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比较一览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代议制: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二、美国共和政体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
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两党制)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1)美国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领导人:华盛顿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5)冷战政策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发展历程独立战争——→诞生南北战争——→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冷战——→超级大国法国发展史: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中国(农耕文明)与希腊(商业文明)
、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对比
三: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的区别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古希腊的政治对比
1、政治趋势:
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则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经济: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3、政治体制: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4、体系性质:
希腊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中国近现代政治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表3: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表4: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体对比。
西方近代政体(英德君主立宪,美法民主共和)1、资产阶级代议制:(1)代议制概念: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这一制度发源于13世纪的英国,被欧美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效法,至今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确立①确立途径:革命战争(英美)、王朝战争(德意)、改革(俄日)。
②主要形式: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③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提出的一些理论。
如: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
④确立时间:19世纪70年代。
⑤基本形式:共和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和君主立宪制。
⑥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3) 基本特点(即四国政体相同点)①议会是代议制的核心。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员由普选产生。
议员职责重大,必须具备参政议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实行政党政治。
由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④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4) 历史作用:①代议制的出现,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 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②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③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5)代议制的其它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共和与议会共和)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1)美国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领导人:华盛顿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5)冷战政策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发展历程独立战争——→诞生南北战争——→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冷战——→超级大国法国发展史: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