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25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永和文学、元嘉文学、永明文学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
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
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而且它本身又是推动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多样化的重要动力。
总体上,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为: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
由于文学受到重视,文学作品日见繁多,就开始产生了将文学与其他学术相区别、视之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评论历代作家的得失,就成为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方面最重要的论著,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各种文体的特点的探究,对文学的基本性质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文学创作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曹操《短歌行》中两次引用的古诗成句出自A.《古诗十九首》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离骚》D.《诗经》【解析】(P157):D 本题考查《短歌行》所引用古诗的出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2.曹操《短歌行》用“周公吐哺”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A.礼贤下士B.食不下咽C.哺育贤才D.激于义愤【解析】(P158):A 本题考查《短歌行》中典故的含义。
相传周公常常吃饭时停下来接待贤者,于是人心所向,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
所以此处用“周公吐哺”喻礼贤下士。
3.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著名诗句的是A.曹操B.曹丕C.陈琳D.王粲【解析】(P158):D 本题考查名句出处。
题中名句出自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4.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所选用的典型事例是A.千里无鸡鸣B.饥妇弃子C.老兵无家可归D.守卒诀别妻儿【解析】(P158):B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典型事例。
由文中“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可知。
王粲截取“饥妇弃子”这一典型生活画面,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也隐含对制造战乱者的谴责。
5.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南登霸陵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向往汉初“文景之治”B.向往光武帝中兴汉室C.向往汉高祖与民休息D.向往汉武帝文治武功【解析】(P159):A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的思想感情。
霸陵是汉文帝陵墓所在,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汉初“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那样的明君的渴盼。
6.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A.当阳城楼B.荆州城楼C.安定城楼D.麦城城楼【解析】(P160):D 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麦城城楼。
7.王粲《登楼赋》中,写到虽遭囚禁仍弹奏楚国乐调的古人是A.庄舄B.钟仪C.孔子D.范蠡【解析】(P159):B 本题考查《登楼赋》中典故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
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
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主要内容有: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
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
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
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
“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学作品⼀览表《中国古代⽂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学⼀览表⽂学时期代表⼈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孔融、陈琳、王桀、徐⼲、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以写五⾔诗为主。
五⾔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诗已经初步成熟。
⽽"七⼦"的优秀五⾔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的《室思》就⽐同⼀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写得细腻深厚。
⽽陈琳《饮马长城窟⾏》、阮瑀《驾出北郭门⾏》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之前,其写作时间不⼀定⽐"古诗"晚,它们在五⾔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写了⼤量的⼩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赋的进⼀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的⼩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题材的普通化、⽇常化进⼀步冲淡了过去⼤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的赋,曹丕在《典论·论⽂》中曾给予了相当⾼的评价,刘勰在《⽂⼼雕龙·诠赋》中也表⽰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是曹魏⼀代的"赋⾸",说他们可与宋⽟、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王粲的论说⽂,在当时都能独树⼀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以⽓为主"(《典论·论⽂》),贯注了作者独特的⽓质。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约五⼗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北⽅的⼤业,并吸引⼤批⽂⼠,形成了以曹⽒⽗⼦为核⼼的邺下⽂⼈集团。
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之四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三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植诗赠白马王彪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其一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