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格式:docx
- 大小:101.62 KB
- 文档页数:11
(单选题)1: 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 朱彝尊
B: 陈子龙
C: 纳兰性德
D: 陈维菘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 高适
B: 干宝
C: 江总
D: 蒋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晚唐写词最多、影响最大的词家是()。
A: 欧阳修
B: 温庭筠
C: 柳永
D: 张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
A: 《春秋》
B: 《左传》
C: 《九章》
D: 《论语》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我国第一部通史是()。
A: 《汉书》
B: 《柳赋》
C: 《赋篇》
D: 《史记》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挟太山以超北海” 一语出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篇。
A: 《孟子》
B: 《左传》
C: 《吕氏春秋》
D: 《国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幽州台就是蓟北楼,故址在今天()的北边。
A: 北京。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氓》中的诗句,反喻女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用来说明(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D.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敌众3.《庄子·逍遥游》下列文意中,体现了庄子“圣人无名”思想的是( )A.许由不受天下B.鹏扶摇而上C.宋荣子荣辱不惊D.樗树不夭斤斧4.下列《湘夫人》诗句中,表达了湘君焦虑不安之情的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B.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C.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D.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5.韩非子在《难一》中用“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寓言,是为了( )A.说明应当实事求是,论功行赏B.批评儒家所赞美的“德化”政治C.说明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原因D.说明舜和尧之间的矛盾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引锥自刺其股”刻苦学习的动机是( )A.欲将连横说秦惠王B.约从散横,以抑强秦C.取卿相之尊D.将说楚王7.贾谊《过秦论》(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中的“卤”是指( )A.桨B.盾牌C.盔D.铠甲8.晁错《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的主张时,运用了多方面的对比,其中之一是( )A.朝中大小官吏的对比B.秦朝前后的对比C.法令与现实的对比D.农夫与官吏的对比9.司马迁《魏公子列传》中,略写的部分是( )A.解救邯郸之围B.魏公子往请侯生C.侯生献计D.魏公子请朱亥10.“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 )A.《诗经》B.《汉书》C.《新书》D.《史记》11.下列作品,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的是( )A.《登池上楼》B.《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C.《西北有高楼》D.《登楼赋》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中,“交语”的意思是( )A.大声说话B.议论纷纷C.互相转告D.传话给下人13.曹操《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的烈士形象是指( )A.为国捐躯的人B.具有才能的人C.胸怀壮志的人D.性格刚烈的人14.李密《陈情表》“死当结草”,“结草”意指( )A.搓绳B.拾草C.复仇D.报恩15.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生活的时代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6.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A.陶渊明B.曹操C.谢灵运D.谢朓17.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里诗人表达的感情是( )A.孤身漂泊B.孤立无援C.出身孤寒D.孤寂凄清18.下列书信中属于山水小品的是( )A.《报任少卿书》B.《与宋元思书》C.《与山巨源绝交书》D.《与陈伯之书》19.写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名句的作家是( )A.吴均B.庾信C.江淹D.杜牧20.《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1(简)。
25篇。
、《九章》、(1(2)屈原写(简)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前段为后段的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1)王逸《楚(2)王夫之《楚直抒感情的句“当陵阳之焉。
“陵阳”在今安徽省。
“出何日夜而忘之”中的涕淫淫其若霰”中直抒胸臆,“外承欢之汋汋兮,谌好夫人之忼慨。
(1)君王痛恨忠贤之臣的(2)忠奸善恶,(1)(简(1(2)表现为:离开郢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离骚》,象征由《诗“扈江离与辟芷;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制芰荷以为衣。
“余既滋兰之九畹“朝搴毗之。
、桀纣“捷径以窘步”,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
:“亦余心之所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双方君主:(楚:楚军指楚(1)(1)本篇(2)作等。
晋文公谨“焉用亡郑《战国策》。
有其卓识,断变化。
(简)6.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市,炫耀于人。
(2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世治国之道。
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甫,愿为小相焉。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泊。
(简)7.人物的特点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句之妙。
(简)1.大力宣扬“人性善”秦思想家是孟子。
2.子》。
1.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
例采用比喻的手法。
2.别,反对霸道,仁政的内容。
3.鱼”。
语。
4.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5.限性:(1殖。
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
(2不可避免。
(3)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
6.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的论辩的技巧。
,也叫《左传》周天子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然后用纣王烹鬼侯、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可见尊秦为帝反受其害。
其中用邹、鲁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正义感。
最后归结如果投降秦国,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击破了“尊秦为帝”以保持自身荣耀富贵的美梦。
鲁仲连的性格特征: 鲁仲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有一般纵横家的共同点是足智多谋,能言善辨,但也有与他们截然相反的地方:一是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决不朝秦暮楚,而是“义不帝秦”;二是品德高尚,决不求名逐利,相反是功成不受赏;三是有排难解纷之心,以挽救天下为已任。
鲁仲连是封建时代士人高风亮节的典范,为后人所仰慕。
孔子:曾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作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先是孔子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由老师总结,对学生们的发言作简短的评价,这也是孔子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一次完整记载。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皙;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涵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道。
子路:勇,且知方也”。
冉有: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曰能之,愿学焉。
焉。
”6.个性远大,直爽豪放,后还向孔子求教。
(简) 7.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点表现其从容潇洒的气度,3.用于反对霸道(称霸必败)的比喻是“缘木求鱼”。
(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成为后世的成语。
力足以举百钧 挟泰山以超北海4.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5.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宣扬仁政,反对暴政,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描绘了富民,教民的蓝图,希望人们安居乐业。
这表现了孟子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在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战国时期,孟子笼统地反对使用武力,似乎脱离实际,而将仁政主张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靠君主的仁慈心肠实现王道,又显得过于天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蒹葭》一诗,选自《诗经》中的()(1分)A:《王风》B:《卫风》C:《秦风》D:《小雅》2、《战国策》一书的整理者是()(1分)A:司马迁B:刘向C:班固D:李密3、下列作者中,提出“兼爱”主张的是()(1分)A:孔子B:庄子C:孟子D:墨子4、《逍遥游》以“列子御风而行”的例子说明()(1分)A:犹有所待B:圣人无名C:神人无功D:至人无己5、《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有()(1分)A:二百多句B:三百多句C:四百多句D:五百多句6、《涉江》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其中“重华”指的是()(1分) A:舜B:尧C:禹D:汤7、李斯《谏逐客书》写到“用商鞅之法”的秦君是()(1分)A:缪公B:孝公C:惠王D:昭王8、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1分) A:《礼记》B:《论语》C:《周易》D:《孟子》9、班固《苏武传》为突出苏武舍弃个人恩怨、一心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而运用的对比是()(1分)A:与张胜的对比B:与卫律的对比C:与李陵的对比D:与单于的对比10、《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1分)A:《玉台新咏》B:萧统《文选》C:《乐府诗集》D:《杂曲歌辞》11、下列《行行重行行》诗句中,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对远行君子恋情的是()(1分)A: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C: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D: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1分)A:《古诗十九首》B:萧统《文选》C:《玉台新咏》D:《乐府诗集》13、《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表达的意思是()(1分)A:穷达异心B:怀才不遇C:怀念故土D:冤屈难伸14、文学史上首开文学批评风气的《典论·论文》的作者是()(1分)A:曹操B:曹丕C:李密D:葛洪15、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意思是()(1分)A:命悬天上B:回到故乡C:人到晚年D:相隔不见16、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冯公”生活的时代是()(1分)A:西汉B:西晋C:东汉D:东晋17、江淹《别赋》“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一节《诗经》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当时人们把它称之为“诗”或“诗三百”二、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多贵族和官吏的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有一部分是民歌两部分“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三、《诗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记叙与描写比:打比方,比喻和比拟兴: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君子于役》泛读选自《诗经-王风》一、主题思想这是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在外的丈夫的深情思念和热切关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二、艺术特色1、写作特点:全诗是农家妇女的内心独白,在疑问语气中既有殷切的期望,又有无可奈何的凄苦,用反问强化难以排遣的思念,挂念丈夫在外的日常生活,朴素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2、写景分析:诗中景物构成一幅山村晚归图,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具有衬托比喻的作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三、历年真题1、【200404】简述《君子于役》中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蒹葭》精读选自《诗经-秦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二、艺术特点1、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渐然一体,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开头以秋所的清冷和萧瑟,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意中人可望不可即2、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所谓伊人”若有若无,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3、重章叠句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推移,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阴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4、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为“风人深致”,艺术上指婉曲风格,思想上境界深远,意在言外三、历年真题1、【200504】简析《蒹葭》一诗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艺术效果2、【200804】试分析《蒹葭》诗中景物描写及重章的形式对表现情感的作用3、【201307】试述《蒹葭》塑造意境的艺术成就4、【201404】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5、【201910】结合作品,分析《蒹葭》中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氓》精读选自《诗经-卫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弃妇怨诗,主人公在被遗弃之后,回顾往事,诉说自己不幸的婚姻,表达悲愤与决绝的心情,反映出当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变化紧密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思想感情同步发展,虽是叙事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二、结构内容第一章:写两人相爱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深情和结婚经过第三章:用比兴手法表示追悔莫及第四章:写男子的变心第五章:写嫁到夫家后的操劳和受到虐待直至被弃第六章:表示对男子负情背德的愤恨和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三、艺术特色1、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2、使用对比手法,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很成功,其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展现的婚前: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毫无怨言,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坚决和他决裂表现出其坚强刚毅的一面“氓”的欺骗与虚伪、以怨报德,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得到显现3、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寓意发人深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喻两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爱情失去光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男子坏到极点,简直无所约束四、历年真题1、【200707】《氓》中有两章开头用桑叶起兴,简说比兴的含义及其效果2、【202007/201904】试析《氓》诗是怎样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3、【201304】试分析《氓》中“氓”与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4、【201410】简述《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义5、【201510】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7、【201610/201804】简要分析《氓》中的对比手法《采薇》泛读选自《诗经-小雅》一、主题思想这是戍守边境、抵抗玁狁侵扰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完整地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家念归的真实情况二、艺术特色1、运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三章是回顾军中饥渴劳苦、盼望归去的情景四、五章是回顾在前线戎马倥偬、时刻戒备、奋战不息的实况末章是归途中的感慨和悲喜交集的心情2、情景交融末章之佳在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今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天与春天,构成鲜明的对照,点出时间的推移和出征时间的久长,结尾意味深长三、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
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蒹葭》,《诗经·秦风》(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①渲染清秋凄清氛;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卷(课程代码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Ⅰ分,共30分。
1.下列作品中,属于《诗经•王风》的是(B)A.《氓》B.《君子于役》C.《兼葭》D.《采薇》2.《郑伯克段于鄢》中,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的是( A )A.郑庄公B.郑武公C.祭仲D.公子吕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写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其妻的表现是(B)A.郊迎三十里B.侧目而视,倾耳而听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揠苗助长”寓言出自(A)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非攻(上)》C.《邵公谏厉王弭谤》D.《难一(节选)》5.《逍遥游》中,欲让天下于许由的是(A)A.尧B.舜C.禹D.汤6.《韩非子·难一(节选)》中,“难”的意思是(D)A.艰难B.困难C.难得D.诘难7.《谏逐客书》中,“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秦国国君是(A)A.孝公B.缪公C.昭王D.惠王8.《过秦论(上)》中,秦始皇“以愚黔首”的措施是(C)A.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B.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D.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9.《李将军列传(节选)》中,对李广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的是(D)A.中贵人B.程不识C.卫青D.霸陵尉10.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的皇帝是(C)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昭帝11.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征是(A)A.擅长叙事B.擅长写景C.擅长抒情D.擅长议论12.被刘评为“五言之冠冕”的是(B)A.汉乐府B、古诗十九首C.南朝民歌D.北朝民歌13.王粲《登楼赋》中“庄舄显而越吟”的典故出自(C)A.《周易》B.《孟子》C.《史记》D.《诗经》14.《陈情表》“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中“伪朝”指的是(B)A.晋朝B.蜀国C.吴国D.魏国15.《咏史》(郁郁涧底松)所揭露的制度是(B)A.察举制度B.门阀制度C.科举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6.“可班荆兮赠恨,唯樽酒兮叙悲”出自(D)A.《咏荆轲》B.《北山移文》C.《归去来兮辞》D.《别斌》17.下列作家中,与谢脁一起开创永明体的是(C)A.鲍照B.谢灵运C.沈约D.丘迟18.下列语句中,出自《与陈伯之书》的是(C)A.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B.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C.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D.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19.被视为“初唐四杰”之冠的是(D)A.杨炯B.卢照邻C.骆宾王D.王勃20.下列语句中,出自《长安古意》的是(B)A.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B.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C.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舂半不还家D.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2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与“细柳营"”典故有关的将领是(C)A.韩信B.李广C.周亚夫D.卫青22.“古来圣贤皆寂寞”出自(C)A.《北征》B.《送孟东野序》C.《将进酒》D.《兵车行》23.安史之乱爆发后,奉肃宗之命征讨永王李璘的是(A)A.高适B.李华C.李白D.杜甫24.“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的“兹”指的是(C)A.岳阳楼B.黄鹤楼C.慈恩寺塔D.寒山寺25.天宝年间曾任安西节度使判官的诗人是(B)A.李颀B.岑参C.王维D.王之涣26.《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位于(D)A.柳州B.苏州C.杭州D.永州27.与王建齐名,所作世称“张王乐府”的诗人是(A)A.张籍B.张九龄C.张若虚D.张泌28.“玉容寂寞泪阑干”中“泪阑干”的意思是(D)A.泪水喷涌B.泪水千涸C.泪水盈眶D.泪水纵横29.“茂陵刘郎秋风客”中“刘郎”指的是(D)A.刘备B.刘禹锡C.刘长卿D.刘彻30.“空向秋波哭逝川”中“逝川”典故出自(D)A.《韩非子》B.《老子》C.《庄子》D.《论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业名称:12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四次作业出卷人:SA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13内容: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A、A 内容B、B 地区C、C 音乐D、D作者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13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5.13 数:内容白居易有着非常浓厚的“拟经”、“造经”意识,《新乐府》模仿。
A、《诗经》B、《楚辞》C、建安文学D、杜甫诗作:A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5.13 本题得分: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题号:3 题型:5.13 数:内容并称“二李”。
李贺与前辈诗人A、李益B、李白、李商隐C D、李绅:A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5.13 本题得分本题分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题型:4 题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数:2.56内容:李商隐的下面哪首诗歌化用了“庄周梦蝶”这一典故?A、A《锦瑟》B、B《夜雨寄北》C、C《蝉》D、D《常娥》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56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6内容:李贺有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里的凌烟阁是何朝所建?A、A南朝B、B西汉C、C东汉D、D唐代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2.56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6内容:“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诗的作者是谁?A、A杜甫B、B韦应物C、C张继D、D刘长卿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2.56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56内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谁人的诗句?孟郊A、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B韦应物C、C韩愈D、D刘长卿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2.56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13内容:词应该是在以后逐渐萌芽生长而成的。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
(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4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国殇》、《哀郢》、《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苟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氓》、《蒹葭》、《国殇》、《哀郢》、《离骚》、《晋楚城濮之战》、《冯援客孟尝君》、《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
[重要]著作:《诗经》;重要作家:屈原。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诗经》作品(略)。
屈原作品:《湘夫人》、《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哀郢》选自《九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援客孟尝君》。
(二)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
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庄子,《逍遥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至秦汉部分先秦文学概况先秦文学是指秦朝统一之前的全部文学,其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和重要奠基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文字产生之前,原始社会人们在进行生产劳动的同时,即已开始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
原始时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在后来的一些古籍中保存了一些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1中0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可能就是原始的猎歌。
《淮南子》《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则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
殷墟甲骨卜辞的发现,表明最迟在商代中期已经有了比较定型的文字。
文字的出现,为人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便于保存和传播的载体。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有一些带有文学意味的文句。
但甲骨卜辞主要是占卜的记录,一般较简略,当时人们运用文字的实际水平当不止于此。
商周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字还有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又称金文。
在属于西周时代的铭文中,已经可以见到篇幅较长,组织得很好的文章,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篇幅近500字,内容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文采。
除了这些实物材料外,以文献形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典籍,如易经,尚书,诗经中,都保存了一些西周乃至西周之前的文学作品。
易经是产生于西周时的一部占筮书,其渊源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所画的八卦。
易经中的卦、爻辞的性质与甲骨文卜辞类似,但反映的社会内容则更丰富,并经过精心的组织编排。
其中有的卦、爻辞押韵,近似于歌谣;有的则具有叙事性,包含简单的故事情节。
尚书又称书经,是上古官方文件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其中虞书、夏书,盖后人伪托。
尚书文字古奥,有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内容大多为君王的文告、命令、训示等,多数以论说为主,夹叙夹议,如盘庚,无逸,也有一些以叙事为主的篇章,如金滕,顾命等。
V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2023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答案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精华。
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以贾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人性的复杂与细腻。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了许多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作品。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爱情、婚姻、社会风俗、农事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而闻名,通过音乐的形式传唱,成为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诗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论和对话。
《论语》中的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智慧、教育方法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这些论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论语》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大唐僧人玄奘师徒在取经路上的奇遇为主线展开。
小说中奇幻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游记》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与批判,融入了深厚的佛教哲学思想,是一部既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富有现代意义的作品。
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抗倭斗争为主线。
小说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梁山好汉的形象,传达了忠义、仁爱等儒家伦理观念。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鲜活、情节曲折,是一部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反抗精神的杰作。
结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注意事项: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诗经》共有A.十八篇B.二十篇C.一百篇D.三百零五篇2.下列著作中,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礼记》B.《论语》C.《春秋》D.《公羊传》3.孟子,名轲,字A.子舆B.子路C.子瞻D.子由4.下列人物中,持“性恶论”的是A.庄子B.孟子C.孔子D.荀子5.下列著作中,被鲁迅称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A.《墨子》B.《庄子》C.《谷梁传》D.《韩非子》6. 下列属于屈原作品的是A.《蒹葭》B.《氓》C.《湘夫人》D.《采薇》7. 下列《过秦论(上)》中的语句,描述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的是A.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B.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D.既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出处是A.《谏逐客书》B.《李将军列传》C.《报任安书》D.《苏武传》9.下列《项羽本纪》文句中,描写垓下之围的是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C.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10.《李将军列传》中,“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然而“为列侯,位至三公"的是A.卫青B.李蔡C.程不识D.公孙敖11.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A.抒情B.写景C.叙事D.讽刺12.《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这里设想丈夫的境况是A.另有所欢B.仕途艰难C.路途艰险D.受人陷害13.下列作家中,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A.刘桢B.徐幹C.王粲D.孔融14.下列作品中,属于今存首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文章是A.陆机《文赋》B.曹丕《典论,论文》C.钟嵘《诗品序》D.萧统《文选序》15.下列人物中,世称靖节先生的是A.左思B.阮籍C.葛洪D.陶渊明16.诗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出自A.曹丕《燕歌行》B.王粲《七哀诗》C.左思《咏史》D.陶渊明《咏荆轲》17. 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是A.谢眺B.曹植D.谢灵运18. 下列人物中,致力于七言乐府诗的创作,促使七言歌行逐步成熟的是A.曹丕B.鲍照C.岑参D.高适19.下列语句中,运用《楚辞》典故的是A.送君南浦,伤如之何B.桑中卫女,上宫陈娥C.芍药之诗,佳人之歌D.帐饮东都,送客金谷20.《北山移文》:“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中“魏阙”指的是A.名叫魏阙的人B.魏国的宫阙C.魏家的门阙D.朝廷21.下列属于“吴中四士”的是A.张若虚B.王勃C.陈子昂D.李颀22.“陈王昔时宴平乐”中“陈王”指的是A.陈后主B.曹不C.陈霸先D.曹植23.“双袖龙钟泪不干”中"龙钟”的意思是A.衰老的样子B.沾湿C.艰难行进D.竹子24.杜甫“已诉征求贫到骨“中“征求"的意思是A.征税B.请求C.征兵D.征地25.被胡应麟《诗薮》评为开元以后第的边塞诗人是A.高适B.李益C.岑参D.王之涣26.下列与萧颖士齐名的唐代古文运动先驱是A.李白C.李华D.李贺27.“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中“培塿”指A.河堤B.小土堆C.台阶D.山峰28.“骑红尘妃子笑”中“妃子”指的是A.赵飞燕B.梅妃C.明妃D.杨贵妃29.小说《柳毅传》的作者是A.陆龟蒙B.罗隐C.李朝威D.崔涂30.“苦恨年年压金线"中“压”的意思是A.镇压B.堆积C.刺绣的一种方法D. 收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V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满分100分 一、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答:本诗是一篇抒发因政治衰败而引起的人生忧伤的怨刺之作。 诗中以深沉悲凉的笔调,抒写家国沦丧的哀思,开启了表现“黍离之悲”即描写故国之思,丧亡之感主题创作的先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2.简答《离骚》主题的要点。 答:① 美好的政治追求。②诚挚的爱国情感。③坚持理想的做人原则。
3.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格。 答:本诗触景而起。“悲秋”之诗情传统,让此诗“起”便“情景交融”,所以,前四句实景亦是虚景。描景也同时“移情”。铺垫更是渲染,总之,情景虽分而诗情诗脉浑然一气,老杜炼意、炼句之功到此已非“交融”之说可以简单论定。 “沉郁顿挫”一词是杜甫诗风特征的标志语,是他本人最先用来概括自己诗风的特征的,此见于他的《进〖雕赋〗表》。 本诗向来被认为:最能反映这一特征的代表作。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一书中誉之为“古今七律第一”。 从这首诗的表现的情感来仔细体会,顽强和命运相抗争的气息非常浓郁。 悲秋的意绪先是在写景的前四句里传递出来,之后为直接抒发。重点体会逢双的诗句:“渚清沙白鸟飞徊”,承前句描写“动荡”之景,表现相对安闲平静的画面;“不尽长江滚滚来”承上句渲染的衰飒败落,则鼓舞起顽强不息的气息;“百年多病独登台”承上句写悲秋客的凄凉心情,进而表现其内心坚强不屈的精神;“潦倒新停浊酒杯”承上句因艰难而憔悴自画像,转而表现仍要激励自己,振奋此多病之躯,表达决不气馁的生活意志。实际上,整首诗是按着一种回环往复的抒情路线展开,最后定音在:尽管艰难如此,我仍将坚强地生活下去——这样一个与命运、生活抗争的主题。而这样一种情怀或感受正与老杜一生执着的个性精神相吻合。
4.宋之问诗中的 “恨长沙”有何深意? 答:指被贬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听说长沙卑湿荒员心中忧怨,作《吊屈原赋》以抒懑。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202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真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君子于役》选自《诗经》中的( )A. 《王风》B. 《唐风》C. 《秦风》D. 《卫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
君子,妇女对丈夫的敬称。
2.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国别体史书是()A. 《史记》B. 《战国策》C. 《汉书》D. 《左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史记》为纪传体通史.《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均可排除。
《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
3.单项选择题《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 《史记》B. 《汉书》C. 《国语》D. 《三国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邵公谏厉王弭谤》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4.单项选择题《论语》共有( )A. 十篇B. 三百六十篇C. 十八篇D. 二十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5.单项选择题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墨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
AB为儒家代表人物,C为道家代表人物。
6.单项选择题《劝学》篇选自( )A. 《论语》B. 《九童》C. 《荀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荀子》第一篇便是《劝学》,提倡努力学习,以全、粹为目标,由君子而到达圣人的境地。
7.单项选择题《谏逐客书》写“缪公求士”所得之一是( )A. 商鞅B. 张仪C. 范雎D. 蹇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8.单项选择题下列《过秦论(上)》中的语句,描述陈涉的是()A.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B.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C.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D.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描述的是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中君,B项描述的是商鞅,C项描述的是秦孝公,均可排除,故选D。
1.
(4分)《登楼赋》的作者是()。
∙ A. 王粲
∙ B. 赵壹
∙ C. 弥衡
∙ D. 蔡邕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2 赋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4分)《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 A. 阮籍
∙ B. 嵇康
∙ C. 山涛
∙ D. 向秀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4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鲁国人()所作。
∙ A. 公羊高
∙ B. 谷梁赤
∙ C. 左丘明
∙ D. 司马迁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4分)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有“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一语,此句用“沧海桑田”故事,这一典故出自哪里?
∙ A. A《庄子》
∙ B. B《世说新语》
∙ C. C《抱朴子》
∙ D. D《神仙传》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4分)《陇头歌辞》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A流离是描述诗人飘泊天涯,四海为家
∙ B. B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 C. C陇西多悲苦思乡之诗
∙ D. D以陇头流水比喻自己远离家乡,身不由已。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4分)“洛阳纸贵”的典故指的是()的《三都赋》。
∙ A. 谢脁
∙ B. 谢灵运
∙ C. 鲍照
∙ D. 左思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4分)汉代任官采用“察举”与()制度。
∙ A. A征辟
∙ B. B科举
∙ C. C考试
∙ D. D推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8.
(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渲染了一种悲苦凄凉的送别气氛,此诗之作者为谁?
∙ A. A王翰
∙ B. B张九龄
∙ C. C储光羲
∙ D. D王昌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9.
(4分)在屈原的创作中,处处可见()的影响。
∙ A. A周文化
∙ B. B诗经
∙ C. C民间巫术
∙ D. D孔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10.
(4分)“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是()里用来评论建安文学的。
∙ A. 文心雕龙
∙ B. 诗品
∙ C. 诗式
∙ D. 沧浪诗话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1.
(4分)李贺与前辈诗人()并称“二李”。
∙ A. 李益
∙ B. 李白
∙ C. 李商隐
∙ D. 李绅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2.
(4分)关于《诗经·秦风·蒹葭》一诗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A蒹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芦苇
∙ B.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出自该诗篇
∙ C. C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幸福美满的诗篇
∙ D. D这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名篇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13.
(4分)《短歌行》贯穿着()这一主题。
∙ A. A求贤若渴
∙ B. B积极进取
∙ C. C奋发向上
∙ D. D消沉萎靡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4.
(4分)杜甫的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中的斯人指的是谁?
∙ A. A孟浩然
∙ B. B王维
∙ C. C贺知章
∙ D. D李白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15.
(4分)关于<<国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A是<<九歌>>中的一篇
∙ B. B是祭祀亡灵的歌曲
∙ C. C“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出自这一部作品∙ D. D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二、多选题
1.
(4分)《氓》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 A. A婚前
∙ B. B婚姻
∙ C. C离异
∙ D. D离别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2.
(4分)春秋时代,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先后涌现的霸主有()等。
∙ A. A齐桓公
∙ B. B晋文公
∙ C. C秦穆公
∙ D. D楚庄王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3.
(4分)曹操喜欢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将乐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分多种形式,
∙ A. A四言
∙ B. B五言
∙ C. C杂言
∙ D. D七言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展开解析
4.
(4分)《白马篇》的艺术特色有。
∙ A. A整齐的排比
∙ B. B匀称的对偶
∙ C. C华茂的词章
∙ D. D适度的夸张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5.
(4分)“国风”中爱情诗的传统在后代民歌中得以延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 A. A火热的情感
∙ B. B大胆的表达
∙ C. C直白的语言
∙ D. D婉约的情绪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
(4分)在屈原以前,我国南方是没有诗歌的。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2.
(4分)《九歌》是经过屈原整理的民间祭祀乐歌,主要内容是以记录招神过程为主。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3.
(4分)与其他诗人的山水诗如一幅画,时时过于客观相比。
陶诗则充满情感,渗透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4.
(4分)咏史而别有喻托,是左思《咏史》诗的新发展。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5.
(4分)《静女其姝》“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薆)而不见,搔首踟蹰。
”写出了情人约会时的活泼逗乐,趣味横生。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