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21世纪和成羽町美术馆案例分析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7.00 MB
- 文档页数:4
成羽町美术馆
設計 -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竣工 - 1994年
構造 - 鉄筋混凝土、地上2階・地下1階
敷地面積 - 7,607.89㎡
建築面積 - 1,601.98㎡
建筑与场地
这座美术馆的场地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三面是有厚重历史的石垣旧宅。
当人们到达美术馆入口,首先看到的是原址石垣,让人联想起岁月时光的流逝。
在毗邻山丘的一侧,为了与环境更好的融合,设计了一处人工水池,形成了秀丽的湖光山色。
清水混凝土朴实无华,有自然沉稳的韵味,与历史的石垣相呼应。
形式逻辑
方形和矩形的组合,中间以Z字形穿插,丰富了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变化,提高了空间层次。
空间结构
插入的参观坡道,使众多的室内外空间都变成了很奇特的具有一定角度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盒子结构。
建筑内部,展览上的双层围楼的陈列室和展区,连同咖啡厅、商店、贮藏区、办公区和后勤区都与有墙无顶的空白空间形成对比。
从外围上看,宽阔的水面静静的镶嵌在建筑的附近的山峦之间,水和建筑之间,露天楼梯,墙体和平台,这些结构将室内和室外连接起来。
我想让这座美术馆成为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山峦和建筑之间的睡眠反映了环境和建筑物,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意象,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虚和实。
——安藤忠雄。
项目档案:建筑设计:SANAA项目名称:金泽21世纪美术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日语:金沢21世紀美術館(かなざわにじゅういちせいきびじゅつかん),Kanazawa 21 Seiki Bijutsukan)主要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地址:日本石川县金泽市市中心完工时间:2004获奖情况: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Steel fram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直径:112.5米最大高度:14.9m走廊天花板高度(Ceiling Height of Corridor):3.955m基地面积:26,96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920平方米(其中美术馆面积17,069m²)项目简介:金泽21世纪美术馆,建于金泽的市中心。
该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就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到达,是实现交流与艺术体验的公园式美术馆。
因此,建筑物采用了透明玻璃的圆形设计,并充分考虑了顶部照明和光庭(light-well)的亮度和开放感。
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美术馆设计中极少采用的圆形。
因为三方都有道路环绕,所以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进入馆内。
采用了前后无差别的圆形,是为了促进人流顺利通过,使建筑和街道融为一体的设计。
而在晚上亮灯之际,晶莹的光线透出,在古意盎然的金泽市区,有如一台从星空降落的发光飞碟。
玻璃弧形外墙,让整座美术馆显得明亮洁净,同时也十分轻巧,丝毫没有昔日美术馆的厚重压力。
设计简析:(以下分析主要来自《模糊均质消隐――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一.外部形态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位于金泽市中心,基地三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样,城市建筑多以背面相向。
面对这样城市环境,建筑师并没有根据周边道路的等级或城市轴线来确定建筑形态的主次关系,而是考虑到从城市多个方向来到场地的流线,在设计的开始便选择了直径112.5m、无正面、无侧面的圆形作为室内空间的边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错落布置其中。
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成羽町美术馆写在前面很多同学在一开始接触快题设计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入手,也很难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那么这个时候积累一定的案例对我们做快题设计就大有裨益。
但是我们学习相关案例时,不仅仅只是机械劳动,做抄绘“复印机”,而是要从根本上学习借鉴优秀的案例,通过分析、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快题设计中。
国美不管是本科时期教学体系还是考研快题的风格,在建筑空间的营造上,都十分注重传统民居形式的在地性体现,以及侧重于将建筑设计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之美相结合。
今天我们也按照这个方向,以安藤忠雄的成羽町美术馆为例来给谈谈山水空间环境对美术馆设计的影响。
一.案例基本信息1.设计师:安藤忠雄2.占地面积:7607.89㎡3.建筑面积:1601.98㎡4.项目地点:日本,冈山高粱市成羽町5建成时间:1994年6.项目介绍:我想让这座美术馆成为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山峦和建筑之间水面反映环境和建筑物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意象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两个世界安藤忠二.设计策略1.山水格局总图清晰地表明了山体与河道的关系。
从图上看得出来,在视野所及的区段之内,山河基本是平行的关系;建筑主体也基本跟山水格局是平行布局的,同时缝合了一定的街区肌理。
总图有三条主要道路,一条是就是建筑北边倾斜的主干道,第二条是滨河道,第三条是跨河而过跨河大桥。
有了对大格局的认知之后,再看建筑。
它是紧邻着(或者说是紧靠着)山体的,另外倾斜的主干道与跨桥道路正交的端点正对着建筑基地。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山体与建筑的关系,还要关注周边的建筑和道路对方案的影响,注定了在这个设计中要解决多重矛盾。
总图中的建筑体量是一个正方体加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倾斜的斜插体。
在主干道这边的视野中,建筑边界是锯齿状且相对封闭的;在山体这边的视角中,建筑则相对开放,并且还植入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实际上安藤是希望在这里能够创造出更多层次、面向山景的开放空间,基于山水城市格局,博物馆沿道路相对封闭而对山体相对开放,体现了安藤的环境观。
研究議題二、以文化符碼理論初探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建築形式一、緒論文化符碼是回溯不同文化傳統與藝術發展及歷史的脈絡等,依照存在於現今會中各別文化背景的差異性,來取得相同文化背景使用者的共識能力。
文化符碼在創意生活產業上的應用,一方面突顯文化差異性,建構出與其他文化有所區別的特徵,一種從文化根基上擴散的自主意識,同時形成與全球化交融的現象,保有既有文化本身特性並產生超越國界、社會制度、傳統價值與文化認同的意識形態。
本文試圖以文化符碼理論分析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建築形式,以研究其建築風格與表現式樣。
二、金澤21世紀美術館簡介金澤21世紀美術館由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主要概念來自主持建築師妹島和世以及西澤衛立設計而成。
規劃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人和環境」,不僅是重視人的行為過程,更融合建築內部與外部空間實質的環境因子,它別於一般美術館分棟或是分層展覽等刻板架構,所提供的綜合空間彼此關聯更富彈性與多樣化。
妹島和世主張的所有人在館中都是獨立,訪客沒有特定的循序參觀動線,這樣的互動關係強調的是人的自主性與藝術間的協調性。
這種顛覆西方現代主義的設計哲學,逸出既有成規的創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004年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峻工前一個月,即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的肯定。
三、文獻回顧文化符碼論:設計文化符碼指的是設計時要用的「造形語言」的最小單位,「造形語言」的文法與「造形語言」組織後的文脈關係,設計者對「造形、意義、故事」的綜合分析方法,同時也研究這些「意素」的組合規則,以及組合後的「語句」在該文化中的「位置」。
以語言學比擬,探索語言的意義不只在於語言表達及語言指稱的層次,意義應該還包括語言以上(說故事的、歷史的、整體的)層次、以及語言以下層次(媒材、美感形式)(楊裕富,1998)。
文化符碼或說設計文化符碼,最早由法國文學家,哲學家巴賀德在「符號學體系」一書中所提出。
主要就在於解讀設計作品中的文化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