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站布置
- 格式:pptx
- 大小:15.23 MB
- 文档页数:12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intercity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two-storey standard station; equipment area; standardization1 研究背景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区域内商务、公务、旅游和部分居民出行。
采用地铁制式的城际轨道交通因具有列车编组短、列车密度大、方便与地铁换乘、利于公交运营模式的特点而有别于国铁铁路,对车站布置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由于城际轨道交通主要功能是加强城市中心区与新城或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城市轨道交通而言,行车速度快、车站站间距大、车站规模大、施工风险高、工程造价高[1]。
地下车站作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部分,其专业众多、施工工序多,涉及土建、设备、装修等工种,各工种通常都分属于不同的设计、施工单位,需按建设先后时序分部施工,导致各施工工种施工准确性低,衔接问题多,施工周期长,频繁出现设计变更、修改、现场返工的情况[2]。
而在建的城际、市域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区大多沿用城市地铁车站较为程式化地设计,也沿袭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优点和缺点,却因城际轨道交通的行车车辆要求更高更快,反而更加放大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缺点。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城际轨道交通标准地下两层站的研究,推导出一种标准化车站布置方式,可将地下车站内建筑、结构、装修、设备管线等进行统一标准化设计施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施工工期及风险,减少设备事故检修对运营、消防安全的影响,减少工程造价,并且大大减少站内能耗,从施工到长期运营达到更为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的目标。
摘要 城际轨道交通地下两层标准车站设备区土建规模约占整个车站的1/3,随着机电系统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和运营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站设备用房机电设备用房数量、面积及规模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相应的结构开孔、消防、空调、照明、控制等需求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车站的规模及造价。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场站的布设规范1.1 轨道交通场站的布设1.1.1 轨道交通场站的分类【9】按车辆埋深可分为:浅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离小于15米。
中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离为15—25米。
深埋车站—轨道顶部到地表的距离大于25米。
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区域站、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按地下横断面形式分类:矩形断面、拱形断面、圆形断面。
按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
(我国大多采用站厅换乘)按车站站台形式: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之间,它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调剂客流、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站台空间宽阔等优点。
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的两侧,可以避免上下行乘客之间的干扰,造价低、改建容易。
但站台容积利用率低,中途改变方向要经过天桥或通道。
混合式:是综合了岛式和侧式的优点。
我国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的分级如下表:表4-11.1.2轨道交通场站布设考虑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是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而修建的,所以轨道交通无论是场站,线路都要根据规划的要求相协调一致。
城市轨道交通修建的前提是城市干道上的地面空间不能再满足车辆的快速、安全、舒适的运行,而导致经常性的堵塞。
地面常规公交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
轨道交通场站的布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交通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所以它必须与城市客运走廊相平行,还要覆盖客流集散区。
(2)要紧邻城市主干道或与之平行,为了使其他车辆与之衔接,分流。
(3)轨道交通的站点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应与城市商业中心和客流集散点相联系,最好在商业中心和客流集散点布设场站。
(4)避免重叠。
以轨道交通站点平均站距d为直径,确定站点的吸引范围,在其范围内应尽量避免选择站点。
(5)在站点规模内。
根据日期确定的规划年线网规模为基础,计算得出站点总数规模,选择站点的总数应在站点总数的基础上略有浮动。
(6)轨道交通站点的站距较常规公交大,应考虑好场站的位置,不要使乘客步行距离太长,做到最大吸引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