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近国家第五节 美国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夯实基础1.高原山地大高低大陆周围平原南北2.北极圈赤道寒温热复杂多样季风气候3.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贝加尔湖里海死海4.最多 60% 中国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11 B C C A B D A A B C D二、综合题1.(1)东北(2)白令北美大洋苏伊士非乌拉尔河土耳其海峡欧(3)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南北跨纬度最广2.(1)乌拉尔昆仑喜马拉雅恒河长江湄公河青藏蒙古西西伯利亚东北阿拉伯印度(2)珠穆朗玛峰亚欧印度洋(3)中部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1)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1)1 7 (2)西北西伯利亚和蒙古寒冷干燥(3)西南印度洋高温多雨(4)亚欧大陆太平洋(5)D第二节非洲夯实基础1.西赤道印度大西地中直布罗陀红苏伊士2.南北回归线 20 暖热热带大陆3.赤道几内亚湾热带沙漠最大4.农业玉米小麦稻米咖啡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11 A C C D B D D D B D C二、综合题1.几内亚湾乞力马扎罗山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2.(1)亚欧印度大西红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尼罗刚果东非南非(2)乞力马扎罗东非东非大裂谷以高原为主高原东南高,西北低3、(1)以赤道为中轴,南北两侧呈对称性分布(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尼罗河南北地中海(4)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高。
4.丰富金刚石黄金富饶大陆南非第三节美洲夯实基础1.巴拿马加拿大美国英语拉丁美洲西班牙2.印第安人英国西班牙黑3.石油墨西哥湾玉米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10 B B D D A D C C B D二、综合题1.(1)太平北冰大西墨西哥湾加勒比落基阿巴拉契亚大平原密西西比拉布拉多格陵兰(2)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目录七年级地理教材是师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
那么目录都有哪些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目录,欢迎大家阅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目录【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七年级下成套资料】【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节非洲】【第三节美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二节南亚】【第三节西亚】【第四节欧洲西部】【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五节美国【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发展条件。
2、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特点,了解三大工业区的分布及主要工业部门。
3、了解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概况,知道华人华侨对美国发展的贡献。
4、了解美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及特点。
【重点】1、美国工业区分布及特点2、美国的城市分布【内容】(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任务一:阅读教材P86,了解美国工业的发展情况1、发展条件:丰富,发达,雄厚2、主要的工业产品与部门:工业产品:石油、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先进技术:信息技术、技术、技术、核能利用等居世界领先地位。
3、工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工业呈衰落状态,被称作“ 工业”。
以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蓬勃发展,被称作“ 工业”。
4、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工业发展的地区,主要工业有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有:便宜,充足,环境;主要工业有西部工业区:主要发展了等新兴工业。
任务二:了解美国的居民状况1、人口数量:2000年美国人口为亿。
2、居民组成:美国居民主要是由不同历史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
移民的后裔人数最多,达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当地原有居民是;移民后裔数量上升较快,美国各大城市都有人分布。
3、人口分布:美国人口分布,稠密地区是,稀疏地区是。
美国人口比重大,占总人口的76.8%。
任务三:了解美国的城市特点及分布:1、美国首都是2、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3、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4、是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华人分布最多的城市之一,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5、芝加哥是美国的中心,底特律是美国的中心,匹兹堡是美国的中心。
(在教P86图3-36中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能力探究,拓展延伸】(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读“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表示的三个地区是美国工业的集中地带,其中“夕阳工业”主要集中在(填字母)地带,高新技术工业主要集中在(填字母)地带,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集中在(填字母)地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与欧洲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它的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西与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
3、亚洲地势特点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地形特点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此外,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
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4、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最广,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都有分布。
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的“寒极”。
位于南亚的(乞拉朋齐)是世界的“雨极”。
5、亚洲气候的特点是(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气候强烈),(3)(季风性气候典型)。
6、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其性质是(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在它的影响下,气温降低,降水不多);夏季风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其性质是(给亚洲东部和南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7、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_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8、亚洲下列河流最终注入哪个湖海,将它们填在对应的湖海上:A、长江B、鄂毕河C、黑龙江D、湄公河E、萨尔温江F、黄河G、恒河H、印度河I、叶尼塞河J、勒拿河太平洋(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印度洋(恒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9、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本学年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遵照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研教改工作。
为提高本组成员教研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富有进取精神、积极向上、融洽的教研氛围,迎接新一轮教改,顺利完成初一年级教学工作,初二的地理会考工作,____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务实与求真态度。
特制定以下计划。
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位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素养,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教改的步伐。
2.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
争取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初一与初二学生负担,科学布置作业,精选试题。
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填充图的作业。
4.研究常态课的教学,提倡组员互听,评义,共同提高。
继续开展好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评课活动,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开一节多媒体课,并写好公开课的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教学指导工作。
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舞台。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提高我校地理教师整体素质而努力。
6.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
做好七认真工作。
7.促成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继续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8.积极组织组员参加市、区地理教学研究活动,向兄弟学校学习,通过观摩和交流等研究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研究,帮助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0.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11.拓展教学范围,把课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好兴趣小组活动课。
七下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五节美国2011鸡西市14.美国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A.汽车工业中心B.钢铁工业中心C.宇航工业中心D.高新技术产业中心2011贺州市6.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硅谷”,位于下列哪个城市A.纽约 B. 洛杉矶 C. 芝加哥 D. 圣弗朗西斯科2011潍坊市28、(7分)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农业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读美国地形图(图13)和该国某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13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山脉B 河流C 农业带D 国家(2)美国墨西哥沿岸地区纬度较低,但是冬季经常出现寒冷天气。
根据美国地形特征分析其原因。
(3)美国过去由于滥垦耕地曾多次发生“黑风暴”灾难,目前许多牧场保护耕地的措施是什么?(4)与图14中气候资料相符合的美国城市是()A、芝加哥B、纽约C、洛杉矶D、休斯敦28(1)落基密西西比乳畜带加拿大(每空1分,共4分)(2)东西两侧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畅行无阻,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1分)(3)轮作制度和免耕法(1分)(4)C(1分,多选不得分)2011恩施自治州23.问题研究:(7分)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
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某班上地理课时,将同学们分成两组采用综合法开展了对美国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A组课题是“美国自然地理特征研究”,B组课题是“美国人文地理特征研究”。
请你按要求参与完成两课题的研究。
下面是两个小组收集的有关美国的部分资料:①人均CO2排放量②美国本土等高线地形图③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④美国本土矿产资源分布图⑤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1)请你根据两个小组的研究课题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研究A组课题应选择;研究B组课题应选择。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69面图8-1日本地形)43.日本领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岛。
首都东京,国花樱花;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44.日本是一个多山岛国,3/4的国土为山地丘陵,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河流短小湍急。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45.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温暖,夏季凉爽。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袭击。
46.日本的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工业特点:“进口—加工—出口”47.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原因:多优良港口,运输便利(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48.交通运输业发达,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
第二节埃及(76面图8-13埃及地形)49.地跨亚洲与非洲,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50.宗教——伊斯兰教;语言——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51.沙漠广布:沙漠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52.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53.工农业: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长绒棉(产、出)居世界首位。
54.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缩短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
第三节俄罗斯(81图8-23 俄罗斯地形)55.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面积最大。
56.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57.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人口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
58.俄罗斯河川径流总量世界第二,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
59.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60.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61.港口城市: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海参崴(太平洋)、摩尔曼斯克(北冰洋不冻港)。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五节美国【目标】1、知道美国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点。
2、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理解农业生产的优越性。
【重点】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2、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及优越性【内容】(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任务一:读图3-31,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及位置特点1、领土:美国的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本土”是指,两个海外州:北美洲西北部的是州;太平洋中的州。
面积93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_位。
2、美国本土东临_洋,西临_____洋,南临______湾,及_____(国),北临_____(国)。
美国领土跨___ _ _三带,本土全在北温带,跨北美洲、大洋洲两大洲。
3、美国的国旗叫,共有州,首都是。
任务二:读图3-31,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美国本土地形分南北带,面积较广。
2、气候:美国以气候类型为主。
3、河流、湖泊:位于美国的世界第四长河是,注入。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任务三:了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
1、高度发达的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位。
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是输出产品最多、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最多的国家。
2、农业:(1)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的农产品有等都居世界前列。
但等热带经济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2)美国农业生产有两个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阅读P85活动内容,了解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定义和优越性。
在图3-33中找出“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棉花带”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学育种、施肥、灌溉,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3)美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的问题。
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滥垦土地,造成和,美国曾多次发生“”灾难。
走进国家(一)主要内容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国家的位置、范围、及其首都,说出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国家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国家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资源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国家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国家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来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
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学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材处理(45分钟)第一节日本日本一节教材较全面的讲述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学习的重点,理解该国自然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难点。
日本的经济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条件——缺少重要资源不利;劳力多、科技水平高、海运条件好有利;②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产品世界驰名;③原料和燃料靠大量进口,产品靠出口。
日本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几点认识:①季风气候——水稻生产;②多山岛国——森林多,水力富;③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④海岸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工业布局临海;⑤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第二节埃及课文从读图开始,使学生认识埃及的位置,以及与埃及有关的重要地名。
本节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埃及的命脉——尼罗河。
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这句话并不过分。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1)多山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原因是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其中: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
(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3)河流短小湍急。
短小因其国土面积狭小,湍急因为山地丘陵多,地势崎岖。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受我国影响;在近代,受欧美影响;和服为其传统服装。
4、发达的经济:(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中国,居世界第三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
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第二节埃及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
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
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2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4、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5、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七年级下册地理是生物历史政治四科复习重点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经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根本原因:地球自转)2.中国位于东八区。
3.亚洲的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5.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亚洲的气候以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季风最显著(海陆因素)。
欧洲是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为显著的。
6.河流落差大-急-水力资源;落差小-慢-航运价值7.亚洲长度和流量首位:长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亚洲河网分布的特点:①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②内流区面积广大,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是内流河,注入咸海。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60%。
* 第二节:非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的独立国家:埃及、埃塞尔比亚、利比里亚,其他都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2.非洲地形东南高西北低,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3.①埃塞尔比亚高原——非洲屋脊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③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④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⑤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⑥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⑦东非大裂谷——地球大伤疤4.非洲气候简单,被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洲。
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除发展畜牧业外还开垦为耕地。
气候以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非洲——富饶大陆。
6.农业是非洲经济的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是农村居民的主食。
* 第三节美洲1.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三线: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2.中美地峡: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中美洲)。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五节美国【自主学习】一、美国的领土1.领土组成:(1)本土部分有48个州和一个哥伦比亚特区。
(2)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纬度位置:本土在中纬度,属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在高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海洋中。
3.海陆位置:(1)临海: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
(2)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4.地形区: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湖: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1.经济特征: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1)概况: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2)农产品:①居世界前列:小麦、大豆、玉米、乳肉。
②需大量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3)特点: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4)问题:①依赖国际市场,产品过剩;②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5)措施: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
(1)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2)发展变化:传统工业呈衰落状态,被称为“夕阳工业”;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蓬勃发展。
(3)主要工业区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传统工业集中分布。
②南部地区:美国工业发展的方向,形成新兴的工业基地。
③西部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4.对外贸易: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
三、人口(1)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人数最多,占80℅以上。
(2)有色人种主要为黑人。
(3)亚洲移民后裔的数量上升较快。
(1)稠密区: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
(2)稀疏区:西部高原山地。
(3)城市人口比重:占℅。
四、城市1.华盛顿:美国首都,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2.纽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
3.洛杉矶: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五节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美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3)理解美国工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原因
(4)了解美国的居民状况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美国现代化农业和工业生产,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建设祖国的豪情。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和原因
教学难点: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提问法;
2、读图分析法;
3、讨论法;
4、对比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习:整个班级组成一个旅游团,旅游团分四个小组,旅游全程的导游是美国动画的形象大使米奇介绍美国,最后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出优秀的团队。
(一)美国的领土
1、由米奇出示美国国旗。
让学生充当导游米奇介绍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
2、出示世界政区图。
由出游坐飞机从三水出发到美国的路线图明确美国在世界的位置,放大世界政区
图观察美国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
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
3、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
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
(二)美国的农业
1、根据美国的领土概括由米奇总结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º-50º之间,光热资源丰富。
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2、展示材料介绍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
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
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地区专业化和生产专门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
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
3、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5、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美国的工业
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1.由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人手,出示美国三大工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
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
3.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
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
4.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5.小结: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东部工业区】底特律:汽车。
纽约:纺织、化工。
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
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南部工业区】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
【西部工业区】旧金山:电子。
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
西雅图:飞机。
(四)美国的人口
1、展示美国移民土,了解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2.人口分布,结合美国地形分析,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五)美国的城市
1、由米奇展示这次美国之旅所到达的9个城市,让学生充当导游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图,然后对照图P87页图3-36逐一找出美国的这些城市。
2.在课文P88页熟悉图中提供的9个主要城市的资料,请学生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9个主要城市。
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美国
(一)领土:48+2,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特区:哥伦比亚(二)农业:地区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
(三)工业:三大工业区
(四)人口:
第三人口大国,移民国家
人口构成: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人口分布不均
城市人口比重高(76.8%)
(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