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适用原则1.导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古代,工艺美术以陶瓷、绘画、漆器等形式呈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适用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简约、典雅的美感。
它强调形神兼备,注重表现艺术对象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态。
古代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成为后世艺术的重要参照。
以下是一些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2.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
它尊崇自然,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在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然元素的运用。
2.2线条的运用古代工艺美术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能够表达出物体的形态、动态和情感。
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常常是流畅、优雅且富有变化的,通过线条的运用,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2.3色彩的运用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它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谐,在不同的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3.古代工艺美术的适用原则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创作中有一些适用原则,这些原则指导着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以下是一些古代工艺美术的适用原则:3.1依据自然原则古代工艺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参考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创作。
他们观察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以此作为创作的灵感和基础。
因此,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具有自然界的特点和美感。
3.2注重形态比例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形态比例是艺术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他们注重研究不同物体的形态结构,努力使作品的形态比例符合审美的标准。
通过合理的形态比例,使作品更加舒展、和谐。
3.3追求精细工艺古代工艺美术追求精细工艺,注重细节的表达。
艺术家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以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第一篇: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与诗歌的融合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的形式和美感有别于世界其他绘画艺术,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学、书法、宗教等多种文化形态所蕴育的一种特殊的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然后是画家。
因此绘画与书法、诗歌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艺术,可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是在画面的形式上诗文与画结合;另外一层含意是画境的诗意,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努力求得的境界。
所以中国文人看画有读画之说,如果说笔墨为画之体貌,诗意则为画之灵魂,笔墨与诗意相融相辅而成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
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
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
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
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
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
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
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
而宋代的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已经相当明显了,而且也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并由于苏轼提出总结性的“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成为千古定论。
自此以后,诗人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的,导致诗配画和画配诗及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成为普遍的诗画创作的美的形式和标准。
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心得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我深刻认识到,这些瑰宝的诞生背后,既有民族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力。
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青铜器、陶瓷、丝织品、雕刻、书法等。
其中,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铜器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而陶瓷作为古代工艺美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独特魅力。
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唐代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丝织品等工艺美术的繁荣。
同时,政治和宗教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例如,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对佛像雕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匠人的智慧与勤劳。
他们在各个时期和地区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工艺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的工艺技法如景泰蓝、刺绣、木雕等,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称颂和传承。
这些工艺技法的传承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记忆,更展示了古代工艺美术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我认识到工艺美术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工艺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技法,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拓宽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传统工艺美术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
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精神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
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盈活泼、流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
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
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就已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衍生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不可磨灭的美。
中国古代美学形成了我们民族独有的美学传统。
这个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民族的意识、心理、好尚、趣味之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组成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世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①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
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
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
工艺美术的内涵及其意义我国民间工艺美术非常丰富,是由56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创造并为他们自己服务的自娱性艺术。
它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
其中年画、剪纸、泥塑、玩具、印花布、挑花皮影、石雕、编织、陶器等民间艺术是中华艺术的魂宝。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锤炼出灿烂而吩咐的文化。
在每一件民间工艺之中都蕴藏着吩咐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如:民间服侍中儿童的肚兜,是母亲大班孩子时精心分支的“五毒”图案,母亲节这些五颜六色,活灵活想的动物,用老保护还在,消灾祸福,达到一定的放防灾害和疾病心理。
在外国人看来,这肚兜只是一个带绳的长方形红布,他们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色彩和各式各样用布绢制成的动物。
在剪纸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是谐音和象征方法。
以鱼,鸡为例,还有以植物来象征美好的幸福的“石榴多子”。
不了解其内容是无法知道它深刻地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活动,更不可能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
这些也都是直接维系生命和思想的活动,是生命与造物直接沟通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到养生送死,四时八节的节日应有竟有:喜剧假面,木偶,皮影,农民画,玩具纸………这些举不胜举,前置劳动人民衣食住行的民间艺术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
他不但满足了人们生活的第一层次的需还满足了生第二层次的需要。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瑰宝,不同时期、不同品种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并与其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语言。
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展示了丰富的工艺美术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
所以,中国工艺美术品是物质文化形态和民族精神的载体。
无论是其物质形式或是内容,都有着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是继承而来又不断发展,工艺美术是人们在劳动积累中的创造,就像现代科技成果起始于石器、陶器、青铜器、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一样。
浅谈工艺美术的发展一、民间工艺美术的起源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和原始的社会美术都是相同的起源,它们在发展和艺术形式、特点上都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
在现如今,很多民间的工艺美术仍旧还可以看到原始艺术的痕迹。
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工艺美术呈现出一种更加旺盛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艺术品质快速提升。
工艺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
二、当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当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二者相互渗透、影响,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首先,中国的工艺美术在不停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着自己的设计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材美工巧,以用为本,文质彬彬,顺物自然,重己役物,物以载道,这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这些观念完全可以运用到当代的设计中去。
传统的工艺美术思想一直在指导着我国现代的设计形式,让现代的设计更加充满形象感和色彩美感。
与此同时,现在的设计思想也不断影响着当代的工艺美学,使其也更加充满时尚的功能性元素:(1)现代设计包含了很多的西方元素并把其融入到了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之中,促进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时代性的发展;(2)现代设计的观念是当代工艺美术走向商品时代的源泉动力,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3)当代的工艺美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了现代设计的科学技术支持,各种现代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又使得工艺美术的发展变得方便、快捷、高效。
因此,当代工艺美术品与现代设计产品共同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
当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有着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两者的相同之处有:(1)现代设计和工艺美术都应该服从社会发展的要求;(2)都是服务于人民,使人民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完美,更加符合社会生活的要求;(3)都使用新型材料来表现。
美术教师招聘 专业基础知识 1一、填空题。
l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 ___高远 、 ___平远 ____ 、___深远 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__ 列奥 纳多.达.芬奇 _ 。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 _ 约恩 .伍重 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 “综合.探索 ”术学习 活动方式划分为、 ___“造型.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设计.应用 ”___、_“欣赏.评述 ”___、 _________ “综合.探索” ___ 四个学习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 “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 ___米芾 , 儿子小米名叫 __米友仁 _ 。
6.画家 __王式廓 ___ 的素描画《 __ 血衣 ___ 》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 场面。
7. _____________ __色彩构成 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 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 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 要旨“六法 ”是指 _谢赫 、_气韵生 动 ______ 、__骨法用笔 __ 、应物象形 ___随类赋彩 ___ 、 _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9.西方绘画中多用 —— 透视来虚拟性地表 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 多采用__焦点 透视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 _齐白石 所作, 他画 的虾 在 “__似 ___ ”与 “___不似 ____ ”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 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 五大名窑: __汝 __ 窑、__官 ____ 窑、 ____ 哥 __ 窑、 __钧 ____ 窑、 ___定___ 窑。
12.《流水别墅》 是___美国 建筑师 _ 莱特 _ 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 __东巴文_____ 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 “书画同 源”的体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现当代未来设计中的影响摘要: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区域特征,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尽管时间的流逝和艺术趣味的变化,使传统工艺美术的光辉黯淡了一些,但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却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而在当代设计中仍旧发挥重大用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
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内涵,以及如何运用于当代设计,并使之在当代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发展传统工艺,以满足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使传统工艺美术得以延续,并使得现代设计上能够持续创新。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美学特征,应用一、传统工艺美术概述传统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完善的工艺,完善的生产工艺,而且是一种使用纯天然原料,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
按照工艺美术原料和制作工艺来区分,可将传统工艺可分为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霁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工艺等种类。
中国的传统工艺艺术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期人类最早生产的劳动工具。
在新石器时期,石器、玉器、陶器就已经具有了独特的造型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样式精美、风格独特、技艺精湛的独特艺术形式,如商周青铜器、宋元明清陶瓷和明清时期的木雕工艺,都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历过不同历史时期之后,为了满足自身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求,运用各种物质、工艺、技术,从而创造出来的人造艺术。
作为中国传统造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基本特点,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保持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的文化创造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辉煌的智慧与灵性。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特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一种高雅的气质,以及一种永恒的魅力。
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在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和表现形式。
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美术艺术和工艺美术六个方面。
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之一,包括诗、词、曲以及小说等多种形式。
诗歌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形象的语言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李白、杜甫等文化名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作,这些作品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更赋予了人们深刻的思考。
音乐艺术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具有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音乐常常与礼仪、宗教和文化活动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合奏、器乐和声乐等,以琵琶、古筝、二胡和京剧等乐器和唱腔为代表。
中国音乐独特的音调和节奏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愉悦和思考上的启示。
舞蹈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从古代的宫廷舞蹈到民间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例如京剧舞台上复杂的舞蹈动作和优美的舞姿,以及精确的节奏和音乐伴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剧艺术是中国最重要的表演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戏剧以各种戏曲形式为代表,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通过音乐、舞蹈、对白和表演来展示情感和宣扬价值观。
这些戏剧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娱乐性,还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故事,传达人们的心声和思想。
美术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通过精巧的用笔、丰富的表现技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展示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中国雕塑也有着悠久的传统,以石雕、木雕和泥塑为主要表现形式。
工艺美术以陶瓷、漆器、丝织品、刺绣等为代表,融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人员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摘要:传统工艺美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让人们获得了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工艺美术许多种类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其中,创新设计思维能力是目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人员最缺乏的。
培养创新设计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方法多样。
本文主要针对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创新设计思维;训练方法引言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艺术也极为精湛,处处体现文化艺术的美妙。
逐渐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认知,这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在平面设计领域、室内设计领域、产品设计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1传统工艺美术特征分析(一)具备强烈的民族特征传统工艺美术在我国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涉及大量的文化元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这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承载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人文特色。
通过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展开深度分析,可以精准掌握各个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二)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承载着所有创作者的心血,是创作者创作理念与时代背景的重要展现方式。
在创作环节,所应用到的原材料以及工艺元素,通常取材于自然环境,这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充满时代特征与自然特征,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叹于自然的造物魅力。
更为关键的是,要确保自然环境当中的产物与传统工艺有机融合,为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添砖加瓦,以此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不仅需要保证视觉感官层面具备良好的体验感,同时需要赋予作品深度内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思想,方可确保现代艺术作品更具传播价值,为传统工艺美术弘扬与发展提供助力。
(三)具备传承性功能与实用性功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虽然被归纳到美术作品范畴,着重体现美观性特征与艺术性特征,但创作初衷则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与现实生活提供保障。
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开展论文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开展论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商品,其独有的文化品质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展和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必需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只有这样传统工艺美术才能被更多的人承受和认可,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开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开展机遇,是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化开展的重要阶段。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开展时机,争取给人们带去更多的艺术体验。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特征传统工艺美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产物,它既具有工艺美术的一般特质,又保持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性,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集合了以下几种特征:一是地域性。
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居民的造物方式略有不同,造就了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特色。
以刺绣为例,苏绣上绘有栩栩如生、构思巧妙的秀丽图案,做工精致,针法活泼,色彩斑斓。
而湘绣那么大多采用硬缎、软缎、透明纱等材质,利用丝线、绒线等绘制出一幅幅色彩鲜明、构图严谨、变现力极强的人物画;二是审美性。
最初的传统工艺美术创作是以使用为根本前提,制作较为美观。
古代人民大都向往美满的生活,并将这种情怀表如今文化创作上,所以在传统工艺品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喜庆的事物,气氛表现热烈,表达形式各有不同;三是人文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来于社会生活,寄托了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的情思,其与单纯的工业化产品在人文特性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差异主要表如今选材、加工工艺、功能取向和装饰方式上。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展现状传统工艺美术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修养,使其备受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无疑为传统工艺美术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纳入到文化建立工程当中。
但是,在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开展的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更多的是作为奢侈品出现,过于侧重其审美价值,从而出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生活需求日渐脱节的现象,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展。
谈金属工艺的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
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而金属工艺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
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的,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 ,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
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
)、斑铜工艺(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发展概况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
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精神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
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
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
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明代工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
导源于上层贵族审美趣味的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
衰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承袭清代形制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衰落,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工艺美术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清新、简洁、明快的现代工艺美术标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因此它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
现代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
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着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
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
早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
官营手工业机构大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
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
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
这种偏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
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
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
很少见诸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西传了精美的丝织品,也西传了东方的蚕种和织造技术。
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
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也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20世纪中叶后,中国工艺美术更是全面地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
编辑本段主要分类中国工艺美术有着广阔的领域,门类纷繁,样式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按工艺美术的功能价值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
实用工艺美术即含有审美意匠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服装、器用和工具等;陈设工艺美术即集中展示材美工巧或造型装饰之审美意匠而专供观赏的工艺品,如牙雕、玉雕、景泰蓝等。
②按工艺美术的历史形态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即具有悠久历史、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艺造物。
如四大名绣、北京雕漆、宜兴紫砂陶、广东象牙球、扬州玉器等;现代工艺美术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新兴并反映现代文化精神和生产需要的工艺造物,如现代陶艺、广告设计、书籍装饰、包装装潢等。
③按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
手工艺美术,即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艺造物;工业设计,即运用现代材料和工业技术制造的工艺造物。
④按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
民间工艺美术是作为生产者的劳动大众为自身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宫廷工艺美术是按封建贵族统治者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文人工艺美术则是为封建文人阶层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
以陈设品为主的宫廷和文人工艺美术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以后,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即特种工艺被加以保护和继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职业设计家和艺匠制作的工艺美术品,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商品。
⑤按工艺美术材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雕塑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锻冶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烧造工艺(陶瓷、玻璃料器等)、木作工艺(家具等)、髹饰工艺(漆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扎工艺(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等)种类。
现在习惯上通常将传统工艺美术分为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6类;随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起来的现代工艺美术则一般按产品对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编辑本段美学特征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
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①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
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
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
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③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
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 S形的结构范式。
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④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
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
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