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6
插花艺术复习资料第一章插花艺术概论一、有关名词和相关内容1、插花艺术:凡利用鲜切花材进行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
2、花卉艺术:凡将花材经过人工处理,赋予花卉新的艺术生命的。
它包括园花、盆栽、秉花、佩花、篮花、瓶花、盘花、果供。
秉花,既手持折枝花,又是当今的手花、花束、首花、捧花。
园花和盆栽属于种植的花卉艺术,不属于插花的范畴。
3、花艺设计:主要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以及插花艺术均以切花为主要花材的艺术创作。
它按一定的用途或客户的要求进行策划,创作出一些样板(蓝图),以供顾客选购,制作者不一定是设计者本人,主要以推销和赢利为目的。
4、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东方式插花艺术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构图简练,用色淡雅,耐人寻味,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为主,配以草花,喜按季节选用不同的花材,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
5、西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以美国、法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
其特点是色彩浓烈,多用大量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要求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
由于各种不同的图形都有较为明显的轴线,因此尽管采用的是成簇的插法,色彩斑谰但杂而不乱,浑然一体,有深度,有节奏。
6、瓶花:使用高身的花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也称为设入花。
7、盘花:指使用浅身阔口的花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称之为盛花。
8、敷花:不用器皿,直接把花敷放在桌面上的花。
9、浮花:直接把花、叶浮放在水面上的插花。
9、吊花或挂花:把花吊于梁栋或挂于窗壁的。
10、节庆花:节日庆典所用的鲜花。
服饰花:包括头花、胸花、肩花、手腕花、花环等,服饰花也统称做胸花。
是广义的插花。
摆设花(桌上花):又称厅堂花、书房花、佛前供花、茶几花等,是狭义的插花。
11、生活用花:用于日常家居生活美化装饰的插花。
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第一篇: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日本插花花艺发展简史日本插花,是日本的一个古老的技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已经形成一门学问了。
展开引言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传统。
其发源地据说为圣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
圣德太子在飞鸟时代(自公元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担任推古天皇的摄政,指导政治及文化。
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国(隋)建立邦交.努力传入大陆文化,而尽力于佛教的兴隆。
作为遣隋使节的小野妹子,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
回到日本后,他自称专务.住在六角堂·池坊,积极传播.很快把中国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了池坊流华道。
池坊插花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
介绍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后,人才辈出。
如十五世纪中期的池坊专庆.当时为了欣赏其优美的插花,群众大批云集而至。
十五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立华样式,从立华产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样式。
立华通常以七个或九个主枝构成.名称为真、正真、副、讳、见越、控、流、胴、前置。
到十六世纪出了建立插花理论的池坊专应、专荣、专好。
接着在十七世纪出了第二代池坊专好。
其后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池坊专定。
池坊插花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国文人插花对日本插花影响也很大。
特别是明朝的《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许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发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个的一个。
同时,日本插花对艺术的内在思想采用中国儒家思想。
例如,把三个主体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
又如,创办于明治时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于写实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兴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艺术.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独创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众多,号称有三干流之多。
总之,不论是中国插花、日本插花.都属东方插花的范畴.它是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其后,结合日本的固有文化得到深入而持久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插花艺术形式――花道,与书道、剑道、棋道、茶道等并称。
插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摘要】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既为艺术,就必有其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必富有民族特性与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随着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和审美意识的加强,插花艺术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并爱好。
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举办的各类花卉博览会、插花花艺大赛、插花艺术交流展等花事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关键词】历史;对策;前景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
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
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
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
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
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
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
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
第四章插花艺术第一节概述一、插花艺术的定义、范畴与特点插花:以可观赏的花、枝、叶、果、根等为素材,通过技术加工与艺术构思将其插到适当的容器内,组成一件富有诗情画意的装饰品。
插花艺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剪裁整形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
也是一门视觉艺术。
●插花艺术的范畴:●狭义的范畴:仅指使用器皿插作切花花材的摆设花。
●广义的范畴:凡利用鲜切花花材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都可称为插花艺术。
既包括使用器皿的摆设花,也包括不用器皿的摆设花,还包括花束等。
●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 2、随意性强 3、装饰性强 4、充满生命活力二、插花艺术分类(一)按艺术风格分传统东方式插花传统西方式插花现代式插花传统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主要特点:● 1.崇尚自然 2.追求意境 3.突出线条造型 4.色彩淡雅传统西方式插花: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其主要特点 :● 1.构图多为规则几何形 2.用花量大 3.色彩浓重艳丽 4.装饰性强现代式插花:●东西式结合的现代几何形造型;灵活多变的自由式造型。
(二)按使用目的分●礼仪插花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中的插花。
●艺术插花用于美化、装饰环境或陈设在各种展览会上供艺术欣赏的插花叫艺术插花。
(三)按艺术表现手法分● 1.写实的手法:是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
分自然式、写景式和象形式。
2.写意的手法:●利用花材寓意或形态来表达某种意念、情趣或哲理的方法。
3.抽象的手法:●理性的抽象以抽象的数学和几何形进行构图设计,具有图案美。
●感性的抽象任由作者灵感发挥来创作,随意性强,变异性大。
(四)按插花器皿分瓶花钵花盘花篮花壁挂式插花(五)按装饰部位分桌摆花服饰花(六)按花材性质分鲜花插花干花插花:自然干花人工干花人造花插花三、花艺设计和花道●花艺设计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
以理性投入为主,将插花作品设计成产品以出售。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
平时大家都有见过插花,不过大家知不知道它的起源地在哪里呢,今天店铺就告诉大家他的一些内容吧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在追求意境的东方式插花艺术中,中国插花延续了古代贤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插花讲究神韵,崇尚自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插花艺术三大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尤以中日两国为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从此,插花被长期笼罩上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日趋成熟的插花艺术便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形式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文化里著名的“花道”。
以上就是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喜欢插花艺术的朋友现在了解了吧,记得分享哦
【插花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