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一字千金的经典例子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3
最昂贵的字: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最昂贵的字:一字千金,欢迎阅读。
一字千金拼音:yī zì qiān jīn近义词:一字千钧、一字一珠、字字珠玑反义词:一文不值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解释: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故事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
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
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
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
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字千金成语接龙金钗换酒酒色财气气贯长虹虹销雨霁霁月光风风和日暖暖衣饱食食子徇君君圣臣贤贤贤易色色飞眉舞舞凤飞龙龙心凤肝肝肠寸断断袖之宠宠柳娇花花枝招展展翅高飞飞土逐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沸益薪薪桂米珠珠盘玉敦敦诗说礼礼崩乐坏坏法乱纪纪群之交交臂相失失张失志一字千金造句1 赵老师只把文章改了几处,却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一字千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一字千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原文: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译文:在那个时候,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而互相倾轧.吕不韦认为秦国强大,感到不如他们而羞耻.也招来了文人学士,对待他们很优厚,因而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当时诸侯中有很多辩才之士,像荀卿这一般人,著书立说遍布天下.吕不韦就要他的门下食客每人记下他们所闻知的,综合他们的言论而完成八种览、六种论、十二种纪,一共有二十多万言.认为可以具备天地万物古今的情事,称它为《吕氏春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在上面悬挂千金,请诸侯的游士宾客中若有能够增加或减少一字的人就给他千金.一字千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一字千金译文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
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望采纳,多谢了!一字千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3《一字千金》原文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
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唐代一字千金的故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唐代一字千金的故事。
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叫王维。
他的诗那叫一个妙啊!有一次,王维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就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可是让无数人为之惊叹。
据说,当时有一位富商,特别喜欢王维的这首诗。
他愿意出千金,就为了能得到王维把这一句诗中的一个字改一改。
可王维坚决不改,他说这每个字都是恰到好处,改不得。
为啥这十个字这么厉害呢?“大漠孤烟直”,同学们想想,在那广阔无边的沙漠里,一缕孤烟直直地升上天空,多壮观啊!“长河落日圆”,那长长的黄河,一轮圆圆的落日,这画面多美呀!还有一位诗人叫王之涣,他有一首《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就这两句,也是一字千金呐!在唐代,像这样一字千金的故事还有很多。
诗人们用心写下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才华。
同学们,咱们从这些故事里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要认真对待咱们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说不定哪天,咱们也能写出一字千金的好文章来!《唐代一字千金的故事》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听听唐代那些一字千金的事儿。
唐代有个叫王勃的诗人,他写了一篇《滕王阁序》,那可真是了不起。
里面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简直绝了!当时,有个官员看到这一句,喜欢得不得了,非要出大价钱让王勃把这一句再改得更好一点。
可王勃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没法改。
你们想想啊,傍晚的天空,落霞和孤鹜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天空连成一片,这景色多美!还有个叫李白的大诗人,他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多豪迈!曾经有个有钱人,想让李白把“用”字改成别的,李白大笑说,这字改不得,改了就没那气势了。
在唐代,诗人对自己的文字特别珍惜,每一个字都像是他们的宝贝。
咱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说不定以后咱们也能写出让人惊叹的好句子呢!《唐代一字千金的故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唐代一字千金的有趣故事。
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那也是相当厉害。
那些“一字千金”的诗眼诗词栏目今天就要来聊聊那些“一字千金”的诗眼。
“一字千金”最早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若有人能对《吕氏春秋》一书增损一字,即予千金之赏,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钟嵘《诗品》也称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代诗歌史上,“一字千金”的例子不胜枚举。
许多汉字原本普通,但一旦运之于具体语境,尤其是诗词里,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令全句乃至全篇皆活。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在有的版本里,“见”也作“望”。
是“见”好还是“望”好呢?苏东坡评得好:“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初唐诗人王勃以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而千古留名,其实,他的那首《滕王阁诗》也毫不逊色,一诗一序号称“双璧”。
其诗曰:“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据传,王勃诗成后,将最后一句的“空”字故意空出。
众人便纷纷猜测是哪个字,有人说是“水”字,有人说是“独”字。
后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方恍然大悟,一致称妙。
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导语: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自小因为作诗而出名,让我们了解一下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吧!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
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
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
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
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间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空自流。
”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干金,不愧为当今奇才……”知识链接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麟德初应举及弟,曾任虢州参*,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初显露才华。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反悔*感慨,隐寓对现实之不满,风格较为清新。
其文多为骈体,以《滕王*序》比较有名。
著有《王子安集》。
滕王*故址在今*西省南昌市赣*边,唐朝时建成。
滕王*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南方三大名楼,且居其首。
诗词中一字千金的经典例子被誉为“一字千金”的古诗词到底有哪些?觉得,最有名的莫过于贾岛和韩愈的“推敲”典故了,不过今天小编还要多讲几个例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
2、“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4、“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一字千金的意思和典故
摘要:
1.一字千金的含义
2.一字千金的典故
3.一字千金的用法和例句
4.一字千金的来源和历史人物
正文: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它的含义是,即使只改动一个字,也要赏赐千金。
这样的赞美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文字表达。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大商人,他曾在赵国经商,并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
后来,子楚接王位,成为秦王,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吕不韦曾悬赏千金,征求能够增损他所写的一篇文章的一个字的人,由此可见其对自己文辞的自信和对文字的重视。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用法和例句很多。
例如,清朝的褚人获在《隋唐演义》中写道:“雅调清平,一字千金。
”这句话用来形容文辞的优美和精妙,表示对文章的赞赏。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历史人物,正如前面所述,与吕不韦有关。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大商人,也是秦国的一位重要官员。
他的权力和地位,使他能够招纳许多门客,著成《吕氏春秋》一书。
这本书的内容,追求尽善尽
美,被誉为先秦杂家之大成,也成为了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的来源。
总的来说,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既表达了对文辞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文字的尊重。
它的来源和典故,与战国末期的大商人吕不韦有关。
一字千金的意思
意思: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1、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情采并茂,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2、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睞,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3、有的书是鸿篇巨制,一字千金,流芳千古。
4、欧阳中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5、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6、大师开拓性的研究成果,都反映在一字千金的论著中。
7、欧阳中石先生是中国当代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8、在推销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准备,力求表达得精炼准确,一字千金,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9、杜甫的诗歌,真可谓一字千金。
10、后人将一字千金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史辞精妙,文章价值很高,一字一句颇有分量。
11、所以说签合同“一字千金”,消费者一定要仔细、。
一字千金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常说“一字千金”,意指一字之重要,就能价值千金。
这句话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宋玉的文人,他精通诗词书法,每一字都写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齐国的公主下嫁楚国,新婚之夜,公主要求宋玉写下一首诗送给她。
宋玉心生灵感,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极其精妙动人的诗。
公主读后感动不已,对宋玉赞叹不已,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齐国来了一位名叫晏婴的文人,他听闻了宋玉的诗作,便决定挑战宋玉。
一日,晏婴前来拜访宋玉,提出要在一字书法比赛中与宋玉一较高下。
宋玉欣然接受了挑战。
比赛当日,两人各自挥毫,在白纸上各写下了一字。
宋玉的一字如行云流水,端庄大气;而晏婴的一字却仿佛蕴含了整个宇宙的奥秘,让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众人围观之下,各自感叹不已。
有人称赞宋玉的笔墨功力,有人惊叹晏婴的文才超群。
最终,公主也来到现场,看着两位文人作品,心中产生了疑惑。
她问道:“一字千金,究竟是宋先生的一字还是晏先生的一字更胜一筹呢?”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公主沉吟片刻,忽然大声说道:“一字千金之美,宋先生的一字情深意切,如同富有哲理的诗篇;而晏先生的一字却让人心驰神往,有如开启了天地间的神秘密码。
在我心中,二者的价值不分高下,各有千金之价。
”听到公主的评价,宋玉和晏婴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互相拱手致谢。
他们明白,文字之美,不在于它的花俏与繁复,而在于它能引发人心中最深层的共鸣,传达最真挚的情感。
从此以后,“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在楚国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赞美优秀文人的最高评价。
宋玉和晏婴的一字书法比赛也成为了当地一段传世佳话,启发了后人对于文字之美的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字虽然只是简单的符号,但它所蕴含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字之间,蕴含情感、表达心志,能够触动人心,启迪人灵,传承千年。
因此,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字,用心书写,用心体会,让每一个字都如同千金一般珍贵动人。
一字千金小古文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类独特而珍贵的存在,那便是小古文。
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往往一字一句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雕琢,真可谓是“一字千金”。
小古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其简洁之美。
寥寥数语,便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想。
比如《学弈》这篇小古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全文不过百十来字,却将两个学弈者的不同态度和最终结果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明白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没有冗长的叙述,没有复杂的描写,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缺。
又如《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段文字简洁明快,通过两小儿的争论和孔子的无法判断,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也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其语言简洁明了,却又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之中。
小古文的一字千金还体现在其用词之精准上。
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力求最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以《陋室铭》为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文中“名”“灵”“馨”等字,不仅音韵和谐,而且含义深刻,将陋室不陋的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
“上”“入”两个字,更是将苔藓和绿草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栩栩如生。
被誉为“一字千金”的古诗到底有哪些?图片来自网络搜韵微信号:sou-yun2自从吕不韦搞了次营销活动,“一字千金”就广为人知,被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
但是这个评价实在太高了,谁都不敢轻易使用,会拉仇恨的啊!今天就和搜韵君一起看看这些被誉为“一字千金”的古诗,看看到底值不值。
1《古诗十九首》最早用“一字千金”来评价诗,应该是钟嵘的《诗品》: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
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指的是两汉的无名古诗,《古诗十九首》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后世也将“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看作这组诗的专属评价。
想温习的同学请猛击:千古五言诗之祖《古诗十九首》所谓“陆机所拟十二首”,并不是指陆机写的,而是指他所模拟的十二首古诗,大部分在十九首里面,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等。
这些诗语浅情深,境界极高,后人特别推崇,对“一字千金”的评价也都很信服。
千金指数:★★★★★2陆机的拟作被强行拉出来的陆机就有点囧了......有些人以为“一字千金”是对陆机的评价,但陆机的水平不算顶尖,怎么能写出“一字千金”的诗呢?只好用“不知其何缘得此”来解释。
被夸奖还算好的,更囧的是还成了反面教材。
明代大诗论家胡应麟毫不留情地指出:拟《十九首》,自士衡诸作,语已不伦。
看看人家十九首写得那么好,你模拟的已经有点不行了。
开了这个头,后来学你模拟的更不行!千金指数:★★★3李商隐《折杨柳》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人世死前唯有别”,你们感受一下......直击人心啊!这句诗被清代学者何焯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近代名家张采田也评价这首诗“惊心动魄,真千古之名篇”。
搜韵君想起古人讨论《古诗十九首》的“一字千金”的时候,曾特地举出其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作为例子,同样是对生死聚散的深刻体会,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多说一句,美丽的字面下有一种雅健雄深的气度,才是我们小李的好处。
王勃一字值千金王勃一字值千金“一字千金”的`故事,已屡见不鲜;可是,少写一字也值千金,你听说过吗?相传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王阁序》,在中国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
而王勃在《王阁序诗》中空了一个字也值千金,却鲜为人知。
话说王勃那次到南昌,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忽听得有人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
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面面相。
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
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
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
”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都督命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
”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
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卫回到府,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竟空无一字。
阎公猛然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
“妙哉!好一个‘空’字!”众人附和称赞,“绝妙!奇才!”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空自流。
’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
龙源期刊网 诗词中的“一字千金”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6年第34期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一字传情即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着一“空”字,既写出了山居环境的静谧,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安逸。
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字,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春意”是只可感知而不可听闻的。
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
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情态。
以乐衬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
这样以乐景衬哀情,便使哀情更哀了。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
我们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乐意/供稿)。
一个字成就一首好诗!古诗词中的那些神来之笔古诗词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惜字如金。
区区几个字就能将所见所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一字千金。
这就要归功于“炼字”的魅力了。
炼字是我国古诗词的传统,向来都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最后才选定绿字。
“绿”字将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让人心旷神怡,顿时心境开阔!《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诗词中,很少有人将“烧”与“蜡烛”连写,总觉得太白话,破坏了诗歌的美感。
可是在这首诗中,“烧”却完美表现出蜡烛的明亮。
与“照”字相对,“烧”将梦幻、空濛的气息烘托得淋漓尽致。
跳跃的蜡烛火苗,与美丽的海棠花遥相呼应,别提多美了。
《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最后一句的“上”字极为绝妙。
青苔本是静景,诗人竟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
一个“上”字将青苔的清新可爱、生机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
《苦昼短》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煎”字用得太好!诗人意在说明时间的短暂、生命的短暂,而一个“煎”字则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将人生短暂而痛苦、岁月蹉跎的无可奈何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二字名词作动词,将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春愁剪不断、理还乱。
词中借“红”“绿”颜色的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在古诗词鉴赏中,炼字题作为入门题,向来备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
炼字题,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在作诗词时,对某字精斟细酌,熔炼精警,以起到传意之最佳效果。
炼字,也叫炼词,通常在“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副词、拟声词、表颜色”等词上下功夫,以求达到“惊人”之神效。
【精炼动词效果】a.富有动态b.生动形象c.写活画面d.传递感情【精炼形容词效果】a.突出特征b.营造氛围c.体现意境【精炼数词效果】a.具体真实b.符合情境c.夸张渲染【精炼叠词效果】a.增强韵律感b.起强调作用【精炼副词效果】a.加强语气b.表达情感c.突出形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炼字题常见题型有哪些?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题型一:a.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题型二:诗中的“诗眼”/“关键字”/“精炼传神”是哪一个?为什么?✨题型三:a.诗中某字(词)可否换成另一字(词)?b.这个字(词)与另一个字(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炼字题方法,如下:第一步:释含义如有手法,需要明确第二步:描景象、析内容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生动形象地去描述景象/情境第三步:表感情、谈效果【答题格式】解释(手法)+内容+情感态度最后,穆老师为大家准备一道相关试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如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还真流传着一个一字索要千金的故事。
说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写完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后,余兴未尽,又写了一首《滕王阁诗》。
诗的结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_自流”。
其把诗呈给都督阎伯舆后便告辞离去。
都督发现结句空出一字便连忙将王勃请回,王勃却说补上此字需要千金。
故事多是小说家之言,其强调的无非诗词用字的重要性,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贾岛“推”还是“敲”的故事,估计大家已看过不下十次了。
《天际乌云帖》,苏轼为一官妓所作,百年后一字千金
《天际乌云帖》,记载的是官妓周韶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宋神宗年间,当时大臣苏颂到杭州公干,知州陈襄设宴招待,由官妓周韶侍宴。
周韶在宴席间请求苏颂帮他落籍,苏颂当即指着廊下笼内的白鹦鹉说道:“若能以它为题吟一首好诗,我就替你向陈太守求情。
”周韶便自比为笼中白鹦鹉,提笔写道:“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诗成,众人为之喝彩。
当时苏轼也在场,便说明当时周韶正在居丧,因此着白衣,周韶因此脱籍。
周韶在临行之前,同为官妓的胡楚与龙靓各赠诗一首,胡楚写道:“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桃与李,强匀颜色待秋风。
”龙靓写道:“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做武陵人。
”这两首诗也颇有深意,可见宋朝官妓文采非凡,完全可以和当时的诗词名家媲美。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苏轼诗文一章,行书,真迹曾由明代项元汴收藏,清归翁方纲,有翁氏题跋。
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
藏处不详。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自从问世,就出现了好多的模仿者,一时间好评如潮。
它在诗歌的五言形式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叠字的运用方面,大大超越了前人;它的语言朴实自然,准确精炼,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在比兴手法的运用方面,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标签:古诗十九首;语言;贡献《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梁代的萧统从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大批“古诗”中精选出来的。
它们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现已不可考。
这批古诗自从问世之后,便和当时的民歌一起,直接哺育和影响了建安一代的诗人。
甚至在阮籍、陶渊明,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人的创作中,也不难看出其影响的痕迹。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其中相思离别、失意彷徨、死生新故等思想感情特别容易在后世一些知识分子的心里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因为它们那完美的表现形式及其温婉含蓄的艺术风格把当时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引人注目。
进一步研究这批古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古诗十九首》本身的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材料。
下面,仅就《古诗十九首》在诗歌语言上的贡献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首先,《古诗十九首》在诗歌的五言形式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于诗歌的五言形式,文学史家多认为它产生于民间歌谣。
从《诗经》里零星的几段五言,发展到两汉众多的五言民歌,这中间有过两次大的飞跃。
有人认为:“汉乐府变为五言句,是由楚辞脱变而来的。
楚辞以五言为基础,加‘兮’字。
”[1] 我觉得把楚辞当作五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个飞跃,就是汉乐府。
大量的五言民歌,被采入乐府,被之音乐,广泛流传,其内容与形式都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使当时从事于空洞的辞赋创作的文人们大为惊异。
东汉时从班固起,不断有人模仿民歌,试作五言诗,由开始时的“质木无文”,[2] 发展到后来像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蔡邕《翠鸟》、郦炎《见志诗》、赵壹《疾邪诗》等等,技巧已经相当成熟。
诗词中一字千金的经典例子
导读:本文诗词中一字千金的经典例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被誉为“一字千金”的古诗词到底有哪些?觉得,最有名的莫过于贾岛和韩愈的“推敲”典故了,不过今天还要多讲几个例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
2、“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
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4、“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
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
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
突然,他想到了俩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
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
”于是“推”字改为“敲”字。
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