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历史_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9
高频考点八:资产阶级代议制一、全面理解代议制1.代议制的含义及实质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代议制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概况(1)理论依据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西方思想家先后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等,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德国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3)体现的原则①法制原则: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②权力制衡原则:立法与行政、司法分离,如英国的议会与内阁是立法与行政的制衡,美国的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与制衡。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议会、内阁与国王的相互关系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是传统习惯与现实需要的恰当结合。
(2)议会是权力中心,掌握立法大权。
(3)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4)国王“统而不治”,仅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5)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扩大了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专题七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17、18世纪开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组成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利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特点:制造一部宪法(宪政)设立议会(国家权利机关)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机构实行制约与平衡。
3、形成的条件(19世纪70年代确立)(开始形成:17、18世纪)(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4、形成的途径:通过革命和改革,推翻专制主义(前提)→制定宪法(立法)等一系列法律,设立议会,把国家最高立法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5、基本形式:(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政治文明多样性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基本)不同,国情不同,历史传统不同。
6、历史作用:(1)局限性: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狭小,一开始并不成熟(2)积极性:①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传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
③对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借鉴性。
1、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资产阶级力量和封建力量斗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结果;既是民主制,又是君主制、贵族制。
2、确立(利用宗教)(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专制主义目的: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过程: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2)《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①内容:限制王权(国王拥有一定的行政权、王位继承权),扩大议会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作用: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国王处于宪法和法律约束中(本质特征))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3)责任内阁制(对议会负责)议会>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①内阁的形成(前身:枢密院):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②1721年开始形成,18世纪中叶形成并完善③作用:促进英国民主化进程,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议会取得行政权,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完全确立国王:最高权力的象征3、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背景: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工业革命使工业资本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选区划分,议席分配的不公平,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群众斗争高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1)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限制(财产);扩大了资产阶级内部民主范围(亚当·斯密:自由主义)(2)19世纪70年代开始,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被称为议会的“第三院”(议会:上院(贵族),下院(平民))原因: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外扩张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提高行政效率,争夺霸权。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阐释,是近些年高考的常考内容,因此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二、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内阁的地位和关系(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仍是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一部分、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和英联邦的元首。
(2)议会中的上院,保留尊严和荣誉,权力相当有限;下院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监督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中心。
(3)内阁通过下院中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内阁首脑是首相,拥有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4)内在关系:责任内阁制下,首相是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组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三、美国政治制度的三大特点(一)首先体现在权力的分立和彼此间的制衡.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彼此间没有统属关系,是独立的,在宪法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行政、立法和裁决方面可以相互制衡。
由于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绕过国会自行决策,所以美国的共和制又被称为总统共和制。
(二)政治制度的第二个特点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州)的制衡。
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联邦制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州的权力不是由联邦授予的,二者的各自权限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附练习题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2)《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
(3)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4)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变革的什么特点?答案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2.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1)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属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分权制衡;实行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2)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答案联邦政府和各州实行分权。
3.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19世纪后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①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斗争反反复复,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①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议会。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专题十八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概念—-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议会,讨论决定国家大事,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本质——是指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议制的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政党政治代议制的作用——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
当时,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它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于是在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几经反复,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史学家把这场“不流血的革命”赞誉为“光荣革命”。
2、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英国第一位首相,开创了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这样,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某某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某某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某某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3、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
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某某之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某某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某某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足额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高二历史选修2 美英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古代希腊大近代,西方哲人从未停止对政府形式以及政府原理的探索,这一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梁漱溟先生曾不无赞叹地说:西方文化有两大异彩,一是民主精神,二是科学精神。
前者正是西方政治文明之精髓所在,而这一精髓通过何种政府体制才能将其表现出来,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中心。
其实质是对政治生活的核心——权力——问题的反思,既权利应当如何行使才是至善而合乎正义的,其中直接民主制和代议制是两大主要成果。
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自然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印迹。
但较之于封建专制,代议制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进步性。
代议制民主是古代民主制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是对古代文明的承继,又是一次全新的发展。
代议制原理的核心是回答人民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其理论逻辑是,人民只有通过选举代表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代议制是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景下的一种最好的选择,而这一制度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普选。
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其普及与完善与否是衡量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概而言之,代议制原理是近代西方国家构建政府体制的哲学基础,其根本点是企图寻求对政府权力和人民权力二者关系的合理解释,即提供政府与人民间制度性分权和合理划分权力的原则。
代议制政府的原则是间接民主,体现这一形式的最好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代议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议会主权形式,主要以英国为典型;另一种是人民主权形式,主要以美国为典型。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课题4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了解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及基本特征。
3.通过了解近代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两次内战,议会获胜。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①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思维点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独立的呼声高涨。
(2)历程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②《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链接·选择性必修3·P66—67]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背景(1)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2)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3)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专题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重点知识梳理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光荣革命”的原因、实质、意义(1)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原因是复辟的王朝施政措施损及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2)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
(3)意义: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及资本主义发展;破坏了世袭继承规则,为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虚君,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实行分权原则。
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1.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基本原则(1)背景: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及海外商业的发展与利益;不能征税无力偿还国内外债务;不能维持常备军无力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安全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
(2)图示内容:(3)1787年宪法内容中体现的原则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②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
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④民主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2.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1)宪法没有规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后经人民斗争才补充。
(2)承认黑人奴隶制及黑人贸易;留有种族歧视与压迫的烙印;剥夺了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奴隶的选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