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1.51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比如马赫,反对黑格尔意义上的“逻辑学”,简单点说就是反对辩证法;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也是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名著;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等等,也是这方面的经典。
在学术上肯定马克思主义,不代表会在政治上实践它。
西方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不同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他们只是吸取他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中有价值的成分,至于社会主义运动,他们当然是不支持的。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人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深感骄傲。
西方的社会思想是人这个概念的本身才是社会的最基本元素,所以人本身的权力和基本利益,它的自治性是一个社会能够存在的前提,除非能够在大家约定的规则下确保这些最基本的权力,否则一个社会必定是压抑奴役其他个体的社会。
这些游戏规则现代意义称为法律,当成为一个国家的行为准则时,就称为宪法。
无论是那一种,游戏规则,法律,宪法是共同同意并约定的,才能成立。
注意,并不是多数就是成立,除非少数服从多数这个规则本身就早就成为公同认同的更基本的基本规则。
在人以上是社区,不同的人以共同约定共同同意的原则参与社区,并最终组成自治体,并由自治体作为代理人,制定各自治体的共同行为规则,就成为联邦共和国。
自治,共约,是共和国中的共和的含义。
因此,西方整个社会观念是权力是由下而上,向最终政治委托人授权,就象公司请总经理一样,而不是由上而下搞授权,象家族企业请总经理一样。
这也可以解答一些人对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天天喊人权,但对印第安人就不那么客气,原因就在于,此人权非彼人权;在那个时代,美国人认为进入它那个社会认可它的宪法并得到主要国民认可的才是有人权,而印弟安人即没有实力和美国人讨价还价,也没有遵守临时的或永久的条约,所以,在美国人看来,是外人。
原因就在于,人权和法律,需要共约。
马克思主义和它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反了这一套价值观念,它强调中央集权的先进性,回避了总经理很可能也是贪官这一实际的操作性,所以,这类国家总是先天性地强调统治者的先天统治的合法性,象什么的代表一类。
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学”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特殊的思路和方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它旨在从文本、文献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
本文介绍了国外四位最著名的马克思学家的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吕贝尔严格区分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诺曼·莱文最引人注目的观点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奥伊泽尔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讨;弗罗洛夫的人学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及对苏联哲学的反思,体现了前苏联和俄罗斯两个不同时期哲学发展的状况及其转型的艰难过程。
对他们所做过的工作,我们应当给予客观的评价。
旨在从文本、文献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学”,尽管没有产生诸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那样巨大的社会影响,但它代表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种特殊的思路和方式。
过去由于国内学者对这一派别或所知甚少,或评价过低,甚至把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所以,对它所做过的工作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客观的评判。
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为此本文特介绍法国的吕贝尔、美国的诺曼·莱文、前苏联的奥伊则尔曼和弗罗洛夫四人的情况及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
一、吕贝尔及其对“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思考“马克思学”一词是因1959年由法国学者吕贝尔主编的杂志《马克思学研究》创刊而流传开来的。
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尔(Maximilien Rubel,1905—1996 ),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捷尔诺维茨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罗马尼亚完成大学本科学习,于1928年和1930年分别获得法学、哲学学士学位,1931年到法国留学,1937年申请移民,成为法国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被动员加入法军救护队。
1941年,吕贝尔在地下抵抗运动中开始接近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决心自己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著作。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A. 美洲大陆的发现――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
B. 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C.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
资本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
工场手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统治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D.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R·L ·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 21 世纪的思想史。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邓春玲《资本论》问世百余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对它的评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个阶段对这部巨著的态度和观点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学者对《资本论》的评价明显地发生了变化。
概括起来说,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沉默——抵制阶段早在《资本论》问世之前,马克思于1859年就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他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这一著作的问世是马克思系统发表自己的经济学巨著的开始。
1867年《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问世了,西方经济学家仍然企图用沉默置《资本论》于死地。
这种沉默的结果给《资本论》第一版的销售造成了很大困难。
为了打破这一沉默的阴谋,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担当起粉碎敌人的缄默阴谋、传播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任,并与马克思一道通过他们的知心朋友,设法把《资本论》的书评刊登在资产阶级的报纸上。
恩格斯的第一篇书评于1867年1O月21日发表在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人民党的机关报《未来报》上。
1868年3月李卜克内西主编的《民主周报》又连续两期刊登了恩格斯的书评。
与此同时,李卜克内西在《民主周报》上也进行了《资本论》的宣传。
1869年9月,第一国际代表大会按照恩格斯的提议精神,建议所有国家的工人阶级都来学习《资本论》。
此后,《资本论》就广泛传播开来,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二、批判——反对阶段随着《资本论》的传播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学者以沉默对待《资本论》已经不再适合时势了,他们就转而公开对《资本论》进行批判,掀起了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逆流。
当《资本论》逐渐为各国工人阶级接受时,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洛贝尔图斯散布谣言诽谤马克思,声称自己在四十年代就说明了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
为了戳穿这一谎言,恩格斯连续写了《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一书德文第一版序言)》和《(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两篇文章,彻底回击了洛贝尔图斯对马克思的恶毒攻击,并公开向洛贝尔图斯及其追随者们提出挑战。
当代西方闻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西方闻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从90年代初苏东剧变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的时间。
这10年来,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国外理论界也经历了一个由受挫转而走向复苏的过程。
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来说,总结这段时期以来有关国外闻名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点,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身建设,应该起到一种借鉴作用。
在今天的国外理论界,仍然活跃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依然繁多,诸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市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所有这些流派在其论述中当然都涉及到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但是并不是每个派别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主题来论述,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选择那些专门讨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派别和个人作一点介绍,以为国内学界提供一些参考。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论“马克思主义的重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现在仍然活跃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它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重要话语的派别。
与绝大多数西方学者一样,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也把它主要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而把辩证唯物主义看作是它在苏联的非凡形态。
以此为基点,早在70年代它刚刚兴起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尤其重视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研究。
因此,这一时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着重关注的都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譬如剥削、阶级、历史唯物主义、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以及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等。
而在80年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偏好便已发生了转移,即“由狭隘的马克思主义的论题转向更一般的社会科学哲学的问题”。
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受苏东剧变的影响,有的流派和代表人物退出了马克思主义,成了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者,有的甚至走向反面,成了反马克思主义者。
在此背景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仅于1992年出版了由E.O.赖特和A.列文等人主编的《重建马克思主义〈论解释和历史理论〉》一书,一再重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重要性,而且还对“重建”马克思主义作了学理上的深入探讨。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浅析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批判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进行浅析,主要从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批判角度进行探讨。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过于抽象、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问题。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以劳动为基础,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于简化,忽视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解释过于简单,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存在着种种问题,特别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
西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阶级冲突理论上过于简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它过于偏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影响;它忽视了人的自由和选择权,将人的行为归因于社会结构的决定。
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反驳和修正。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具有权力集中、等级分明、对个人自由限制等特点。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将国家地位过于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忽视了社会中其他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存在,对个人自由和权益的保护不够。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发展。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进行了批判。
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常常偏离理论,出现了集权、独裁、压迫等问题。
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过于强调解放而忽视了个人权利与自由,导致了人权问题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忽视了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合作的重要性,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解决经济问题,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贫困的产生。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Wilhelm几年前已去世)。
他是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早期的文学作品,讨论文化霸权问题,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文化权控制社会大众,通过压制导致社会异化。
人们对马克思的评价太多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哲学家,思想家……”,但我只是觉得那是一颗何其睿智,睿智到难以形容的头脑。
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直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产生了政治、科学、艺术、宗教。
物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在今天只是简单的一句结论,但我们却难以想象在一个半世纪前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马克思是如何语出惊人的做出这一跨时代的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甚至从某些角度是自然科学所无法比拟的。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恩格斯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
不可否认,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巨大,但自然科学产生于用先进的工具和研究手段去追究事物的客观本源。
而社会科学本身就是抽象的,并没有事物本身的物质面貌。
虽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但马克思只是用一个人的大脑、几十年的时间竟然创造了跨自然、社会、思维、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哲学思想,实在是让人震撼。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的一生却是贫困潦倒,坎坷痛苦的。
今天我们总是谈论马克思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一生,但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外人眼里是否是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他让妻子一生为其奔波,他的孩子无钱治病而死,他一生都在躲藏,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我不知道他是否为自己的选择犹豫过;他对他的那些当时遭受资本主义批判与迫害的理论著作怀疑过吗;他一直坚定地认为共产主义一定是人类社会的最终阶段吗……但不可否认的却是,他的思想曾使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震撼惊和恐慌;他的《资本论》是当今无论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社会争先研究的一部不朽巨著;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种意识被称为科学,几乎让人难以发现它的错误;他的一些理论在一个半世纪后仍深奥的需要人们深入理解;他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预见又是何其的具有前瞻性。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当代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比如马赫,反对黑格尔意义上的“逻辑学”,简单点说就是反对辩证法;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也是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名著;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等等,也是这方面的经典。
在学术上肯定马克思主义,不代表会在政治上实践它。
西方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不同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他们只是吸取他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中有价值的成分,至于社会主义运动,他们当然是不支持的。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人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深感骄傲。
西方的社会思想是人这个概念的本身才是社会的最基本元素,所以人本身的权力和基本利益,它的自治性是一个社会能够存在的前提,除非能够在大家约定的规则下确保这些最基本的权力,否则一个社会必定是压抑奴役其他个体的社会。
这些游戏规则现代意义称为法律,当成为一个国家的行为准则时,就称为宪法。
无论是那一种,游戏规则,法律,宪法是共同同意并约定的,才能成立。
注意,并不是多数就是成立,除非少数服从多数这个规则本身就早就成为公同认同的更基本的基本规则。
在人以上是社区,不同的人以共同约定共同同意的原则参与社区,并最终组成自治体,并由自治体作为代理人,制定各自治体的共同行为规则,就成为联邦共和国。
自治,共约,是共和国中的共和的含义。
因此,西方整个社会观念是权力是由下而上,向最终政治委托人授权,就象公司请总经理一样,而不是由上而下搞授权,象家族企业请总经理一样。
这也可以解答一些人对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天天喊人权,但对印第安人就不那么客气,原因就在于,此人权非彼人权;在那个时代,美国人认为进入它那个社会认可它的宪法并得到主要国民认可的才是有人权,而印弟安人即没有实力和美国人讨价还价,也没有遵守临时的或永久的条约,所以,在美国人看来,是外人。
原因就在于,人权和法律,需要共约。
马克思主义和它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反了这一套价值观念,它强调中央集权的先进性,回避了总经理很可能也是贪官这一实际的操作性,所以,这类国家总是先天性地强调统治者的先天统治的合法性,象什么的代表一类。
对马克思的评价
分类: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在中国,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西方国家,对他的评价如何?
解析:
当然有褒也有贬。
先说褒方面,20世纪许多西方学者都很推崇马克思,比如萨特、梅洛庞蒂、弗洛姆,他们的学说受马克思的影响很大。
在西方,“1844手稿”一直很受推崇,当然,《资本论》等著作,也有许多人认真研究和高度评价
也有许多西方学者,大力批评马克思主义。
比如波谱尔,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就是批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名著,哈耶克等经济学家也都有许多反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哲学方面,除存在主义之外,一般哲学家对黑格尔之后的19世纪哲学似乎都不怎么感兴趣——其中当然也包括老马。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金融10实李凯锐 1006100301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弊端。
那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曾说过:“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奥巴马一语道破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疑惑:在资本逻辑支配下构建起来的当今社会制度和世界秩序,到底是什么样的?正是在面对这一挑战中,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又一次复兴。
因为历史又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危机和灾难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
从1929年的大萧条、1970年的美国股灾到2008年殃及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历史一再证明,危机的重复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表现。
这些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19世纪就给予了科学解释。
这一点,西方国家的清醒人士都是承认的。
资本主义一再出现的危机,使得西方国家思想界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
在历史上,西方哲学界对马克思的理论褒贬不一。
列宁曾说过:“为了相互联系地分析世界经济的过程,20个马克思都不够。
”而世界体系理论派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曾评价道:“当前,在我们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全部知识遗产进行批判整理时,认真思考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基础显得尤为必要,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这方面可以作出重要贡献。
”当然,对马克思主义持强烈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也不在少数。
尼采在他的一篇曾提到:“至于马克思,他以不错的德语写作,装饰大量的拉丁语与法语引句—这两种语言他似乎不是很精通—为的是让程度低的人印象深刻,让那些本来了解的人产生混乱。
”尼采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评论马克思著作的价值,不难看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贬低。
政法学院西方学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郝宇2014/12/22西方学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妨碍马克思作为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思想家的地位。
本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西方世界骤然刮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旋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又面临了‚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引人注目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当以‚胜利者‛自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之际,面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从世界范围看,马克思的思想近年来一直为那些试图寻求历史之谜的人们所关注,其价值也一直在被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
西方社会这种‚回归马克思‛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热烈回应。
西方思想界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了深入的解读,重点涉及如何应对后冷战时代和全球化时代提出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些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积累了不少具有启示意义和创新意义的思想资料,并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和可能的重大的理论突破。
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造问题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实际上先后提出过三个克服资本主义弊病的疗法。
第一种疗法是众所周知的废除私有财产;第二种方案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这就是靠所谓的‚渐进社会主义‛逐步去蚕食私有制,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10条改造性措施;第三种独特的疗法没有被马克思认可,但同样适合他的目的,即既不蚕食私人产权,也不废除私人财产本身,而是把资本所有制从极少数人扩大到许多人。
美国哲学家莫迪默·阿德勒认为,马克思在《宣言》中暗示的一种有着广泛基础的个人所有制,会提供同样令人满意的所有制解决方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现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象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作为历史创造的指南,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在我们时代和今后,世界的改变是肯定无疑的,而且大部分将是在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
义。
”
西方一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地位、作用、影响的评价: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戈兰·泰尔博恩说:“在我们的时代,任何思想家的影响都不能与卡尔·马克思相比,只有这样讲才是正确的和适宜的。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编纂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表现在其影响的持续时间上。
现在,哲学家、美学家以及研究艺术和文学的学者也需要大量地求助于他的著作。
的确,若不充分地认识马克思的重要性,那么,就不能理解21世纪的思想史。
”
联邦德国学者J·巴茨昂说:“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上的强大因素,是对我们世界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史作用确实巨大。
”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难以攻破和它的时代影响难以动摇的论述:
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著名
学者约瑟夫·熊彼特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我们不必相信一个伟大的成就,必须是光明的源泉,或者在根本宗旨上在细节上必然都是无过失的。
正相反,我们可以认为它是黑暗的动力;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根本错误的,也可以在不论多少论点上不同意它,对于马克思理论来说,这种非难或甚至精确的反驳,由于不能致命地毁损它,只能起了显示这个理论力量的作用。
”
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第九版《序言》中写道:“最近,就连专攻经济学的学生一提到马克思,除了说他是个不健全的人物之外,就说什么也学不到,这实在是不体面的事。
……在这一版中,我将努力做到,既不是把马克思看成神,也不是把他看成恶魔,而是把他作为受到全世界人口半数的人重视的当代学者来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