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
看综合性状评价玉米优劣玉米优劣关系着农民朋友是否丰产,怎样去评价玉米的优劣,这需要对玉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来来了解一下玉米优劣是怎样评价的?1、根系:根系(玉米植株的吸收器官)发达,扎土深,抗倒效果好,根系吸收能力强,功能期长,是获得丰产的基础。
2、茎:茎秆无论粗细,要求坚实有弹性,韧性好、硬度强的铁杆玉米,抗倒性强,运输养分能力高,另外,基部节间较短也是利用抗倒伏的优良性状,茎秆的含量也是未来的关注点,根据有关人士预言,抗虫品种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3、株高、穗位:株高一般要求在2.5米左右最佳,穗位较低,一般在1.2米以下较佳,穗下节间短穗位较低,植株重心低,抗倒性强,穗位整齐,利用机械化收获,穗位节间长的利于采光和通风。
4、叶:一般来说,平展型的叶片较长而宽厚,紧凑型的上冲而短窄,后者群体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生理化指标更趋合理,目前,叶片过宽厚、较长的品种在生产实际中逐渐被叶片窄、薄、较短的品种所代替,叶片正面外翻也是一个很好的性状,能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效率。
例如沈单20、22等品种,从叶片性状角度分析利于密植,叶片硬度要适中,过硬易兜风,影响抗倒性。
5、雄穗:雄穗不发达但花粉量充足的品种易获高产,不发达的分支较少,利于节约植株养分,且减少遮荫。
6、果穗:(1)中小穗密植型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强,高肥水条件易获得更理想的高产,同样的水浇条件,土地脊薄的地块,耐密品种比稀植大穗品种实际产量更高。
(2)穗行数:穗行和行粒数,粒重搭配合理,就能实现合理的单穗粒重,我们四平地区16行为宜,行数太少难获得高产,穗行超过16行易出现秃尖,并且不耐密。
(3)粒重:粒重是产量因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籽粒大小一样的品种,角质层丰富的品种粒重高,产量高。
(4)出籽率:其它性状一致的情况下,出籽率高品种的产量潜力大,如郑单958等出籽率就这样。
(5)籽粒品质:容量高是品质优良的表现,感官性,粒色,粒型,淀粉结构,如籽粒橙黄色角质型品种,商品性好。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基金项目: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基于DUS 测试性状的玉米自交系多样性分析和评价郭 莉 李新彦 马现斌 胡 飞(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441057)摘要:运用基于玉米DUS 测试性状对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团队14份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期为玉米自交系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基于DUS 测试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自交系共37个性状的多样性一般,各性状多样性指数都未超过2.00,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以丰富种质资源多样性。
从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表现来看,株型选择上偏中秆紧凑型;但生育期方面偏中晚熟,早熟自交系基本没有,在进行夏播选育或早熟品种的选育方面使用这些自交系需慎重。
基于DUS 测试表型性状的自交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阈值为0.844时,14个自交系可以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其中III 类中自12(XY90418)和IV 类中自15(XY06/XY7298)选系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类群距离较远,可能与其他自交系存在杂种优势。
另外,根据聚类结果,需要注意2个自交系杂交改良选育自交系时,后代分离方向不确定性。
根据聚类结果,也说明轮回亲本不同,分别聚在不同类,所以在回交时轮回亲本和后代的选择上还是要紧跟选育目标——类优良轮回亲本,并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以达到回交选育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DUS 测试性状;多样性;分析;评价Divers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Maize InbredLines based on DUS Test TraitsGUO Li ,LI Xinyan ,MA Xianbin ,HU Fei(Xia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7,Hubei )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表现出极端的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
2023 ,43(4) : 015J.SHANXI AGRIC, UNIV . (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学报(自然科学版)04204山西省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8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王怡,刘守渠*,郭峰,任小燕(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
[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
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
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状分析方式,综合评价能够筛选出综合性状更强的10个玉米品种,评价方式更加准确、科学,研究结果能够为玉米种质鉴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玉米品种中图分类号:S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51(2023)04-0015-10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其总产以及单产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山西省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环境多样,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山西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对现有玉米资源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改良种质资源的遗传物质,进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
玉米评价分级标准表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外观:外观包括长相、颜色、形状、大小等。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明亮饱满的颜色,形状规则,大小均匀。
2. 味道:玉米的味道应该鲜甜,口感丰满。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浓郁的甜味,而不是老化或苦涩。
3. 质地:玉米的质地应该饱满紧密,没有松散的感觉。
优质的玉米应该有紧密而坚实的粒子,而不是松散的或颗粒少的。
4. 甜度:玉米的甜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通常会使用测量糖分含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优质的玉米应该具有高糖分含量,具有良好的口感。
5. 毛须:优质的玉米毛须应该鲜绿色、柔软,而不是枯黄、干燥或发黑。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将玉米分为不同的等级,
例如:
- 一级玉米:外观美观,颜色鲜亮,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味道鲜甜,质地饱满紧密,甜度高,毛须鲜绿。
- 二级玉米:外观较好,颜色稍稍不够鲜亮,形状稍稍不规则,大小稍稍不均匀,味道甜度略低,质地稍稍松散,毛须略有枯黄。
- 三级玉米:外观一般,颜色不鲜亮,形状较不规则,大小不均匀,味道不甜,质地松散,毛须枯黄或有发黑现象。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标准进行略微调整。
同时,玉米的产地、种植环境、品种等也会影响其评级标准。
湖北省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物候期1、播种期:指播种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50%的幼芽出土达2cm时的日期。
3、散粉期:全区50%的植株雄穗主轴开始散粉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50%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3cm的日期。
5、鲜果穗采收期:吐丝后21-24天采收并记载。
二、植株性状1、株高:在乳熟期取有代表性的行连续10株,测量从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2、穗位高:与测株高同时进行。
测量从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3、株型:抽雄后目测,分紧凑,半紧凑,松散三类。
4、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植株结有双穗的株数占全小区植株的百分率。
5、空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有果穗结粒在10以下的株数占全小区株数百分率。
6、倒伏率: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但未折断者占该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倒伏发生后立即调查。
7、倒折率: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株数占该试验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收获前调查。
8、苞叶包穗程度:收获前目测,分苞叶适中,苞叶过长,苞叶短三级。
9、收获株数:收获时调查收获小区的株数。
三、果穗性状(随机连续取样10穗调查)1、穗长:测量穗基部至穗顶端长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2、穗粗:测量果穗中部的直径,求平均值以cm表示。
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平均值,以cm表示。
4、穗型:分筒形、锥形两种。
5、穗行数:计算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平均值。
6、行粒数:每穗对称数2行之和再除以2,为每行粒数,求平均值。
7、粒色:分黄、白、紫等色。
8、百粒重:取鲜籽粒100粒称重,重复2次,求平均数,以g表示。
9、出粒率:以小区的(鲜籽粒重/鲜果穗重)×100%。
10、轴色:红、粉、白等。
11、籽粒深度:取有代表性鲜果穗5穗,在果穗中部截断,测定整棒直径与棒轴粗度的差值除以2,取平均值,用cm表示,保留1位小数。
四、产量1、鲜整穗产量(1)小区产量:甜玉米试验称取小区中间4行的鲜果穗(去苞叶)重量;糯玉米试验称取小区中间3行的鲜果穗(去苞叶)重量,单位以kg表示,保留2位小数。
2021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2021年修订后的《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中,对玉米的产量指标、DNA指纹差异位点数指标和抗病性指标都进行了调整。
1. 产量指标:玉米高产稳产品种的产量指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绿色优质、鲜食、青贮等专用特用品种的产量指标比同类型对照品种提高了3%以上。
2. DNA指纹差异位点数:玉米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的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由2个提高到了4个。
3. 抗病性指标:增加了对一票否决病害类型和病虫害鉴定内容的考量。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的信息,建议查阅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标准或咨询农业专家。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物候期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农艺性状A.2.1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
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附3 玉米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及其标准一、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2.出苗期:全区幼苗出土高约3cm左右的穴数达60%的日期。
3.抽雄期:全区6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4.吐丝期:全区6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5.成熟期:全区90%以上植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
6.生育期(天):从播种次日到成熟的生育天数。
二、特征特性调查记载标准1.株高:乳熟期选有代表性的10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
(平均数/cm,0位小数)。
2.穗位: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量地面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3.茎粗: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量地上第二节间中部茎的直径(平均数/cm,1位小数)4.穗柄长度:乳熟期选代表性10株,测定穗着生茎节至穗基部长度,(平均数/cm,0位小数)。
5.叶数:选代表性10株,测定其真叶总数。
(求其平均数,片/株,保留小数后1位)。
6.株型:抽雄期后调查植株的株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
7.茎色:抽雄期后调查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8.花药色:散粉期调查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9.花丝色:吐丝期调查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0.穗型:分圆柱型、长柱型、锥型、长锥型、短锥型。
11.轴色:分白、淡红、红、紫等。
12.粒型:分硬粒、马齿、中间型。
13.粒色:分白、黄、浅黄、桔黄、浅紫红、紫红、黄白等。
14.整齐度:用异型株比率(%)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株高与群体平均株高相差大于±20cm的植株≤5% 10%-5% ≥10% 穗位与群体平均穗位相差大于±15cm的植株≤5% 10%-5% ≥10% 丝色与群体丝色不一的植株≤2% 2%-5% ≥5% 轴色与群体轴色不一的植株≤2% 2%-5% ≥5%性状达到不整齐,表明该品种一致性、整齐度差。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区试调查项目和标准(2012-09-06 15:16:24)A.1 物候期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A.2.1 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3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4 穗位: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 表示。
A.2.5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6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7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8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9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A.3.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 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 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第一部分承试单位调查填写内容1.1 试验设计1.1.1小区实际种植行数:播种时每小区实际种植的行数。
1.1.2小区行长(m):试验设计小区行长度,保留小数后1位。
1.1.3平均行距(cm):等行距时直接填写,大小行(垄)时求平均值,保留小数后1位。
1.1.4平均株距(cm):播种时采用的株距,要求等株距种植,保留小数后1位。
1.1.5实际种植行株数(cm):播种时每行实际种植的株数,保留小数后0位。
1.2 生育期调查记载标准1.2.1出苗期(月.日):全区幼苗出土高约2~3cm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
1.2.2吐丝期(月.日):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1.2.3成熟期(月.日):全区90%以上植株只籽粒硬化及苞叶呈现成熟的固有颜色。
成熟期调查必须天天进行,在小区两个边行中选有代表性植株,抠出果穗中上部籽粒,观测记载籽粒生部位出现黑层的日期。
1.2.5记载格式:5月1日记为5.01,5月10日记为5.10,5月12日记为5.12。
1.3 特征特性调查记载标准1.3.1株高(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
1.3.2穗位(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面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
1.3.3茎粗(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量地上第三节间中部茎的直径(要与叶着生方向垂直),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1.3.4穗柄长度(cm):乳熟期每小区定点10株,测定穗着生茎节至穗基部长度,分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0位。
1.3.5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1.3.6叶数苗期鞘色:在可见叶5片时调查叶鞘色,分浅绿、绿、浅紫、紫、深紫等。
1.3.7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1.3.8株型:抽雄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株型,分紧凑、半紧凑、平展。
玉米国标一二三等质量标准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国家对其质量有严格的标准,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玉米被分为国家标准的一等、二等和三等质量。
一、一等质量的玉米一等质量的玉米,是国家标准中最高的质量等级,它的质量指标要求最严格,包括籽粒形态、籽粒成分、农药残留量、病虫害发生量等,这些指标要求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1、籽粒形态:一等质量玉米籽粒形态要求饱满,有一定的坚挺性,棕红色深,籽粒大小均匀,无破损、无受潮、无累贴等缺陷。
2、籽粒成分:一等质量玉米的籽粒成分要求,粒粉比例要求在80%以上,脂肪含量要求在3%以下,淀粉含量要求在14%以上,含水量要求在14%以下。
3、农药残留量:一等质量玉米要求农药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特别是有毒农药残留量要求严格控制,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上限。
4、病虫害发生量:一等质量玉米要求病虫害发生量要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特别是要求木虱、玉米螟等主要害虫极其少发生。
二、二等质量的玉米二等质量的玉米,比一等质量的玉米要求稍低,主要包括籽粒形态、籽粒成分、农药残留量、病虫害发生量等。
1、籽粒形态:二等质量玉米籽粒形态要求饱满,有一定的坚挺性,棕红色深,籽粒大小均匀,但可以有一定破损、受潮、累贴等缺陷,但不能影响玉米的食用质量。
2、籽粒成分:二等质量玉米的籽粒成分要求,粒粉比例要求在70%以上,脂肪含量要求在5%以下,淀粉含量要求在12%以上,含水量要求在16%以下。
3、农药残留量:二等质量玉米要求农药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特别是有毒农药残留量要求严格控制,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上限。
4、病虫害发生量:二等质量玉米要求病虫害发生量要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特别要求木虱、玉米螟等主要害虫发生量要求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三等质量的玉米三等质量的玉米,是国家标准中最低的质量等级,它的质量指标要求较低,包括籽粒形态、籽粒成分、农药残留量、病虫害发生量等。
1、籽粒形态:三等质量玉米籽粒形态可以有较大的破损、受潮、累贴等缺陷,但不能影响其食用质量。
玉米品种试验记载标准甘Q/NY-19831物候期: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出苗期:全区幼苗出土高约3厘米的苗数达60%的日期。
出苗后五天计算出苗率。
抽雄穗期:全区60%的植株雄穗尖端出顶叶的日期。
抽花丝期:全区60%雌穗抽花丝的日期。
成熟期:全区90%的植株籽粒硬化的期日。
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总日数。
生育期有效积温:自出苗到成熟期,每日平均温度减去10℃的总和。
2. 特征特性2.1 幼苗性状:在3-4的叶期记载。
2.1.1 叶形:分宽大或细长。
2.1.2 叶色:分绿、浅绿、紫、浅紫等色。
2.1.3 茎色(即叶鞘颜色):分紫、绿、浅紫。
2.1.4生长势:分强、中、弱三级。
2.2 株高:在乳熟期测定,,每个小区取中间行,连续测量10株,自地面量至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数,不要小数(单位;厘米)2.3 穗位高:在量株高的植株上,测量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位高度,求其平均数,不要小数(单位;厘米)2.4 茎粗:在量株高的植株上,测量自地上第三节中部直径,求其平均数,留一位小数(单位;厘米)2.5 雄穗性状:主轴(分长、中、短三级)、分枝数(分多、中、少三级。
多,10个分枝以上;中,5-10个分枝;少,5个分枝一下。
)颖壳色(雄穗抽出后至散粉前,观察雄穗护颖颜色,分紫、绿、绿带紫。
)花药色(分紫、紫红、黄紫、淡黄、浅绿)花粉量(多或少。
)2.6 雌穗花丝色:分乳白、淡黄、黄绿、浅紫、粉红等色(一吐丝后授粉前为准)。
2.7 整齐度:分别在苗期抽雄期两期记载,分整齐(+ +)、中等(+)、不整齐(-)。
2.8 叶片数: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抽雄穗后调查其总叶数(包括枯叶在内)求其平均数。
2.9 果柄长短:分长、中、短三级。
2.10苞叶长度:分长、中、短三级。
长—苞叶长度超过果穗长度甚多。
中—苞叶长度与果穗长度几乎相等或稍长于果穗短—苞叶长度短于果穗长度,果穗顶端籽粒外露。
2.11单株有效穗数:小区总穗数被总株数除,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