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夜宿山寺敕勒歌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5.89 KB
- 文档页数:8
18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当时北方的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并配有插图。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第二幅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学习古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二想: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1.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2.简介:(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人们称他为“诗仙”。
3.解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相机认读“宿、寺”。
(1)夜。
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禀承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
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诗的意境等。
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一、简介作者,破解课题1.小朋友们,有一位我国古代非常浪漫的诗人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李白图像)是啊,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人称诗仙的“李白”,让我们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2.李白的一生漫游祖国大好河山写有很多的诗歌作品,我们学过他写的哪些诗?(《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
李白其它诗歌也可以。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李白的诗。
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李白什么样的情感?3.有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课件),山顶上有一座寺庙(课件)。
夜深了,李白站在寺庙内高高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繁星,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4.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咦,这是什么意思呢?看看咱们班谁最懂李白(生自由说)。
题目共有四个字,我知道你们懂得其中三个字,就是“宿”字不理解。
请看!出示图片,依次指出“房子”“人”“席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正好与“宿”的三部分意义对应。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寺、庐、野”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宿⎩⎨⎧s ù:住宿风餐露宿xi ǔ:一宿xi ù:星宿似错误!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京:惊(惊讶)——凉(凉风)——晾(晾晒)——谅(原谅)危:跪(下跪)——脆(干脆)——桅(桅杆)白发(苍苍) (苍翠)的松柏(苍白)的脸色 (苍老)的面容(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2.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古诗二首》教案-(《夜宿山寺》、《敕勒歌》)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二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1课时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演示第2张幻灯片)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李白。
诗人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
以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
(演示第3张幻灯片)喜欢。
读课题《夜宿山寺》。
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6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指导生字的笔顺。
危、敢、惊。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危(危险)(危害)敢(勇敢)(果敢)惊(惊动)(惊呆)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7张幻灯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这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最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描写的画面;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说话。
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地读。
“语文园地七”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想象的写话练习、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展示台、《数九歌》的积累和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本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画片、图画书等多角度地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二首2《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和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 2 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
语文园地七 4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这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最主要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描写的画面;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说话。
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地读。
“语文园地七”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想象的写话练习、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展示台、《数九歌》的积累和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本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和老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画片、图画书等多角度地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二首2《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和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 2 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
语文园地七 4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18.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的意境。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二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古诗,了解诗人李白。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背诵古诗。
(用时:5分钟)1.背诵《静夜思》,介绍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讲解题目的含义。
1.背诵古诗,了解李白。
2.了解“宿”字的意思。
1.填空。
李白是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至少两首),他又被称为“”。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用时:10分钟)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1.仔细听老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3.朗读古诗、词语。
2.给字注音。
宿()寺()危()辰()恐()惊()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用时:15分钟)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么感受呢?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
4.朗诵比赛。
1.老师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2.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3.结合诗句,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朗诵比赛。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宿:危楼:语:恐: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
(用时:10分钟)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18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很少能够深入地去体会事物的本质,也很难理解抽象的描述,只会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
二年级学生的记忆力以形象记忆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记忆力的特点,在对古诗教学中我想让孩子们对这首古诗产生兴趣,于是自编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为古诗翻译过来的内容。
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学习4个生字,3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1、学习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静夜思》,你们还会背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
介绍: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2、初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
(1)自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3)再读古诗,教师范读。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下面我们来学学这首古诗里的生字。
(4)指导生字书写“诗”、“寺”(“寺”,由两个熟字“土”和“寸”组成。
“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寸”的“竖钩”在竖中线。
)描红,临写一个字。
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独立写一个(5)那么把生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认不认得?二、揭示课题,读通古诗。
1、指名读古诗。
(1——2人)2、那么你知道《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吗?”(晚上、住)3、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三、理解字词、句。
1、自己读古诗,提问: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生:山寺的高大。
(板书:高)请你小声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从危楼高百尺中可以看出。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5篇材料)第一篇: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1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在诵读古诗中识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难点: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宿危摘辰敢;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过程:板块一:了解作者,读懂诗题1.小朋友们,唐代有个著名的大诗人,人们称他为“诗仙”,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会背他写的哪些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
出示课题,齐读:夜宿山寺(1)读准平舌音“宿、寺”。
(2)理解“宿”的意思——住。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夜”点明了时间,“古寺”点明了地点。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
夜宿 //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学生交流。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意境(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
出示“危”的小篆字体,“危”是会意字,上面是人,下面是高山,人站在高山上。
在古代,“危”就是“高”,“危楼”就是“高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8个汉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山寺景色。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山寺的感受,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停顿。
3.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 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形成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三、细读课文,品悟诗情
1. 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结合课文插图,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3.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山寺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神秘。
4. 学生交流感受,互相启发,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背诵课文,拓展延伸
1. 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诗人描写山寺的诗歌,欣赏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3. 学生交流拓展延伸的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整体感知诗意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
)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欣赏感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
3.请学生打开书,再次读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
六、理解诗句
1. 学生探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七、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