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隧道平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9
公路隧道设计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隧道结构、支护方式和施工技术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隧道工程中的关键参数计算,如隧道断面尺寸、围岩稳定性分析等。
3. 让学生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质量管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隧道设计初步方案制定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隧道工程计算和模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隧道工程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增强对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隧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公路隧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对隧道工程的全面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定义、分类及用途-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2. 隧道设计基本原理- 隧道选址与线路设计- 隧道横断面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3. 隧道结构与支护体系- 隧道主体结构设计- 隧道支护技术-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4. 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管理5. 隧道工程计算与分析-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 隧道施工监测与数据分析6. 隧道工程案例与讨论- 国内外典型隧道工程案例介绍- 隧道工程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讨论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工程计算等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
绪论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隧道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
在贯穿我国山区的新建铁路线上,修建了大量的隧道,使我国铁路隧道的座数和总延长量,都跃居为世界各国的前列,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较先进的技术,也为铁路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隧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用于隧道工程的实践中,如:隧道的管线位移应力应变分析可以考虑采取数值模拟,把隧道与管线当作一个系统考虑——将隧道施工与管线的变形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这样就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单元模拟不同土体、管-土接触关系、管线类型以及考虑不同的隧道施工方法等,从而实现对“隧道-管线”的整体分析。
以及许多隧道的维护、整治和科研中计算机都成来一件有力的武器,隧道事业的脚步是越来越快,超长隧道、电气化隧道被人类更多的关注。
隧道工程的理论方面,分析结构内力的方法,已经从结构力学的计算转到以矩阵分析的方式用计算机计算,并进一步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从不地层压力视为外力荷载,到把围岩和支护结构组成受力统一体系的共同作用理论;从过去认为地层为松散介质,进行考虑岩体的弹性、塑性和黏性,以及各种性质的转变,拟出各种能进一步体现岩性的模型,进行受力的分析;在隧道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已经引入了不确定性的概念,现在正向可靠度设计过渡。
本文首先,通过该地区的地质、地形条件确定隧道的位置及控制高程,结合一些实际条件计算绘制边、仰坡的开挖线的有关数据并在地形图上绘制开挖线、做纵断图;然后,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级别选择合适的隧道洞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稳定性检算,以便确定洞门能否合格;接下来,根据洞门和地下水情况确定合适的隧道衬砌,并依照计算程序进行衬砌强度检算,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果不合格通过调整必要的资料来重新检算;最后,按照以上设计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进度及主要施工方法,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还要组织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这样就完成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隧道纵断面设计原则隧道是连接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其设计和建设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的纵断面设计是隧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隧道纵断面设计的原则、设计要求、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隧道纵断面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隧道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隧道纵断面的设计应以安全为前提。
隧道纵断面设计应考虑隧道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安全性、舒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保证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经济性原则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经济性为基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大小等参数。
设计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3.适用性原则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适用性为前提,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设计时应考虑隧道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确保隧道的适用性。
4.环保性原则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环保性为前提,设计时应考虑隧道的周边环境、生态保护等因素,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美观性原则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美观性为前提,设计时应注重隧道的外观形式、色彩搭配等因素,使隧道在视觉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
二、隧道纵断面设计要求1.通行能力要求隧道纵断面的设计应根据隧道的通行能力要求确定隧道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通行能力是隧道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隧道的通行能力要求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条件、交通需求、车辆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
2.安全性要求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安全性为前提,确保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隧道的安全性要求应考虑隧道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确保隧道的通行安全。
3.舒适性要求隧道纵断面设计应以舒适性为前提,确保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隧道的舒适性要求应考虑隧道的通行速度、车辆类型、交通流量等因素,确保隧道的使用舒适。
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湘湖路-亚太路)工程初步设计修改说明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湘湖路~亚太路)工程于2010年10月19日进行了初步设计审查,并于2010年11月17日进行了由萧山区政府召集的专题会议。
根据萧发改纪要(2010)100号《风情大道南伸(湘湖路~亚太路)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工程专题会议纪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一、道路平面设计1、湘湖路至休博园西大门出地段与本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设计取消工程北起点与湘湖路沟通的东接线与西接线,起点段道路线形进行了优化。
2、公交停靠站改设在辅道上,分别设置于南环路、崇化路、南三路、南四路、南五路、南六路、亚太路路口,共7对。
3、南三路节点由风情大道主线上跨南三路调整为风情大道主线下穿南三路、辅路与南三路平交的交叉方式,以改善周边地块的景观效果、提升周边地块的开发价值。
同时经规划部门同意,将规划南三路往北移动80米,以利于金西河的布设,本方案按初步设计的方案五改河,同时将本路线上的第二横河桥河道填掉,道路西侧填河路段将变为可开发土地,约5.6亩。
4、为了与远期快速路的衔接,本次设计共设置了7处出入口。
根据最新规划,南四路、南五路由十字交叉改为丁字交叉;南五路由灯控平交口改为右进右出;南六路由右进右出改为灯控平交口。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结合远期南环路、亚太路下穿以及近期南三路的下穿,对本工程全线的纵断面设计标高进行了优化调整。
1、起点段为保证湘湖路北侧隧道埋置于水面下,将起点的标高降低2米,坡度变缓。
2、根据港航处的要求,除石岩沿山河通航净空按3m控制外,其余均按不通航控制。
故本次设计石岩沿山河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抬高了1米左右。
3、南环路、亚太路近期拉坡按平交方案实施,远期预留风情大道主线下穿方案。
4、南三路段由跨线桥改为下穿隧道,故对该段纵断设计标高进行了适当地调整。
三、桥梁工程设计1、桥面纵坡根据道路纵断面调整,跨河桥梁标高作相应调整,石岩沿山河梁底抬高1米。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本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内容FOREXAMPLE:1.高速公路隧道全套毕业设计第1章概述1.1地理位置1.2设计原则依据准则和相关规范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3.1地形地貌1.3.2地层岩性1.3.3地址构造1.3.5洞口稳定性1.3.6围岩特性第2章线路平、纵断面设计2.1平面设计2.1.1一般要求及曲线要素2.1.2洞口位置选择2.2纵断面设计2.2.1隧道纵断面设计详见(地质)纵断面图2.2.2隧道及其洞口两端路线平、纵、横技术指标2.3洞门形式的选择2.3.1洞门形式选择一般原则2.3.2闫家沟隧洞门设计要点2.3.3洞门图第3章结构设计3.1概述3.2Ⅴ级围岩衬砌结构计3.2.1设计基本资料。
结构断面如图3-1所示3.2.2计算作用在衬砌结构的主动荷载3.2.3绘制分块图3.2.4计算半拱轴线长度3.2.5计算各分段截面中心的结合要素3.2.6计算基本结构的单位位移δik3.2.7计算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位移Δ1p和Δ2p3.2.8解主动荷载作用下的力法方程3.2.9求主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内力3.2.10求单位弹性反力在相应摩擦里作用下3.2.11解单位弹性反力及其摩擦里作用下的力法方程3.2.12最大弹性反力σh的计算3.2.13计算赘余力3.2.14计算衬砌总的内力并校核精度3.2.15计算衬砌总的内力并校核精度3.2.16衬砌截面强度检算3.3配筋计算第4章防排水系统4.1隧道防排水基本知识4.1.1水对隧道工程衬砌结构的影响4.1.2混凝土抗侵蚀措施4.1.3混公路隧道防水等级划分4.1.4隧道工程防排水原则4.1.5隧道工程防排水的基本形式4.1.6防排水设施施工范围的确定4.1.7防排水设计原则4.1.8一些特殊情况的措施4.2闫家沟3#隧道右线防排水概况和设计措施4.2.1隧道内外总的防排水设计和措施4.2.2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防排水4.2.3二次衬砌的防水第5章路基路面与人行横洞5.1隧道路基路面基本规定5.2闫家沟3#隧道右线路基路面概况5.3人行横洞第6章通风、照明系统6.1隧道通风系统6.1.1隧道通风概述6.1.2闫家沟隧道3#右线通风系统6.2隧道照明系统6.2.1概述6.2.2照明要求6.2.3闫家沟隧道各段的情况6.2.4灯具的选择6.2.5灯具的布置方式476.2.6停电时使用的照明47第7章施工组织设计487.1总体概况说明487.1.1工程简介487.1.2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487.2施工总体规划487.2.1隧道施工总体安排487.2.2施工队伍的设置及施工任务划分497.2.3施工队人员安排507.2.4隧道施工主要机械设备507.3临时工程及施工准备517.3.1施工总平面布置517.3.2临时工程和主要施工设施说明517.4主要项目或工序的施工方法537.4.1隧道进洞施工方法537.4.2隧道掘进施工方法547.4.3拱部超前支护557.4.4钻爆施工577.4.5初期支护587.4.6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637.4.7隧道仰拱铺砌与填充施工方法657.4.8隧道施工通风与防尘667.4.9隧道防、排水施工677.4.10施工测量687.4.11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687.4.12地质雷达超前预测预报技术707.5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707.5.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基本原则707.5.2确保总工期的目标707.5.3各队施工工期大体安排717.5.4各主要工序施工周期的确定717.5.5工程进度控制及工程管理图表737.6环境保护措施74设计总结76主要参考书目77CAD图纸(共9张)A3图纸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IV级围岩衬砌断面图隧道构造设计图防排水细部构造图人行横通道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隧道净空断面图A2图纸出口洞门图进口洞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