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格式:pps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76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第2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1插花艺术的起源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4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1插花艺术的起源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对于自然越是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就越是迫切,插花正是迎合人类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花的纯真和美艳,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可以说,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结于人类爱美的天性。
西方插花艺术源自古埃及,东方插花艺术源自中国。
宗教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民间插花南宋《望贤迎驾图》局部艺术插花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2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插花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渊源流长、博大精深,钟自然山川之灵秀,寓世间万象之精华,在五千年悠久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经过与姊妹艺术(如绘画、书法、造园、陶瓷工艺等)的交流切磋,撷英取华,消化吸收,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它属于东方插花艺术的范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
2.2.1 插花艺术的原始期——殷周、秦汉时期特点:(1)开始将自然美与人品道德融为一体,以花卉之美来比喻人品、人貌之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出现折枝花,以花传情,香花佩带也广泛应用。
从广义上讲,是插花艺术中花束和人体佩戴花的初级形式。
(3)插花已从初起的不讲究外部造型,随便插到容器中即可,到有规律的成行的对称式造型,这符合汉代注重左右对称的构图法则。
(4)插花从随意摆放观赏,发展到将插花放置于几架上,抬高其相对位置,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5)折枝花插入容器中,为能固持住位置,并供给其水分生长,最先想到的做法应当是像种植庄稼那样,容器中盛泥或湿沙,将折枝花插入其中。
插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说明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东汉墓壁画刺绣花边2.2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2.2 插花艺术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特点:(1) 开始容器插花水养。
(2) 佛前供花不太讲究插花的艺术造型。
(3) 用铜制花,这是最早出现的人造花。
2.2.3插花艺术发展的兴盛期——隋唐、宋时期特点:(1)每年举行盛大花会,人们竞相赏花与买花,已成为时尚。
(2)插花有了很大发展,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
(3)注重花材搭配与陈设环境,讲究严格的插花程序和排场,追求整体的艺术效果,插花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4)五代期间,插花发展迅速,应用花材种类更加丰富,花器种类增多,制造精美,插花造型优美多样。
(5)宋代是插花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插花之风盛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意境深邃,赏花境界很高,并对花材的品格、保养技术和技术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五代前蜀·禅月心缘唐·簪花仕女图宋·宴会餐桌插花观音手持插着花的净水瓶六尊者像 2.2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宋·生活四艺听琴图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一)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二)2.2.4 插花艺术发展的成熟期——元、明时期特点:(1)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熟的阶段。
(2)明代初期插花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
(3)明代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
(4)明代晚期插花艺术达到空前的成熟阶段,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5)明代晚期插花理论日臻成熟,有许多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问世。
元·自由花元·吊篮式插花元·《天中佳景图》中端午节供花元·瓶花后宫奉食明·厅堂瓶花仿明朝宫廷吊花明·岁朝供花明·瓶花图明·镂空兰花花篮明·调梅图明·饮中八仙图明·瓶花明·咏梅图明·蕉荫结夏明·厅堂瓶花明·厅堂插花明·书斋插花明·十全厅堂瓶花2.2.5 插花艺术发展的衰微期——清朝时期特点:(1)插花风格崇尚自然美,以花草为笔,描绘自然美景。
(2)在插花理论与技艺上也有所提高。
(3)到清末,随着国势的衰落,插花艺术也处于停滞衰微的境地。
清·写景式盆花清·赏菊图《前程万里》春夏秋冬清·四季花篮清·艺菊图清·花果图清·组合式插花清·聚瑞图清·百事如意清·博古墨屏二幅清·瓶梅图清·丁丑夏月瓶花图清·中立型堂花清·缸花清朝民间年画“天官赐福”清·赏梅图清·雍正妃画像清朝“新春如意,事事吉祥”新韶如意2.2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2.2.6 插花艺术发展的复兴期——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又沉寂了数十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插花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得到了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
2.3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日本插花虽起源于中国,有许多特点与中国传统插花相似。
日本插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仅限于庙宇供奉之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到了9世纪,插花才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从庙宇传到宫廷和将军、贵族官邸。
后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入日本,插花又变成装饰花瓶的观赏花。
15世纪,日本室町时代,完成了日本插花的重要样式——立华。
构图严谨,意念抽象,着力表现大自然的景观之美。
17世纪末期,由于我国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插花专著《瓶史》传入日本,并得到发扬光大,创立了颇具影响的插花艺术流派——宏道流。
17〜18世纪,在立华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生花”“自由花”和“投入花”等样式。
19世纪,出现了“盛花”形式。
“生花”样式“自由花”样式生花立华投入花自由花盛花2.3.1 日本花道的起源日本花道创立五百多年,最初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代的遣唐使带回的佛前供花,在日本人民的不断发展下,吸收了大陆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结合日本本土文化特有的对生命和季节的敏感,形成独特的日本插花艺术风格。
小野妹子像2.3.2 萌芽期——飞鸟·奈良·平安时期(1)花道雏形的出现——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促进了日本插花的兴起,形成了花道的雏形——寺庙祭坛插花,花型严谨而对称。
(2)开始用作室内装饰——唐代以后至宋朝,在佛像前供花同时,日本人也开始用花作室内装饰品。
(3)佛前供花花型简单——早期的佛前供花较为简单,主要是仿效中国插花的形式,用于寺庙、佛堂以及举行的佛坛祭礼中。
(4)出现壁龛的观赏方式——10 世纪前后,人们将瓶插花放在居室最为显著的位置——壁龛内观赏,后来演化成为一种传统的赏花方式。
(5)崇尚花草灵性——在日本民俗信仰中,认为自然界之树木花草皆有灵性,日本插花在这样的民俗信仰的土壤中,与从中国传来的佛前供花相结合,从而生根,并发展为最初的形式——立华。
2.3.3 形成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1)佛前供花的兴盛——供花之风,到了镰仓时代,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固有的模式。
(2)向观赏性转变——室町时期,插花开始由之前的宗教性转变向观赏性。
(3)立华的形成——立华在体现佛教的虔诚与庄严的同时,使所强调的装饰效果具有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4)僧人的参与——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5)插花专著的问世——日本插花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仙传抄》和《池坊专应口传》这两部著作,是日本插花史上非常重要的史料。
形成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镰仓时代的板碑五供图花瓶合足利义政像板碑供花三具足《仙传抄》立华花型图唐物花瓶插花三具足2.3.4 发展与兴盛期——安土桃山、江户时期此期插花的特点为:插花形式丰富,立华进一步发展,并在江户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得以普及,受投入花与茶花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插花形式——生花,受中国插花专著《瓶史》的影响产生了文人花。
(1)立华的确立——插作者开始从形状以及色彩上加以调整,逐渐创作出强烈装饰效果的大型而华丽的样式,这正是立华开始确立的标志。
完成了立华的理论化与样式化,并在此之后推进了立华的转变和发展。
(2)投入花与生花——投入花也称抛入花, 用山野小花以简素、轻便的形式投入船花入(船型花器)、竹花入(竹笼)、挂花入(竹筒)之中。
(3)生花的兴盛——在文化文政期(1804-1829)前后,迎来了生花的兴盛期,生花被赋予了儒教、阴阳五行等思想理论,生花样式也得到了逐步的调整,确立为“天、地、人”的花型。
(4)文人花的产生——由儒学者、汉诗人、书画家、歌人、陶艺家等组成的特殊群体,极力效仿中国文人沉醉于“琴棋书画”“文房清玩”之中。
江户中后期文人花(也称文人生)兴起。
发展与兴盛期——安土桃山、江户时期立华茶花生花之天、地、人《本朝瓶史》插花图抛入花生花会女性插花图宏道流插花瓶梅图江户时代江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