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今天天气怎么样
- 格式:ppt
- 大小:373.00 KB
- 文档页数:16
苏教版小学科学《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5、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6、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今天天气很好或是说今天天气不好,这时,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很好?”或“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不好?”)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
除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或:今天天气不好,因为今天下大雨,上学很不方便。
除了雨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2.学生汇报: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择要板书)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
4.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为什么?(2)进行简单统计,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天气。
简单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确定,例如:数数、画“正”字等。
5.讨论人们所喜欢的天气: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都很关心天气,工人、农民、渔民,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又是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说明】让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快乐,体会到一种真切的自然的气息,而且,与录像和图片相比,到室外观察天气,学生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除了视觉以外,学生还可以从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观察天气并认识到可以从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天气,并且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苏教版科学三下《今天天气怎么样》WORD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3.能够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重点1.常见天气现象及其特征;2.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的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不同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2.对天气情况进行客观的观察和记录。
四、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状况;2.问学生今天是哪种天气,有哪些特征;3.鼓励学生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天气仪表的构造和功能;2.使用天气仪表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3.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教室外观察天气,并记录天气情况;2.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结果,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气象预报的作用和方法;2.搜集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所示的天气情况。
五、教学活动1. 情境演示老师根据不同的天气现象,制作各种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生活的影响。
2. 智能观测老师将天气仪表带到教室,让学生观察仪表的构造和功能,并使用仪表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
3. 观察和记录老师带领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
4. 预测天气根据观察和记录结果,让学生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讨论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5. 图片描述让学生搜集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在小组内分析图片所示的天气情况,并描述图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的能力、理解不同天气现象产生原因的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能够简单地使用测量工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能够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能够简单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能够判断天气情况对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记录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生活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的能力,使学生既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又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3、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4、知道古代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难点: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谜语(风和雨),让学生猜。
2、揭示课题。
3、让学生说一说见过和知道的天气。
(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获取途径。
1、让学生对今天的天气情况做以介绍。
2、出示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学生观后说说从哪些方面进行预报的。
3、说说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三)设计气象符号。
1、师: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发现除了文字还有哪些表达方式?2、课件出示气象符号,让学生说说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学生自主设计气象符号,教师出示设计规则。
4、学生设计后展示并评比。
5、比较文字和符号表达方式的不同。
(四)了解天气信息的获取途径1、自主学习书中43页小资料里的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2、课件出示气象观测仪器。
3、学生阅读书44页的内容,思考:古代人是怎样预测天气的?4、小结: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物象和看天象等方法来获取信息。
5、指名说一些和气象有关的谚语后课件出示。
(五)探讨天气预报的作用1、小组讨论:哪些人关注天气预报?(汇报交流)2、小结:天气预报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平时要格外注意天气预报。
(六)布置作业:1、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2、收集更多的气象知识,完成课后75页的记录单。
附:板书设计: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状况气温风力风向。
1.1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是二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的第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描述天气情况,并学习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来测量天气数据。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已经知道天气的变化,例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更准确地描述天气状况。
通过学习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将能够测量和记录温度数据,从而对天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1. 科学素养: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初步的科学素养。
学生将学会使用温度计等工具,培养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状况的能力。
2.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天气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将学会从数据中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3. 表达能力: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培养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将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并通过写作或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跨学科能力:结合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更全面的理解和应用。
5. 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学生将学会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天气概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他们也能够通过日常观察,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
此外,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为后续的天气数据记录和分析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天气变化。
小学科学1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今天天气怎么样》—小学科学1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类型的天气,如晴天、雨天、阴天、多云等;2. 学习使用天气工具,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天气图表、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各种天气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天气的探索欲望。
2. 探究天气工具(20分钟)a. 教师出示温度计并解释其作用,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不同刻度的含义,并通过测量教室内的温度来实践使用温度计。
b. 接着,教师出示风向标并解释其作用,与学生一起操纵风向标,观察风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c. 最后,教师出示雨量计并解释其作用,让学生通过倾倒一杯水来体验雨量的观测。
3. 认识不同类型的天气(30分钟)a. 教师利用PPT或天气图表,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如晴天、雨天、阴天、多云等,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每种天气的特点,如晴天多阳光、雨天下雨等。
b.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然后设计展示该天气特点的海报,可以使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呈现。
c. 学生展示海报,并相互交流,了解其他组设计的天气特点。
4. 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25分钟)a. 学生返回教室,每人分发一张天气记录表,表上包括日期、天气类型、温度、风向等项目。
b.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当天的天气,并记录在表中。
c. 学生可以通过温度计、风向标等天气工具,来收集更多的天气数据,并记录在表中。
5. 分析天气变化(20分钟)a. 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过去一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例如,有几天是晴天?有几天是阴天?b.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或统计表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如条形图、饼状图等。
c.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汇报给全班,让其他同学也参与讨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1.1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今天天气怎么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1.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情况,了解天气的简单特征,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图标的认识、天气情况的描述和天气变化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天气的认识和描述还相对较弱。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天气信息的机会较多,但对于天气图标和天气变化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天气图标,能够正确读取天气信息。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情况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3.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对于天气变化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图标的认识和理解。
2.天气情况的准确描述和表达。
3.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天气图标和实际天气情况,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天气信息。
2.描述法:通过让学生描述天气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对于天气变化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天气图标和实际天气情况的图片,用于教学呈现和练习。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用于教学拓展和解释。
3.准备一些天气情况的描述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图标和实际天气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信息,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天气图标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实际天气情况,理解和记忆天气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天气情况的描述卡片,学生轮流读取卡片并描述相应的天气情况,其他学生听后选择正确的天气图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际天气情况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天气图标,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讨论。
小学科学1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教案:探究今天的天气【引言】尊敬的老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这个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将培养观察力、记录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和记录天气现象。
2. 学生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际天气数据。
3. 学生能够合理推断、解释今天的天气情况。
【学习过程】一、前期准备(5分钟)1. 师生互动:与学生谈论最近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表现和变化。
2. 导入讨论:与学生探讨天气的表达方式,例如晴天、多云、阴天、下雨、下雪等。
二、观察天气(15分钟)1.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观察天气的任务。
例如观察温度、湿度、风向等数据。
2. 学生观察:学生利用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向标等工具观察所负责的天气数据,并用专用表格记录。
三、整理数据(10分钟)1. 学生记录:学生在小组内共享和比较所观察的天气数据,并将数据填写到数据表中,便于后续分析。
2. 学生分析:学生观察数据,并发现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规律或趋势。
四、天气预报(20分钟)1. 研讨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和呈现一份天气预报。
2. 学生交流:小组成员合作,收集并整理档案中所记录的天气数据,用图表和图像形式制作天气预报,并通过简短演讲向全班呈现。
五、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提问,讨论各自的天气预报,包括推断原因、预测后果和可能存在的误差。
2. 教师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天气情况,并提出可能存在的解释和预测。
【延伸活动】1. 天气记录挑战: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尝试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2. 天气图表制作:学生利用计算机或手工制作天气图表,将每天的天气数据填写其中,以监测和比较天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