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块内容请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古代诗 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的方法。
三、感知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请学生自由朗读,感知韵律和节奏。
明确:古代诗歌讲究韵律,诗歌体裁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诗歌 《观 沧 海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 秋思》
画出重音、停 小桥/流永/人家(向左方举手,表情有一丝向
顿,并设计朗 往)
读的体态、手 古道/西风/瘦马(低头往下看,表情回归凝重)
势、表情等 。 。
夕阳/西下(抬头自视前方)
断肠人/在天涯(惆怅,伤感。目视远方,表
情更加凝重)
四、朗读任务卡投影展示、解说,并朗读
②反复诵读,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 生了怎样的感觉。
四、选择角度,理解诗歌情感
示例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有一种豪迈之情。
示例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 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几句是写实景,由水写 到山岛,再写到草木,最后又写到波涛,动静结合,写 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但又踌躇 满志,慷慨激昂。
四、选择角度,理解诗歌情感
③诵读并进一步理解诗歌情感。
明确:诗歌第一句用“杨花”和“子规”这两种景物渲染 了伤感的气氛,在朗读时应读得轻 而缓慢。第二句点题,“过五 溪”要重读,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第三、四句是流传 千古的名句,诗人突发奇想,将自己对友人的关怀、担忧和嘱咐 都寄托于天上的那轮明月,让 它代替自己陪伴友人远行。诗歌从 写景叙事转到了抒情,一般来说,绝句的第三句都是 “转”,朗 读的时候往往会走上一个高潮。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可以留稍长 的停顿,以制造悬念,最后将自己对朋友的真诚祝福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