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
- 格式:docx
- 大小:138.04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自然电位1 石油钻井中产生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扩散电动势ED扩散吸附式电动势EDA和过滤电动势EF产生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自然电位形成原因:由于泥浆与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在钻开岩层后,在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动势,形成自然电场.一般地层水为NaCL溶液,当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一起时存在使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要向低浓度溶液一方迁移,这种过程叫离子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氯离子迁移速度大于钠离子(后者多带水分子),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氯离子(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钠离子(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同样离子将要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此外还有过滤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是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地层渗入时产生的,只有在压力差较大时才考虑过滤电动势的影响.2 影响SP曲线幅度的因素是什么?想想在SP曲线解释过程中,如何把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论?在自然电位测井时一般把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上,电极M用电缆放在井下,提升M电极,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M电位)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叫自然电位曲线(SP).影响因素:1 溶液成分的影响;2岩性的影响砂岩泥岩3温度的影响;4地层电阻率的影响5地层厚度影响厚度增加SP增加6井眼的影响井径扩大截面积增加,泥浆电阻变小,SP变小3 SP的单位是什么?毫普第二章普通电阻率测井1 岩石的电阻率和岩性有什么关系?沉积岩属于什么导电类型?沉积岩石在水中沉淀的岩石碎屑或者矿物经胶结压实而成,其结构可视为矿物骨架与空隙中流体的组合。
1.声波时差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砂岩显示低时差,其数值随孔隙度的不同而不同;泥岩一般为高时差,其数值随压实程度的不同而变化;页岩的时差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砾岩的时差一般都较低,并且越致密声波时差值越低.在碳酸盐剖面上,致密石灰岩和白云岩声波时差最低,如含有泥质时,声波时差增高,若有孔隙和裂缝,声波时差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周波跳跃.石膏岩盐剖面,渗透性砂岩最高?,泥岩(含钙质、石膏多)与致密砂岩相近,泥质含量高时增大,岩盐扩径(井直径)严重,周波跳跃?气体比油水的时差要大的多,岩性一定时候,含气层段出现周波跳跃。
2.自然Gamma曲线:在泥砂岩剖面上,纯砂岩在自然Gamma曲线上显最底值,泥岩显最高值,粉砂岩和泥质砂岩介于二者之间,并随着岩层中泥质含量增加曲线幅度增加;在碳酸盐剖面上,泥岩和页岩显最高值,纯的石灰岩、白云岩有最低值,而泥灰岩、泥质石灰岩、泥质白云岩自然Gamma测井曲线值介于二者之间,并随泥质含量增加幅值增大.3.微电极测井曲线中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沙岩异常幅度差.4.泥岩在密度测井曲线上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很低5.在淡水泥浆的沙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大断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认为是渗透性岩层。
在含有泥质的砂岩中由于泥质对溶液产生吸附电动势使总电动势降低。
所以纯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比泥质岩石的异常幅度大,而且随着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小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对砂岩泥岩都很敏感,但是自然电位容易受到流体性质、岩层厚度的影响,含油气或者薄层时,幅度很低。
粉砂和泥的比值大于1:2,幅度趋于0.自然伽马虽然也受到层厚影响,层厚小于0.8米时才开始显现影响。
以上为一般情况(正常压实),如果欠压实,情况相反,砂岩出现高时差,如渤海湾明化镇组所以具体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岩心资料建立具体解释模型)6.感应测井为了获取井下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用油基钻井液钻井;为了不破坏井下地层的渗透率,有时采用空气钻井;这时井中没有导电介质,不能传导电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感应测井。
【新提醒】测井沉积特征分析测井沉积学概念及解释模型地层泥质含量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大小和泥质类型,通常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泥质指示测井,即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资料加以确定。
对于地层当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应用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时,可应用中子、电阻率对泥质进行确定。
矿物成分识别:中子-密度;骨架识别图地层的矿物成分的识别,则是应用交会图技术,如中子-密度交会图、M-N交会图、骨架识别图进行确定的。
地球化学测井、成象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测井相分析及地质解释模型的概念一、测井相定义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
他认为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集”。
事实上,这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RIM)、深感应电阻率(RID)这样一个9维向量就是一个常用的测井测量向量。
用测井测量值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如孔隙度(?)、饱和度(Sw)、渗透率(K)、骨架参数Vmal,Vma2,Vma3…及泥质含量(Vsh)、粉砂指数SI等来表征。
测井相分析就是利用上述测井响应的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实际确定沉积相中还有赖于地层倾角测井、自然伽马能谱等多方面的资料。
测井系统愈完善,测井质量愈好,测井相图反映实际地层沉积相的程度也就愈好。
曲线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浅谈三条测井曲线作者:汝西来源:《活力》2014年第12期1 引言油气是储存于地下深处的储层中,在油田勘探和开发阶段,测井资料解释已成为正确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
而自然伽玛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微电极曲线是测井资料解释图中最常用的曲线,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种曲线。
2 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微电极、自然伽玛曲线2.1 自然电位曲线特点2.1.1 当地层、泥浆是均匀的,上下围岩岩性相同,自然电位曲线对地层中心对称。
2.1.2 在地层顶底界面处,自然电位变化最大,当地层厚度(大于4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2.1.3 测量的自然电位幅度,为自然电流在井内产生的电位降,它永远小于自然电流回路总的电动势。
2.1.4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2.2微电极曲线的特点2.2.1 泥岩层:非渗透地层曲线无幅差,或很小的正负不规则的幅度差,曲线呈直线状;2.2.2 砂岩层:渗透性地层微电位幅度大于微梯度的幅度,正幅度差;2.2. 3钙质层:微电极幅度很高,呈锯齿状。
2.3 自然伽玛曲线的特点2.3.1 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的中点处有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放射性的大小;2.3.2 当地层厚度小于三倍的钻头直径d。
时,极大值随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极小值随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而减小)。
当地层厚度大于等于3倍钻头直径(h≥3d。
)时,极大值(极小值)为一个常数;与地层厚度无关,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2.3.3当h≥3d。
时,由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厚度等于地层真厚度。
当h3三条测井曲线的应用3.1确定岩性由于不同岩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曲线上有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我们能够定性地判断岩性。
3.2划分砂、泥岩剖面的渗透性地层3.2.1自然电位曲线,当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大于地层水电阻率Rwf时,渗透性地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显示负异常,反之,当Rmf3.2.2微电极曲线,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工程上的需要,总是井内泥浆柱的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因此在渗透性地层的井壁上形成泥饼,并有侵入带存在。
1.自然电位测井:进行自然电位测井时,将电极N 放在地面,电极M 用电缆送至井下,沿井轴提升电极M 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所记录的自然电位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叫自然电位测井曲线1.扩散电动势: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扩散吸附电动势: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吸附扩散电动势,记为Eda 。
3.自然电位负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自然电位正异常: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即AM MN <6、泥浆低侵: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比渗入地层的泥浆滤液电阻率高时,泥浆滤液侵入后,浸入带岩石电阻率降低。
它一般出现在地层水矿化度不很高的油层7、泥浆高侵: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电阻率较高的泥浆滤液侵入后,使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
它多出现在水层8、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单一电极最近的一个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的电极系。
9、理想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距离趋向无穷大的电极系叫~10、地层因素:含水岩石的电阻率与所含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总是一个常数,它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饱和含在岩样孔隙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
这个比值定义为~。
11、理想梯度电极:成对电极之间距离趋近于零的电极系叫~。
12、成对电极:在电极系中A 与B (或M 与N )叫~。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原理在早期的电阻率测井中发现:在供电电极不供电时,测量电极M在井内移动,仍可在井内测量到有关电位的变化。
这个电位是自然产生的,故称为自然电位。
使用图1所示电路,沿井提升M电极,地面仪器即可同时测出一条自然电位变化曲线。
自然电位曲线变化与岩性有密切关系,能以明显的异常显示出渗透性地层,这对于确定砂岩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简单,实用价值高,是划分岩性和研究储集层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图 1自然电位测井原理一、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于油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地层水的含盐量(矿化度)与泥浆的含盐量不同,地层压力和泥浆柱压力不同,在井壁附近产生了自然电动势,形成了自然电场。
1.扩散电动势(Ed)的产生如图2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用一个渗透性的半透膜将其分隔开,两边分别装上浓度为Cl和C2(C1>C2)的NaCl溶液,并且在两边分别放人一只电极,此时表头指针发生偏转。
此现象可解释为: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使浓度达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一现象称为离子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Cl-的迁移率大于Na+的迁移率,扩散结果使低浓度溶液中的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聚集,高浓度溶图2扩散电动势产生示意图液中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聚集。
这就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间产生了电动势,所以可测到电位差。
离子在继续扩散,高浓度溶液中的Cl-,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排斥,其迁移速度减慢;而高浓度溶液中的Na+,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排斥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吸引,其迁移速度加快,这使得电荷聚集速度减慢。
当接触面附近的电荷聚集使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时,电荷聚集就停止了,但离子还在继续扩散,溶液达到了动平衡,此时电动势将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是由离子扩散作用产生的,故称为扩散电位(Ed),也称扩散电动势,可用下式表示:EE dd=KK dd lg cc1cc2式中EE dd为扩散电位系数,mv;cc1,cc2为溶液盐类的浓度,g/L。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利用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作者:宋子齐, 李伟峰, 唐长久, 李文芳, 庞振宇, 王艳, SONG Zi-qi, LI Wei-feng,TANG Chang-jiu, LI Wen-fang, PANG Zhen-yu, WANG Yan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西安,710065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英文刊名:PROGRESS IN GEOPHYSICS年,卷(期):2009,24(2)被引用次数:3次1.蒋凌志;顾家裕;郭斌程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期刊论文]-沉积学报 2004(01)2.宋子齐;杨立雷;程英非均质砾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期刊论文]-石油实验地质 2007(04)3.宋子齐;刘青莲;陈荣环灰色系统评价特低渗油藏的方法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01)4.高兴军;宋子齐;程仲平影响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02)5.曾大乾;李淑贞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1994(01)6.宋子齐;白振强;陈荣环陕北斜坡东部低渗透储集层有利沉积相带[期刊论文]-新疆石油地质 2004(06)7.朱家俊济阳拗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6(06)8.李云;李鹏;颜虹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评价[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1)9.李茂榕;王宏亮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有利储集砂体分布探讨[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5)10.李浩;刘双莲浅论海外测井技术评价方法[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01)11.孙建孟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技术 1998(03)12.宋子齐;程国建;杨立雷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期刊论文]-石油实验地质 2006(06)13.谭茂金;张庚骥;运华云非轴对称条件下用三维模式匹配法计算电阻率测井响应[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7(03)14.李斌凯;马海州;谭红兵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5)15.宋子齐测井多参数的地质应用 199316.宋子齐;李亚玲;潘玲黎测井资料在小洼油田盖层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04)17.宋子齐;潘艇;程英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勘探 2007(12)18.范军侠;粱锋;田永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1)19.汤井田;张继锋;冯兵井地电阻率法歧离率确定高阻油气藏边界[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7(03)20.宋子齐;王桂成;赵宏宇利用单渗砂能量厚度研究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的方法[期刊论文]-沉积学报2008(03)21.宋子齐;程国建;王静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6(06)22.赵培华油田开发水淹层测井技术 200323.张福明;查明;邵才瑞;印兴耀天然气的测井勘探与评价技术[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1)24.刘爱群;盖永浩测井约束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5)25.吴子泉;尹成电阻率横向剖面法及其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7(02)26.高增文;郑西来;徐芹选应用电阻率法确定浅水砂质沉积物中的扩散系数[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01) 1.期刊论文田贵发.潘语录.栾安辉.Tian Guifa.Pan Yulu.Luan Anhui应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解释鱼卡煤田含水层-中国煤田地质2007,19(1)鱼卡煤田地层物性条件较好,区内干扰较小,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反映比较明显.根据化验分析报告,该区地下水和鱼卡河水,阳离子主要成份为Na+,阴离子的主要成份为CI-,地下水与河水的总矿化度相差几十倍.该煤田含水层岩性一般为含砾粗砂岩或粗砂岩,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非常明显的负异常,绝对值与围岩差达20~100 mV,与自然伽马曲线组合,曲线形态显示为不等体单边箱型.应用该项测井技术,在鱼卡煤田30个测井钻孔中共解释含水层44层,其中自然电位在含水层处反映达到优级的25份,占总数的83%.经二个抽水孔验证,划分的含水层位准确,成果质量可靠.2.期刊论文张冲.毛志强.肖亮.孙中春.张健.ZHANG Chong.MAO Zhi-qiang.XIAO Liang.SUN Zhong-chun.ZHANGJian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阳离子交换量Qv的方法对比-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5)为了准确计算泥质砂岩储层的Qv,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Qv的方法,通过对56块同时具有阳离子交换量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的岩心样品的分析,建立了阳离子交换量与综合物性指数的关系模型.为了解决准确而连续地计算综合物性指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横向驰豫时间几何平均值求取Swanson参数、进而利用Swanson参数获取综合物性指数的方法.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法、自然伽马测井相对值法、自然电位测井图版法3种计算Qv的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4口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泥质砂岩厚层段,3种方法都可以简单而有效地计算Qv.与岩心资料相比,核磁共振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3%,自然伽马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19%,自然电位测井法计算的相对误差为22%;在砂泥岩薄互层,用核磁共振测井法计算的Qv比其它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更为可靠,更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3.期刊论文谭海芳.师桂祥利用自然电位求取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国外测井技术2003,18(1)油层水淹后,注入水和原始地层水混合形成了混合液电阻率的准确性直接制约了剩余油的正确评价.本文讨论了利用自然电位曲线求出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通过与产出水矿化度计算出的电阻率对比,证明此方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4.期刊论文郭恒隆.GUO Henglong电性放射性测井曲线在陕北侏罗纪煤田中的物性反映特征及其解释规律-中国煤炭地质2010,22(z1)由于各煤田的地质条件不同,煤岩层的物性存在差异,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出现测井曲线的多解性,因此掌握勘探区煤岩层的测井曲线规律,是避免测井工作出现人为误差的基础工作.通过总结陕北侏罗纪煤田中煤层及砂泥岩在4种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指出该区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上的高幅值及自然伽马低幅值与自然电位的负异常是判断煤层解释的依据.在解释煤厚的原则上,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需根据煤的厚度与电极距、源距的关系进行判定,而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的煤层解释点一般确定在异常幅值的1/2处.5.期刊论文李玉君.邓宏文.田文.程彦武.张艳秋.LI Yu-jun.DENG Hong-wen.TIAN Wen.CHENG Yan-wu.ZHANG Yan-qiu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信息在储集层岩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在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的砂泥岩储集层岩相表征中,采用多级建模思路,充分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首先根据波阻抗数据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地震资料为约束,利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模拟方法,模拟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然后根据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与岩相之间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岩相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此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某井区主要储集层三工河组二段二砂层组(JIs22)的岩相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该区内砂体分布和油水分布.图5表1参86.学位论文常文会鄂北气田开发井测井系列选择及气层产能预测研究2005研究了塔巴庙地区的测井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天然气储层及非储层的测井资料响应特征。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二)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在文15块的应用自然电位是指地层本身在静电场中所呈现的电位差,而自然伽马测井则是利用地层放射性元素自发放射的伽马射线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文15块中,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地层识别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以用于地层的识别和界定,因为不同的地层含有不同的放射性元素。
比如,在文15块中,火山岩层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和放射性矿物质,因此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较高。
而沉积岩层中则含有较低的钾元素和放射性矿物质,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相对较低。
2.含气量评价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以用于评价储层中的气含量,因为天然气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40K和238U),会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出储层中天然气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3.沉积环境分析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以用于沉积环境的分析。
在文15块中,火山岩、红色泥岩、砾岩等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和自然电位值都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地层受到了较强的自然辐射有关。
而湖相沉积会造成稳定的沉积环境,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和自然电位值相对较低。
4.矿产资源勘探自然伽马测井可以用于勘探铀、钍等放射性矿产资源,因为这些矿产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
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矿化带的位置和范围,进而指导勘探工作。
在文15块中,火山岩中常含有铀、钍等矿产,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也较高,可以作为勘探的重要参考。
以上是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测井在文15块的应用。
这些方法可以为石油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揭示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5.岩性判别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也可以用于岩性的判别。
例如,在文15块中,砂岩和页岩之间存在Page电位差,即在砂岩中Page电势比页岩高。
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的流体响应现象也可以用于确定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6.流体识别自然电位可以用于识别含水层和含油气层。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一、自然电位测井: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
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 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
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计泥质含量。
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
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自然电位测井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
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顶:低点;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
②确定岩层界面。
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微电极测井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一)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什么是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是两种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它们能够对地下岩石的性质、含油气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识别。
自然电位(SP)测井是指将针对地下岩石中离子的自然分布所产生的电位信号进行测量和记录。
在油气勘探中,自然电位的变化能够对应不同深度和含油气程度的地层。
自然伽玛测井是通过记录地下自然辐射的伽玛射线强度变化来分析地层的物性和组成。
这种测井技术能够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和目标层,也能够判断地层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
文15块特征文15块是位于中国东海南部的一个海域油气勘探区域,它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由白垩系陆源碎屑岩、张家港组、青龙山组等构成的沉积层•浅海到近岸浅海的环境,受潮汐调节影响•低或中等成熟度的油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地层构造和地层圈闭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在文15块中的应用在文15块中,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具有以下应用:1. 确认地层边界和岩性通过记录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曲线,可以在地层中确定不同层位和边界。
由于岩石的物性、组成和厚度等因素会对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产生影响,所以这些曲线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层分类和识别。
2. 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和圈闭特征文15块中的油气主要聚集在岩石孔隙和构造圈闭中,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曲线能够为研究这些圈闭的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例如,自然电位在圈闭上会形成正负极性反转的现象,而自然伽玛曲线则能够反映圈闭中油气的厚度和有无。
3. 评价油气含量和成熟度自然电位能够反映不同深度地层的含盐程度和流体性质,从而可以对油气含量进行初步估算。
同时,自然伽玛曲线还能够表示油气组分中的碳-氢比,从而提供油气成熟度的信息。
结论总的来说,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15块这一海域油气勘探区域,这两种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近几年发现的川东北普光天然气田,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地层天然气田。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电性特明显不同。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典性特征如下:1、井径:由于碳酸盐岩地层不易跨塌,气层井径一般比较规则。
2、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由于碳酸盐岩铀、钍、钾的含量比较低,气层的自然伽马一般比较低,但有的气层自然伽马比围岩略高。
自然电位曲线无明显异常。
3、电阻率:碳酸盐岩电阻率非常高,当其储层发育时,由于其中含有地层水,致使碳酸盐岩储层电阻率比围岩低。
当天然气发生运移进入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时,虽将大部分地层水排出,但仍有部分地层水滞留其中,从而导致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含气时,电阻率仍比围岩低。
碎屑岩气层一般电阻率比围岩高。
这是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的最大区别. 碳酸盐岩气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出现正的幅度差,即深侧向电阻率大于浅侧向电阻率。
这是由于浅侧向探测得是泥浆侵入带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低;而深侧向探测得是原状地层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的。
4、岩性密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密度比围岩低,如果其中含气会使岩性密度进一步降低。
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及所含流体的性质。
碳酸盐岩储层含气比含水时的岩性密度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和气比较,气层的岩性密度低于地层水。
比如普光2井气层围岩的岩性密度为2.65~2.70g/cm3,而气层的岩性密度为2.2~2.6g/cm3。
5、补偿中子: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发育时,地层流体含量低,因此补偿中子值比较低,而当储层发育时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也就比较高。
所以,当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时,由于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比围岩高。
标准气层比水层的补偿中子值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与气层相比,地层水中氢的含量比气层中氢的含量低。
这是区别碳酸盐岩储层水层与气层的一个重要依据。
6、声波:当碳酸盐岩储层不发育时声波时差比较小,而储层发育时声波时差大,气层比水层的声波时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