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流水施工概念讲义、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30
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在组织项目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方面开展状态的参量,统称为流水参数,包括工艺参数、空间参数和时间参数三类。
一、工艺参数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的开展顺序及其特性的指标,称为工艺参数。
具体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的各施工过程的种类、性质和数目的总称,通常包括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
1.施工过程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过程所包含的施工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分部工程,也可以是分项工程。
根据工艺性质不同,它可分为制造类施工过程、运输类施工过程和建造安装类施工过程三种。
施工过程的数目以n表示,是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之一。
(1)制造类施工过程。
制造类施工过程是指为了提高建筑产品的装配化、工厂化、机械化和加工生产能力而形成的施工过程,如砂浆、混凝土、构配件和成品的制备过程。
这些施工过程一般不占有施工项目空间,也不影响总工期,一般不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只有占有施工对象的空间并影响总工期时,才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如在拟建车间、试验室等场地内预制或组装的大型构件等。
(2)运输类施工过程。
运输类施工过程是指将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制品等物资,运到施工工地仓库或施工对象加工现场而形成的施工过程。
它一般不占有施工项目空间,不影响总工期,一般不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只在占有施工对象空间并影响总工期时,才必须列入施工进度计划,如随运随吊方案的运输过程。
(3)建造安装类施工过程。
建造安装类施工过程是指在施工项目空间上,直接进行施工,形成最终建筑产品的过程,如地下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和装饰工程等施工过程。
这些过程占有施工对象空间并影响施工工期,必须列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是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的主要内容。
通常,建造安装类施工过程,可按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工艺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1)主导施工过程和穿插施工过程。
主导施工过程是指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决定作用的施工过程,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重点考虑,如砖混结构的主体工程砌筑等施工过程;穿插施工过程则是与主导施工过程相搭接或平行穿插并严格受主导施工过程控制的施工过程,如安装门窗、设备安装、脚手架搭设等施工过程。
流水施工的三个参数流水强度:流水强度是指流水施工的每一个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量的数量,也称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用v表示。
(1)机械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的计算(2)人工作业过程的流水强度的计算机械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计算:人工:V=RSR=人工产量定额S=每一施工过程投入的工人人数(吥应大于工作面上允许容纳的最多人数)。
空间参数:空间参数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表达流水施工在建筑空间上开展的参数包括工作面、施工段和施工层。
工作面:1是指施工对象满足工人或机械设备进行正常施工操作的空间大小。
2每个工人或每台机械的工作面不能小于最小工作面的要求。
否则,就不能发挥正常的施工效率。
且吥利于安全施工。
因此,必须合理确定工作面。
施工段数:施工段是指为了满足流水施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施工对象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工程量大致相等的施工区段,用m表示。
原则:(1)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依据(2)各施工段的工作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0%~15%.(3)施工段的分界线应尽可能位于结构的界限,或者对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如温度缝、沉降缝、单元分界或门窗洞口处等结构部位来划分。
(4)各施工段要有足够的工作面。
(5)施工段数目应适当,以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组织要求为准。
施工层数(j):指施工对象垂直方向上划分的施工段数。
为了方便组织施工,往往不仅要在平面上划分施工工段,而且要在垂直方向上划分施工层。
施工层的划分可以与结构层相一致,也可根据施工实际,按一定高度进行划分。
在有层间关系的工程中组织流水作业时每一施工层的段数应满足:m≥n+∑Z1/K+Z2/K式中: m=施工段数n=施工过程数∑Z1=各施工过程之间停歇时间之和Z2=楼层停歇时间K=流水步距施工段数m与施工过程数n之间的关系(1)m<n时,施工段没有闲置;下一层到上一层均不能连续作业,产生窝工。
(2)m>n时,各专业施工队均能连续作业,施工段有闲置。
第1篇一、流水施工的定义流水施工是指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即划分成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
同时,将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在竖向上划分成若干个施工层。
按照施工过程分别建立相应的专业工作队,各专业工作队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投入施工。
在完成第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任务后,在专业工作队的人数、使用的机具和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依次、连续地投入到第二、第三直到最后一个施工段,保证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有节奏、连续、均衡地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二、流水施工的特点1. 高效性:流水施工能够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2. 有序性:流水施工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避免出现混乱。
3. 科学性:流水施工充分考虑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段、施工层、专业工作队等,实现了科学组织施工。
4. 均衡性:流水施工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均衡,确保施工进度稳定,提高工程质量。
5. 经济性:流水施工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流水施工的应用流水施工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
以下列举几个应用实例:1. 单位工程流水施工:将一个单位工程分解成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按照施工工艺顺序进行流水施工。
2. 群体工程流水施工:将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单位工程,对每个单位工程进行流水施工。
3. 多层房屋的室内装饰工程流水施工:按照施工工艺顺序,将室内装饰工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
4. 监理工程目标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运用流水施工原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
总之,工程流水施工是一种高效、有序、科学的施工组织方式,对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流水施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3讲流水施工参数3.2流水施工参数流水施工参数是指组织流水施工时,为了表示各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入的一些描述施工进度计划特征和各种数量关系的参数。
流水施工参数,按其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工艺参数、时间参数和空间参数。
一. 工艺参数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开展顺序及其特征的参数,具体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可分解为施工过程的种类、性质和数目的总称。
通常,工艺参数包括施工过程数和流水强度两种。
(一)施工过程数N1、概念:施工过程数是指一组流水施工中施工过程的个数以符号“n ”表示。
2、划分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1)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有关当编制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时,施工过程划分得可以粗一些,一般可以只列出分部工程名称,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等。
当编制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时,施工过程可以划分得细一些,将分部工程再进一步分解为分项工程,例如将基础工程进一步分解为挖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基础、回填土等单项工程。
(2)与施工方案有关施工方案不同,其施工顺序和方法也不相同,如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施工,如果采用分件吊装法时,施工过程按构件划分为:柱子吊装、梁类构件吊装、屋面系统吊装等;如果采用综合安装法时,则施工过程按节间划分。
(3)劳动组织及劳动量大小有关施工过程的划分与施工班组及施工习惯有关。
例如玻璃、油漆工程一般合并为一项,由混合班组施工;但有时需要单列,因为有的是采用专业施工班组施工。
施工过程划分还与劳动量大小有关,劳动量小的施工过程,当施工流水组织有困难时,可以与其它施工过程合并。
如基础垫层劳动量较小时可以与挖土合并为一个施工过程,这样可以使各个施工过程的劳动量大致相当,便于组织流水施工。
(一) 流水强度V1、概念:流水强度是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
2、计算公式:1)机械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xj i i i S R V 1(3.1)式中:i V ——某施工过程i 的机械施工流水强度;i R ——投入施工过程i 的某种施工机械台数; i S ——投入施工过程i 的某种施工机械产量定额;x ——投入施工过程i 的施工机械种类数。
第1篇一、工艺参数1. 施工过程数(工序个数):指基础工程中需要完成的施工工序的数量。
施工过程数越多,施工难度越大,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高。
2. 流水强度(V):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施工量。
流水强度越高,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 施工过程持续时间:指每个施工工序所需的时间。
施工过程持续时间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二、空间参数1. 工作面:指施工过程中可利用的施工空间。
工作面越大,施工效率越高。
2. 施工段(m):指基础工程中划分的施工区域。
施工段越多,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 施工层:指基础工程中分层施工的层次。
施工层越多,施工质量越高,但施工难度和成本也越高。
三、时间参数1. 流水节拍:指相邻两个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的连续施工时间。
流水节拍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 流水步距:指相邻两个施工段上的施工过程开始时间间隔。
流水步距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 技术间歇:指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要求而必须停工的时间。
技术间歇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4. 组织间歇:指施工过程中由于组织原因而必须停工的时间。
组织间歇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5. 搭接时间:指施工过程中,前一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施工过程开始前所需的时间。
搭接时间越短,施工进度越快,但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四、流水施工参数的设置与调整1. 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设置施工过程数、流水强度和施工过程持续时间,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 根据施工区域划分,合理设置施工段和工作面,提高施工效率。
3. 根据技术要求和组织要求,合理设置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技术间歇、组织间歇和搭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水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总之,基础工程流水施工参数的设置与调整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
流水施工参数常考知识点流水施工参数:工艺参数、空间参数和时间参数1.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方面进展状态的参数,通常包括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两个参数。
1)施工过程-n组织流水施工时,首先需将工程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划分的粗细程度由实际需要而定。
当编制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时,组织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可划分得粗一些,施工过程可以是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也可以是分部工程。
当编制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时,施工过程可划分得细一些,施工过程可以是分项工程,甚至是将分项工程按照专业工种不同分解而成的施工工序。
施工过程数目通常用n表示。
2)流水强度流水强度也称为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是指流水施工的某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
例如,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是指每工作班浇筑的混凝土立方数。
2.空间参数空间参数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空间布置上开展状态的参数。
空间参数通常包括工作面和施工段。
1)工作面工作面是指供某专业工种的工人或某种施工机械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
工作面的大小,表明能安排施工人数或机械台数的多少。
每个作业工人或每台施工机械所需工作面的大小,取决于其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和安全施工要求。
工作面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专业工作队的生产效率。
2)施工段-m施工段也称为流水段,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将拟建工程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施工区段。
划分施工段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工作面组织流水施工。
施工段数目通常用m表示。
划分施工段,应遵循下列原则:(1)各施工段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5%以保证施工在连续、均衡的条件下进行。
(2)每个施工段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相应数量的工人、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3)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如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或设在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