲东之泰山,会程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
因自量其齿④,则不过旦暮之间。
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
(选自陈仲子《于陵子》)
[注释]①蜗:蜗牛。
②是非:偏义复词,偏在“非”,过错。
③会(kuài):计算。
④齿:年龄,这里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自量其齿( ) (2)为.蝼蚁所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
3.“中州之蜗”身上有两点不可取:
(1)
(2)
附参考译文:
中州有一只蜗牛,打算奋发有为,并且责备了自己的过错。
想要向东到泰山去,自己计算了一下全程需要三千多年;想向南到长江、汉水边,又计算了一下也需要三千多年。
于是估量了一下自己的生命,却不过从早上到晚上一天就要死去。
于是这只蜗牛悲愤不已,最终无所事事,干死在蓬蒿之上,被蝼蚁们嘲笑。
2中州之蜗答案
1.(1)于是(2)被
2.想向南到长江汉水边,又计算了一下路程也需要三千多年。
3(1)树立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2)目标实现不了马上就自暴自弃。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八)答案(一)1.(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2.(2分)C3.(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
(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 (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4.(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5.(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二)6. A (1分) 7.清 (1分) 8. D (2分)9.(1)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或: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2分)(2)游赏名山大川、接触高人雅士(2分)10.本题4分。
抓住一个写作特点(如:因景说理,结构严谨;对比鲜明,褒贬有致;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文笔潇洒,风格清新;遣词灵动,“逼”字极佳……)给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给2分。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
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
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
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
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
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
长山纵横,大江回旋。
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
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
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
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答案(一)1、(1)赶紧,赶快(2)交替,错杂(3)终止,停止(4)却(4分)2、C D(2分)3、(1)姓齐的高兴地说:“这(我)就知道什么是琴了。
”(悦,是 2分)(2)先前告诉他(什么是琴)的人偶尔路过那个地方。
(向,焉,省略句 3分)4、讽喻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也“以筑为琴”,常常把表里不一、伪善的老好人错当成品德高尚、操行美好的君子,而且天天爱惜拥戴却不知厌倦的人。
他们不会“识人”,比“不辨琴筑”更可悲,更危险。
(3分)(二)5、荆轲刺秦王6、售、豢。
7、名垂后世,岂妄也欤,道德。
8、B,D(写对一个给1分,两个给3分)9、王安石持否定的态度,例如,以谋杀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等,王安石是不赞成。
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句子,展开分析即可。
【译文】太史公说:“社会上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什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粮食来,马头长出角来!“这太过分了。
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这都不是事实。
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都知道这件事,他们告诉我的就像我记载的。
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曹沫担任(鲁国的)将领却(接连)丢失鲁国的城池,既而劫持天下(诸侯拥戴的)盟主(齐桓公)想要回失地。
管仲因势利导,(强调)不要背弃誓约来博取一时的信誉,(这种做法)是符合时宜的。
我只是奇怪智伯(既然)把豫让当作国士,难道却不采纳听从他的谋划吗?豫让可真是国士啊,(事先)连三晋(指晋国的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大夫)的合谋都不能逆料,挽救智伯的灭亡,(事后为智伯)付出无足轻重的性命,(这个人)还值得(后人)效慕吗?他也就是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已。
聂政主动投靠严仲子,荆轲被燕太子丹豢养。
这两个人,混迹市井、困顿窘迫的时候,看重自己的身家性命,不轻意希望(被他人)了解,(这)也称得上是别有期待了。
文言文一日一练2三十一、胯下之辱韩信少孤贫,有志无力。
钓鱼于淮阴,寄食于漂母,母每日饭信。
信曰:“后必重报。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尝入市,被屠宰所欺,戏曰:“子能舍死,持刀杀我;如不能,出我胯下。
”信不得已,俯过胯下,市人皆小信怯。
后萧何三荐于汉王,筑坛拜信为大将,佐汉有功,封信为三齐王.三十二、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三十三、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三十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且伐燕。
苏代①为燕谓患王②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③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⑥其啄⑦。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⑧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⑨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注释]①[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代的辩士。
②[惠王]赵惠文王,名何。
③[蚌(bang)蛤蜊④[曝(pù)晒太阳。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①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②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③,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酻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④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⑤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⑥股以疗亲病,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失怙:失去父亲。
怙,依靠。
②僦:租赁。
③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④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⑤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⑥刲(kuī):割取。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瓶庵幼失怙废.学()⑵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⑶瓶庵尝馈遗.之()⑷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善容物者也/吾六十,善病B.好文墨士/好行其德C.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父尝刲股以疗亲病D.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并婚嫁之如己出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⑵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4.从文中看,人们称曰“瓶庵”的主要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5.“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是因为瓶庵具有、、等优秀品格。
文言文一日一练一、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三、李勉①埋金天宝②中,有书生旅③次宋州。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二)(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①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②。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③,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王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服:适应。
②行桑麻之野:《汉书》载,鲁国“颇有桑麻之业”。
密州属古鲁地,故用以指代密州。
③卢山:在山东诸城县南,因卢敖得名。
卢敖,燕国人,秦始王召为博士,使求仙,后隐居卢山。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时相与..登览(2)稍葺而新.之(3)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4)闻而赋.之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因城以.为台者旧矣B.彼挟其高大以.临我C.是以.美恶横生D.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①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②。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释】①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
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公元689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
③《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在丰城,掘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本诗从体裁上判断属于
2、以下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卧病人事绝,接军万里行”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
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为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
第四句别开
生面,实写送别情景,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C.“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
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D.最后两句作者借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暗指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
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3、有人赞赏诗歌中的“嗟”字用的极妙,揭示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请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4—8题。
墨翁传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
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⑥。
”客闻之曰:“隐者也。
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
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墨沈:墨汁。
③玄圭:黑色的玉。
④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
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
’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
⑥泚然:冒汗的样子。
⑦弸(pénɡ):充满。
⑧徼(jiào):追求。
4.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
(用文中词句回答)
5.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句回答)
6.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
”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
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8.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
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