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45.08 KB
- 文档页数: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们的探索方向。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则是一本很好的指导教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从现代教育的环境特点入手,阐述了当代学校的教育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教育不再是一个静态的学科,它的发展需要与科技的发展同步。
这一点,从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的在线教育平台,到编程等各种积极的尝试,都能够得到证明。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求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需要更多参与和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也必然要求教育者们去创新,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在书中阐述到的视角是,学生作为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教育教学应该是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
这就需要教师们去探索更多实践性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寻求更好的教学质量,更完美的教学结论。
对于寻求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书中也提供了具体方法。
我想强调一下其中几条,因为这些条目的实践经验是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的。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虽言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行之有效,但是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是刻不容缓的。
要鼓励学生的合作性,促进大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才更有可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实用的促进作用。
本书还强调了教育和家庭的关系。
在教育方面,学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与帮助,与家长形成紧密配合。
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家庭和校园之间能够实现一个良好的平衡,而不是只是把学生的教育问题抛给家长解决。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被本书所阐述的思想所感动。
教育需要实现真实的变革,需要不断地尝试,去寻求更好的方法。
教育步入了21世纪,但是还有很多事情,要比以前做的更好。
读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非常有感触。
对于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保持创新思维。
我们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构建一个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体系。
《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入就是其中关于老师自我进步,如何实现老师专业开展的局部。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开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进步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历,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历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根底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老师,就会成功。
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老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良可以更好的事情。
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如今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如今开场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老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假如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开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历,学会反思。
要进步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缺乏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老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局部,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老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效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最新版6篇)篇1 目录一、前言:教育的目标与意义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三、读书心得: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与价值四、结论: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与学习篇1正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工作。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读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学生的读书心得,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学生的阅读,不应该是机械的、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
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让他们在分享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教育者非常重要的任务。
篇2 目录一、引言:教育的目标与读书心得的重要性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2.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3.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三、读书心得在教育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四、如何引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1.教授撰写技巧2.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3.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五、结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与读书心得的关系及意义篇2正文教育是国之根本,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而读书心得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2024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剖析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我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
在过去,我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封闭的教室里,很难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现在,我开始尝试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我发现,在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动力。
其次,这本书还强调了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让学生处于压力之下,他们只是机械地追求分数和荣誉,而忽略了他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流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表达自己。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和放松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氛围的积极影响。
在学校里,我们开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让学生们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我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团,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被过多的功课和学科知识所束缚,缺乏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模板标题:《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是作者对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研究和倡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并对于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作者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提倡个性化教育。
学生不同于机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每个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教育,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其次,作者也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往往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然而,创造力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者。
最后,作者还提到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阅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优秀的引导者和榜样。
我相信,只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模板(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研究《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在研究《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之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树人的工作。
作为一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们必须时刻反思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通过品味、反思,我受益匪浅,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并知道了应该如何去做,以及今后的路应该如何走。
下面是我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爱心换取爱心。
爱”字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如同涓涓溪流般渗透到每一个
角落,沁透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教育者应该把“爱”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爱是对教育的奉献,也是教育的最好境界。
我们需要学会爱,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是爱的智慧和艺术。
师爱是教育中温暖的一缕阳光,它浓缩着等待、责任和坚守。
师爱是亲切的笑容、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眼神。
师爱是一种光泽,它镶嵌在每一位老师的言行举止中。
师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受到赏识和信任,品尝到鼓励和成功。
师爱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
二、尊重儿童,点亮希望。
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尊重儿童,因材施教。
即使是顽皮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活泼、欢快的顽童或许会让人感到烦恼、生气,甚至愤怒。
但实际上,与XXX一起玩耍就像成人工作
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孩子另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成年人应该做的不是漫骂、殴打,而是正确引导。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摘要:一、引言1.对教育现状的反思2.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读书对教育改革的启示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三、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1.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3.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4.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四、读书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1.拓展教师知识视野2.激发教育创新思维3.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五、结论1.读书对教育者和学生的重要性2.倡导教育者多读书、读好书3.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正文:在当今社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教育期望,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深刻认识到读书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尝试探讨如何将读书与教育相结合,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优质化。
首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往往被忽略,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首先,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实验、探究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创设一个互动式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读书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激发教育创新思维。
读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时,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通过阅读,教育者可以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读书在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教育者和学生都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素质。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
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
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
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第一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做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还是挑选一批适合我们“鞋子”的学生?似乎是后者更为多些。
那么,该去哪里寻找如此众多合适的“脚”呢?似乎没有那么多,于是,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让莘莘学子在这可怜的夹缝中学习生活,久而久之,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没有了情绪,哪里来学习的动力?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作为教育的引领者,是否该创造一种让学生享受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感动,和学生合作,实现双赢。
冯恩洪教授从9个主题来诠释如何办学校,搞教育,实际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教育环境,第二,课程和课堂,第三,教师队伍,第四,学校文化。
对我自身而言,我主要从课程和课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来突破自己,让自己从书中得到沐浴,提升自我,感悟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翘起教育质量——课堂(一)课堂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经常听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称赞:“谁谁毕竟读过书呀,你看多有素质和修养,说话做事得体又大方”。
是呀,芸芸众生中,每个人的气质修养都不同,由骨子而外的一种慑人气势,我想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晶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当我们呀呀学语,懵懂无知的时候,就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学会了和小朋友的相处,懂得了谦让和纪律。
当我们懂得了自律的时候,就顺利的进入了小学,开始接触浩瀚浅显的知识,让我们懂得了基本礼仪和简单运算与表达,当我们知识欲望增强时,随之我们进入了初中,接受了更高一等的教育,于是我们知道了竞争,生存,学习的拼搏,为了下一次能进入高中而开始奋斗的旅程。
当我们胜利在战场上,进入了大学的垫脚石高中时,日夜在知识的浩瀚中激浪拼搏,我们学会了巅峰的知识,精湛的解题技能。
养成了优质的思维习惯,“鲤鱼”一跃,进入了我们梦寐的天堂——大学,在那里,我们接触到最尖端的知识,参加各种精彩的社团活动,学会了与人之道,为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打下了最后夯实的基础,于是,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了一个积极的社会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
书心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
心得体会
我利用业余时间拜读了教育专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
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着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感触之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
教育需要思想。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感触之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
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触之三: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
发展。
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
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感触之四:做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
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
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
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
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伊川县江左镇初级中学
董志刚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