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氯溴碘的性质递变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538.00 KB
- 文档页数:24
比较氯溴碘的性质递变规律氯、溴、碘是常见的卤素元素。
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本文将比较分析氯、溴、碘的一些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活性等,找出它们的递变规律,以增进对这三种元素的了解。
物理性质相态三种元素的常温下处于不同的物态,具体如下:•氯:气体•溴:液体•碘:固体这与它们的原子序数有关:氯的原子序数最小,碘的原子序数最大,因此氯原子间的吸引作用最小,碘原子间的吸引作用最大。
这种差别导致氯在常温下不容易凝固,而碘则容易凝固为固体。
密度三种元素的密度也有所不同:•氯:1.56 g/L•溴:3.12 g/mL•碘:4.94 g/mL由于密度与物质质量以及体积成反比,因此在等体积的情况下,碘的质量最大。
这也使得碘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碘化钾等试剂。
化学性质氧化还原性氯、溴、碘都是强氧化剂,但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体现不同的氧化还原性:•氯:在室温下与许多物质可以剧烈反应,如氢气、铁、铝等。
它的氧化态多为-1状态,如盐酸中的氯离子Cl-。
•溴:较为活泼,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卤化反应。
它的氧化态多为-1或+1状态,在盐酸中表现为Br-。
•碘:比较不活泼,常用于空气氧化剂、褪色剂和灭菌剂等。
它的氧化态多为0或+1状态,在碘酒中为I2。
溶解性氯、溴、碘都不易溶于水。
以氯为例,相对于氯的极性,水的极性更大,在水中离子化或水化的程度不高,因此溶解度不高。
相比之下,溴和碘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更强,所以在水中的离子化程度和溶解度就更低。
卤素氟化反应除氟以外的卤素都可以和氟反应,生成相应的氟化合物。
氟音似“非”,它的反应活性最高,可以和其他卤素在室温下反应,而其他卤素则需要高温条件下反应。
以氯为例,它的氟化反应式为:Cl2 + F2 → 2ClF类似地,溴、碘也可以和氟反应,这种反应是卤素之间递变规律的体现。
反应活性活泼程度氯、溴、碘的反应活性各有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为氯 > 溴 > 碘。
知识点8——氯、溴、碘单质活泼性比较一、知识疏理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和递变规律F2Cl2Br2I2颜 色:淡黄绿色 黄绿色 深棕红色 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水中溶解性: 反应 溶解(少量反应)微溶 难溶 (溶解度减小)熔 沸 点: (气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由低到高)2、卤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① 卤素单质与氯气相似,都能跟金属、非金属(如P、H2等)、水、碱等物质反应:Zn+I2ZnI2(水作催化剂)(特殊反应,反应过程中能看到紫色蒸气,这说明了什么问题?)Fe+I2 → FeI2(不能生成FeI3)(表明I2的活泼性比Cl2、Br2、F2弱)(所以,盛碘的试剂瓶不能用铁盖。
)Br2+2NaOH→NaBr+NaBrO+H2O② 化合价相似:均有-1价,除氟外,均有+1、+3、+5、+7价。
如:HF、HBrO(次溴酸)、NaIO3(碘酸钠)、HClO4(高氯酸)。
(就知道各种价态,会写不同价态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相似,可表示为HX。
HX均易溶于水,形成氢卤酸,HX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2)递变性按氟、氯、溴、碘顺序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除氟外,其它的卤素单质也有弱还原性)卤离子(X-)还原性:逐渐增强。
(F-不能被常见的氧化剂氧化。
)气态氢化物(HX)稳定性:逐渐减弱。
(会从键长解释吗?)气态氢化物(HX)还原性:逐渐增强。
(HBr、HI能被常见的氧化剂氧化)氢卤酸酸性:增强。
(只有氢氟酸是弱酸)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XO4)酸性:减弱。
(氟没有含氧酸,高氯酸为无机酸中酸性最强的酸)(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略)注意:F2能从熔融状态下的卤化物中置换出其他卤素,而在水溶液中F2更易与水发生反应。
3、氟的特殊性① F原子半径小,获得电子能力强,无正价,无含氧酸。
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② F2与H2反应剧烈,低温、黑暗处妈会发生爆炸。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氯、溴、碘的制备与性质核心知识梳理一、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 1.相似性(1)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Fe +3X 2=====点燃2FeX 3(I 2除外)。
(2)都能与H 2反应生成HX 。
(3)都能与H 2O 反应:X 2+H 2OHX +HXO(F 2、I 2除外)。
(4)都能与碱液反应:X 2+2NaOH===NaX +NaXO +H 2O(F 2、I 2除外)。
2.递变性F 2 Cl 2 Br 2 I 2颜色:――――――――――――――――――→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逐渐加深 熔、沸点:―――――――――――――――→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逐渐升高 密度:―――――――――――――――→逐渐增大 水溶性:――――――――――――――――→反应 溶解 溶解 微溶逐渐减小 氧化性:―――――――――――――→ (与H 2化合或与水反应由易到难)逐渐减弱 还原性(X -):―――――――――――――――→逐渐增强 3.特殊性(1)Br 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溴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水液封保存。
(2)I 2易升华,淀粉遇I 2显蓝色;I 2易与Na 2S 2O 3溶液反应:I 2+2S 2O 2-3===2I -+S 4O 2-6,用于通过滴定实验(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来定量测定碘的含量。
(3)Br 2和I 2都可被某些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萃取。
(4)氟元素无正价,F 2与H 2O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 2(2F 2+2H 2O===4HF +O 2),F 2与Xe 、Kr 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白色氟化物。
二、Cl 2、Br 2、I 2之间的置换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Cl 2>Br 2>I 2,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Cl -<Br -<I -,因此能发生如下反应:Cl 2+2Br -===2Cl -+Br 2; Cl 2+2I -===2Cl -+I 2; Br 2+2I -===2Br -+I 2。
氯溴碘与其他卤族元素的比较教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氯溴碘这三种卤族元素的基本特性。
氯、溴、碘都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周期的卤族元素。
氯、溴、碘在常温常压下,分别为气态、液态和固态。
它们的电负性依次递减。
氯的化学性质最为活泼,因为它的电负性最高,而跟随其后的溴和碘则电负性更小。
氯、溴、碘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并且在一些化合物中广泛存在。
同时,它们具有一定的毒性。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氯溴碘与其他卤族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
我们来看氯、溴、碘这三种元素的硬度。
硬度指的是元素原子内电子云分布的紧密程度。
在这里,硬度愈高的元素愈容易与硬度相似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在卤族元素中,氟的硬度最高,其次是氯、溴和碘。
因此,氯、溴和碘都会和氟发生反应,并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此外,由于卤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氟和氯之间的键能和键长比其他四个元素更高,而氙为最大的卤素,其键能和键长最小。
除此之外,氯溴碘与其他卤族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也表现在了其反应的类型和亲核性。
卤素经常表现为亲核:最后一个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很容易欲求电子对。
在卤素反应的过程中,既可发生中间体,也可在不形成中间体的情况下进行。
当然,反应过程受反应条件的影响极大,此处讨论的都是一般情况。
对于氯溴碘之间,其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氧化态的数等于它们所处的周期数减1。
在氢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中,气态氯、溴、碘和氟反应相似,全部产生盐酸、溴化氢、碘化氢和气态氟化物。
此外,卤素也会形成不同的卤化物,如氯化钠、溴化钠和碘化钠等。
卤素还可以和氧化物、硫酸和硝酸等发生反应,产生相应的卤酸和卤酸盐。
我们来了解一下氯溴碘与其他卤族元素的应用和作用。
由于氯、溴、碘都具有较强的抗菌性,因此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制备消毒剂、化学反应试剂等方面。
氯和溴还可以用于制备工业催化剂、塑料增塑剂、食品防腐剂以及靓白剂。
此外,碘还被用作X射线对比剂,用于饮食的碘盐也是保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 C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B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 I2只和较活泼金属反应.二、性质特点(1)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溴是深红棕色的液体,很容易挥发,应密封保存碘是紫黑色固体,碘被加热时,不经熔化就直接变成蒸汽,蒸汽遇冷,重新凝聚成固体。
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呈棕褐色。
碘遇淀粉变蓝色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得溶液的颜色变化(2)卤素与氢气的反应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卤素与氢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所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3)卤素与水的反应氟气和水的反应:F2+H2O==HF+O2氯气,溴,碘和水反应通式:X2+H2O==HX+HXO(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一: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震荡,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震荡。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二: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震荡,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四氯化碳和水层的颜色变化,说明氯可以把溴和碘分别从溴化物和碘化物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碘化物中置换出来2NaBr+Cl2===2NaCl+Br22KI+ Cl2===2KCl+I22KI+ Br2===2KBr+I2这说明,在氯、溴、碘这三种元素里,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实验证明,F2的氧化性比氯、溴、碘都强。
卤素离子的检验(5)Cl-、Br-、I-的检验(1)试剂:向所取待测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过的AgNO3溶液。
(2)现象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Ag+=AgCl↓(白色)Br-+Ag+=AgBr↓(浅黄色)I-+Ag+=AgI↓(黄色)溴是深红棕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大;可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溴水呈橙色,易挥发;溴的蒸气红棕色碘的提取单质碘的状态特殊碘是紫黑色的固体,具有金属光泽,碘易升华;与淀粉溶液变蓝,是碘含量测量滴定中的指示剂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归纳:①常温下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保存时用水封。
例谈氯、溴、碘性质的比较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吴贵智氯、溴、碘是海水中的主要卤族元素,其中氯、溴、碘三种元素单质的性质是新课标要求的重点。
一、物理性质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溴是常温下呈液态的唯一非金属单质,易挥发成红棕色的溴蒸气,存放液态溴时,应放在阴凉处并用水封,盛液溴或溴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盛放单质碘的试剂瓶不能用金属瓶盖。
Cl2、Br2、I2都易溶于CCl4、CS2、苯、汽油等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中分别呈黄色、橙色和紫色。
二、化学性质的比较氯、溴、碘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作强氧化剂,同时由于其电子层数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得电子能力也不相同,其氧化能力为Cl2>Br2>I2。
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例如与金属钠反应生成NaCl、NaBr和NaI;而与变价金属铁反应是分别生成FeCl3、FeBr3和FeI2。
I2与Mg、Zn、Al等在水作催化剂作用下能迅速反应,Mg+I2==MgI2(放热,产生紫烟)。
2、与非金属反应Cl2+H2==2HCl (光照时发生爆炸)Br2+H2==2HBr (加热到500℃开始反应)I2+H2==2HI (持续加热缓慢化合,且生成的HI同时分解)3、与水反应Cl2和Br2能溶于水,而I2微溶于水,它们均能与水反应。
例如:Cl2+H2O==HCl+HClO (HClO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即漂白性)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用于吸收Cl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用于生产漂白粉或漂白精)5、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1) Cl2、Br2、I2之间的置换反应按照Cl2、Br2、I2的顺序,氧化性强的能将氧化性弱的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
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递变规律。
首先,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如下:1.原子半径递增:从氟到砹,原子半径呈现递增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核外电子的层次也增加,电子云分布范围扩大,从而使原子半径增大。
2.离子半径递减:卤族元素通常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半径呈现递减趋势,这是因为电子云的静电斥力减小,拉近了核与电子云的距离。
3.电离能递增:卤族元素的电离能从氟到砹递增。
这是由于原子半径减小,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子释放出来需要克服更大的吸引力。
4.电负性递减:卤族元素的电负性从氟到砹递减。
氟是周期表中最电负的元素,而砹则是较不电负的元素。
这是由于原子半径增加,电子云扩大,电子对其他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弱。
其次,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如下:1.氧化性递减:卤族元素的氧化性从氟到砹递减。
氟是最强的氧化剂,能够氧化几乎所有非金属和大多数金属。
氯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能与氢气反应形成盐酸。
而溴和碘更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性递增:卤族元素的还原性从氟到砹递增。
氟是最强的还原剂,能够将大多数非金属元素从其他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砹则是较强的还原剂,可以还原一些金属的化合物。
3.酸性递减:卤族元素的酸性从氟到砹递减。
氟的化合物通常是强酸,如氟化氢。
而砹的化合物则通常是弱酸。
4.溶解度递递增:卤化物的溶解度从氟化物到碘化物递增。
氟化物通常溶解度较小,溴化物和碘化物的溶解度则较大。
此外,卤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递变规律:1.氟化物的离解热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2.氯化物的离解热适中,在室温下多为晶体,如果存在水合物,则多为六配位。
3.溴化物的离解热较小,多数为固体,但有些溴化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4.碘化物的离解热更小,常为固体,但具有较大的溶解性。
综上所述,卤族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周期表中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氟、氯、溴、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加大,熔沸点逐渐升高,水溶性逐渐减小(氯除外)。
2.卤素的化学性质按氯、氯、溴、碘的顺序,元素的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与氢化合的能力、与水反应的程度均逐渐减弱。
(1)与金属反应:氟(F2)可以与所有的金属反应;氯(Cl2)可以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溴、碘也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例如:2Fe+3Cl2== 2FeCl3而Fe+I2 == FeI2(2)与氢气反应:反应条件由易到难;反应程度由剧烈变为缓慢;卤化氢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3)与水反应:氟特殊,氯、溴、碘相似。
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 + 2Br-= 2Cl-+ Br2氧化性:Cl2 > Br2 还原性: Br-> Cl-Cl2 + 2I-= 2Cl-+ I2氧化性:Cl2 > I2 还原性: I- > Cl-Br2 + 2I-= 2Br-+ I2氧化性:Br2 > I2 还原性: I- > Br-结论:单质氧化性:F2>CI2>Br2>I2离子还原性:F-<CI-<Br-<I-3.卤化氢的性质氢卤酸的酸性其中氢氟酸为弱酸。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增强,其稳定性依次减弱,4.氯的含氧酸次氯酸(HClO):仅存于溶液中,具有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其酸性比碳酸还弱。
其盐类中,次氯酸钙[Ca(ClO)2]是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
高氯酸(HClO4):是已知酸中酸性最强的一种酸。
LI NA K Rb Cs 熔沸点依次降低。
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为12.递变性:1.电子层数逐渐增多;2.熔点逐渐降低;3.沸点逐渐降低;4.密度呈增大趋势(但NA>K);5.金属性逐渐增强。
3.碱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
都可以与氧气反应,但Li的燃烧产物为普通氧化物Li2O,而Na的燃烧产物为过氧化物Na2O2,K,Rb,Cs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同族元素递变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同族元素递变规律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咱就说那同一族的元素啊,那可真是有好多奇妙的地方呢!就好比一家人,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总归有些相似之处。
比如说氟、氯、溴、碘这一族,从氟到碘,那性质可是一点点在变呢!氟那家伙可厉害啦,超级活泼,谁都敢惹;氯呢,也不弱,但相对氟就稍微温和点啦;溴就更稳重一些;碘呢,哎呀,就有点慢悠悠的感觉啦。
这就像家里的兄弟姐妹,一个比一个有性格,对吧!你想想看,从上面到下面,原子半径是不是逐渐增大呀?这就好像是同一个模型,越往下做就越大个。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哟!这对元素的性质影响可大了去啦。
原子半径大了,那对外界的吸引力啊什么的也都跟着变啦。
再说说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族里,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年轻气盛慢慢变得成熟稳重,或者反过来。
比如说碱金属那族,锂还算比较乖的,钠就有点调皮啦,钾就更活泼啦,一路下去越来越“疯狂”。
而非金属那族呢,越往上越厉害,越往下就相对弱一些啦。
这同族元素递变规律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都是有迹可循的呀!你难道不觉得很神奇吗?就好像你知道了开头,就能猜到个大概的发展方向。
还有啊,同族元素的化合价也有一定的规律呢!虽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但也有个大方向在那。
这就像我们做事都有个大概的原则一样,不会乱来。
我们学习同族元素递变规律,不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哦,更是为了理解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呀!它能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这个元素是这样的性质,那个元素又是那样的表现。
这多有意思啊!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同族元素递变规律,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化学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里面的精彩和奇妙。
大家都好好去感受感受吧,相信你们会爱上它的!反正我是觉得它超有意思的啦!。
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递变规律哎,说到卤族元素,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
它们就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那些小伙伴,包括氟、氯、溴、碘,甚至是最重的砹(嗯,这个你可能没听说过)。
这些元素看似挺平凡,但它们的变化规律可真是值得一聊。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的变化——怎么说呢?就是咱们从氟开始,一直到砹,这一路上它们都是怎么变化的,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下去。
你得知道一个事儿,卤族元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特别喜欢“抢电子”。
这说白了,就是它们天生缺少一个电子,哪儿有电子就跟着去。
这个性质从氟开始,到砹都没变过。
那你可能会问,氟和砹它们差得这么远,是不是变化就很大啊?嘿嘿,真是这样!从氟到砹,它们不仅仅在“抢电子”这件事上有变化,其他的地方也跟着发生了不少小改变。
先说氟吧,氟可是咱们卤族里的“小哥”,体型小,性格却大!它的电负性超级强,简直能吸走别人的电子就像吸尘器一样。
它的反应速度特别快,和其他元素反应时,简直像开了挂一样,反应极其剧烈。
说它是个“暴脾气”也不为过。
再看看氯,和氟比,虽然它的性格稍微温和一些,但它还是喜欢抢电子,电负性也高,和氟相比,差别就是“慢半拍”了。
但别看氯慢,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可不少,水处理、消毒啥的都少不了它。
你要是想象一下氟和氯的性格对比,氟就像个脾气暴躁的小姑娘,一有事就“嘭嘭嘭”开始反应,而氯呢,更像是一个稳重一点的姐姐,虽然有点耐心,但要是动了真格的,反应也不小。
所以,氯虽然“慢”,但它的威力也不能小瞧。
再接下来是溴,嘿,溴就像是个中年人了,性格比氯还要稳重一些,反应也不如氯那么激烈。
溴这家伙,看似“慢半拍”,但它的存在可是非常关键的。
你看,它在工业上、药品上都能派上用场。
溴的状态是液体,比氯和氟都更有特点。
你想想,溴这个家伙,从气体到液体,又从液体变成固体,它的“体态变化”可比前面两位还要丰富呢。
说到碘,这家伙就更有意思了。
你看,氟、氯、溴它们都是气体和液体,而碘的状态就比较“沉稳”了,常常以固体形式出现,遇热后才变成紫色的蒸气,看起来就像是个老练的演员,风度翩翩,身段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