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
初三上册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要中考了,政治这科要怎样进行全面的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WTT一起来做份初三上册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三上册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边表格主要反映了我国() A.地大物博,发展的物质基础十分雄厚B.生态环境整体在恶化C.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D.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2.20XX年2月2日是第1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和水资源管理”,宣传口号为“湿地守护水资源”,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湿地和水资源之间相互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这使我们认识到(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②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做它的奴隶③资源短缺等问题是我国特有的现象④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3.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看法,正确的是()①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②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③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4.(20XX•泉州中考)右边漫画《“愚公移山”新传》的寓意是( )A.应加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B.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应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C.我国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人口过多与资源过度开发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对右边漫画认识不正确的有( )A.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威胁到了水生生物的生存B.要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C.要解决漫画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D.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据报道:有一家资源再生公司,每年回收利用7亿个塑料瓶,一年节省19 800吨石油、165000吨水和6600吨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8.4吨、炉渣950吨、烟尘19 8吨。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在一些相邻的学科中或称之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天命论的自然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限于直觉地和表面地观察和记述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尚无正确认识。
对林火、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原始某某——从图腾、自然神、祖先神到人格神,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以及西方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等,均属征服自然幻想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天命论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又称决定论)早已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必将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论占主导地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话,有如上文所述。
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前289)主X“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公元前约313—前238)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X“制天命而用之”。
这些伟大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无所作为的天命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减少了思想障碍,鼓舞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四、协调论的环境观它既摒弃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此外,我国还存在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的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
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环境问题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生态文明观,积极参加值树造林、爱护绿地、保护野生动物、节约水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循环经济生活方式,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要: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初中政治】九上政治复习提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上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做的更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什么?第一段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的资源状况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是什么?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P265、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P26-27黑体字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主要任务:P26倒数第2段最后一句8、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P279、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P2710、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学生能做什么?P27最后一段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复习,我们就做以上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迎接考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三思想品德第八课第一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方案设计理念传统的教学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通过严格、苛刻的课堂纪律来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被动接受式,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没有足够活动的机会,教师授课对于学生不是“享受”,更多的是“难受”,甚至是“不堪忍受”,学生的的个性被扼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只是一句空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强调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中、开放性的活动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合作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因此,新课程要求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做到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一时不能做到的,引导学生去做,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甚至可以对学生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适当“留白”,让学生在知识到位、能力具备时再来解决,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同时,我对“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一课的设计还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因素:(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孕育成功的摇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能成乐之者,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学而不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需要感,这种需要一旦产生,就能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疑”最容易引起探索思维活动。
学生一旦能在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较为科学地提出问题并能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1.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教学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意识,但总体观念淡薄,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
2、学生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尤其要明确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升华思想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1、故事导入: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
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
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
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而陷入沉思……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2、材料透视: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A、人口爆炸图、素质不高图及相关数据(附录11)。
随着画面的推进,再配以音乐和解说,让学生进入角色,感染情绪。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B、资源现状的图片与数据(附录12),说明既“大”又“小”;联系生活中停水、停电的困扰进一步说明我国社会又一大极为严重的问题——资源问题。
我国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
(开发利用不科学合理,资源浪费大)C、利用学生熟悉的一首唐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配合环境问题典型图片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