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0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在当时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望。
《猎人笔记》是一部反映俄罗斯当时生活的随笔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见闻故事,既有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还有思维混乱的空谈者和洞察事物的聪明人,还有诡计多端的狡诈者和逆来顺受的老实人。
在《猎人笔记》中,有农民、地主、官员、小市民乃至农奴等俄罗斯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在作者笔下的俄罗斯特征的田野、山村中进行着自己的故事。
屠格涅夫的名言、名句、名言警句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收到的回应。
如果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生活也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回报。
而如果我们悲观消极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变得灰暗无光。
屠格涅夫还说过,“一个人的幸福并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对自己拥有的东西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或者地位,而在于我们对待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态度。
只有珍惜和感恩,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此外,屠格涅夫还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不要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迷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屠格涅夫的这些名言、名句、名言警句,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保持积极的态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跨越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一漫长的岁月,他以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是他反农奴制立场的见证。
《猎人笔记》反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农村生活。
反对农奴制度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思想。
在这部书中,屠格涅夫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农民和地主形象,并把他们的生活加以对照。
作家在对比农民和地主的精神世界时,赞扬了农民道德品质的崇高和丰富。
《霍尔卡里内奇》塑造了两个性格不同的农民形象。
霍尔是个聪明、能干、善于理财持家的人,他生活得很实际,而卡里内奇却正好相反,他富于幻想,热情而浪漫,是个理想型的人。
他们虽然性格不同,却有很高的天赋的创造能力,如果没有农奴制条件的限制,他们会更有作为。
对农民所受到的摧残和侮辱,屠格涅夫充满着深切的同情。
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屠格涅夫的同情是在农民一边的。
但屠格涅夫毕竟不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并没有将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没落、罪恶的整体来看,相反,他塑造了一些善良的地主形象。
对农民的处境,他并没有希望用暴力推翻压迫农民的国家机器,而是希望用改良的办法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他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的转折时期。
在他的作品中,包容着他对社会深刻入微和观察和分析、充满着紧张的思想探索和激烈的内在矛盾。
《罪与罚》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
它的问世,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小说以紧张、惊险的情节,描写了一个青年大学生由犯罪到最终受到惩罚的整个过程。
小说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是个善良、聪明而性格有些古怪的人。
贫困和不公平的现实使他酝酿出自己的一个“理论”,这一“理论”将人分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两类。
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他计划并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
⏹屠格涅夫1818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十六岁时父亲去世。
他还在少年时期就向父亲发下“汉尼拔的誓言”,发誓要一生与农奴制作斗争。
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
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叙事诗《巴拉莎》。
第一部特写集《猎人笔记》1847-1852年面世。
此间,与民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和《现代人》杂志圈子的人士很接近。
但因为他反对“庄稼汉式的民主”,反对革命,导致最终与他们的分裂,1860年作家脱离该杂志。
⏹《多余人的日记》1850,第一个提出“多余人”这个说法;⏹“贵族之家”主题的小说有:中篇小说《浮士德》、《阿霞》、《初恋》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表现了贵族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也涉及到人与社会和大自然,爱情与幸福,个性的和谐等问题。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Рудин»)(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Накануне»)(1860)、《父与子》(«Отцы и дети»)(1862)、《烟》(«Дым»)(1867)、《处女地》(«Новь»)(1859)“贵族之家”主题的小说有:中篇小说《浮士德》、《阿霞》、《初恋》等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表现了贵族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也涉及到人与社会和大自然,爱情与幸福,个性的和谐等问题。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后期屠格涅夫的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和剧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和剧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家、诗⼈和剧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说《⽊⽊》,对农奴制表⽰抗议。
以后⼜发表长篇⼩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说《阿霞》《多余⼈的⽇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的知识分⼦好发议论⽽缺少⽃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说《⽗与⼦》,刻画贵族⾃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说《烟》(1867年)和《处⼥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和散⽂诗《傻⽠》等。
他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说为主要。
1818年11⽉9⽇屠格涅夫⽣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个旧式富裕家庭,⽗亲是⼀个骑兵团团长。
1833年进莫斯科⼤学⽂学系,⼀年后转⼊彼得堡⼤学哲学系语⽂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
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学学习Su3673【1968.10.20】“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诞⽣150周年”1全《屠格涅夫肖像》⼀年,随后转⼊圣彼得堡⼤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学学习⿊格尔哲学。
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巴拉莎》、处女作《猎人笔记》、《罗婷》、《前夜》、《父与子》最优秀的。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9月3日,是俄国诗人散文诗大师屠格涅夫逝世纪念日,于是便想起了诸多有关诗人的往事;1843年,法国文学家路易-维亚多的妻子波丽娜,随剧团到圣彼得堡演出,在这里,她与屠格涅夫相遇。
那年,波丽娜22岁,她的声音宛如夜莺娇啼,清丽的身影、绝伦的面容,令屠格涅夫对她一见倾心。
在当时的圣彼得堡,对波丽娜的崇拜者少说也有一打,屠格涅夫并不是最让人看好的一个,可是,爱情偏偏来了,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她也偏偏看中了他。
她第一次吻他时,他便想到了猪笼草,那种生长在南美的食肉植物,深不可测而微微开启,贴近的时候是那么轻,是一种轻触;而袋底却有蜜液,是最彻底的诱惑。
飞虫或蝴蝶,身不由己或奋不顾身地陷入,然后被吞噬。
即使是死去,唇上如果留有她的甜蜜,连陨落都能羽化成仙。
1845年,歌剧团结束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演出离开了俄国。
屠格涅夫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煎熬数日后,居然不顾一切,辞去了内务府十等文官的职务,去追寻波丽娜。
从遥远的俄国到位于巴黎的东南的库尔塔弗内尔的维亚多庄园,他们终于重逢。
这段岁月里,屠格涅夫白天写作,晚上就去拜访波丽娜一家,她外出时,屠格涅夫往往一天写好几封长信,向她表达感情和谈论各种事情;诚挚热烈的爱情促进了他的写作热情,一部部动人心弦的爱情小说相继问世。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名声大噪;而波丽娜是他诸多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他们像两只鸟儿,偶尔相聚,彼此相望,天色暗了,却又不得不各自回到各自的小窝。
屠格涅夫名言100屠格涅夫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他的作品如《猎人笔记》、《前夜》、《罗亭》等都有很深的影响力。
以下是我从各个资料中整理出的他的一些经典名言:1.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2.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
3.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4.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
5.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6.你无论怎样喂狼,它的心总是向着树林的。
7.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8.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9.等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的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情向前推动。
10.有些东西被创造到世界上,只不过是为了紧靠着你的心口,就只生存那一瞬间的光。
但那光,叫永恒。
11.一个人的生活可以苦,但一定要过得有尊严和自由。
12.生活是复杂的,人的感情更是复杂,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13.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追寻目标。
14.真正的幸福在于全力以赴的工作,而不是享乐。
15.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16.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痛苦,是一种快乐的忧伤。
17.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不能触摸的,它们只能用心去感受。
18.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追求你的梦想。
19.人的一生就像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每一天都在写自己的故事。
20.真正的友情不在于朋友的数量,而在于朋友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1.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是生命最基本的权利。
22.成功并不是终点,失败也并不是末路,只有勇气才是永恒。
2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4.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一切,而是理解一切。
25.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断担心会犯错误。
26.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学会。
27.不要等待机会,而是要创造机会。
俄罗斯语言屠格涅夫诗歌
屠格涅夫(Turgenev)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以小说著称,但他也写过一些诗歌。
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多样,涉
及爱情、自然、人生等方面,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屠格涅夫的诗歌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深受俄
罗斯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在屠格涅夫的诗歌中,他常常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大自然
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爱
情和友情的思考,展现出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
屠格涅夫的诗歌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情感的敏锐观察。
总的来说,屠格涅夫的诗歌作品虽然在数量上不及其小说作品,但在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上同样令人钦佩。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
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人性的思考而闻名,对俄罗斯文学
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屠格涅夫简介篇一: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品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图格涅夫(1818-1883)的代表作《罗亭》创作于1856年。
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的学说在俄国流行,青年们崇尚空谈,不善实际,作品描写的主人公罗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念过大学,又曾到国外游历,热爱自由,能言善辩,向往理想的生活、事业、爱情。
但他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诸多追求,却一事无成。
他赢得了美丽勇敢的娜塔利亚的芳心,却为遵从娜塔利亚母亲的意志而放弃幸福。
后来他曾创办农业、水利、教育等20多种事业,都以失败告终。
之后,他一直过着痛苦的漂泊生活,小说结尾写道:“愿上帝帮助所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1860年作者又给《罗亭》作了补充:后来他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临死时手里还握着一面红旗。
作品以罗亭与娜塔利亚的爱情为线索,情节单纯,以各种人物的对话、观点、评价为依据,深刻展示主人公的人物特性。
图格涅夫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
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最大特色。
他创作的全盛时期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即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阶段向平民知识分子革命阶段转折的时期。
这一阶段阶级力量的变化、社会情绪的高涨、思想观念的更替、知识分子的心态……总之,俄国生活中所有重大的社会现象都不曾逃脱作家敏锐的目光。
不过,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俄国知识阶层的历史命运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构成了一部俄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不仔细研究屠格涅夫的作品,也就无法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俄国解放运动的历史。
《罗亭》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着手创作于1855年夏,于1856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的第一、第二期。
其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结局是俄国遭到惨败。
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
屠格涅夫(1818-1883)屠格涅夫是自然派的重要作家,在政治上属于西欧派,主张俄国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走英国君主立宪的道路。
他于1818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一名退职军官,其母瓦尔瓦拉则是一个性情残暴的农奴主。
十岁之前,屠格涅夫一直住在家乡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庄园,母亲的专横和暴虐留给他的是阴暗的记忆,以致他在后来的小说《木木》里把他的母亲作了女农奴主的原型。
1827年屠格涅夫随家迁居莫斯科。
1833年屠格涅夫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后转入彼得堡大学,1837年毕业于该校哲学系语言专业。
1838年至184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在大学时代,屠格涅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重要作品有诗剧《斯捷诺》。
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屠格涅夫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这部作品里,他塑造了浪漫主义主人公罗马时代的斯节诺,在他的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拜伦笔下曼弗雷德的影子,这就是他的悲观厌世,忧郁孤独。
由于其模仿成份,而招致评论家的批评。
1843年出版的长诗《帕拉莎》更多地受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影响,其中写到的男主人公维克托尔和女主人公帕拉莎多少具有奥涅金和塔吉雅娜的特点,同时也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对维克托尔的描写,显示了这个人物比奥涅金更少进步的成份,而是走向了多余人的末路,在这方面,屠格涅夫比冈察洛夫更早看到了多余人的弱点。
其中写道,他已不像从前那样机灵,爱讥讽人的才智消失了,连怀疑论也完全抛掉,从陌生国度带回来的“狡猾而懦怯的观察成果”也忘记了。
后来,他娶了帕拉莎为妻,“出奇地胖了起来”,并且永久地放弃了自己青春时期的浪漫主义幻想。
这多么像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啊。
《帕拉莎》深受别林斯基的赞赏,屠格涅夫并由此而结识了别林斯基,在思想上接受了别林斯的影响,并进而导致他日后写出更为激进的作品。
屠格涅夫曾说,别林斯基及其《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是他的“全部信仰”。
这一年,他结识了法国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尔多,他迷恋维亚尔多,追随她到了法国,并长期侨居法国,终生与她和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屠格涅夫名言名句屠格涅夫(Ivan Sergeyevich Turgenev)是19世纪俄国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描写细腻的文风而著名。
他的作品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性、自由、爱情和社会等等。
屠格涅夫的名言和名句不仅深思熟虑,而且具有哲理和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类生活的洞察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以下是2000字的屠格涅夫名言名句汇总:1. “人类的痛苦是不可设想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痛苦和困境,但我们必须坚强面对,并寻找解决之道。
只有通过经历和克服痛苦,我们才能成长和变得更强大。
2. “人的灵魂象一只小鸟,在自由的空中自由飞翔;上帝把它赋予了一对翅膀,叫它自由飞行。
”:屠格涅夫认为人类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们应该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思想,不受限于外界的束缚。
只有通过自由的实践,我们才能发展自己的潜力。
3. “爱情是人生的灵魂,它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美好和有意义。
”:通过描述爱情和感情的多个层面,屠格涅夫强调了爱情的重要性。
他认为爱情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之一,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
4.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屠格涅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真正的教育应该涵盖道德、智力和个人发展等多个方面。
5. “没有什么比和平更重要了。
”:屠格涅夫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他认为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6.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人类的幸福。
”:屠格涅夫强调了人类幸福的重要性。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他认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7. “真正的伟大在于克服困难和挫折。
”:屠格涅夫认为真正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成就,而更在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勇气。
只有通过克服困难,我们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才华和品质。
8. “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
”:屠格涅夫强调了思想的力量。
他认为思想不仅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引领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屠格涅夫虚无主义者名词解释
屠格涅夫虚无主义者是指俄国作家伊凡·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所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表现了19世纪中叶
俄国社会的虚无和绝望情绪。
屠格涅夫的笔下人物多以富裕的地主阶级为主,他们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他们对生活的矛盾和无意义感到绝望,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时呈现出了一种悲观主义的态度,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幸与不公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屠格涅夫虚无主义者通常以铁青的面色、深沉的眼神和悲叹的语调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无尽苦难和无法逾越的绝望。
该虚无主义者形象的出现,不仅在当时对于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哲学和文学思想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argenev,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他有独特艺术风格,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表达。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母亲则是拥有大宗地产的贵族,她聪明而又有文化教养,但性情乖戾、冷酷专横。
屠格涅夫在其《木木》等短篇小说里,就曾拿她作过原型。
1833年,15岁的屠格涅夫考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攻读世界文学,在大学里,他学习非常刻苦,一点也没有富家少爷的恶习,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忘了吃饭的时间。
世界文学的学习对他以后很多文章的选材都提供了帮助,使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同时,小屠格涅夫也感觉到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到那个国家去看一看,于是,在妈妈的支持下,毕业后,他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
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
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受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的由22篇特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
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屠格涅夫的三首经典诗歌
屠格涅夫是苏联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唱。
以下是屠格涅夫的三首经典诗歌:
1.《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巨人,破坏了古老的帝国,建立了新的社会。
十月革命是英雄,毁灭了黑暗的恐惧,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十月革命是领袖,领导了人民的斗争,建立了人民的自由。
2.《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是苏维埃的母亲,是人民的希望。
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有森林的绿色,有湖泊的蓝色,
有山岭的雪白。
我们的祖国是和平的,是人民的和平,是世界的和平。
3.《五月》
五月是鲜花的月份,五月是喜悦的月份。
五月是太阳的月份,五月是温暖的月份。
五月是工人的月份,五月是收获的月份。
五月是爱的月份,五月是生活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