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要预防哪些传染病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保健知识优秀5篇大班夏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篇一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孳生、繁殖,同时这段时间气温波动较大,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更差,且发感染后,容易发生各种肺炎、病毒血症等各种并发症,尤其要注意搞好卫生保健工作。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
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常侵犯2岁至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为非化脓性,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之为“猪头肿”。
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
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
水痘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夏季幼儿传染病发圈文案随着盛夏的来临,如何让幼儿健康度夏是家长、老师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夏季到了,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幼儿安全度夏。
夏季常见幼儿传染病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
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
【易感人群】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表现症状】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
传染病高发季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5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员高度密集,是聚集性的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夏季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特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以下传染病防控资料,配合学校做好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一、夏季传染病有关知识:1.疱疹性咽峡炎和口腔炎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一是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二是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
体温一般在37.7~40℃。
三是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四是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预防措施: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接种腮腺炎疫苗。
4.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幼儿夏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盛夏处暑,幼儿调养的重点在于防暑降温和预防夏季传染病。
夏季常见病、多发病包括:中暑、暑热症、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其病因分别为幼儿体内器官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蚊虫叮咬传播;饮食不洁及粪便传播。
针对以上原因,宜采取以下各项措施预防疾病:1、注意大人与孩子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勤洗脸、洗澡,可在洗澡水里加入花露水清暑解热,浴后扑爽身粉预防热痱。
定期用药,消灭四害。
可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防止蚊虫叮咬。
同时接种乙脑疫苗预防2、在日常饮食方面:由于天气炎热,食品容易变质。
因此尽量不要吃隔夜隔顿菜,凉拌食物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的安全。
绿色蔬菜要经充分浸泡,洗净煮透后才能食用.多喝白开水少吃冷饮。
夏季人体为蒸发散热,外周血管处于充分扩张状态而胃肠道血液循环相对较少,此时胃肠道粘膜对冷热刺激都比较敏感。
食入大量冷饮使其血管猛烈收缩,血循进一步减少,会引起消化功能降低,甚至消化不良和胃炎。
3、在日常运动方面: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但在炎热的夏季在幼儿运动时应当注意运动时尽量选择室内时间不要长于30分钟,最好每隔15分钟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会,并提前补充500毫升左右水分,还可以经常往脸上洒些水,帮助散热。
可准备一些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4、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充分睡眠,夏季孩子出汗多,热量消耗快,所以必须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养成睡好睡足的习惯。
不同年龄的儿童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小时之外,3—6岁的儿童还应每天午睡1—2小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在早晨等适当时间让孩子加强体格锻炼以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同时应当顺应气候的变化、正确的使用空调5、日常出行方面:日常出行家长应尽量选择清晨或者下午避免温度过高时带幼儿出行出行时应给幼儿备好合适的衣服在清晨气温稍低可以给幼儿穿戴长袖的秋衣,当温度升高时应该可以给幼儿换上合适的短装谨防中暑并且在出行时应当准备适量的水要随时给幼儿喂水如果孩子跟你要水喝那就是他体内已经缺水了.作为家长应当在幼儿缺水之前给其补水。
幼儿园家长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夏季,天气炎热,各种传染病易在孩子之间传播。
幼儿园举办夏季家长防病知识讲座,旨在帮助家长提高防病意识,有效预防孩子在夏季出现各种不适,并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家庭生活中。
以下是幼儿园夏季家长防病知识讲座内容的详细介绍。
一、夏季传染病常见症状介绍在夏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等。
通过介绍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家长们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孩子是否感染传染病。
手足口病以口腔溃疡、手脚部皮疹为主要特征,流感则表现为高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二、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介绍预防胜于治疗。
了解夏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对于降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们要重点关注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并且加强家庭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家长们还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夏季感染传染病的可能。
三、夏季饮食注意事项介绍夏季酷热,儿童易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在夏季,饮食上家长们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用油腻食物,避免生冷食物过多摄入。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胃肠道健康,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四、夏季室内外防护措施介绍夏季,蚊虫、细菌滋生迅速,家长们需要特别留意室内外的防护措施。
在室外活动时,为孩子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五、亲子交流时间讲座还安排了亲子交流时间,让家长们在专家指导下,与孩子一起制定夏季健康计划,共同制定家庭防病策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于健康的重视意识,也能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
幼儿园夏季家长防病知识讲座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体现。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家长们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夏季传染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夏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讲座内容夏天来了,那叫一个热啊!可这热天儿,也是传染病爱闹腾的时候。
您想想,夏天的温度高,湿度大,就像给细菌和病毒开了个狂欢派对。
就像在一个拥挤的舞池里,大家挤来挤去,病毒和细菌可不就趁机到处乱窜,找机会钻进咱们的身体里嘛!先说这手足口病,小孩子可得多留神。
那些小泡泡在手上、脚上、嘴里冒出来,孩子难受得哇哇哭。
这病毒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专挑小朋友欺负。
咱们能咋办?勤洗手啊!别让孩子乱摸乱抓东西往嘴里放,这就好比给孩子穿上了一层防护铠甲,小怪兽想进攻也没那么容易。
还有痢疾,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它就找上门来了。
您说,这就好比进了一家黑店,吃了顿“毒食”,肚子能不闹腾吗?所以啊,食物得新鲜干净,别随便在路边摊买那些看着就不卫生的小吃。
蚊子也是夏天的大麻烦,它带来的疟疾和乙脑,可不好对付。
蚊子嗡嗡叫,就像个小轰炸机,随时准备投放“病毒炸弹”。
那咱们就得把家里的纱窗关好,蚊香点上,灭蚊剂喷一喷,让蚊子没地方落脚。
肠道传染病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天热了,食物容易变质,就像一朵鲜花很快就凋谢了。
吃了变质的东西,肠胃能好受吗?所以,做饭别做太多,吃不完的赶紧放冰箱,再拿出来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了。
这夏天啊,就像个传染病的大战场,咱们可得时刻保持警惕。
别嫌麻烦,多注意卫生,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就像给自己的身体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什么病毒细菌都不怕!总之,夏天传染病虽然厉害,但咱们只要做好防护,它们也没法轻易得逞。
为了咱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可不能马虎大意,您说是不是?。
幼儿园夏季传染病宣传栏内容随着夏季的到来,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提高幼儿园师生和家长对于夏季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我们特别设置了夏季传染病宣传栏,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夏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一、夏季传染病的类型夏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等)、水痘、痢疾等。
其中,手足口病是幼儿园儿童最容易感染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发热、手脚口疮等,严重的病例甚至会引发并发症,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二、夏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2. 环境卫生的保障加强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教室、卫生间、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3. 饮食卫生的重视加强对幼儿的饮食卫生教育,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减少食物污染的风险。
4. 注意个人保护夏季是蚊虫和有害昆虫多发季节,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液等,避免蚊虫叮咬传播疾病。
三、夏季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及应对方法1.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红疹等。
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就医,并避免与其他幼儿密切接触。
2. 蚊媒传染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外出活动。
3. 水痘:发现孩子出现水痘症状,要避免和其他孩子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物、床上用品,及时就医。
四、家校合作共同防范传染病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幼儿园老师交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健康管理。
五、幼儿园的传染病应急预案在宣传栏中,我们还特别介绍了幼儿园的传染病应急预案,包括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急救流程、疾病防控措施等,以及如何与家长交流、协作,共同保障宝宝们的健康。
夏季学校预防传染病教案夏季学校预防传染病教案(精选7篇)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夏季学校预防传染病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夏季学校预防传染病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掌握传染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二、重点、难点: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师生互动〕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传染病和穿服装一样,一个人穿黄色的,最后越来越多的人穿黄色的服装,那么黄色就成了(学生“流行”)色,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三)、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身上带有传染性疾病菌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如病人、病畜禽、老鼠等。
2.传播途径:细菌或病毒从传染源转入其他人或动物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大家好!我是XXX学校的一名教师,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夏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夏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手足口病、乙型脑炎、肠道传染病等。
这些传染病对孩子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夏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以下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几个方面:一、夏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主要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
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
3. 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传播。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腹痛等。
二、夏季传染病防治措施1. 增强免疫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2. 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3. 做好家居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定期消毒,防止蚊虫滋生。
4. 避免接触病源: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与疑似传染病患者接触。
5. 接种疫苗: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6. 发现病情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三、家校合作,共同防治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
2. 学校将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治意识。
3. 家校共同做好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4. 家长要关注学校发布的传染病防治信息,及时了解相关动态。
四、夏季传染病防治小贴士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2. 多喝水,保持肠道通畅。
夏季孩子要预防哪些传染病炎炎夏日,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
加上孩子因为贪吃、贪凉或被蚊虫叮咬,很容易染上传染病,那夏季孩子要防哪些传染病?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蚊虫为传播媒介。
乙脑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
乙脑的高发期在每年的7-9月,8月是高峰。
主要症状是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烧不退、昏迷、抽风等。
如果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孩子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
预防方法:10岁以下的孩子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
多发于7-9月,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岁到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常起病急,体温可达41℃-42℃,烦躁嗜睡,脓血便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预防方法:要把好"病从口入"关,苍蝇是菌痢的传染源,在饮食上要注意饭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