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病人症状群及其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8.26 KB
- 文档页数:2
转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研究[转载]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研究进展000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研究进展岳阳综述,王敏审校关键词:生存质量;妇科肿瘤keywords:qualityoflife;gynecologicaltumor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志码:A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4电子信箱:wm21st@126·com自从1982年美国癌症协会倡导进行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以来,生存质量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引入肿瘤学中,对传统的肿瘤临床治疗及治疗后的康复产生了巨大影响。
1 生存质量的定义和发展简史生存质量(QOL)亦可译为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研究组1996年的生存质量定义是:生存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态的体验。
WHO的定义强调:生存质量主要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指标,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生存质量是与被测者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即生存质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随个体变异的相对标准;生存质量是与被测者所处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标准密切相关的,不同国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群对生存质量的认识是不同的。
WHO根据其定义在其研制的生存质量量表100条(WHO-QOL-100)中包括了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6个领域及关于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问题,涵盖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主观健康内容。
早在1969年Feinstein就指出要重视对生存质量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就已经接受了生存质量这一概念,但主要是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从事相关研究。
1975年生存质量开始作为关键词收入医学文献。
1989年美国将生存质量测定作为肿瘤临床试验和慢性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于1991年成立了癌症控制与健康委员会,下设生存质量分委会,以促进生存质量在肿瘤临床试验中的运用。
明德中医药研究所
卵巢癌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年龄:多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妇女35岁以上者多发卵巢上皮性癌而35岁以下者多发生生殖细胞类恶性肿瘤
疼痛:恶性卵巢瘤可能由于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相当程度的持续性胀痛在检查时发现其局部有压痛
月经不调:见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
消瘦:晚期呈进行性消瘦
(二)体征
1. 双侧下腹肿块恶性卵巢瘤双侧生长者占75%而良性卵巢瘤双侧者仅占15%
2. 肿块固定为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
3. 腹水虽然良性卵巢瘤如纤维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亦可并发腹水但恶性卵巢瘤合并腹水者较多且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穿出瘤壁或已转移至腹膜者(目检观察或镜检)腹水多呈血性
4. 恶病质病程拖延较久者由于长期消耗食欲不振而表现有进行性消瘦乏力倦怠等恶病质症状
明德中医药研究所。
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病死率约30%,在妇科肿瘤死亡原因中占首位,因此,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取得好的治疗时机,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作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技术包括影像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深入的研究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就这些技术在卵巢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
标签:卵巢癌;早期诊断;肿瘤标记物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因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无法直接窥及,早期卵巢癌常常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80%的卵巢癌病人发现已经是中晚期,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15%-20%,而在早期发现的病人中,5年生存率可达75%以上,其中许多病人仅通过外科手术便获得治愈,因此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现就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重视并识别卵巢癌高危人群从流行病学观点看,具有下列因素的应视为卵巢癌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50岁的妇女。
2持续排卵或排卵增加的妇女,如未婚,晚婚,不孕或少孕,不哺乳的妇女。
3应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患者。
4饮食因素:喜欢动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妇女。
5家族史;具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患卵巢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50%,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患者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为50%,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查及跟踪随访。
2 影像学检查2.1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盆腔器官及病变的图像,根据所测得卵巢的大小,形态,血流和血管分布可早期发现卵巢病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评价卵巢病变将起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的超生检查有经腹超生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三维超声成像。
2.1.1 TAS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实性组织回声面积以及腹水等情况,可大致进行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但是TAS需要一定时间充盈才能检查,过度的膀胱充盈可导致患者不适,而且小于2厘米的病变或盆腔底部的卵巢TAS 难以发现。
护理干预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86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采用护理干预。
对2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调查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进行r检验和t检验。
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疼痛、疲乏和便秘等症状的表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更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龄;妇科肿瘤;并发症;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30-02妇科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多数需要以手术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而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由于其体质差及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导致手术风险较大。
因此,应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龄妇科癌症患者采取了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一2011年3月我院妇科高龄癌症患者86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72.65±12.98)岁。
其中宫颈癌21例,乳腺癌26例,卵巢癌19例,子宫肌瘤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
2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
(1)心理干预。
癌症知识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故早期较小时多无症状,但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
临床上可出现下腹不适、腹痛、腹部肿块、月经紊乱、压迫等症状。
其中腹部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当早期腹部包块不大时,患者不易察觉,随着肿瘤长大,患者可于腹部自觉肿块,当大网膜转移严重而成饼块状时,可在上腹腔触到浮球感的大包块。
>当盆腔或腹腔有肿瘤转移或体位改变使包块牵引周围脏器,或有扭转时,即可有腹痛症状,同时也可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症状。
卵巢癌的发病率相对低于宫颈癌,但相对于其他的妇科癌症危险系数却最大。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能分泌雌激素,体现女性生理特征。
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和美丽。
生育后的女性更应注意卵巢的保养和检查,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故早期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如出现腹部包块应加强警惕,及时去医院做B超检查,另外由于其发现难度较大,必要时可用免疫或生化方法在血清中检测肿瘤标志物也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认准1:4危险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然而很多乳腺癌至今难以做到早期发现。
据统计,零期乳癌患者十年存活率高达95%以上,第一期(肿瘤小于2cm,没有淋巴转移)约80%,是防治效益极高的癌症。
遗憾的是,不少乳癌零期患者都失去了早期先机。
因此,以触诊、彩超或钼靶为主的乳癌筛检尤为重要,当然临床检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而增生是乳腺癌的危险信号,大约4个乳腺增生病人就有一个病人可能会演变成乳腺癌,这就是医学上著名的“乳腺危机1:4”之说。
所以除每年做一次乳腺筛查之外,积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疾病也十分必要。
勤于宫颈呵护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孕产频多、宫颈炎等因素都会引起宫颈癌变,而病毒感染是癌变的最大元凶。
因此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在妇科癌症中最易早期发现,建议已婚妇女最好每年做一次宫颈防癌刮片检查,另外,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早期宫颈癌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发布的数据[1]显示,全球每年新增超过130万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超过50万例。
在我国,每年新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超过20万例,死亡约7~8万例[2]。
妇科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但治疗外的不良反应较为突出[3]。
研究指出,较高水平的症状负担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4]。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症状负担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及时的进行症状管理,对减少患者症状高发、改善就医体验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9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症状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工作人员了解患者症状负担,为后期制定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肿瘤内科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92例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②年龄超过18周岁;③采用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疾病、严重语言交流障碍,无法自主表达个人意愿;②中途退出者。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肿瘤类型、居住地、婚姻状况、月收入、医保类型、家庭互动模式。
(2)症状负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评估,该量表于2000年由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开发[5],共包含19个条目,其中13个是核心症状条目,另外6个是症状困扰条目。
每个条目用0~10数字评分,0分代表无症状或无干扰,10分代表症状最严重或干扰最大。
总分范围0~19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或干扰越大。
Wang 等[6]学者对MDASI 进行了汉化,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信效度为0.84~0.87。
【摘要】 目的 宫颈癌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种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同时出现并形成症状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文章总结了宫颈癌患者症状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宫颈癌患者常见的症状群种类、评估工具和管理策略,分析和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思路,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宫颈癌患者症状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宫颈癌;症状群;管理;研究总结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02.014宫颈癌患者症状群管理的研究进展作者单位: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黄荣,刘欢, 黄辉);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曾利红)黄荣 刘欢 曾利红 黄辉宫颈癌是全球女性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居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和生殖系统肿瘤第1位[1]。
在我国,宫颈癌位列常见肿瘤的第8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1.1万例[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防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上升。
由于疾病及其治疗相关因素等的影响,宫颈癌患者常出现恶心、疲劳、焦虑、抑郁和便秘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3]。
这些症状往往同时发生,以聚类形式出现,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和身心负担。
由于症状间的协同效应,较单一症状管理而言,针对症状群进行管理更加高效和全面。
开展宫颈癌患者症状群的研究,不仅为医护人员实现症状系统评估和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困扰和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综述了宫颈癌患者症状群的表现形式、评估工具和管理策略,以期为宫颈癌症状群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1 症状群的概念症状指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患者主观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4]。
症状群是由2个及以上同时发生且稳定、相互关联的症状组成。
各症状群间相对独立,群内症状有或没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症状群具有相关性、共发性、稳定性、同源性、潜在多维性5个属性特征[5]。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长期以来,卵巢癌都被视作女性的隐性杀手,卵巢癌的早期症状较难发现,对女性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其发生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三位,妇科医师专家提醒,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大部分的卵巢癌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警惕性不够高。
早期卵巢癌的信号虽然微弱,若是您细心,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注,是可以及时发现卵巢癌亮出的“黄牌”。
卵巢癌是妇女常见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则有治愈的希望。
卵巢癌按病理分为三种:卵巢上皮癌,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表现多为腹痛、腹胀;卵巢恶性畸胎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其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发烧等;卵巢颗粒细胞瘤,多见于40~55岁的妇女,其表现为月经紊乱或月经干净后仍有阴道出血等;内胚窦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也偶见幼女,其恶性极高,而且发展快,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持续发烧,全身乏力等,幼女可表现出乳房发育、阴道流血等症状。
很多卵巢癌患者早期腹部增大,在问其病史时,往往在开始时无任何不适,要仔细追问,患者大都会讲:近期发现腰围增大,往日的裤子穿不得了,自认为是在“发福”,其实,这正是卵巢癌的早期症状。
卵巢深居在盆腔,腹部外摸无法摸到肿块,只能见到腰围增大,或感觉似有轻度的腹胀。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一旦出现明显的病情症状时,往往其病变多属晚期。
因此,医生提示:要警惕此种妇科常见症,加强自我监督。
建议在清晨醒来时,空腹并排空大小便,在床上取仰卧位,屈髋屈膝,腹部放松,用指尖压下腹各部,尤其是两侧,仔细触摸有无包块。
这样,有可能早期自我发现卵巢肿物。
卵巢癌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
食疗的目的是保证卵巢癌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
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卵巢癌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更是妇科领域最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旨在综述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女性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数据,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全面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本文还将综述当前针对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研究、诊断技术进步、治疗策略更新等方面,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被誉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200万,死亡病例约60万。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50万,死亡病例约30万。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仍面临挑战。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高。
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20万,死亡病例约15万。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发现,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