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1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
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CBS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Hcy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上个世纪30年代,由Vincent Vigheaud 从膀胱结石之中分离出同型半胱胺酸。
随后便展开了同型半胱胺酸的研究,而且逐渐有人发现其可以引起患者全身粥样动脉硬化,并且很可能发展为血栓[1]。
不断有通过临床案例总结,以及动物实验证明发现半胱氨酸尿的儿童常会死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动物皮下注射同量的同型半胱氨酸之后,几周便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例如在患儿事物中加入胆固醇,病灶之中很快便出现脂肪小滴[2]。
该实验主要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意义进行探讨,对于具体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针对临床的应用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同型半胱氨酸从反应到应用的全方位研究,现报道如下。
1同型半胱氨酸与人体代谢关系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人体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其并无介入到蛋白质的合成,其代谢主要依靠了蛋氨基酸中的S 甲基,S 甲基可以借助三磷酸腺苷作用得到S 腺苷蛋氨酸,而人体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甲基大部分都来自于S 腺苷蛋氨酸,并且S 腺苷蛋氨酸能够在借助甲基转移酶作用得到S 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此后进一步的脱去腺苷就会得到我们说的同型半胱氨酸。
同样的,同型半胱氨酸也能够重新的生成蛋氨酸,其过程是:同型半胱氨酸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和辅酶维生素B12进行催化,并接受来自于N5甲基四氢叶酸的甲基则生成蛋氨酸,并且通过研究发现该反应是人体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反应,所以可以看出同型半胱氨酸和人体中的一碳单位代谢的关系及其密切[3]。
2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通过以往的研究经验来看[4-5],人体血浆中的同型半氨酸都大部分都是和人体中的白蛋白进行结合,剩余的小部分主要存在的形式是和二硫键与二硫同型半胱氨酸结合为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并且血浆中的还原型同型半氨酸含量较低。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 )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的研究表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水平每升高5,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
伴有血浆升高(>10)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升高。
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6、12、叶酸等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许多有关高血症的生化基础有待明确,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及防治需继续探讨。
四、与其它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吸烟:研究发现,每日抽烟量大于20支,同时血浆>12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水平正常且不吸烟者的12倍。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作者:郑秋金来源:《中外医疗》2015年第23期[摘要] 同型半胱胺酸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疾病患者的治疗诊断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大量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同型半胱胺酸一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对于患者的疾病预测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该研究主要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研究文献资料综述为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于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同型半胱胺酸;检测;应用;诊断[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94-03[Abstract] Homocysteine,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risk factor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can benefit to thei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refore its det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ease forecasting. This paper reviews related literatures on homocysteine detectio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explore its diagnostic value.[Key words] Homocysteine; Detection; Application; Diagnosis上个世纪30年代,由Vincent Vigheaud从膀胱结石之中分离出同型半胱胺酸。
随后便展开了同型半胱胺酸的研究,而且逐渐有人发现其可以引起患者全身粥样动脉硬化,并且很可能发展为血栓[1]。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
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CBS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Hcy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摘要】本篇着重介绍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关系密切。
临床上必须重视其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等。
未来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前瞻性研究,需要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就一定能在降低动脉硬化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20-021 同型半胱氨酸的概述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mina,HCY)是上个世纪30年代最早由Vincent duVigheaud从结石中分离出来,1969年Mc Cully博士最早提出来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可能存在关联性的观点。
同型半胱氨酸含有硫氨基酸,由蛋氨酸脱甲基生成,在维生素B12和四氢叶酸的参与下,HCY可以脱甲基生成蛋氨酸。
当HCY 代谢受阻时,就会在细胞内聚集,随之进入血液系统,HCY在血中仅占1%,血浆中HCY以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存在,氧化型占绝大多数,即同型胱氨酸,大部分同型半胱氨酸与蛋白结合,小部分与自身结合形成二聚体,还有小部分(5%~10%)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混合型同型半胱氨酸二硫化物[1]。
还原型以单体形式存在,仅占1%。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般测定血清中总的HCY的含量。
2 临床意义从Mc Cully博士最早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连,重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产生的原因一般指胱硫酶合成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出现缺陷。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除了会出现早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出现智力的异常和动静脉栓塞。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HCY与心血管病有很大的关联性。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前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新热点:许多学者认为血液Hcy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也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
新理念: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Hcy)能够让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12倍。
•一、Hcy的存在形式有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和高Hcy血症患者血浆中,Hcy大部分(70%)是与蛋白质结合,血浆中与Hcy结合的是白蛋白。
Hcy在血液中的存在方式: 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①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②CBS基因多态性。
③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VitB6、VitB12、叶酸是Hcy代谢辅酶,它们的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摄入不足时,上述三个酶活性下降,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含量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低植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09时20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
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
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
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
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
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
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
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
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
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
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
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
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
述评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王清涛 秦晓光摘要 本文阐述了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病患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关系,是一个新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鉴于我国对此项检测尚不普及的情况,作者就开展此项检测中的某些问题,如:检测人群的选择、正常参考范围确定、质量保证、临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心血管疾病H o m ocyste i ne de tection and its c lin i cal app lication WAN G Q ing t ao*,Q I N X i ao guang.*B eij i ng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D epart m ent of Laboratory M ed icine,B eijing Chaoyang H o s p ital,Cap it alUn i vers it y of M e d icine,Beijing100020,ChinaAbstract Th is paper demonstra ted the i m po rtance o f H o m ocyste i ne detecti on.It w as proved thatH yperhomocyste i ne m i a has t he ev i dent re l a tionsh i p to the Card i ovascu l ar and ce 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ho m ocystei ne is a ne w i ndependent factor of danger and predicti on,and m ore attentions shou l d be g i ven onho m ocystei ne i n c li n ic.A s regard to t he situati on t hatH om ocyste i ne detection has not been popu larly used i nCh i na,the aut hors g ive so m e adv ice i n homo cyste i ne detection,such as:populati on choosi ng,nor m a l rangedefi n i ng,qua lity i nsurance and so on.K ey words Cysteine; Cardiovascu lar d i seases同型半胱氨酸(ho m ocyste i n e m i n a)是20世纪30年代由V incent du V igheaud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得到, 1969年M c Cu ll y博士即发现高胱氨酸尿症和胱硫醚尿症可引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并可形成血栓,首次提出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关的观点。
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由Butz及Vigneaud[1]于1932年最早发现,是蛋氨酸代谢转变成胱氨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它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综合症(ASC)、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脑梗死(ACI)、脑卒中、颅脑损伤等疾病时会明显升高,在糖尿病(DM)、慢性肾脏病(CKD)、慢性肾功衰(CRF)、类风湿(RA)、子痫、新生儿窒息等疾病以及中医辨证领域也都有所应用。
1.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大量研究证明,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独立的危险因素[2],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AS形成的因素包括: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等。
(1)内皮细胞受损以及功能障碍会引起AS的形成,HHC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3]。
实验证明Hcy不仅可以通过进入到血管内皮细胞的蛋白质中使其功能受到影响,还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增加内皮细胞渗透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4]。
Hcy还可以通过活化炎症细胞来刺激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激活核转录因子,促进人体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2)关于Hcy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有两种:Hcy通过高活性巯基的自动氧化损害细胞和使细胞的抗氧化机制受到抑制。
实验证明:HHC通过诱导过氧化氢及过氧化物的生成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NO)有舒张血管的作用, 对调节心、脑血管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Hcy通过对内皮细胞NO代谢过程的影响,降低NO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利用率,使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2.Hcy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证明, Hcy含量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CHF)患者血液中升高,并推测Hcy可能是独立于缺血性机制之外引起心衰的一种危险因素。
石伟利等对60名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分组研究发现,Hcy 浓度在CHF组比正常对照组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各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别,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成正比,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加,Hcy含量升高,随着LVEF的降低Hcy含量升高,因此,Hcy可被用来反映心功能分级水平,且能反映其损伤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