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幸福感开题报告

幸福感开题报告

幸福感开题报告
幸福感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张蓉

二O一二年六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一、为什么研究?

1、个人的学术兴趣

从1995年开始,我既从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自2005年深入学习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以来,我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越来越有兴趣,同时,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效果都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我的研究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探索,在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使用了战略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是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也就是教职员工是关键;接下来,我进行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我进行了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的研究,期间我承接了相关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撰写、发表了9篇论文。在教师满意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迎来了绩效工资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职业院校很多老师还是牢骚满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发现,仅仅是工作满意并不能使教师乐于工作。

乐于工作的教师乐在哪里?苦于工作的教师苦在哪里?所以,我选择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此期间,我还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信念”,因此,我同时还主持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规划课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实证研究”,旨在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提升研究价值。

2、职业院校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扬子晚报》刊登、“人民网”转载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从报名数据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生源持续减少,共有474229人报名参加高考,较2011年同期报考数499284人减少了25055人,减少%”;“今年全省共录取417760人,录取率创历史新高,已经达到了%,假设明年录取人数保持今年的水平,录取率将达到88%左右”。1江苏的高等教育已经真正走入了买方市场。

从能够上大学到要上好的大学的转变中,生源人数的下降,报考人数持续减少,生源不足,首当其冲受挤压的是以招收大专生为主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因为实力雄厚、层次较高、品牌较硬,受挤压的程度较小;相反,高职院校主要是依靠学生人头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办学层次较低,规模、实力都相对较弱。2011年,江苏省首次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试点,总的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达50%至99%的有12所,有3所院校完成不到一半的计划。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未来的2至3年内,生存危机显而易见,并将进一步加深。

但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下,仍然有一部分院校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而且大大超额。可见,在职业院校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的将是那些办学质量相对较弱的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

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有社会价值、有职业品德、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社会价值、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课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一所职业院校凭什么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培养出的毕业生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

什么样的毕业生能长期被学生自己认可、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他的职业需要得到满足,他的潜能得到发挥,他能持续进步、成长。

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到增长叫什么?叫职业幸福感。也就是说,一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是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

因此,持续培养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的职业院校更能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1 2012年江苏高考人数下降万文科生比例减少理科上升,人民网,

位认可、被社会认可,最后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扎稳脚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因此,一所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有职业幸福感的学生,进而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就要拥有一群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

简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成是什么,然后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出贡献,让教师们真正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中获取幸福感,让我们的职业院校真正强大起来。

二、研究什么?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了解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2、分析构成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要素有哪些;

3、实践探索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措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1、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特指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第一,本课题中的“职业院校”不是普通高校,也不是职业学校、技校,是招收三年制大专或五年制大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第二,研究对象不是基础课教师,而是专业课教师,并且是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课教师,不包括来自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征如下:

(1)综合性教育素质特征

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至少都具有硕士学位,这就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因为要适应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需要,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又非常关注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

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

意识。在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已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素质特征

由于自身复合型知识结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了专业课教师的一种思维习惯,进而也反映在了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中。他们能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理论分析,能举例实际现象来佐证理论分析;在侧重点的选择上,在概念的解释上,在案例的引用上,更注重结合专业实际来进行设计和实施。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专业课教师的这一教学特征至关重要。

(3)关注新技术与新知识发展的职业素质特征

长期的岗位工作实践,培养了专业课教师对职业的情感与信念,他们高度关注在自己特长应用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最新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4)适应学生知能发展规律的情感体验特征

职业知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各项教学要素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知能发展规律。就目前职校招生对象而言,在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尚处于发展之中,其推理以及对具体的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通过适当的手段和途径加以引导和提高。专业课教师大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职业训练和培养,能结合自身感受,合理设计教学,能够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职业幸福感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也就是说,组织要想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就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二是激发员工的潜能,三是让员工获得提高和成长。同时,要想让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组织采取的措施有长效机制,要意识到让员工有持续的快乐体验。这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加工资了,员工开心一阵子后又牢骚满腹。因为当员工适应了新的工资标准后,快乐体验逐渐减退,无法持续。因此,高明的组织会重视在员工进修、培训上进行投资,让员工通过进修、培训获得的提高和成长,这种提高和成长让员工终身受益,长效、持续地带来快乐体验。

(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于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持续地快乐着。教师这个职业,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饭碗,更是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舞台,自己内心的精神、信念被激发出来,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教师收获的除了看得见的工资福利,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当一名教师看见自己的学生进步了、成功了、对社会有贡献了、获得幸福了,教师会收获巨大的喜悦,这就是精神报酬。同时,教师给学生答惑解疑,和学生触膝谈心,给学生雪中送炭,和学生同喜共泣,等等,这些劳动的付出和收获不仅是物质报酬,还有精神和感情上的满足和愉悦。

二是劳动及其报酬的关系性。教师劳动及其报酬精神性的获得是受到学生的关系的。教师的付出并存在“付出就能得到”的必然。教师付出的热情和智慧是从教育对象、从学生身上才能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才能实现精神享用,体验幸福。如果“一腔春水付东流”,教师的给予没有回报,教师不会有幸福体验,相反还会有挫败感、失落感,严重的还会引起职业倦怠。

三是劳动及其报酬的集体性。教育劳动是一项集体劳动,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团队共同的付出和智慧,因此,学生的进步、成功、贡献、幸福必须是教师群体良性合作的结果。团队的消极合作或恶性竞争都无法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因此,教师的劳动和报酬是共享的,是集体的,是超越个人的,不能够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四是劳动及其报酬的无限性。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对学生人格和课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限的,是终身的,是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的。教师因此获得精神、情感收获也是无限的、终身的,转而影响到他以后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效果,这种职业态度和职业效果的影响又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校园,会对整个社会网络都产生影响。不管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教师的劳动及其精神报酬都是无边界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对于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也比较多、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少。比如,2011年6月止,中国知网上主题为“职业幸福感”的搜索结果有243条,主题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搜索结果有139条,主题为“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

感”的搜索结果为零。

为什么对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研究如此之少?是不是没有研究价值?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求证。高职院校、职业院校在高校体系中还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没有代表性,高职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高校专业课教师特征上不太相同,群体比较小,研究结果涉及面比较小,从宏观的角度上看,研究意义不大。但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职业教育不断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职业院校面临着重新洗牌,面临着生存危机,也面临着自我提升的迫切需要。专业课教师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就是中流砥柱,所以,从微观的角度上看,我认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研究有实践意义,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是对教师职业性幸福感研究边缘领域的延展和补充;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对职业院校解决生存压力、提高办学质量、完善教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建议。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如下:

1、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的檀传宝教授、济南大学的陈艳华、湖南师范大学的曹俊军对教师幸福的概念做了不同的阐述,概括起来说,教师幸福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教师幸福是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 教师幸福是个人主观努力与客观机会及条件契合的结果; 教师幸福是个体对其生存状况与职场环境肯定的价值评判; 教师幸福是具有教育动力源性质的精神力量。

2、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产生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的肖杰认为, 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以自身的标准对从事的教师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南京师范大学的束从敏认为, 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彭文晓认为, 教师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教师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两个方面。

3、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的研究

檀传宝教授认为, 教师的幸福感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教师幸福的精神性(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教师幸福的关系性( 或给予性与被给予性)、

教师幸福的集体性(具有合作与共享性, 也具有超越性)、教师幸福的无限性(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4、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肖杰认为, 社会地位、职业性质、经济收入、学校的管理风格、教育自主权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职业态度、自身能力水平、自我期望等。徐生梅认为, 教师道德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教师道德促进教师幸福的获得, 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总体上是趋于一致的。黄乾玉认为, 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人生幸福, 教育信仰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引导教师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对职业信仰才有职业的乐趣, 对人生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教师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进而形成了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教育内在动机, 从而乐此不疲地付出和给予, 并使自己融入这一事业之中。

5、关于员工激励的研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如图1所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

(1)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是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2)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3)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图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1、对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分析、提炼,深入研究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普通教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弄清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中与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职业幸福感相适用的部分内容和不相适用的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2、调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结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提炼,总结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布,以及找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成因素;

3、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积极为职业院校的管理决策服务,在实践中检验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是:

(1)“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作为学校比例超半的教师,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必须受到重视,我们必须清楚了解他们是否有职业幸福感;

(2)我们必须清晰知道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成,只有知道构成和影响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管理措施,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2、本课题的可能创新之处

(1)理论拓展:国内外对于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熟。但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具有教师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很多明显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对其职业幸福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职业幸福感的结构和普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结构不同。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少。2011年6月止,在中国知网上,主题为“职业幸福感”的搜索结果有243条,主题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搜索结果有139条,主题为“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搜索结果为零。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是对教师职业性幸福感研究的一个延展和补充;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对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2)学校管理实践的创新依据:为更有效的采取学校管理措施、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依据。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今天, 关于教师

职业幸福感与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内部动力和重要前提。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归宿; 专业发展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影响是终身的,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追求更高的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事业成就。

三、怎么研究?

(一)研究思路

图2 课题研究思路图

如图2所示,本课题研究思路是:首先,理清概念,构建理论基础,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普通教师与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异同的相关思想进行梳理和提炼,解决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假设的问题;然后,具体调查研究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第三,深入调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收集数据,加工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检验;第四,针对第二和第三步中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检验、实践推广等工作;第五,归纳总结。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实证研究,具体使用的是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评析,对己有的研究中的结论进行衍生推出假设,以实践调查为依据,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模型,并加以实践检验,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本阶段力求做到相关事项到位,如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任务的细分、人员培训、开题论证、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本阶段还将归纳整理了出国内外与

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成果,以及近年来与本课题相关的时间研究成果。本阶段将采用文献法来搜集和整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用对比法初步探讨我国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策略。

本阶段负责人是袁雪娇。

2、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全面展开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实施阶段一(——)

本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现状展开调查研究,拟分问卷调查和访谈,确定结构变量,并利用对其中具有“因果关系”的层面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本阶段拟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完成上述研究任务。

本阶段负责人是王丽。

(2)实施阶段二(——)

本阶段是数据加工,即在前一阶段采集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做出数据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将利用SPSS软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对假设的初步结论。

本阶段负责人是周慧。

(3)实施阶段三(——)

本阶段是实践检验,即对前一阶段的结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选择一些职业院校,采取一些措施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检验结构变量是否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否符合我们的实证研究结论,如果有偏差,要找出原因,纠正偏差。本阶段将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本阶段负责人是闵晓玲、陈娅列。

3、总结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结果。主要工作有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筹备课题鉴定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编辑有关论文、经验和总结以备出版。

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整理资料。

本阶段负责人是张蓉。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

(一)课题主持人

本课题的主持人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及这两个学科交汇领域的研究,在教师的人力资源挖掘上颇有收获。课题主持人曾经担任教师满意度方面的省级课题的研究,现已顺利结题,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是上一个省级课题研究的延展,是一项更为务实、深入的研究,近三年来在核心刊物、省级刊物上独立发表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10篇,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3项,现已全部结题,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完全胜任一个省级课题主持人的要求。

(二)本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组成员中,一位老师是人事处教师工作主管,教师管理的实践经验丰富,也便于在本校和同类学校开展实践调研、访谈;一位老师是常年从事管理研究的老师,擅长调查设计,尤其是问卷调查设计、访谈调查设计;一位老师是常年从事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研究的老师,对本课题的实证研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两位老师是常年从事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老师,理论研究功底深厚。这五位老师都是中级职称,其中有三位是研究生硕士,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经历教丰富,研究能力较强,也具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前期工作

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充分:本课题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工作。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相关论文五十余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远程教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开始关注对教育服务的有效性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制度保证

本课题有较严格的研究活动制度(附:课题研究活动制度):

1、本课题采取集体研究与分工研究相结合的制度。

2、集体研究一般安排在每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般由课题主持人召集,也可由承担该阶段研究任务的人员召集;研究内容一般有集体学习研究、交流讨论有关研究活动的情况、开展集体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听取专家讲座、安排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等等。

3、分工研究主要是根据分工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在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开展较大的活动时,如需帮助,课题主持人应统一安排,组内成员应主动配合。

4、无论是集体研究还是分工研究,所有成员都必须有强烈的时间观念。集体研究决不允许迟到、早退、缺勤,分工研究决不允许拖延时间,影响下一阶段的研究。总的是宁前勿后。课题主持人要经常检查督促。

5、研究中要注意形成和积累台帐资料,包括书面文本资料和电子文本资料。书面文本资料要使用专用稿纸或A4纸打印。特别要注意成果资料的形成和收集,论文、阶段性研究文章要及时拿出去评奖、发表。

6、凡违反上述制度且不参加实际工作、无成果者,则从课题组中除名,且不能享受课题组共同成果

(五)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比较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较好的研究氛围。

(六)社会支持

学校有较丰富文献资料,具备较为完备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现有超星电子图书20万种,方正电子图书万册,电子学术期刊6000种;有专项科研经费预算,特别是有较多、较稳定、较热心的社会协作单位。

(七)时间保证和经费保证

将建立课题运作的管理制度。课题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协调。课题启动学校在研究经费上给予一定的保证。

五、预期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洪胜,专业课教师的素质特征与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2] 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02)

[3] 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庆小学教师为例[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4.

[4] 徐生梅,论教师道德对教师幸福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4)

[5] 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 2003(01)

[6]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09)

[7] 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8] 陈学金,邓艳红,今年来国内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03)

[9] 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10] 张惠,戴冰,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7(18)

[11] 肖峰,幸福感的若干双重属性[N],光明日报, 2008-03-25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论文主要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任志洪1,叶一舵2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152-07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任志洪(1982—  ),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叶一舵(1963—  ),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 SWB )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1]。早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逐渐开始盛行。研究幸福感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观点研究快乐的SWB 与基于现实论哲学观点研究人类潜能的心理幸福感(PWB ),前者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西方对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关于SWB 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只针对个别的因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考量,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重点考察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各方面对SWB 的影响作用,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遗传因素对SWB 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来证实遗传因素影响的存在。如美国心理学家里肯博士认为,80%的人在出世时就有了基本定型的“幸福水平”。Braungan 等[2]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3]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也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虽然影响着SWB 的各个方面,但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SWB 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个人所体验到的SWB 是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从上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幸福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对SWB 水平产生影响,而外界环境中的各因素又通过个性影响SWB 。 (二)文化因素 对文化与SWB 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文化最重要也是最 2006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6 (总第139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39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 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幸福感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张蓉 二O一二年六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开题报告 一、为什么研究 1、个人的学术兴趣 从1995年开始,我既从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内容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自2005年深入学习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以来,我对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越来越有兴趣,同时,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效果都非常有意义。 这些年,我的研究脉络是这样的:首先是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探索,在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使用了战略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是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也就是教职员工是关键;接下来,我进行了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我进行了职业院校教师满意度的研究,期间我承接了相关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撰写、发表了9篇论文。在教师满意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迎来了绩效工资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是,职业院校很多老师还是牢骚满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发现,仅仅是工作满意并不能使教师乐于工作。 乐于工作的教师乐在哪里苦于工作的教师苦在哪里所以,我选择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此期间,我还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信念”,因此,我同时还主持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规划课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职业信念的实证研究”,旨在这两项研究相辅相成、提升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理论和测量角度【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涉及到的理论,并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和对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后需要着重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概念理论测量 一、引言 今年全国的两会,“幸福感”成为蹿升最快的热词之一。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都反复强调,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从"幸福广东"口号的提出,到北京"十二五"规划写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再到重庆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及至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将"幸福"解读为"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中国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了提升居民社会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满足。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而在学术界西方对于主观幸福感(SWB )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 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 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开始介入到相关领域对幸福进行了新的界定,认为幸福更多反映的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并在具体的研究中提出了“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个人评价的主观性,认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1] 。毕

主观幸福感概论

主观幸福感概论 何瑛 什么是幸福?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这是东方和西方、古人和今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 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人们从哲学、语言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由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 、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我们只有对幸福的本质了解之后, 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的有关方面, 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但按照重要性来说, 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领域里,人们所使用的术语不同: 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这些术语含义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对幸福的理解, 有多种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 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如Coa n 认为, 拥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就是快乐,并不考虑主观状态。A ri st ot l e “价值”看作判断标准, T at ar ki e w i ca 则将“成功”作为标准。因此,许多人只要看到别人拥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或者某方面取得了成功,就说他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样, 一个人在不同的评价者眼中,其幸福程度是不同的。实际上, 古代的哲学家就是以他们自己认定的标准来评价别人幸福的。如: 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现实世界, 才能进人幸福的理念世界中去。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注意了幸福的外在方面, 而忽略了幸福的内在体验, 纯粹将幸福作为一种观念来认识,具有一种片面性。 2 .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等于各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简单相加( Bvu d b 盯n 1 96 9 ) 。这种标准侧重情绪体验的成份。东方和西方许多哲学家普遍持有此看法。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 “仅仅把肉体快乐看成是一种幸福是错误的”。德漠克利特认为: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 也不是财富, 而是正直和谨慎。”伊壁鸿鲁进一步指出: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 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是从快乐出发,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 到快乐”, “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悦乎? ”又说: “父母双全,兄弟无故, 一乐也; 仰不愧于人,俯不作于人, 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这里的“乐”与“悦”就是情感的满意状态。我认为, 这种看法与前一种看法有殊途同归之处, 虽然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验成份,但最终仍然将幸福更多地视为一种观念, 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3 .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 S h in 和J o h u s o n , 1 9 78 ) 。1 9 7 6 年, A n d r e w s 和Wi h e y 研究发现, 在实际生活中, 9 9 % 以上的人所做的都是这种主观性的对生活的评价。这种概念就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范畴。我认为, 这种看法就比前两种看法要全面些, 更接近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对于主观幸福感, 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 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 二、主观幸福感的维度与测量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 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构, 但由于人类的共 性, 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 本世纪60 年代, Br ad b u r n 提出了一个重要发现, 他认为, 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1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导言 对于幸福,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幸福是主观的客观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不管在物质缺乏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一直把幸福看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追求幸福。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近年来,随这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幸福感”一词被频繁提及。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 在幸福感被不断提起的时候,台州市的市民们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带着好奇,我趁着国庆长假的空闲,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国庆期间 调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调查对象:学生、自由职业者、上班族、公务员、农民。 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共发出20份调查问卷,回收20份,有效份数为20 份。在最后将数据统一进行对比,最后从中得出结论。因为调查方式是采用随机调查,抽取的人群分布在不同阶层,所以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 问卷设计:问卷主要从基本情况(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与收入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幸福感评价六个方面着手,调查居民当前主观幸福状况。

二、调查内容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在为目前幸福感打分中,打分为60~70(幸福感一般)的被采访者占30%。有近30%的被采访者选择了分数为70~80(比较幸福)的打分,有25%的被采访者选择了60分以下(很不幸福)。有15%的被采访者为自己的幸福状况打了80~100(非常幸福)之间的高分。 台州市居民幸福状况打分 1、经济收入和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但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在8000以上占15%(有3个人),而这三个中有两个的幸福状况打分在60~70之间,而另一个甚至低至60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5000之间的有9人(占45%),而5000~8000之间的有2人(占10%),这11人中幸福打分为70~80之间的有4个人,感到还可以的有5个人,而很不幸福的则有2个人。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正相关,幸福感受到了社会因素、个人情感、所处环境等的综合影响。 2、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幸福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在这次的调查中,关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有5个。其中在工作、学习环境中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有9个(占45%),一般的有5个(占25%),十分融洽的有4个(占20%)。其中感到十分融洽的有2个觉得很幸福,2个就觉得比较幸福。人际关系一般的有3个觉得不幸福,2个觉的一般,另一个觉得比较幸福。有8个人(占40%)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而这之中有3个感到比较幸福,1个感到十分幸福。在使自己不幸的因素中,55%的受访者觉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人格心理学课程论文(2012)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摘要:从古至今,幸福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但是究竟什么是幸福感,如何才能变得幸福等等这些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来综述幸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最近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1.引言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但20世纪以前,对其描述通常只出现在文人、哲学家的著述中。中国古代儒家宣扬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理性为幸福。而一些文人骚客则向往恬淡、平静的田园式生活,认为这种随心所欲便是幸福。当然也有那种积极入世,“与民同乐”的幸福观。 而在西方,对幸福感的认识则分成幸福的感性观和幸福感的感性观。幸福感的理性观认为理性是人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只有理性地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这种观点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柏拉图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这句话正体现了他对幸福(很美的事)观点中的道德成分,倾向于理性的评判标准。而另一派则持幸福感的感性观,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他曾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20世纪以后,对幸福感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开始。近代,佛洛依德对幸福的阐述可以说代表了近代人的观点。佛洛依德的本能论中有对幸福的相关阐述。他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满足。“本能的心理能量是幽闭在本我之中的,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心理能量不断聚集、增长,以致机体内部紧张度太高而不能忍受。因此, 本我会要求能量的不断释放以减轻紧张度。当能量释放时,紧张度下降,人随之体会到快乐感。”[1]佛洛依德从人类本能出发对幸福做出了解释,但这现在并未被科学普遍认可。 随后,关于幸福感,有人提出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等概念。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对幸福感的研究也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而另一个则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当然两个概念有很多交叉的部分。而且二者有合并的趋势[2]。接下来,本文将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来阐述目前对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主观幸福感概念 1960年Wilson 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到了理论的水平。他认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在理论上可做两点假设:(1)需要的及时满足产生快乐, 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快;(2)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满足感,有赖于个人的适应或期望水平,而这又受过去经验,同他人比较,价值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假设推动了其后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0 世纪中期,对幸福的科学研究在美国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采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幸福的奥秘。研究者把幸福理解为一种主观的、相对稳定的、全面的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随之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 是个体对自身生活产生的评价具体化。它包括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以及相对存在愉悦情绪或缺乏负面情绪[3]。 Diener 在总结了三十多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的四维结构[3]:(l) 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满意度;(2) 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快乐、成就感、自豪等;(3 ) 消极的情感体验, 如羞耻、焦虑、压抑等;(4)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工作、家庭、健康、经济状况及自我。尽管对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理解及测量方法多种多样, 研究者基本上认同主观幸福感包含一个三维结构:认知因素(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体验积极情感和缺乏消极情感[4]。具有较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对生活比较满意, 经常体验到积极的情感, 很少有消极的情感。而主观幸福感低的人则对生活不满意, 经常体验到消极的情感而非积极情感。

员工幸福感调查问卷

2012年度公司员工“幸福感”调查问卷(1) 个人信息类调查(单项选择) 1、您的性别____ A、男 B、女 2、您的籍贯____ A、本地 B、外地 3、您的年龄段_____ A 18—30 岁 B 、31—40 岁C、41 —50 岁D、51—60 岁 4、您的工作年限_____ A 1年以下B、2—5年C、6—10年D、10—20年E、20年以 上 5、您的婚姻状况_____ A、未婚 B、已婚 6、您的职务或职称_____ A、普通员工 B、科级 C、处级 D、初级职称 E、中级职称 F、高级职称 7、您已获得的最高学历_____ A、技校 B、中专 C、大学专科 D、大学本科 E、硕士及以上 &您目前的收入_______ A 1500元以下B、1500-2500元C、2501—3500元D、35 01—4500 元E、4500 元以上 备注说明: 1、信息类调查问卷是为公司幸福感调查分类统计用的,以此 我们在深入研究幸福感工作中的性别、年龄、职务、入厂时 间、收入差异对员工幸福的影响,以便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

工作。并在相关工作中考虑各方面的需要,更好的服务职 工。 2、填写时请单项选择。 2012年度公司员工“幸福感”调查问卷(2) 咨询问卷调查(单项选择和另写建议) 1、您认为在平果铝工作和生活幸福吗? _ A、幸福 B、还可以D、不幸福 2、您认为公司关于建设让职工有幸福感的工作是否有必要?_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企业是我家,幸福靠大家”的公司幸福理念_________________ A、非常认同 B、基本认同 C、不认同 4、设立一个企业共同的节日会增加您幸福感吗?____ ,您最希望是哪天?____ A、会B 、不会C、9月25日(投产纪念日)D、5月7日(开工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认为2013年职工收入幅度能多少会达到增加您幸福感?___________ A、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不低于2012年收入水平和增长水平 B、收入增幅不低于CPI (消费物价指数)的增幅 C您的其他建议(请书面填写内容)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改善工作环境的主要想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治理厂区粉尘 B、改善厂区澡堂 C、改善或维修员工休息室、值班室 D、您的其他建议(请书面填写内容) 7、在劳保用品发放上您最希望在哪方面改进?—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目录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 三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 六、 (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

居民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居民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5 年暑期 调查地点:武汉市居民区 调查内容:居民的幸福感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对象:武汉市居民 前言: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标和持久追求。因此,进行幸福感的调查是符合人类生存目标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武汉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及采访人数共200 人。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如下(选项后的数据为该选项的选择情况):尊敬的女士/ 先生: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这次问卷调查。我是武汉工程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需要对我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一项调查,希望您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协助我完成这份问卷。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1. 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条件怎么样? A. 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好2% B. 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好14% C. 我家住房条件一般63% D. 我家住房条件比较差13%E我家住房条件非常差5% 2. 您和家人的关系怎么样?

A. 非常融洽33% B. 比较融洽51% C. 一般,有些小矛盾14% D. 关系比较紧张1%E关系非常紧张0% 3. 您和邻居之间的关系怎样? A. 经常来往35% B. 偶尔来往38% C. 很少来往,只是见面打打招呼23% D .互不往来,和邻居都不熟悉2% 4. 您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 A. 非常融洽16% B. 比较融洽69% C. 一般,有些小矛盾13% D关系比较紧张1%E关系非常紧张0% 5. 您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A. 非常满意1% B. 比较满意22% C. 说不清19% D. 比较不满意37%E非常不满意19% 6. 总体来讲,您对生活的态度怎样? A. 非常乐观5% B. 比较乐观56%

主观幸福感理论综述

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对于幸福感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时期,他最早提出追求善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保障。随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发展和完善了苏格拉底的理论,亚里士多德更是从哲学的角度,思辨地提出了幸福感的完整理论。他提出幸福的最高境界就是善,能够实现善,即可得到幸福,同时他还提出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就是幸福。此外,他还提出了实现幸福的外在条件,并将人分为三种,分别指出三种不同的人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20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加快了工业化进 程,但相伴而生的是人的异化的出现,人的精神世界开始出现扭曲,社会生产效率开始下降,资本家们开始关注员工的幸福感问题,对幸福感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研究开始出现。首次提出幸福感概念的是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他认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倒U 型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会逐渐增加,并在一个点时达到最大,之后出现边际幸福感递减。随后,不同的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感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总体可以将幸福感分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大类。 Bradburn (1969)从心理层面定义了幸福感, 认为幸福感即一定时期内正向情绪与消极情绪的相互制衡,个体更多地体会到积极的情绪,较少体验消极情绪。Andrews &Withey (1976)发展了Brad? burn 的理论,他们除了从心理层面定义幸福感,还谈到了生活满意度,认为幸福感就是个体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权衡,以及对整体生活满意程度的感 知。Lucasetal.(l996)、Lucas (2001)等提出了与他们相类似的观点。其中,Diener (1999)首次提出了主观幸福感,认为幸福感即个体对生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Deci&Ryan (1985)认为幸福感是个体满足自身各种需要后的一种心理感受。Warr (1987)将幸福感定义到具体的企业中,定义了员工幸福感,认为员工幸福感即员工对自身工作经历和职责的整体质量评价。Wrighi (2004)从情感体验和认知评价角度提出了类似的观点。Dirsken (1990)提出幸福感即个体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体会与感受。Waterman (1993)从心理幸福感出发,界定了幸福和快乐的差别,认为单纯的快乐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幸福,认为个体的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以及实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感。Vee?hoven (l994)认为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喜爱与满意程度,是一种正向的情感状态。Ryff&Singer (1998)认为幸福感表现的是个体与真实自我之间的相互协调,最终在行为上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潜力。Kubovy (1999)认为幸福感主要由个体的主观快乐构成,通过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好坏进行判断,进而产生的愉快或悲伤的情感体验。李骁军(1996)将幸福感分为瞬间的和连续的幸福感两种,认为当个体刚刚获得自己所期望的东西时所体会到的感觉是瞬间幸福感,而个体在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体会到的幸福感是连续幸福感。池丽萍,辛自强(2002)将幸福感看成是个体感受到的生活质量的心理参数。万黎,夏凌翔(2004)将幸福感与人格特质联系起来,认为幸福感是健全人格的因素之一,是一种人格特质。李焰,赵君 主观幸福感理论综述 文/王赵梦闫顺杰 【摘 要】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对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维度、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以及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概念;维度;发展历程;相关研究;量表 【基金项目】2017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课题“维稳形势下乌鲁木齐市社区工作人员的角色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XJUFE2017K021)。 【作者简介】王赵梦,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闫顺杰,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Sep.2017Gen.566No.09 2017年9月总第566期第09期 · ·131

工作幸福感调查问卷.doc

员工工作幸福感调查问卷 亲爱的兄弟姐妹: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此调查问卷。本问卷的调查目的是进行远东公 司员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来找到企业的不足和存在的问 题,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员工。本问卷需要您的宝贵意见,您所提供的答案无 所谓对错,请您填写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您的协助对本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 关键性的影响。对您的热心协助,致以诚恳的谢意! 第一部分 在回答问题前,请您填写以下信息(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下划“√”): 1.性别: ①男()②女() 2.年龄: ①25 岁及以下()②26- 30 岁()③ 31-40岁()④41-50岁()⑤ 50 岁以上() 3.工作年限: ① 1 年以下()②1- 3 年()③ 3-5年()④ 5-10年()⑤ 10-15年()⑥ 15 年以上() 4.学历: ①高中及以下()②中专()③大专()④本科()⑤硕士或博士() 第二部分 一、下列陈述是描述您对薪酬福利的心理感受,请根据①——⑤标度在相应的选项上“√”。 ①非常不满意②比较不满意③ 不确定④ 比较满意⑤非常满意 1. 你对工资收入是否感到满意?①②③④⑤ ? 你对福利待遇是否感到满意 2. ①②③④⑤ ? 你对公司的社会保险是否感到满意 3. ①②③④⑤ ?你对加班工资的计算与付给是否感到满意 4. ①②③④⑤ 员工生日及节假日时,你对公司的慰问工作感到满意吗? 5. ①②③④⑤ 你对公司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旅游、尾牙等)是否感到满意? 6. ①②③④⑤ ,请您根据自身的心理感受,在①——⑤标度在相应二、下列陈述是描述您对公司管理方面的评 价的选项上画“√”。④②比较不满意①非常不满意③不确定比较满意⑤非常满 意 1. 公司制订的奖罚制度合理公正。①②③④⑤公司评比优秀员工的方法合理公正。 2. ①②③④⑤1 / 2 3. 公司的请假制度合理公正。①②③④⑤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观幸福感 摘要: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更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历史、理论研究、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新进展。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发展,新进展 一、主观幸福感的产生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等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希望、好奇心等,以及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等,还有积极的社会制度体系,如积极的工作制度、积极的家庭关系等。 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主观幸福感既是它研究的立足点,更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 Diener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第一,它存在于个体的体验之中,具有主观性。个体是否幸福主要依赖个体自己定的标准,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外界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具有同等程度的幸福,但它们的实际标准却是不一样的。第二,主观幸福感不仅指主体满意消极的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第三,主观幸福感不是指个体对其某一单独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的体验,而是指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体体验。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解,与19世纪英国伦理学家、功利主义代表人物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观比较接近。边沁主张:“所谓善便是快乐和幸福,所谓恶便是痛苦。因此,一种事态如果其中包含的快乐超过痛苦的盈余大于另一种事态,或者痛苦超过快乐的盈余小于另一种事态,它就比另一种事态善。在一切可能有的事态当中,包含着快乐超过痛苦的最大英语的那种事态是最善的。”按照功利主义观点的解释,快乐是人生的主要追求,每个人总是追求他认为的自己的幸福,而人的幸福主要集中在个体经历的情绪、心理和身体的快乐和痛苦上。因此,幸福生活的特征就是人心理和生理上快乐的出现和痛苦的去除,这可以看作是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先驱。 如果说早期的哲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是建立在思辨的理性的基础上,那么真正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研究还是到20世纪早期才出现。Flugel在1925年通过记录一定样本的人群在不同时刻的情绪性事件来研究人的心境,根据这些记录,并最终概况出不同时刻的情绪反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关于人类的幸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开始得到蓬勃发展,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Gallup.G,Gurin.G,Cantril.H等,他们运用一些相对较简单的量表对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各层次人群进行幸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统计,这种调查主要是通过让被试回答一些量表问题来获得

教育开题报告原稿

— 大学生幸福观研究 一、问题提出: 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现代的社会文化过于浮躁,功利主义盛行,有些学生在一次次追求功利的挑战中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幸福,而是对生活中的挑战充满原卷恐惧。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不可否认,由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但环境的大背景是难以改变的,既然环境难以改变,我们就应该向自己找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幸福观、价值观入手。所谓幸福,就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终极目的——幸福的理解与评价。它涉及到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对幸福的主观感受。任何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某个终极的目标作为追求,来规划我们的生命轨迹,而幸福正是这种无法超越之感使人的生活更快乐而充实。在这样的,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大学教育方式中,学生人生观的教育过分依赖于思想政治课,已经使学生缺乏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与意识。 二、研究意义: (四)理论意义: 完善现有研究。目前对于大学生幸福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方面,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人格等影响因素。这种研究结果往往比较机械,问卷的大规模调查很难准确掌握完整信息,虽然客观性较强,但缺乏后期的解决策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教育学视角探讨幸福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并就大学生幸福感提出自己的理论结构。一方面作为后续时政研究的新视角,另一方面为实证研究后的问题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 (五)实践价值: 大学生幸福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前途。现在中国大学中充斥着功利主义的环境,很多学生的因为过大的升学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幸福感降低,幸福观扭曲。本研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更好的利用好大学四年的生活,为本校的幸福教育提供帮助;为本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策略和支持。 三、研究目的 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新的幸福观及等相关理论的解释框架;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调整自身的生活状态;为学校幸福教育,为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信思路和策略。 四、文献综述 大学生幸福观,涉及到大学生价值观,大学生幸福感等问题。所以在文献检索时采取了“大学生幸福观”,“大学生价值观”,“幸福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作为文献检索词条,对最近五年以来的文献进行搜索。搜索到比较有价值的文献分别是大学生幸福观6篇,大学生价值观5篇,幸福观10篇,大学生幸福观6篇。另外,为了丰富理论基础,还参考了部分最近7出版的心理学相关著作5本。 - (一)幸福观 1。什么是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