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菜心、油麦菜在蔬菜播种机不同播种密度下的试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种植密度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种植密度指导。
在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大豆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分为三个处理组:高种植密度组、中种植密度组和低种植密度组。
每个处理组分别设置了九个重复样本,总共27个样本。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实验地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施肥、灌溉和土壤调理等。
首先,我们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大豆进行了生长观察。
在生长期间,我们每周测量了植株的高度、茎粗和叶片数量等指标。
结果显示,高种植密度组的植株高度较低,茎粗较细,而低种植密度组的植株高度较高,茎粗较粗。
这说明种植密度对大豆的生长有明显影响。
中种植密度组的植株表现出中等的生长状态。
其次,我们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大豆进行了产量观察。
在收获时,我们随机选取了10株植株,并记录了每株植株的总产量。
结果显示,高种植密度组的大豆总产量最高,中种植密度组的总产量次之,而低种植密度组的总产量最低。
这表明高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但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会导致竞争激烈,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影响主要表现在每株植株的结实数和粒重上。
高种植密度组的每株植株结实数最多,粒重最大;低种植密度组的每株植株结实数最少,粒重最小。
这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的结实和籽粒的发育质量有明显影响。
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促使大豆植株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生长,从而提高了产量。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增加产量。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可能导致产量的减少。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应根据具体作物的特性,结合土壤和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实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效果。
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对镇油7号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葛永申;张丽佳;杨军;岳绪国【摘要】以甘蓝型常规油菜镇油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镇油7号最佳产量水平下的最适种植密度水平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最适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镇油7号一穴双苗栽培方式比对照一穴一苗栽培方式可获得更高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每角粒数与种植密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12【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油菜;种植密度;栽培方式;产量【作者】葛永申;张丽佳;杨军;岳绪国【作者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 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句容 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 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的前列[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导致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逐年下降[2-4]。
通过改进栽培方式来提高油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油菜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镇油7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双低、广适性强、株型紧凑、角果排列密、适合机械收获等特点[5]。
2017年9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131094.6)。
本试验在立足前人高效栽培的基础上[6-8],对油菜传统栽培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一穴双苗的栽培方式对株型紧凑型油菜品种镇油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及油菜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的表现,为镇油7号不同栽培方式下选择最适栽培密度,探索不影响产量前提下提高油菜效益的新途径。
油麦菜的种植密度油麦菜,也称为甘蓝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
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 和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和保持健康体重。
在种植油麦菜时,种植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关于油麦菜种植密度的相关知识。
首先,油麦菜的种植密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肥力、水分供应、气候条件和品种选择等。
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密度可能要略低于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而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以提高产量。
总的来说,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密度可以帮助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
其次,在一般情况下,油麦菜的种植密度一般为25万~30万株/亩。
这个范围是根据实践经验得出的,并且在实际种植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种植密度下,油麦菜的生长能够得到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环境,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同时,良好的通风条件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适当的密植也有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杂草的生长。
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行划距和株距来达到种植密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行距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5厘米左右可以满足种植密度的要求。
当然,实际的种植距离还需要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植株之间过于拥挤,以免影响生长和通风。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适度的遮荫,以防止日晒和高温对油麦菜的伤害。
此外,还有一些种植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油麦菜的种植密度。
例如,可以采用穴盖膜技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加速幼苗生长。
可以采用定植技术和催芽技术,提前种植或催芽,以延长油麦菜的生长期。
此外,还可以采用间作种植或轮作种植等方式,合理安排油麦菜的种植,以增加产量和种植密度。
总结起来,油麦菜的种植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一般情况下,油麦菜的种植密度为25万~30万株/亩。
这个种植密度范围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水分供应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8期近年来,我国油菜栽培面积在850万hm 2左右,产量达到1200万t [1]。
发达国家在油菜生产中推广机械化使油菜种植成本大幅减小,国际市场中油菜相关产品价格随之下降,导致我国油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没有优势。
因此,以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对油菜的花期集中性、抗倒伏能力、产量等性状进行试验研究[2]。
采用3种不同株型的油菜品种,开展不同栽培密度油菜花期集中性、产量指标以及抗倒伏能力的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在甘肃省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选取合适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海拔2379m ,年均气温5.0℃,无霜期130d ,年日照时数2499.8h ,年降雨量649mm ,蒸发量1369.6mm ,相对湿度69%。
1.2供试材料供试油菜品种为陇油11号、青杂7号、青杂5号,由临夏州种子管理站提供。
1.3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品种为主区(陇油11号、青杂7号、青杂5号),密度为副区(30万、36万、42万株/hm 2),共组合成9个处理。
3次重复,6行区,行长5.0m ,行距0.3m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9m 2。
1.4试验方法播期2016年3月21日。
试验地播前机械耙耱,播种时施优质农家肥31.5t/hm 2、磷酸二铵180kg/hm 2、尿素165kg/hm 2、氯化钾43.5kg/hm 2、硼砂16.5kg/hm 2,其他管理同大田。
1.5测定内容与方法成熟前统计分析倒伏指数,并从每个小区选取较为一致的10株进行性状考种,小区全收计产。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处理对不同油菜品种花期集中性的影响由表1可知,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油菜开花期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变小,即油菜开花期较为集中,花期缩短大约在1.55d 以内。
花期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如青杂5号、青杂7号、陇油11号3个品种的花期随着密度的变大分别缩短0.99、0.31、1.10d 。
菜心菜胆菜远
廖锡祥
【期刊名称】《四川烹饪》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沈宏非在妙文《一条菜》中,曾生动地描述了广东人把蔬菜“枝繁叶茂地整体就烹”的食法和“求生、求鲜、求绿的蔬菜料理习惯”。
岭南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也指出,广东人喜欢食物清新精美,“吃青菜要吃菜远、菜胆。
”进而说明了广东人对进食蔬菜的讲究。
从菜心、菜胆和菜远的细微区别,我们还可以看出广东人对烹制蔬菜的精益求精态度。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廖锡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
【相关文献】
1.菜心苗菜的营养价值研究 [J], 熊志豪;张春;宋世威;陈日远
2.广东菜心、油麦菜在蔬菜播种机不同播种密度下的试验研究 [J], 王琪琛;张寒波;孙月星;齐祺
3.铅对油麦菜和四季菜心幼苗生长的影响 [J], 左凤月;胡宗洋;杨静慧;李建科;李彤;李双跃
4.辣椒植株水浸提液对菜心和油麦菜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邓明华;文锦芬;赵凯;
丁燕;夏家红;毛映勇
5.茼蒿-芥蓝-广东菜心-油麦菜-芥蓝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J], 唐业全;施学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2020,Vol.40,No.18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春秋两季菜心多点试验以2018年为例黄红弟1陈本强1郭少龙1陈兴平1刘凯2蒙高山1李晓研1李健康1(1.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广东广州510091; 2.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广东广州510091)摘要:2018年春、秋两季对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选育的杂交菜心品种“喜兰菜心”、“君兰菜心”、“广良CX三号菜心”和“广良CX四号菜心”进行多点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喜兰菜心”属耐热中早熟品种,“君兰菜心”属耐寒中迟熟品种,2个品种均表现出丰产稳产、品质佳、抗性强等特性,可在适宜范围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菜心;品种;多点试验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08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国内企业陆续选育出菜心杂交一代,受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委托,2018年春、秋两季,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中山基地、珠海基地、三水基地3个点对“喜兰菜心”、“君兰菜心”、“广良CX三号菜心”和“广良CX四号菜心”4个杂交品种进行多点试验,为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品种共6个,分为2组。
早熟类型组,分别为“喜兰菜心”(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广良CX三号菜心”(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碧绿粗苔菜心”(广东省蔬菜研究所),以“碧绿粗苔菜心”为对照1(CK1);迟熟类型组,分别为“君兰菜心”(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广良CX四号菜心”(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油绿80天菜心”(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油绿80天菜心”为对照2(CK2)。
1.2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中山基地、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珠海基地、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佛山基地3个点进行。
每个点均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
于春、秋季播种,采用撒播或育苗移植,株行距15cm X15cm,按常规栽培管理,各处理田间管理一致。
广东菜心、油麦菜在蔬菜播种机不同播种密度下的试验研究王琪琛张寒波孙月星齐祺(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上海松江 201601)摘要:本次试验主要通过该机,针对广东菜心、油麦菜2个菜品开展机械化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类机器在蔬菜机械化播种方面是可靠有效的,对圆粒蔬菜种适应性较好,有着播种效率高、节约种植成本、减少用工量、群体结构好等等各方面的优势;该类机具对场地环境方面要求特别高,如果田块平整度相差大,会造成机播深度不一致,出现浮种现象,降低粒播成功率。
关键词:蔬菜播种机播种密度试验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种和品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上海,蔬菜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产品。
近年来,市郊常年菜田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日均供应量在4000吨以上[1]。
虽然种植面积很大,但在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作业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
其中蔬菜种植是最为核心的环节,现主要有移栽种植和颗粒播种两种方式。
人工播种成本高,而且播种的株距、深浅和种子用量不能完全一致,导致蔬菜长势不一致,直接影响蔬菜的整体品质和市场价值,同时人工播种尚需间苗,又增加人工成本,效益不高,从而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机械精播即在规定的株距和行距要求下将每穴所播的粒数控制到一颗,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播种方式。
精播可以在保证出苗率的同时,将种子用量控制在最小,使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密植,甚至不需间苗[2]。
为了突破蔬菜颗粒播种环节机械化的瓶颈,填补机具的空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蔬菜播种机的示范和推广项目、已在鸡毛菜、苋菜等品种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成效显著。
其中一款小型蔬菜直播机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非常适合棚室内的小地块播种作业。
本次试验主要利用该机,针对广东菜心、油麦菜2个菜品开展机械化播种试验,拓展蔬菜机播品种,探索蔬菜机械化播种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市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机具说明1.1.1机具参数:本次试验机具由上海康博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2BS—JT8型精密蔬菜播种机(以下简称播种机),主要由机架、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播深调节装置、开沟深度调节装置、行走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播种机外形尺寸为长1.05m×宽1.025m ×高0.86 m。
采用汽油机动力系统,功率2.94kw;行数8行;株距可调最小2.5cm;播种深度0~70mm。
1.1.2播种原理:播种时,前滚筒压实土地,开沟器开沟,播种轮按照设定的株距定量排种,覆土刮片完成覆土,后滚筒将播后土地压实。
播种时可根据品种需要,调节播种的行距、株距、播种深度、每穴粒数,适用于十字花科类绿叶菜等。
1.2播前田块处理田块前茬作物为青菜,土地处理采用旋耕机埋茬耕翻,翻耕时每667㎡施蔬菜专用复合肥30kg做基肥,之后采用CASE的HE230动力耙碎土平整,机械化做畦采用井关农机有限公司DV14N—RM作畦机,配套动力45kW(60hp)四轮驱动拖拉机,作畦规格为畦面宽800mm、畦底宽1200mm、畦高200mm。
1.3试验材料供试广东菜心品种为青翠菜心49-28,油麦菜品种为油麦王。
1.4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5~7月在上海松江区叶榭镇蔬菜基地大棚内试验,采用播种机机械穴播的栽培方式,每个品种试验按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按照株数设计3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小区,小区面积57.33m2。
其中广东菜心三水平为:A1株距10cm、A2株距15cm、A3株距19cm;油麦菜三水平为B1株距15cm、B2株距19cm、B3株距26cm。
行距固定,为95mm。
种子使用播种机播种,无播前处理。
根据所需要的株行距,调整机具齿轮比,更换相应的播种轮,并测量记录实际用种量。
对广东菜心幼苗期每666.67m2施尿素5kg,抽薹前浇催薹肥,每666.67m2施尿素5kg。
油麦菜幼苗期每666.67m2施尿素5kg,封行前追肥每666.67m2施尿素5kg。
同时采用黄板诱杀、喷施吡虫灵防治蚜虫、跳甲、菜蛾等害虫。
1.5播种机播种质量测定广东菜心和油麦菜出苗后,对播种机的播种质量进行调查,包括播种行距、株距,漏播率测定。
1.6生长情况测定每小区各取3点进行苗情动态定点观察,包括播期、用种量、肥料施用、病虫草防治等。
广东菜心和油麦菜播种30d后,在每个小区随机取5株苗进行株高、鲜重、真叶数、叶宽、叶长测量。
1.7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及SPSS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播种机播种质量情况由表1可知,该播种机试验中所反映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达到生产所需要求。
播量基本符合农艺部门要求,基本苗数量合理,群体结构合理。
广东菜心方面,实测行距与理论行距基本一致,成行成条;实测株距与理论株距有一定差距,尤其是A2以及A3两个水平,分别与理论值相差2.4cm和4.6cm,株距控制不够稳定,有间歇的重播及漏播。
A1、A2、A3三个水平基本苗情况相近,出苗率较好。
总体来说,圆粒种播种适应性较好,能基本满足当地农艺种植要求。
油麦菜方面,由于油麦菜为异形种,且未做包衣处理,故播种效果要明显劣于圆粒菜种。
播种行距表现基本稳定,株距则有较大差距,B2及B3株距与理论值分别相差5.5cm和7.1cm,同时株距的稳定性也相对较低,漏播率较高,很难满足用户在日常生产中的需求。
由此可见,该类蔬菜播种机对异形种子的适应性还不强,建议包衣后播种,或者以育苗移栽的方式为佳。
表1 播种质量考察表品种处理播期考察日期播量(g/亩)理论行距(cm)理论株距(cm)实测行距(cm)实测株距(cm)30*30cm株数漏播率广东菜心A1 5.13 5.24 214 9.5 10 10 10.5 24 3.3% A2 5.13 5.24 162 9.5 15 9.6 12.6 23 3.3% A3 5.13 5.24 156 9.5 19 9.6 14.4 18 0%油麦菜B1 5.13 5.24 127 9.5 15 10.7 15.2 17 6.7% B2 5.13 5.24 104 9.5 19 9.4 13.5 13 0%B3 5.13 5.24 65 9.5 26 9.1 18.9 10 6.7%2.2植株生长情况2.2.1广东菜心试验结果表明(表2),广东菜心的3个处理中在株高、鲜重、叶宽方面都呈现A1>A2>A3的态势,真叶数表现为A1>A3>A2,叶长为A2>A1>A3。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A1的株高、真叶数明显优于A2和A3,A1在株高、鲜重、真叶数、叶宽4个指标上显著优于A3,而A2除了在真叶数、叶长指标显著优于A3外,其余指标与A3基本相似。
总体来说,A1的生长5个指标表现出了更加优与A2和A3特点。
这可能是因为在A1的密度条件下广东菜心的个体植株能更加均匀地得到温、光、水、肥,从而植株更加健壮。
而相比A1和A2,A3密度最不适宜广东菜心生长。
表2 广东菜心、油麦菜植株性状考察表品种处理株高鲜重真叶数叶宽叶长广东菜心A1 27.00a 46.40a 10.40a 8.86a 12.33ab A2 26.27ab 36.40b 7.40c 8.43ab 13.19aA3 24.18b 29.20b 9.00b 7.98b 11.97b油麦菜B1 14.79b 7.93a 7.60a 3.44a 25.29a B2 13.93b 6.53a 7.33a 3.21a 25.43aB3 16.13a 6.13a 7.47a 3.27a 22.34b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2油麦菜由表2可知,油麦菜的3个水平在鲜重、叶宽、叶长方面呈B1>B2>B3的趋势,真叶数表现为B1>B3>B2,株高为B3>B1>B2,总体水平B1优于其余二者;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B1的叶长显著高于B2、B3,B3的株高明显高于B1、B2。
因此,我们认为,油麦菜的播种密度适应性较广,B1、B2、B3的密度都能适应,但B1的密度略好于B2和B2。
原因分析油麦菜该类异形种对播种槽的适应性不强,出种均匀性不够理想,从而导致群体分布不够合理,较高的播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数,反之,苗数不足致使杂草丛生,影响了油麦菜的生长。
3结论3.1在本次试验中,经播种机播种的广东菜心与油麦菜,对于播种密度的适应上,广东菜心3个处理中A1:株距×行距为10cm×9.5cm(对应播种量214g/667㎡)的生长情况、植株性状要好于另2个处理;油麦菜的3个处理情况相似,但B1:株距×行距为15cm×9.5cm (对应播种量127g/667㎡)的生长情况、植株性状也略好于另2个处理。
3.2试验结果表明,该类机器对小青菜、苋菜、芥蓝等等一系列的圆粒蔬菜种适应性较好;另一方面,该类机对异形种子的适应性还不强,在油麦菜播种中出现的漏播率较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草害严重,建议异形种可以包衣后再播种。
3.3试验结果反映了播种前期土地处理的重要性。
小粒种子播种机对场地环境方面要求特别高,如果田块平整度相差大,会造成机播深度不一致,出现浮种现象,降低粒播成功率。
本次实验中前期耕整地环节处理还有改进空间,土壤粉碎程度不足,从而影响蔬菜出苗情况,尤其是对油麦菜播种质量的影响比广东菜心更大。
因此需要配套相应的耕作起垄机具,提前做好播种准备工作,同时对于土壤的改善也较为重要,尽量保证田块高爽肥沃,配合以精细化耕作、起垄作畦,确保后期长势良好,也有利于今后的机械化收获。
4讨论蔬菜播种机在精量播种、节省劳力、提高效率上有诸多优势,但与人工撒播对比,机械化播种对耕整地、起垄作畦环节要求更高,尽量做到畦面平整无较大土块,才能保证播种质量。
因而对前期田块处理的农机具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各地气候、土质、种植结构、蔬菜品种的不同,蔬菜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播种机与当地的适应性问题。
改变传统的播种模式、选择合适的品种,探索适宜的播种密度,对设备进行适应性试验,建立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农艺技术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设施装备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3]。
蔬菜播种机的操作需要进行更换齿轮比,调节株距,更换播种轮,调整播种量等等这一系列的操作,这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化,普通用户在使用时往往学习成本较高,用户体验不够好,特别在播种不同品种的蔬菜时,更加凸显此类问题。
故在推广该类机具时,需要增加配套的农机化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1]陈德明. “菜篮子”工程保市场供应、增农民收入—上海蔬菜生产发展探索[J].上海农村经济,2015(3):20-23.[2]张宁、廖庆喜.我国小粒种子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2012(01):93-96,103.[3]黄丹枫. 叶菜类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2(2):1-6.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王琪琛(1989—),男,上海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艺机械科的选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