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性研究论文2019-04-08【摘要】目的探讨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内在餐庠谛睦砜刂圃戳勘矶260名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值为10.13;不同性别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学生(t=2.042,P<0.05)。
心理控制源的平均得分为10.40,偏向内控;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无显著差异(P>0.05)。
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内控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优于外控型个体。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控制源;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目前,学术界把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结合起来的研究很少。
为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以及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的整体特点,心理控制源在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性,作者以高中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样本选自荆州市某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共抽取被试学生26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4份,被试平均年龄17 a。
1.2 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集体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测试并及时回收。
1.2.1 调查工具(1)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
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部分。
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1项。
总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平均分+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其范围为2.1(最不幸福)~14.7(最幸福),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广阔研究者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方面讨论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生主观性幸福感的因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大学生是社会团体中很重要的一局部,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未来开展中的主力军。
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社会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大局部学者和专家认可的是Diener的研究。
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某种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估。
这是从心理方面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是指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所在地等情况。
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仅仅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来反映主观幸福感是不完全、不科学的。
采集的样本数据不同,所显示的调查结果也不同,有些结果甚至是相反的。
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
家庭经济收入比拟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特征。
但是,有些调研的情况却与这个结果相反。
有些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的大学生也同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二者呈现较少的相关性。
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这些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的大学生相比收入较高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满足目前的生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标准相对较低,同等消费水平下更容易感觉到幸福。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起到的影响。
这种社会支持可能作用于客观因素。
比方,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受到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对原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增强的,也可能是减弱的。
高等教育论文云南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云南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对466名大学生进行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成人版)和主观幸福感量表(SHS)的问卷调查。
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为(3.03±0.80);29.8%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征状为“振作向上”,66.1%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征状为“中等程度”,4.1%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征状“颓废萎靡”;主观幸福感总分为(4.70±0.83),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
不同心理健康组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WB和PWB依次进入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联合解释主观幸福感21.8%的方差变异,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志码:A主观幸福感,译为“主观的、美好的存在,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生存状态[1];又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2]。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民族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很少,鉴于此,笔者对云南民族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一管窥全貌。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云南民族大学4年制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汉族大学生265人(56.9%)、少数民族大学生20xx年龄(20.27±1.39)岁。
2、方法-问卷调查法所用量表:(1)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成人版)该表由美国心理学家Keyes 研制,共14个条目,分为3个分量表:情绪性安康(EWB)、心理性安康(PWB)与社会性安康(SWB),并将心理健康划分为三种有连续性但不同的征状:心理的健康征状,称为“振作向上”;心理的不健康症状,称为“颓废萎靡”;既不处于振作向上,也不处于颓废萎靡的征状,称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标准,对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以及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职业、自我认同等多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数据,分析其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关系。
结合个案研究和质性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主观幸福感通常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评价。
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个体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状态,而生活满意度则是个体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
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控制等,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陈浩彬;苗元江【摘要】本研究以403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之间在概念意蕴上相互独立,在个体体验上相互分离,但在理论结构上相互关联;(2)幸福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因素,该理论结构可以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With 403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artical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ocial well-be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1) Subjec- 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social well-being are independent in concept connotation, separated in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but related in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2) Well-being is a multi- 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ree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nd social well-being, this theoretical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study.【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2(005)004【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作者】陈浩彬;苗元江【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41 引言幸福感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随着幸福感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幸福感的概念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号:****************联系电话:153****4030 Email:******************所在学院:心理学院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教养的关系单位代码10445 学 号********** 分类号 B844学习方式全日制 学科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申请人姓名: 张爱斐导师姓名: 纪林芹 副教授 张建华 老师论文提交时间: 2012年5月30日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20 年月日签字日期:20 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1)1.1 主观幸福感 (1)1.1.1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1)1.1.2主观幸福感的缘起与研究现状 (1)1.1.3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1.1.3.1个体因素 (3)1.1.3.2环境因素 (2)1.2 人格 (5)1.2.1人格概念 (5)1.2.2人格理论 (5)1.2.3人格的影响因素 (6)1.3 父母教养方式 (7)1.3.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及类型 (7)1.3.2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8)1.4 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9)1.4.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9)1.4.2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0)1.4.3人格、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1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2.1问题提出 (12)2.2 研究意义 (13)3研究问题 (13)4 研究假设 (13)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程序 (14)1被试 (14)2研究工具 (14)i2.1小学生主观幸福感 (14)2.2小学生人格 (15)2.3父母教养方式 (15)3 施测方法与程序 (15)4 数据的处理 (16)第三部分研究结果 (16)1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16)2小学生人格、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7)2.1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17)2.2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19)2.3父母教养方式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 (20)第四部分分析与讨论 (22)1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22)2小学生人格的特点 (23)3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23)4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4)5研究存在的缺陷与展望 (26)6建议 (27)第五部分研究发现与结论 (28)参考文献 (29)附录研究工具(部分) (34)后记 (37)ii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教养的关系中文摘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整体评价,包括了三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以及无消极情感体验存在。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身健康要面临多方面的考验。
本研究随机选取不同年级的本科女大学生3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旨在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幸福感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女大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1 引言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身健康要面临多方面的考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2研究设计2.1 研究目的本研究了解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考察不同人口学特点的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差异,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分析适合在宏观层面对被试进行统计调查,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2.3 研究被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于2012年10月选取广东省三所院校的本科女大学生320名,筛查后得到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达94.08%。
其中,年级分布为:一年级79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75人;专业分布为:文科153人,理科149人;城乡分布为:城市143人,农村159人;共计有效被试302人。
2.4 研究工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四个部分,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两个分量表均包含5个问项,正性情感量表包含6个问项,负性情感包含8个问项。
四个分量表均为7点评分,1为非常不快乐或者强烈反对,7为非常快乐或者很赞成。
整个量表累计分值越高,表示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人口学变量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独生与否、家庭归属地等基本情况。
2.5施测采用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主试在公共课的课堂上用统一指导语组织问卷填写,匿名完成。
2.6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电脑,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统计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研究背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身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涵盖了情感反应、生活满意度以及认知评价等多个维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对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心理学理论。
2、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积极情感的体验。
因此,深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还将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措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分析研究现状、优缺点及未来研究展望。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主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具体包括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相关研究等;社会学领域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等;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等。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追求逐渐增强。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压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主观幸福感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大规模的样本调查,了解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实验法则是通过控制一定的变量,观察和比较实验前后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变化;案例研究法则是对个案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其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大学生、残疾人等)的研究,揭示了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者通过对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相关变量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点: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实验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有利于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丰富,为深入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多个不同群体和文化背景,有利于拓展研究的普适性和文化特异性。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
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
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iener(1997)在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
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
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
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及有关的理论,重点探索属于主观范畴的人格因素,以及属于客观范畴的生活事件(社会关系、收入、健康状况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积极有效心理干预领域来促进人们的幸福生活,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
2.写作大纲
1.主观幸福感概述
1.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1.2国内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1.3国外对主观幸福感含义的界定
1.2当前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1.2.1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2.2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状况
1.3主观幸福感的分类
1.3.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3.2以情绪体验界定的主观幸福感。
1.3.3个体自我评价的主观幸福感。
1.4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4.1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观因素
1.4.2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1.4.
2.1社会关系
1.4.
2.2经济状况
1.4.
2.3健康状况
1.5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1.5.1目标理论
1.5.2活动理论
1.5.3由下到上的理论和由上到下的理论
1.5.4判断理论
1.5.5动力平衡理论
1.6主观幸福感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
(三)主要参考文献
①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1)
②叶亦乾《普通心理学》
③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④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
⑤ 严标宾郑雪邱林: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 2003
⑥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
⑦朱琳:《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⑧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60~263.
⑨张钊. 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一项纵向研究. 华中师范
大学: ,2007
⑩张羽. 社会支持方式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
学: ,2007
(四)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写作进度计划
1.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以及综合分析法和教师的指导
2.完成措施:认真分析和搜集相关资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并且利
用网络搜集了一些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的相关资料,最后提出了自己的
观点。
3.写作计划:
(1)、xxxx年12月20日至xxxx年12月30日查阅文献、选题。
(2)、xxxx年1月1日至xxxx年1月11日完成开题报告,并交老师修改。
(3)、xxxx年1月12日至xxxx年1月22日修改开题报告,并完成论文初
稿
(4)、xxxx年1月23日至xxxx年1月30日完成二搞,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5)、xxxx年1月31日至xxxx年2月15日完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