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横断面纵断面图
- 格式:pdf
- 大小:964.05 KB
- 文档页数:5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二〇一五年六月目 录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隧道名称 始终里程桩号 隧道长度 天台山隧道上行线隧道 K95+238~k96+704 1466m下行线隧道 K95+230~k96+688 1458m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GB01-2014;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2008;7、《公路隧道交通与辅助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F 72-2011;8、《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技术要求1、设计技术指标(1) 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直线型分离式单向行驶两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4.5.1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杭州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全长约13.9公里。
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在每小时60公里,全线采用三隧两桥的布置方式,总投资估算约44.65亿元。
该工程内容包括隧道、高架、过街设施、管理用房、道路、交通设施及景观工程等。
它将是杭州“最长”的隧道,也是目前杭州市拟建的最大市政交通项目之一。
计划2012年底开工,一旦建成,景区西边又多了一条通道,最快只要15分钟。
1.1工程概况1.1.1建设内容拟建项目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位于杭州绕城高速与西湖景区之间,市区“二环、三纵、五横”快速路网西侧,呈南北走向,南起之浦路,北至天目山路以北紫金港路,全线绕避西湖核心景区,如图紫之隧道所示:基本组成:工程由地下隧道(主线和匝道)与地面道路组成。
路线走向:工程主线起点隧道南端进出口分别设置在之浦路两侧,下穿之江路后在梅灵南路西侧进入山岭段。
为不影响景区环境,隧道紧贴核心景区影响线外围布置。
隧道出山后,沿着紫金港路下方布置,在穿过西溪路、天目山路以及塘苗路之后出地面。
南端平行匝道布置在之江路以北梦坞山谷内,出洞后与之江路平交;北端进口匝道布置于西溪路以南,与西溪路平交,出口匝道布置于天目山路。
隧道山岭段设置两个露头点,共三座隧道、两座桥梁。
本工程南起之浦路、之江路,北至紫金港路、西溪路,中间线位绕避西湖景区界线。
主线全长约13.9km,含三座隧道两座桥梁,分别为:1#隧道4860m、2#隧道4045m、3#隧道4780m。
1#桥长85m,2#桥长90m。
南北口各设置两个匝道:南进口匝道1080m、南出口匝道697m、北进口匝道500m、北出口匝道465m。
此外,在南端布置管理中心1座,占地0.22hm2;在紫金港路与浙创路交叉口布置1处地下过街通道,总长42.75m。
1.1.2技术指标工程主线起点隧道南端进出口分别设置在之浦路两侧,下穿之江路后在梅灵南路西侧进入山岭段。
为不影响景区环境,隧道紧贴核心景区影响线外围布置。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 法)4.5.1.1C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
(13)139(4)(10)5711(2)(14)(4)(10)(14)(13)(6)(12)13957111197531(12)(10)(8)(13)(14)(14)(6)(4)(14)(14)(2)1197(6)(4)(2)5317531(4)(10)(10)(10)(8)(9)(6)(6)3751(2)图4.5.1 中隔壁法(CD 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1.2施工顺序说明: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1.3施工要点(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 ;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 法)4.5.1.1C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5.1。
(13)139(4)(10)5711(2)(14)(4)(10)(14)(13)(6)(12)13957111197531(12)(10)(8)(13)(14)(14)(6)(4)(14)(14)(2)1197(6)(4)(2)5317531(4)(10)(10)(10)(8)(9)(6)(6)3751(2)图4.5.1 中隔壁法(CD 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4.5.1.2施工顺序说明: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4.5.1.3施工要点(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 ;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一套完整隧道施工图纸该帖被浏览了2726次| 回复了47次目录说明隧道工程数量表路面结构类型分段表路面工程数量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钢筋数量表隧道平面图隧道左行线纵断面图隧道右行线纵断面图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图阳平乐端洞口平面布置图朔端洞口平面布置图左行线阳朔端洞口设计图左行线平乐端洞口设计图右行线阳朔端洞口设计图右行线平乐端洞口设计图隧道临时支护设计图明洞衬砌设计图明洞衬砌配筋设计图S2型衬砌设计图S2型衬砌初期支护设计图S2型衬砌配筋设计图S3型衬砌设计图S3型衬砌初期支护设计图S4型衬砌设计图隧道防排水设计图人行道、电缆沟槽构造图内部装饰设计图行人横洞设计图行人横洞衬砌设计图行人横洞防排水设计图行人横洞电缆孔设计图行人横洞封闭门布置图行人横洞封闭门钢筋构造图进出口段路面结构图隧道进出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分块及接缝钢筋布置图隧道内路面结构图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平面分块及接缝钢筋布置图隧道水泥路面接缝构造设计图水泥路面角隅及边缘钢筋补强设计图施工程序方案图监控量测设计图隧道消防器材箱布置图射流风机布置图射流风机悬挂处衬砌钢筋构造图射流风机预埋件布置图隧道左行线照明布置图隧道右行线照明布置图隧道洞外引道照明布置图行人横洞照明布置图/neteaseivp/enterp/gps/toLogin.jsp?source=downDrawing&pk=38920037。
隧道新奥法开挖方法及工序图文详解新奥法的概念:用薄层支护手段保持围岩强度、控制围岩变形,以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并通过施工监控量测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一)横断面开挖方法1全断面开挖法2台阶法包括:(1)长台阶法;(2)短台阶法;(3)超短台阶法3分部开挖法(1)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台阶分部开挖法)(2)单侧壁导坑法(3)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4)中洞法(5)中隔壁法-CD法(6)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二)全断面开挖方法1.概念——全断面开挖法是按设计开挖断面一次爆破成型表示方法:横断面工序图、纵断面工序展开图习惯标注方法:①阿拉伯字1、2、3...表示挖掘;②罗马字Ⅰ、Ⅱ、Ⅲ...表示支护;2.施工顺序(1)钻孔台车钻眼、装药、联接导火线;(2)台车退出、引爆炸药,开挖出整个隧道断面;(3)排除危石(俗称“找顶”);(4)喷射拱圈混凝土,必要时安设拱部锚杆;(5)装碴机将石碴装入运输车辆,运出洞外;(6)喷射边墙混凝土,必要时安设边墙锚杆;(7)根据需要可喷射第2层混凝土和隧道底部混凝土;(8)量测、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变形,为支护参数修改提供依据;(9)开始下一轮循环。
3.适应条件:1)Ⅲ~Ⅰ级围岩;2)大型施工机具(钻孔台车:四臂、二臂等);3)经济性考虑:开挖距离越长越经济。
4.施工特点:1)工序少、干扰少,便于施工组织管理;2)开挖面大,便于机械化作业,爆破效果好(深眼爆破),进度快;3)开挖一次成形,减少了爆破次数,对围岩扰动少;4)地质适用范围较窄,要求地质条件较好,否则当地质条件变化时改变施工方法不易。
(三)台阶开挖方法1.特点:1)将断面分成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部分-分别开挖;2)目前适用性最广的施工方法;3)随台阶长度的调整,几乎可用于所有地层-是主导方法。
2.选择条件1)初期支护形成闭合环的时间要求:围岩越差,闭合时间要求越短,则台阶必须缩短;2)施工机械效率:效率高,则可以缩短支护闭合时间,台阶可延长;这2个条件反映一个原则:即希望初期支护尽快闭合答:发挥机械效率,保证施工经济性3.长台阶法台阶长度:L≥5B,B为洞室的宽度。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CRD工法简介 (1)三、施工环节及注意事项 (2)1、施工环节 (2)2、临时支护的拆除 (4)3、施工注意事项 (6)四、施工工艺流程 (6)五、质量保证措施 (9)1、成立CRD法施工领导小组 (9)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六、安全保证措施 (10)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0)2、隧道初支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10)七、应急预案 (12)1、编制目的 (12)2、合用范围 (12)3、应急工作原则 (12)4、组织机构 (13)5、各项风险防止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信息上报程序 (23)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起讫里程DK52+183~D1K79+405,全长27.509Km(含一个断链长度),包含隧道3.5座共计27.182Km,3座桥梁共计0.327Km,最长隧道为圆宝山隧道,全长10606m;最长桥梁为海巴洛大桥,全长200.6m;控制性工程为长坪隧道,全长9523m。
其中白岩子隧道出口车站段D1K65+319~+683段、圆宝山隧道进、出口车站段D1K65+875/~+D1K66+200段、D1K76+245~+300段施工工法为CRD工法。
二、编制依据1、丽香铁路LXZQ-4标段施工设计图纸;2、《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13-2023);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23);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23);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23)。
三、CRD工法简介CRD法施工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纵向每部拉开短步距,环向初期支护步步成环的隧道开挖方法。
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
本标段内CRD工法分左右两侧、单侧分三台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