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聚氨酯地坪行业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聚氨酯产业链概述
聚氨酯,乃化学工艺之杰出产物,其产业链条,自原料提炼至末端应用,皆需精细之研究与严谨之操作。
初,以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为始,经提炼、合成,得聚醚多元醇及异氰酸酯等关键原料。
此二者,一如阴阳相合,交感化合,生成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性质独特,弹性出众,耐高温、耐磨损,故在众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或制泡沫塑料,用于建筑隔热、家具填充;或成涂层材料,施于纺织、皮革之上,以增其坚韧;又或作粘合剂,联结木材、金属、陶瓷等,坚固异常。
此外,聚氨酯亦可用于生产鞋材、运动器械、医疗器械等,其用途之广泛,实难以枚举。
然其在生产过程中,亦须注重环保,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以应天地人和之大道。
聚氨酯产业链,自原料制备至产品应用,环环相扣,繁复精细。
学者工匠,须穷理尽性,方能驾驭此物,发挥其极致之能。
聚氨酯之学,虽属化工,然其变化无穷,奥妙无穷,亦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矣。
80环球聚氨酯网■专家讲座1951年美国用干性油及其衍生物制得了TDI型PU涂料。
1953年美国从德国引进了PU胶粘剂制造技术,开发成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PU胶粘剂。
1953年德国研制成功由聚酯多元醇与NDI构成的液体PU浇注橡胶(CPU)。
1957年英国ICI公司开发成了MDI为原料的聚酯型硬质PU泡沫塑料技术。
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地开发成PU弹性纤维(Lycra)莱卡。
六十年代中期各国相继研制成功PU铺面材料和PU灌浆防水材料。
六十年代后期德国Bayer公司和美国相继开发成功RIM(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七十年代初热塑性PU弹性体(TPU)研究成功。
80年代初PU工程塑料问世,PU工业从此以一个堑新的面貌展现了出来。
至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PU消费量已达到400万t/a。
到90年代后期消费量快速增加到800万t/a。
2005年全球PU消费量猛增到1375万t/a。
其中PU主要原料MDI产能达到333万t/a,TDI产能达到198万t/a,聚醚产能达到590万t/a。
全球PU产品主要发达地区为北美、西欧,亚太(日本、韩国)和中国。
产品种类主要包括软泡、硬泡、弹性体、纤维、合成革、胶粘剂、密封剂和涂料等,其中软泡和硬泡比例最大。
以北美为例,2004年全年生产PU产量为354万t,其中软泡占36%、硬泡占30%、弹性体占9%,胶粘剂(含密封剂)占13%、涂料占9%。
软泡中以家俱、床垫、汽车、地毯为主;硬泡以建筑保温和工业绝热为主。
3、我国PU发展简史1.PU工业初始开创期(1958年-1978年)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未,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1958年大连染料厂研制成异氰酸酯(TDI),1968年建成年产500T生产装置,为我国PU工业开创了第一讲 聚氨酯的发展史1、聚氨酯(PU)材料简介聚氨酯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OCN-R-NCO)和多元醇(HO-R1-OH)反应并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 R-NH-C)链段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工业市场发展现状前言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聚氨酯工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市场规模聚氨酯工业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聚氨酯工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一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进一步扩大。
主要应用领域聚氨酯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不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聚氨酯工业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1.汽车制造:聚氨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座椅填充材料、隔音材料等方面。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加,聚氨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建筑与建材:聚氨酯在建筑领域被用作绝缘材料、密封材料、防水涂料等。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及对建筑能效的要求提高,聚氨酯在建筑与建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3.家具制造:聚氨酯被广泛用于家具制造中,如沙发、床垫等。
聚氨酯提供了良好的弹性和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家居生活的舒适要求。
4.电子产品:聚氨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手机外壳、电视背光屏幕等。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聚氨酯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聚氨酯工业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1.创新应用的兴起: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聚氨酯在医疗、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将进一步推动聚氨酯工业市场的发展。
2.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环保型聚氨酯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开发绿色、可再生的聚氨酯材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产业链整合:聚氨酯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原材料供应、合成、加工等。
产业链整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结论聚氨酯工业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正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聚氨酯的研究较早。
20 世纪 40 年代,德国的拜耳就建成了聚氨酯试验车间, 美国、英国于20 世纪 5 0 年代相继开始了工业化, 20 世纪 60 年代杜邦公司首次工业化生产了水性聚氨酯,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德国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自乳化稳定机理及相转变过程进行了描述与解释。
20 世纪 80 年代后 , 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开始生产和应用聚氨酯。
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改进, 使水性聚氨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涉及的领域涵盖皮革、纸张、纺织、涂料、胶黏剂等。
进入 21 世纪后, 聚氨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特别是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 更加快了水性聚氨酯工业的发展步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聚氨酯产品在汽车涂料、胶黏剂等领域已接近或达到溶剂型产品水平, 原料生产实现了规模化, 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基本原料的先进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几家跨国公司( 如BASF, Bayer, H untsman,DuPONT 等)手中,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特大规模(10万t/a以上)的生产装置,这对中国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的原料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国外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胶黏剂产品 , 且品种多、产量大。
例如 : 拜耳公司U53 , U 54 等系列产品; 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的H ydr an H W 及 AP 系列; 日本公司的聚氨酯乳液CV C36 及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黏剂 CU 系列等 [ 5] 。
这些胶黏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初黏性、耐水性、耐温性。
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一些传统产品逐渐淡出市场, 而代之以水性、高固含量、粉末产品等。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以其独特的优异性能,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需求量正以 16% ~ 30% 的速度增长, 是其他胶黏剂产品增长速度的 2 倍以上, 并且向着高性能、功能化和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方向发展。
2024年聚氨酯工业市场调研报告引言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聚氨酯工业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关键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企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市场参考。
市场规模分析聚氨酯工业市场十分庞大,其规模受多种经济因素和行业需求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聚氨酯工业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估计到2025年,聚氨酯工业市场的总价值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发展趋势1.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聚氨酯的绿色生产和应用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
企业应加大对低碳、环保型聚氨酯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
2.新材料应用拓展:在汽车、建筑、家具等领域,聚氨酯的应用已较为广泛。
未来,聚氨酯在其他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需要进一步开发,如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
3.市场竞争加剧:聚氨酯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聚氨酯产品来赢得市场份额。
关键应用领域1.建筑与装饰:聚氨酯在保温材料、密封材料、防水涂料等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在建筑与装饰领域有巨大市场需求。
2.汽车工业:聚氨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车身覆盖件等方面,其轻质、高强度等特点在汽车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包装材料:聚氨酯制品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正逐渐增多,密度调节剂、保护垫材料等聚氨酯制品被广泛采用。
4.电子与电器:聚氨酯材料的导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使其在电子与电器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竞争态势聚氨酯工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推广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总结本报告对聚氨酯工业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聚氨酯工业市场在规模、发展趋势、关键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企业在开发新材料、关注环保、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应加大努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聚氨酯(简称T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
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
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首先发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台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氨酯,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技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
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司引进聚氨酯工业化生产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近lO多年发展较快。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聚氨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品种。
世界聚氨酯消耗量1999年估计达7.7Mt,2000年聚氨酯总产量达到8.5Mt。
近年来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聚氨酯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而中国又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
据估计,1998年聚氨酯制品总产量约为770kt(扣除溶剂后约为555kt),2000年约为920kt,预计到2005年聚氨酯材料需求量将达1.4~1.5Mt。
水性PUD市场分析(1)早在1942年,德国着名科学家P. Schlack就采取外乳化法首次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但由于当时人们环保意识薄弱,故水性聚氨酯并未受到重视。
直到20世纪60 年代,Bayer公司的Dieterich博士发明了内乳化法,提高了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稳定性,且涂膜质量优良,水性聚氨酯才开始迅速发展。
1967年,水性聚氨酯乳液首次出现于美国市场,到1972年已能批量生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德、日等发达国的一些水性聚氨酯产品从试制阶段进入了实际生产和应用阶段。
20世纪九十年代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各国对挥发性有机物(VOC)及有毒物的限制日趋严格,“绿色革命”的浪潮促进全球工业向“绿色”方向迈进;加之全球原油供不应求,溶剂价格随着原油价格飙升,使得水性聚氨酯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目前正朝着多品种、多功能、低消耗、优品质等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扩大,将逐步取代溶剂型聚氨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安全及原油价格猛涨和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等因素,促使相关技术正日趋产业化,水性聚氨酯成为市场追逐热点。
工业化的水性聚氨酯产品以极高的速度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DMPA(二羟甲基丙酸)的成功引入和以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为代表的中国水性聚氨酯行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随后的几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研发水性聚氨酯的大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生产水性聚氨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水性聚氨酯产品,越来越多的领域选择了水性聚氨酯的解决方案,中国的水性聚氨酯行业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与第一个春天相映,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开发和以水性聚氨酯木器漆、水性聚氨酯合成革为代表的第二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尤其在我国聚氨酯工业“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以水为介质的聚氨酯涂料和胶粘剂均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沿革以及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的研发现状一、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沿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其性能和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
这使得水性聚氨酯可以广泛用于合成革的制造过程中。
同时,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溶剂型聚氨酯逐渐受到限制和替代,水性聚氨酯凭借其低挥发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
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的研发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中。
在过去几十年里,研发者们努力寻找新的合成技术和改良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材料在合成革中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首先,研发者们致力于改进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以提高其合成效率和产品质量。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合成方法。
此外,还有均相聚合法、原位乳化法和溶液聚合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发展使得水性聚氨酯的生产更加灵活和高效。
其次,在改进合成方法的基础上,研发者们还努力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改变原材料比例和结构,可以改变水性聚氨酯的硬度、柔软度、耐磨性和耐化学物质侵蚀性等性能。
同时,还通过添加助剂和改变材料配方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合成革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此外,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下,世界各国的研发人员对水性聚氨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水性聚氨酯的界面性能和分散性;利用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原材料,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可持续发展性;借助模拟和计算模型,对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水性聚氨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沿革和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的研发现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改进。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水性聚氨酯在合成革制造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
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 11.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Polyurethane又名聚氨基甲酸酯是对主链上含有春福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 PU 化学式 (CHNO·CHO)X310682214聚氨酯胶粘剂:Polyurethane Adhesive 指的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1.12 聚氨酯发展史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树脂,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拜耳公司应用于坦克履带上,使聚氨酯胶粘剂首次工业化。
其后,美国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并予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我国于1956年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列克纳胶),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该委员会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90年代中后期,聚氨酯工业迎来了告诉发展。
1.2 聚氨酯的合成聚氨酯的合成原料主要有-异氰酸酯、多元醇、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交联剂及扩链剂——结构胶。
PU合成方法主要有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一步法,其中一步法因工艺简单投资少而被普遍采用。
聚氨酯市场发展现状
聚氨酯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成为许多行业的重要材料。
以下是聚氨酯市场的发展现状:
1. 应用领域广泛:聚氨酯被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鞋材、衣物、电子产品、家具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不断提升,聚氨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性能、高耐久、环保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聚氨酯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创新技术推动发展:聚氨酯行业不断引入创新技术,在性能和品质方面不断提升。
例如,在汽车领域,聚氨酯被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提高汽车燃油效率;在建筑领域,聚氨酯被用于提高保温、隔热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4.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聚氨酯作为可回收材料,其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5.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聚氨酯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
国内外企业都加大了对聚氨酯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投入,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聚氨酯市场发展现状良好,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的推动下,其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同时,市场竞争也将越发激烈,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以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1 聚氨酯1.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Polyurethane又名聚氨基甲酸酯是对主链上含有春福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 PU 化学式 (C10H8N2O2·C6H14O3)X 聚氨酯胶粘剂:Polyurethane Adhesive 指的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1.12 聚氨酯发展史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树脂,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拜耳公司应用于坦克履带上,使聚氨酯胶粘剂首次工业化。
其后,美国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并予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我国于1956年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列克纳胶),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该委员会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90年代中后期,聚氨酯工业迎来了告诉发展。
1.2 聚氨酯的合成聚氨酯的合成原料主要有-异氰酸酯、多元醇、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交联剂及扩链剂——结构胶。
PU合成方法主要有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一步法,其中一步法因工艺简单投资少而被普遍采用。
国内外聚氨酯工业发展状况一、本文概述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鞋材、涂料、胶粘剂等多个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弹性、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聚氨酯在工业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行业趋势,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回顾历史发展、评估当前技术经济状况、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旨在为聚氨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国内外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差异,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国内聚氨酯工业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的聚氨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日益增长需求,还在全球聚氨酯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国内聚氨酯产业链不断完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在生产能力方面,中国聚氨酯原料和制品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一批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聚氨酯生产企业的崛起,国内聚氨酯产能和产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聚氨酯原料领域,如MDI、TDI等关键原料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内聚氨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人才等方式,国内聚氨酯工业在产品结构、性能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在聚氨酯弹性体、泡沫材料、涂料等领域,国内企业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应用领域方面,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电、鞋材、体育器材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建筑领域,聚氨酯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密封材料等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为聚氨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聚氨酯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国外聚氨酯地坪行业发展历程
1937年,奥托.拜耳(Otto Bayer)先生发明了聚氨酯材料。
自1955年以来,拜耳公司已把各种单体和聚合的异氰酸酯、聚酯、聚醚及丙烯酸酯应用于聚氨酯涂料的生产中。
1965年,英国帝国化工公司(ICI)以拜耳公司的聚氨酯原料为基材,研发出了一种聚氨酯地坪产品Ucrete系统。
之后,欧美要紧的地坪商都连续推出了聚氨酯地坪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瑞士西卡(Sika)、Conica、德国麦斯特(MBT)、英国汇亨(Flowcrete)、瑞典柏士德(Perstorp)、美国宣威(Sherwin-Williams)、Stonhard和ICS等公司。
与一般环氧地坪相比,聚氨酯最大的特点是柔韧性能够调整。
具备一定柔韧性的聚氨酯地坪,不仅能够提供优异的裂缝桥接,还具有更高的耐冲击性、耐磨机械性能、抗击UV紫外线和化学腐蚀等优点。
在聚氨酯地坪系统中,具备优异耐化学品性能的重防腐地坪体系,专门是对有机酸及高温蒸汽清洗有优异的耐抗性。
2000年,西卡公司(加拿大、瑞士、德国)全球研发中心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将混凝土的机械耐久性和聚氨酯树脂的杰出抗化学腐蚀性及强度结合起来,成功地改良了新一代三组分水性聚氨酯混凝土PurCem系统,被国际上公认为最高性能的工业地坪系统。
PurCem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环氧和传统的聚氨酯地面系统,它是一种革新的专为解决食品行业卫生、抗重交通、耐潮湿、防腐蚀而研发的地面系统。
PurCem系统不是聚氨酯树脂与填充料的物理搅拌,而是聚氨酯树脂(有机化学)与填充料(无机物)的化学反应。
PurCem系统能够用蒸汽或沸水反复清洗,而传统的环氧树脂系统不适宜在高温清洗的情形下使用,因而仅在干燥的环境下使用。
PurCem系统是一个专门厚的耐久整体地坪系统,在目前多数的食品厂铺设环氧砂浆系统的地点,差不多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表面涂层无法抵挡极端苛刻环境下的食品行业要求。
PurCem聚氨酯系统代表最高性能的聚氨酯地坪系统,具有其专门的优点:耐高温(9毫米厚度时最高可至115℃),耐低温(最低可至-40℃),优异的耐化学品腐蚀性,如各种油、酸、碱等,耐机械荷载和磨损、抗击
重载、耐冲击,防滑、易清洗、易蒸馏,不被水、油或其他液体浸渍,材料不含溶剂(VOC),施工符合EN1186标准抗污染、而且不支持细菌在其无缝的表面衍生,耐久性长等。
聚氨酯地坪材料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进展,技术趋向成熟。
聚氨酯地坪可分为: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和有溶剂聚氨酯涂料,系统有聚氨酯涂层、聚氨酯自流坪、聚氨酯混凝土自流平、重型防腐聚氨酯混凝土和防滑聚氨酯抛砂系统等等。
弹性聚氨酯同时拥有环氧地坪和卷材的优点并克服了其使用范畴的局限性,能够应用于公共走廊、学校、办公室、展现厅、停车场及艺术中心等场所。
聚氨酯混凝土地坪系统适合于食品加工厂、饮料厂、制药厂、精细化学厂等有专门要求的工业领域,而且这种特性是无法用其它技术所取代的。
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市场环境
作为地坪涂料,聚氨酯技术目前在地坪系列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但其性能有关于占主导地位的环氧来比较,能够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在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聚氨酯地坪在所有聚合物地坪体系约占到20%份额,累计施工面积超过数亿平方米。
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专门成熟,每年新建的厂房工程逐步减少,聚氨酯地坪材料在西方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5%。
要紧是每年应用在改建项目的聚氨酯地坪材料的比重在提升。
目前,世界聚氨酯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全球聚氨酯建筑材料的市场份额为聚氨酯总量的17%。
随着进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纷纷搬迁和转移到新兴市场,聚氨酯在建筑地坪领域的市场也将迎来高速成长的机会。
聚氨酯地坪是仅次于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外墙保温的第三种建筑聚氨酯材料。
对中国聚氨酯地坪行业的阻碍及其可借鉴之处
聚氨酯地坪是一种技术先进的产品,目前全球仅有瑞士西卡(Sika)、德国巴斯夫(BASF)、英国汇亨(Flowcrete)、瑞典柏士德(Perstorp)、美国宣威(Sherwin-Williams)、Stonhard和ICS等公司少数企业把握核心制造技术。
而世界公认最高性能抗击极端环境的重型防腐聚氨酯混凝土技术全球仅有瑞士西卡(Sika)和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技术成熟。
中国的聚
氨酯地坪的进展有关于聚氨酯涂料和聚氨酯外墙保温等建筑聚氨酯材料来讲相对落后,市场的比重也专门小。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制造工厂的生产环境要求提升,专门是食品行业的出口需符合欧美高标准的认证要求,1 996年聚氨酯地坪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因为材料要紧依靠进口,进展缓慢。
然而,随着国外聚氨酯地坪材料商――瑞士西卡(Sika)公司第一个在中国苏州工业园投资新建占地75000 m2面积的工厂和打算年产量为30000吨聚氨酯生产线的投产,聚氨酯在中国地坪领域的市场也迎来了高速成长的开始。
聚氨酯地坪在中国的进展还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对生产环境的提升和“十一五”期间中国聚氨酯产品生产量,将保持15%的年平均增长率,聚氨酯原料的产量增加和性能的提升。
2007年巴斯夫、亨斯迈、上海华谊合资的24万吨MDI装置投产,目前产品质量逐步趋于正常;万华20 08年底产能有望扩至50万吨;上海拜耳35万吨项目2008年试生产,估量09年正式投产;巴斯夫重庆40万吨合资项目正主动筹备,估量2011年投产。
另外中国食品出口生产环境的认证要求,以及美国FDA/USDA和欧洲各国对食品进口的认证要求也带动了中国的聚氨酯地坪的进展。
例如:新建的中国青岛的太平洋恩利食品为世界最大的鱼产品加工基地,生产加工车间面积超120000 m2。
生产的产品差不多全部出口,必须美国FDA/USD A和欧洲各国对食品进口的认证要求。
本人在此项目销售聚氨酯地坪材料达到750吨,为1955年聚氨酯地坪产生以来全球最大的单项聚氨酯地面项目。
聚氨酯地坪市场当前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及推测
由于我国聚氨酯地坪市场进展起步晚,1996年才开始,因此,在过去几年,产品全部依靠进口,无法满足需求进展的速度。
进口材料必定价格偏高,而国产的聚氨酯地坪厂商的产品专门不稳固,生产技术落后,因此聚氨酯地坪市场份额占所有聚合物地坪的比重专门少,甚至不到5%。
聚氨酯地坪产品销售区域要紧集中在我国沿海开发区的外资工厂,行业要紧是食品厂、饮料厂、制药厂、化工厂和装饰要求的公共走廊、学校、办公室、展现厅、停车场及艺术中心等场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的制造要求的提升和出口工业产
品量的提升,数以万计的食品厂在新建和改建,显现了更多用于商业的舒服聚氨酯装饰地坪和具有更高美观要求并防紫外线的停车场,聚氨酯地坪的市场估量以后5年将保持年均30%的增长。
估量到2015年之前,中国大陆将是聚氨酯地坪材料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地区。
聚氨酯地坪产品产量分析及推测
以往聚氨酯地坪产品要紧依靠进口,随着第一个国外聚氨酯地坪材料商――瑞士西卡公司在苏州工业园投资的75000m2面积的新工厂和年产能力30000吨的聚氨酯生产线投产和国产公司聚氨酯地坪材料的生产技术的改进,聚氨酯在地坪领域的市场也将迎来高速成长的时期。
目前聚氨酯地坪材料产量不到所有聚合物地坪材料产量的5%,估量到2015年聚氨酯地坪产品产量将占所有聚合物地坪产品产量的15%。
聚氨酯地坪市场优势及推测
聚氨酯地坪的市场优势要紧体现在用于工业厂房的聚氨酯地坪系统,其具备优异耐化学品性能的重防腐地坪体系,对有机酸及高温蒸汽清洗有优异的耐抗性技术优势。
专门在食品厂、饮料厂、制药厂、化工厂的新建和改建上,聚氨酯产品有着其它技术所无法用取代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公共环境的美观度和舒服度也提升了,因此在车场及艺术中心等场所也能够使用弹性聚氨酯地坪来装饰。
聚氨酯地坪消费状况分析及推测
目前我国的聚氨酯地坪消费状况分布专门不平均。
聚氨酯地坪产品要紧用于制造行业新建的厂房,专门是沿海经济开发区外资新建工厂,数量仅占中国所有工厂数量的5%的外资企业消费了80%的聚氨酯地坪材料。
在所属行业方面,食品厂、饮料厂、化工厂占据了85%的聚氨酯地坪材料,要紧集中的区域有食品加工厂、潮湿及干燥加工区、冷藏、冷冻及热冲击区、奶制品厂、酿酒厂、蒸馏车间、实验室、化学品加工厂、纸浆纸业工厂、仓库及储藏区等极端生产区域。
聚氨酯地坪价格趋势分析
以往聚氨酯地坪产品要紧依靠进口,而且数量专门小,导致价格偏高,进口聚氨酯地坪树脂材料到港价格在80000元/吨左右,价格差不多上
是拜耳、巴斯夫等公司聚氨酯原料价格的3倍。
而且聚氨酯地坪产品固化时刻专门短,需要8分钟施工完,施工难度大,施工机械要求又高,因此客户最终支付的成品价格在200-500元/m2(厚度越高,材料使用量越大),随着瑞士西卡(Sika)公司在苏州的聚氨酯生产线产量提升、聚氨酯地坪材料市场竞争加大和其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估量聚氨酯地坪产品的价格将会逐年降低,估量到2010年聚氨酯地坪产品的价格将大约为拜耳、巴斯夫、亨斯迈、万华等公司聚氨酯原料价格的2-2.5倍。
如此聚氨酯地坪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将得到飞速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