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中维生素C的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46.38 KB
- 文档页数:4
脉动饮料品牌检验报告引言脉动饮料是一款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的功能饮料。
作为一种提供能量和补充电解质的饮品,脉动饮料在市场上一直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脉动饮料品牌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脉动饮料品牌进行检验,并对其成分、生产工艺、品质和市场份额进行评估。
1. 成分分析脉动饮料的成分是决定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产品的外包装,脉动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果糖浆、葡萄糖浆、柠檬酸、柠檬酸钠、人工香料、增稠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等。
通过对脉动饮料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保其成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1 水源分析脉动饮料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水,因此水源的质量对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根据脉动饮料品牌方提供的资料,他们使用的水源经过多道处理工艺,包括过滤、反渗透和消毒等步骤,以确保水的纯净和安全。
1.2 甜味剂和酸味剂分析脉动饮料使用果糖浆和葡萄糖浆作为其主要的甜味剂。
这些甜味剂在适量使用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脉动饮料中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是用来增添酸味的成分,同时也具有抗氧化和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1.3 增稠剂、抗氧化剂和食用色素分析为了提升脉动饮料的口感和稠度,品牌方使用了一些增稠剂。
这些增稠剂主要是天然胶质,如卡拉胶和黄原胶等。
同时,为了增加产品的抗氧化能力,脉动饮料中还添加了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
此外,脉动饮料中的食用色素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其中使用的色素均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2. 生产工艺评估产品的生产工艺对于脉动饮料的品质和口感至关重要。
在脉动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品牌方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线设备,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和质量控制。
此外,脉动饮料的生产工艺也包括对成分的混合、灌装、密封和质检等环节,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3. 品质评估脉动饮料的品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为了评估脉动饮料的品质,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评估:3.1 口感评估脉动饮料具有清爽的口感,果味浓郁,口感丰富。
饮料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维生素C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了解维生素C的还原性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
(2)能将所学的“中和滴定”原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物质含量的测定,熟悉利用滴定技能测定物质含量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和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设计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的滴定实验操作能力。
(2)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3)通过研究维生素C的方案设计原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对合理饮食与摄取营养物质的关系有初步认识。
【实验原理】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Vc,分子式C6H8O6。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其滴定反应式如下:C6H8O6+I2 = C6H6O6+2HI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若溶液突变成蓝色,则滴定终点到达。
2.I2标准溶液的标定(间接碘量法)碘标准溶液可选用As2O3直接标定,由于As2O3是有毒性物质,本实验选用Na2S2O3标定碘。
而Na2S2O3不是基准物质,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需用K2C2O7来标定。
故I2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为:先用K2C2O7标定Na2S2O3的浓度,再用Na2S2O3标定I2标准溶液的浓度。
①用K2C2O7做基准物质,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其过程为:K2C2O7与KI先反应析出I2,析出的I2再用标准的Na2S2O3溶液滴定,从而求得Na2S2O3的浓度。
这个标定Na2S2O3的方法为间接碘量法。
标定Na2S2O3溶液时有:6I-+Cr2O72-+14H+= 2Cr3++3I2+7H2O;2S2O32-+I2 = S4O62-+2I-根据以上反应方程式可知Na2S2O3标定时的计量系数比为:K2C2O7:Na2S2O3 = 1:6。
直接碘量法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一、实验意义维生素C是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可以加速术后伤口愈合;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预防癌症;还具有抗过敏,促进钙和铁的吸收,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等作用。
被誉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天然的退烧剂”。
测定食品维生素C 的含量,通常采用2,6-二氯酚酊酚法,此法测定结果虽然准确,但对有颜色的食品滴定终点不易判断,造成测定误差,其它方法如荧光分光光度法、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等,操作复杂且需特殊的仪器设备。
根据有关文献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片剂或注射剂的报道,采用该法作为测定维C饮料中所含维生素C 的方法;本实验以市售三种的Vc饮料为检测对象,对其维生素C 的含量进行测定,再结合人体每日的维生素C的含量需求,为人们正确补充营养素和合理膳食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掌握直接碘量法的基本操作;4、了解维C饮料的维C含量,以便帮助我们合理的补充营养素和合理膳食。
三、实验原理电位低的较强还原性物质,可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这种滴定方法,称为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C6H8O6)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
滴加过程同时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维生素C被I2 氧化完全时,再滴加I2,则溶液变蓝,由此可判断滴定终点,测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原理反应式为:从原理反应式可知,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但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即使在弱酸性条件下,此反应也能进行得相当完全。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
维生素C在0~0.2mg/mL浓度范围内, I2标准溶液滴定值与维生素C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故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实验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仪器构造;2.掌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维生素C的方法;3.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重要的液相色谱法。
它选用颗粒很细的高效固定相,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分离、定性及全部分析过程都通过仪器来完成。
具有快速、高效、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的特点。
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
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此种固定相称为化学键合固定相;其主要优点:(1)化学键合固定相非常稳定,在使用过程中不流失。
(2)适宜用梯度淋洗。
(3)适合于k范围很宽的样品。
(4)由于键合到载体表面官能团,既可是非极性的,也可是极性的,因此应用面很广。
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流动相中的不同组分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最终得到分离。
外标定量法:配制系列标准浓度溶液,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进样得到对应的色谱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在相同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得试样中被测组分色谱峰面积,据此在标准曲线上得到被测组分含量。
三、仪器及试剂1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2 离心机3 维生素C (对照品)4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取饮料加入离心管中,以4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用0.22μm微孔滤器过滤,进行HPLC分析。
2 测定条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柱:250mm×4.6mm i.d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4)为30∶70(V/V),流速1ml/min检测器:紫外光度检测器,254nm,灵敏度 0.02进样量 20ul3 实验步骤(1)将过滤配好的流动相开盖置于超声波发生器脱气15min。
饮料中维生素多少的检测
实验名称:比较市面上不同饮料维生素含量的多少。
实验时间:2010.12.9
实验器材:饮料四瓶,淀粉,碘酒,水,小试管四支,烧杯五个,胶头滴管若干,玻璃棒,试管台
实验原理:维生素C可溶于水,具有还原性。
维生素C可以和碘酒反映,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实验过程:
1.取出四个烧杯,将不同的饮料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在另一个干净的小烧杯中放入一勺淀粉并加入60毫升的水使淀粉充分溶解
于水中
3.拿出胶头滴管在小试管中滴入三十滴第一种待测饮料,用干净的胶头滴管在
已装入待测饮料的试管中滴入5滴淀粉溶液。
震荡使其两者完全溶解。
4.开始滴定,在饮料和淀粉混合液中加入碘酒,每滴一滴便充分震荡并观察其
是否变蓝,待溶液变蓝后静置30秒中,溶液不退色,则为滴定终点。
记录滴入碘酒的数量。
5.其他三种溶液吧和检测第一种溶液的方法相同,分别记录使其溶液变色的碘
酒的数量。
生素C旗号的饮料并不是那么的有营养。
碘酒滴入混合溶液后先和维生素C进行反应,等维生素C反应光了才会和淀粉进行反应。
因此,碘酒滴数滴入的越多,与其反应的维生素也就越多,维生素含量也就越高。
实验发现,金桔柠檬茶,虽然打着柠檬的旗号,但是,维生素C的含量相当少,几乎没有。
排名第二少的是C满E。
虽然标榜的是维生素C多,但是,实验下来也是不多的,因此整个天喔茶庄的饮料应该维生素C的含量都不是很高。
而水溶C100的确维生素C含量是所有我们带来的饮料中最多的,没有浪得虚名。
饮料中维生素C添加状况的调查摘要:对138种饮料中维生素C添加状况作了调查并随机抽样进行实验测定,以了解饮料中维生素C的标注情况。
结果表明饮料中宣称含有维生素C的比例较大,但标明具体含量的饮料较少,试验测定结果与标注基本相符。
建议企业在开发产品时注重打造维生素的品牌,标明维生素C具体含量。
同时注重宣传维生素C的营养功效,提高消费者营养知识水平。
关键词:饮料,维生素C,标签1.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饮料市场,产品已经走向多元化发展到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等。
近些年来,中国饮料市场产品不断细分,新产品不断问世。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产品认知度的增强,健康成为了消费的前提,消费者开始从不同程度上关注各类型饮料营养功能。
其中饮料中添加维生素C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据调查:60.4%的消费者认为需要补充维生素C,80.4%的消费者有意识地采取补充维生素C。
然而关于饮料中维生素C添加状况的调查至今尚无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
已有的一些市场调查结果往往以品牌,类型,前景等问题为主要调查对象。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饮料维生素C的添加状况为相关企业的产品包装,宣传,消费者教育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2.研究方法2.1调查对象2006年4月对北京个大型超市(加乐福,沃尔玛)对果汁饮料,果汁,碳酸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等饮料包装中维生素C的添加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样品总数138种,调查项目包括饮料是否标注含有维生素C,以及是否标注维生素含量。
2.2测定方法1仪器与药品滴定管2%草酸2,6-二氯靛酚溶液测定程序用移液管取20ml样品,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并定容,混匀,取1ml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并定容,混匀,取5ml溶液与锥形瓶中,加入5.0ml草酸溶液,用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30s不褪,记录实验体积。
结果计算:W= (Y-X)*A*200*50*100/(5*20)W——100mg样品中含有的坏血酸毫克数mg/100mlY——样品滴定消耗的染料体积X——空白滴定消耗的燃料体积A——1ml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0.008mg3.研究结果3.1 饮料中维生素C 添加的普遍性据调查数据显示,70.1%的饮料中添加了维生素C。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果汁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唐立锋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312000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 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与亮点。
很难想象, 化学教学如果失去实验教学会是怎样的情形。
在化学教学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重视实验。
可惜的是, 一直以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边讲边演, 或者学生亦步亦趋。
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看似严谨科学, 其实很大程度地扼制了学生的兴趣与激情。
因此, 新课程倡导积极实施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教学方法。
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过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思路与一些知识资料, 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构建知识。
探究性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先根据教学内容选定探究的课题, 教师对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根据课题情况分组活动, 查找相关资料, 对资料整理筛选, 确立探究方案。
#分组实验探究, 体验探究过程。
∃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与数据, 写实验报告。
%交流探究成果, 综合评价探究实验过程。
下面, 我们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专题6中(水果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为例进行实验探究:! 确立课题, 果汁类饮料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分组活动, 查找关于维生素C 的背景资料等,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记录具体现象与数据。
∃探究总结, 撰写(果汁类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的探究性实验报告。
%交流探究成果。
2 课题背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专题6中的(水果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为定量分析实验, 该实验提供了具体的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 要求定量地测定水果中的Vc 含量。
我们以此开展的探究性实验活动, 做到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同时, 果汁类饮料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饮料之一, 市售各种果汁饮品中绝大多数含有维生素C 成分, 了解这些饮料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大小比较的测定一、实验背景维生素C的功效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许多食物、保健品都会贴上含有维生素C的标签。
德国营养研究会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取50~100mg的维生素C。
而30mg的维生素C是人体1天摄取维生素C的最少值,如果低于30mg,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C,使得部分机能无法正常运作,长期以往,甚至出现坏血症。
因此,本实验着手于生活中人们常常饮用的三种饮料和维生素C含片进行测定,比较这四种液体中维生素C含量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哪种饮料适合作为我们日常补充维生素C的来源。
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变蓝色,而碘离子不能使淀粉溶液改变颜色。
2.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托盘天平、试管架、锥形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试管、量筒。
药品:碘酒、维生素C含片、美汁源果粒橙、水溶C100、农夫山泉混合果蔬、淀粉。
四、方法与步骤(一)淀粉溶液的配制1.用托盘天平称取5g淀粉,用烧杯量取100ml的水。
2.将5g淀粉缓缓倒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二)维生素C 含片的溶解1.用量筒量取20ml 水倒入烧杯中。
2.将2片维生素C 片放入盛有20ml 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三)淀粉溶液与碘酒混合用四支试管分别取4ml 淀粉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向着四支试管里各里5滴碘酒。
充分摇匀后,四支试管中溶液呈蓝色。
(四)用四种饮料进行“滴定”1.用量筒分别量取10ml 的水溶C 、农夫果园、果粒橙和维生素C 含片溶液,并观察和记录原饮料溶液的颜色。
2.用胶头滴管向4支淀粉碘酒混合溶液中分别加水溶C 、农夫果园、果粒橙和维生素C 含片溶液。
边加边震荡,当滴加饮料溶液正好使得淀粉碘酒混合溶液的颜色完全退去即呈现出饮料原溶液的颜色时,“滴定”完成。
3.读出并记录量筒中水溶C 、农夫果园、果粒橙和维生素C 含片溶液各用去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用量图 果粒橙农夫果园 水溶C VC 水溶液 淀粉碘酒溶实验结果用量图2468农夫果园果粒橙VC水溶液水溶C 饮料名称“滴定”中用去饮料的量(m l)(二)实验结果分析如上图所示,由于饮料中所含的维生素C 将碘还原为碘离子,从而使蓝色褪去。
HPLC法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摘要:通过比较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发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更加方便准确。
分析了影响测试的色谱条件,发现在选用反相色谱柱、偏磷酸溶液作为提取液,以离子对试剂为流动相(pH=2.5),柱温为25℃时,测定饮料基质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线性、稳定性及回收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饮料;维生素C含量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1],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
其中,L(+)抗坏血酸对人体有生物活性,而D(-)抗坏血酸对人体无生物活性。
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延缓细胞衰老和凋亡,具有抗癌作用;它还参与神经介质和激素的生物合成;可以调节胆固醇代谢,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维生素C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分析化学、农林牧业及医药领域。
维生素C与舌尖上的安全息息相关,在我国相关食品标准中,维生素C可以在水果、罐头食品、水果泥、饮料、糖果和婴儿食品中适度添加。
因此,研究维生素C的特性并掌握维生素C的准确测定对人类营养和健康非常重要。
1.食品及保健品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
由于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处理样品时遇热很容易失去维生素C,这对检测有很大的限制。
近年来维生素检测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现代分析工具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是最常见的分析工具,可以快速、敏感、精确地测量,并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只需要少量的样品。
近年来,维生素C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量的,但实验中的色谱条件差别很大。
通过比较近年来维生素C的测量方法,对色谱柱、浸提剂、流动相、流动相pH值、流速、柱温、检测器等色谱测定条件进行讨论,探索出更合适的测定方法。
2.色谱条件对维生素C测定的影响2.1色谱柱的选择反相色谱柱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近年来有关液相色谱测定维生素 C 多数采用反相色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