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21世纪和成羽町美术馆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00 MB
- 文档页数:57
项目档案:建筑设计:SANAA项目名称:金泽21世纪美术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日语:金沢21世紀美術館(かなざわにじゅういちせいきびじゅつかん),Kanazawa 21 Seiki Bijutsukan)主要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地址:日本石川县金泽市市中心完工时间:2004获奖情况: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Steel fram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直径:112.5米最大高度:14.9m走廊天花板高度(Ceiling Height of Corridor):3.955m基地面积:26,96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920平方米(其中美术馆面积17,069m²)项目简介:金泽21世纪美术馆,建于金泽的市中心。
该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就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到达,是实现交流与艺术体验的公园式美术馆。
因此,建筑物采用了透明玻璃的圆形设计,并充分考虑了顶部照明和光庭(light-well)的亮度和开放感。
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美术馆设计中极少采用的圆形。
因为三方都有道路环绕,所以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进入馆内。
采用了前后无差别的圆形,是为了促进人流顺利通过,使建筑和街道融为一体的设计。
而在晚上亮灯之际,晶莹的光线透出,在古意盎然的金泽市区,有如一台从星空降落的发光飞碟。
玻璃弧形外墙,让整座美术馆显得明亮洁净,同时也十分轻巧,丝毫没有昔日美术馆的厚重压力。
设计简析:(以下分析主要来自《模糊均质消隐――金泽21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一.外部形态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位于金泽市中心,基地三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样,城市建筑多以背面相向。
面对这样城市环境,建筑师并没有根据周边道路的等级或城市轴线来确定建筑形态的主次关系,而是考虑到从城市多个方向来到场地的流线,在设计的开始便选择了直径112.5m、无正面、无侧面的圆形作为室内空间的边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错落布置其中。
从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分析妹岛和世的白色建筑观1.白色派建筑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建筑展览,在这次展览上出现了5位当时不是很有名气的建筑师,后来被称为“纽约5”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分别是彼得?艾森曼,迈克尔?格雷夫斯,理查德?迈耶,迈克尔?格雷夫斯和约翰?海杜克。
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因此他们的建筑也被成为白色派建筑。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白色派作为一个组织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他们后继者仍然在白色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2.妹岛和世的白色建筑观1981年妹岛和世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并在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所以说妹岛和世的创作手法多少受到伊东丰雄影响。
伊东丰雄常常表现为一种轻盈飘逸,无重量感,他倾向于使用创新的技术,创作出延展透明的建筑。
[1]妹岛和世的作品也深受雷姆?库哈斯的影响,它的导师曾经将他的风格归之为“平面图建筑”。
[2]库哈斯的作品往往看似是编码好的程序一样,然后它自己能够运作完成建设施工。
妹岛和世对白色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以森林住宅为例,这栋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由于林木的茂密,在这里很难辨别方向和精确的测量地形,因此妹岛在这里选择圆形的平面化处理,以此希望圆形的造型特点去顺应其复杂的地形环境,配以白色的外墙处理,使得这栋住宅与环境达到了和谐共处的效果。
通过这栋住宅,妹岛和世无意中附和了白色派代表格雷夫斯的建筑观点,也就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
要说对白色派建筑的发展上面的创新,伊东丰雄对她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平面和空间的处理,还有构造方面的创新。
3美术馆的平面处理美术馆的场地,从宏观上看美术馆包裹在周围矩形体块中间,三面环路为了体现此美术馆走下美术馆类建筑的前沿,首先要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的对比。
就像赖特在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样,虽然说赖特的博物馆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但或许就是因为它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圆形还自身具有很强的向心性,民众可以在这个圆形的建筑外围从事各种户外活动,形成一个最为原始的交流活动。
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成羽町美术馆写在前面很多同学在一开始接触快题设计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入手,也很难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那么这个时候积累一定的案例对我们做快题设计就大有裨益。
但是我们学习相关案例时,不仅仅只是机械劳动,做抄绘“复印机”,而是要从根本上学习借鉴优秀的案例,通过分析、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快题设计中。
国美不管是本科时期教学体系还是考研快题的风格,在建筑空间的营造上,都十分注重传统民居形式的在地性体现,以及侧重于将建筑设计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之美相结合。
今天我们也按照这个方向,以安藤忠雄的成羽町美术馆为例来给谈谈山水空间环境对美术馆设计的影响。
一.案例基本信息1.设计师:安藤忠雄2.占地面积:7607.89㎡3.建筑面积:1601.98㎡4.项目地点:日本,冈山高粱市成羽町5建成时间:1994年6.项目介绍:我想让这座美术馆成为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山峦和建筑之间水面反映环境和建筑物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意象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两个世界安藤忠二.设计策略1.山水格局总图清晰地表明了山体与河道的关系。
从图上看得出来,在视野所及的区段之内,山河基本是平行的关系;建筑主体也基本跟山水格局是平行布局的,同时缝合了一定的街区肌理。
总图有三条主要道路,一条是就是建筑北边倾斜的主干道,第二条是滨河道,第三条是跨河而过跨河大桥。
有了对大格局的认知之后,再看建筑。
它是紧邻着(或者说是紧靠着)山体的,另外倾斜的主干道与跨桥道路正交的端点正对着建筑基地。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山体与建筑的关系,还要关注周边的建筑和道路对方案的影响,注定了在这个设计中要解决多重矛盾。
总图中的建筑体量是一个正方体加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倾斜的斜插体。
在主干道这边的视野中,建筑边界是锯齿状且相对封闭的;在山体这边的视角中,建筑则相对开放,并且还植入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实际上安藤是希望在这里能够创造出更多层次、面向山景的开放空间,基于山水城市格局,博物馆沿道路相对封闭而对山体相对开放,体现了安藤的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