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1.54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电磁感应第3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材分析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
涡流和自感现象以及许多现象一样,都有利弊两个方面。
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常识以及电磁感应的相关规律,学会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旦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勢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即已经学会对自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涡流这个概念而已,也没有意识到涡流现象,线圏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涡流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的防止。
科学思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旧知识分析新问题弄清涡流产生的原因以及涡流的特点。
科学探究:通过魔术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并能分析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及实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际分析2、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际分析●教学过程1、引题: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种灶给锅加热的原理是什么?(热传递)再展示电磁炉的图片,提出问题: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什么?是热传递吗?【探究体验】电磁炉加热原理探究探究活动1:开启电磁炉一会,触摸电磁炉的炉面和锅,有什么感受?用勺子靠近电磁炉中间位置但不要接触,过一会触摸勺子和炉面有什么感受?(不是热传递)探究活动2:开启电磁炉,将带灯泡的线圈放到电磁炉面上(由边上慢慢往中间移动)观察现象,将线圈拿起靠近电磁炉观察现象,转动线圈方位,观察现象问题引导:1、电灯泡线圈接电源了吗?2、灯泡为什么能亮,线圈中电流是怎么形成的?(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4、这产生感应电流是感生?还是动生?5、磁场从哪来?是变化的还是恒定的?6、磁场的方向如何?为什么?7、若是这样,想一想电磁炉内部有个什么装置?探究活动3:打开电磁炉看一下它的庐山真面貌,看里面是否有一个线圈【思考】:结合探究活动一,思考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什么?在哪里产生了感应电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2、新课进行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一)、理论探究感生电动势的产生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运动?→猜想:使电荷运动的力可能是洛伦兹力、静电力、或者是其它力→使电荷运动的力难道是变化的磁场对其施加的力吗?(二)〔英〕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难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涡流的理解及应用★1.如图所示.当磁场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荷为什么会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提示: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力会使电荷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2.如果把导体拿走,周围空间还会有电场吗?提示:如果把导体拿走,周围空间仍存在感生电场.3.如果磁场是用变化的电流来获取的,导体用整块铁代替,如图所示.请问铁块中有感应电流吗?如果有,它的形状像什么?提示:有.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在铁块中产生感应电流.它的形状像水中的漩涡,所以把它叫作涡电流,简称涡流.总结提高1.涡流的实质.(1)涡流仍然是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它仍然遵循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特殊之处在于涡流产生于块状金属中.(2)严格地说,在变化的磁场中的一切导体内都有涡流产生,只是涡流的大小有区别,以致一些微弱的涡流被我们忽视了.2.可以产生涡流的两种情况.(1)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2)让块状金属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3.涡流中的能量转化.伴随着涡流现象,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在金属块中转化为内能.如果金属块放在了变化的磁场中,则磁场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如果是金属块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则由于克服安培力做功,金属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特别提醒】(1)涡流是整块导体中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分析涡流一般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涡流1.1 什么是涡流涡流是指在导体中,由于磁感线在导体中的变化而产生的感生电流,这一现象称为涡流。
1.2 涡流的基本特征涡流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涡流存在于导体内部。
•涡流是感生电流的一种,因此只存在于变化的磁场中。
•涡流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宽度、高度和磁感应强度等有关。
1.3 涡流的实验涡流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通有交流电的线圈和一个铜管。
•将铜管放入线圈内部。
•测量线圈的电流值和磁感应强度。
•观察铜管的运动状态。
涡流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压、电流、磁感应强度等参数的安全性。
•对于铜管的大小、形状、材质、温度等要求较高。
2. 电磁阻尼2.1 什么是电磁阻尼电磁阻尼是指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阻力而使机械系统减速的现象。
2.2 电磁阻尼的实验电磁阻尼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车和连接线圈的电路。
•将线圈和小车固定在光滑的滑槽上。
•在滑槽上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初始速度。
•测量小车的运动速度和电路的电流。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电磁阻尼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流、电压、磁场等参数的安全性。
•对于小车的形状、质量、速度等要求较高。
3. 电磁驱动3.1 什么是电磁驱动电磁驱动是指利用电磁感应作用力来驱动物体运动的现象。
3.2 电磁驱动的实验电磁驱动的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导体和线圈。
•将导体放在线圈内部,使导体与线圈垂直。
•通过交流电流产生磁场。
•观察导体的运动状态。
电磁驱动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须注意电流、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参数的安全性。
•导体的长度、材质、形状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三、课堂互动1.向学生提出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高频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涡流的概念,知道涡流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3)学生能够运用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涡流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
2、教学难点(1)对涡流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炉、金属探测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新课讲授(1)涡流①概念: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附近的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叫做涡流。
②产生条件:导体处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③特点:涡流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涡流的电流强度大,发热功率大。
④应用:利用涡流可以制成高频感应炉来冶炼金属;利用涡流可以制成电磁炉加热食物;利用涡流可以制成安检门检测金属物品。
(2)电磁阻尼①概念: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电磁阻尼。
②实例:灵敏电流计在运输时会把两个接线柱用导线短接,就是为了利用电磁阻尼来保护指针;电气列车的电磁制动也是利用电磁阻尼的原理。
(3)电磁驱动①概念: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作用叫做电磁驱动。
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教学手段:电机、变压器铁芯、演示涡流生热装置(可拆变压器)、电磁阻尼演示装置(示教电流表、微安表、弹簧、条形磁铁),电磁驱动演示装置(U形磁铁、能绕轴转动的铝框)。
教学活动:引入新课:小游戏:将一枚硬币请一位同学藏在身上,老师用考试用探测器找出来,老师举起探测器。
师:想知道这个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吗?生:想。
师:那请大家跟随我来学习《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这节课的知识。
展示幻灯片一:《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进行新课:师:前面我们探究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只有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感应电流,老师在黑板上记录);掌握了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两个方法,分别是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明白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快慢决定的;还知道了感生和动生的产生机理原来还不一样。
那么,应用所学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展示幻灯片二(此处略)问题一:线圈中有无电流产生?方向如何?生:有,方向逆时针。
问题二:电流是怎么产生的?生:变化的磁场在导线里产生了感生电场,使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如若学生感觉困难,可以引导回答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电荷要移动,需要有力的作用,此处就很容易想到感生电场了)动画演示:内圈陆陆续续增加几个线圈,是否都有电流产生,方向如何?师:如果密密麻麻的摆满线圈,不留空隙,它就变成了一个金属饼,这些电流是否依然存在?生:是。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物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2.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4. 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基本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出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3. 演示: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磁学》2. 实验器材:发电机、电流表、电阻、线圈、磁铁等3. 多媒体课件: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实验现象4. 网络资源:相关科技新闻和实例,用于拓展学生视野七、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和实验器材2. 实验室:具备进行电磁实验的条件3.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作业的平台八、教学进度安排1.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2课时2.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课时3.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2课时4. 相关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3课时5. 小组讨论及拓展:1课时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应用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完整、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 反思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六、教学资源七、教学环境八、教学进度安排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第一章:涡流1.1 教学目标了解涡流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涡流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涡流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1.2 教学内容涡流的定义: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产生条件:变化的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
涡流的计算: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变化速率。
涡流的应用:电炉、电感器和变压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涡流的产生和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涡流现象。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涡流在实际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涡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涡流计算方法的掌握。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涡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电磁阻尼2.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阻尼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掌握电磁阻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电磁阻尼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2 教学内容电磁阻尼的定义: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产生原理:导体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
电磁阻尼的计算:洛伦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强度。
电磁阻尼的应用:电机、发电机和硬盘驱动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和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阻尼现象。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磁阻尼在实际中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磁阻尼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磁阻尼计算方法的掌握。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电磁阻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电磁驱动3.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驱动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掌握电磁驱动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理解电磁驱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2 教学内容电磁驱动的定义:利用电磁力推动导体运动的现象。
产生原理:导体中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
电磁驱动的计算:洛伦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形状、尺寸和磁场强度。
电磁驱动的应用:电动机、电磁起重机和电磁推进器等。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取的内容为人教版选修3-2《电磁学》中的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这部分内容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3. 让学生了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2.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3.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涡流的产生及其对电路的影响:讲解涡流的产生原因,分析涡流对电路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涡流现象。
3. 电磁阻尼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讲解电磁阻尼的原理,分析电磁阻尼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4. 电磁驱动的原理及其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讲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分析电磁驱动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炮等。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科技展览,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炮等展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3(教案)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目标】1.了解涡流的产生过程。
2.了解涡流现象的利用和危害。
3.通过对涡流实例的分析,了解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电磁阻尼、电磁驱动。
【教学重点】通过对涡流实例的分析,了解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电磁阻尼、电磁驱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电动机、变压器铁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铁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薄片叠合而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一个整块的金属做铁心不是更省事儿?[演示1]用线圈给水加热,思考:为什么水会沸腾起来呢?二、新课教学(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结合之前的知识,讲解一下几个概念:1.感生电场: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
这种电场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它叫作感生电场。
2.感应电动势:如果此刻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是说导体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3.感生电动势:如果感应电动势是由感生电场产生的,它也叫作感生电动势。
(二)涡流1.涡流: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磁场变化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会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是像旋涡一样的闭合的曲线,我们把它叫涡电流,简称涡流。
引导学生思考:(1)如果环不断增粗直到变成一圆盘,又会发生什么现象?(2)变成方盘呢?(3)如果导体用整块铁代替,电流变化时,铁块中有感应电流吗?如果有,它的形状如何?总结:一般来说,只要空间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涡流是在整块金属内产生的感应电流。
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现在知道水为什么会沸腾吗?金属块中的涡流也要产生热量,如果金属的电阻率小,则涡流很强,产生的热量也很多。
2.涡流的应用:(1)涡流的热效应:①真空冶炼炉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电炉就是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使装入冶炼炉内的金属中产生很强的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金属熔化。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第一章:涡流1.1 教学目标了解涡流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涡流的计算方法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涡流的定义:涡流是指在导体中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
涡流的产生条件:交变磁场、导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
涡流的计算方法: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计算涡流的强度。
涡流对电路的影响:涡流会导致电路中的能量损耗,产生热效应。
1.3 教学活动引入涡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涡流的产生条件。
讲解涡流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分析涡流对电路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第二章:电磁阻尼2.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阻尼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掌握电磁阻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电磁阻尼的定义:电磁阻尼是指在导体中由于磁场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对导体运动产生的阻力。
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磁场变化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阻力。
电磁阻尼的计算方法: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计算电磁阻尼的大小。
电磁阻尼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阻尼可以用于减速、制动等领域。
2.3 教学活动引入电磁阻尼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
讲解电磁阻尼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分析电磁阻尼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第三章:电磁驱动3.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驱动的定义及其原理。
掌握电磁驱动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电磁驱动的定义:电磁驱动是指利用电磁力来驱动导体运动的现象。
电磁驱动的原理: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运动。
电磁驱动的计算方法:根据洛伦兹力定律,计算电磁力的大小。
电磁驱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电磁驱动可以用于电动机、发电机等领域。
3.3 教学活动引入电磁驱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驱动的原理。
讲解电磁驱动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分析电磁驱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4.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涡流是怎样产生的。
(2)了解涡流现象的利用与危害。
(3)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及实际应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知道电磁感应的特例,感悟普遍规律中蕴含特殊情况与特例遵守普遍规律的辩证关系,培养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涡流的概念及应用三、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复习回顾:感生电场及感生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提出问题:如果在感生电场中放入的不是一个闭合电路,而是一块金属板会怎么样呢?重点讲解一、涡流1.对涡流的理解:(1)本质:电磁感应现象。
(2)条件:穿过金属块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且金属块本身构成闭合回路。
(3)特点:整个导体回路的电阻一般很小,感应电流很大。
故金属块的发热功率很大。
2.产生涡流的两种情况:(1)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2)块状金属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
3.产生涡流时的能量转化:伴随着涡流现象,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在金属块中转化为内能。
例如,金属块放在了变化的磁场中,则磁场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如果是金属块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则由于克服安培力做功,金属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
名师点睛部分同学在处理此题时误认为金属最终停在O点,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金属块只在进出磁场时产生焦耳热,当金属块整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产生涡流,所以不损失机械能。
二、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1.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和应用(1)产生: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时,导体在磁场中就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根据楞次定律,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于是产生电磁阻尼。
任何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只要给感应电流提供回路,就会存在电磁阻尼作用。
(2)应用举例:使用磁电式电表进行测量时,总希望指针摆到所示值的位置时便迅速地稳定下来,以便读数。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教案第一章:涡流1.1 涡流的产生讲解涡流的定义:在导体中,由于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称为涡流。
通过示例,展示涡流的产生过程。
1.2 涡流的热效应讲解涡流的热效应:涡流在导体中产生,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导致导体温度升高。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涡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电磁阻尼2.1 电磁阻尼的定义讲解电磁阻尼的定义: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产生阻力,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通过示例,展示电磁阻尼的现象。
2.2 电磁阻尼的应用讲解电磁阻尼的应用:电磁阻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风扇、电磁制动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阻尼的应用。
第三章:电磁驱动3.1 电磁驱动的原理讲解电磁驱动的原理:利用电磁力,使导体在磁场中受到推力,从而实现驱动。
通过示例,展示电磁驱动的原理。
3.2 电磁驱动的应用讲解电磁驱动的应用:电磁驱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炉、电磁推进器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驱动的应用。
第四章: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比较4.1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异同点讲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异同点:三者都是利用电磁现象,但产生原理和应用场合不同。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4.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际应用场景讲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三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对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强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讲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能源转换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研究电磁现象。
第六章:涡流的应用6.1 涡流检测讲解涡流检测的原理:利用涡流的热效应来检测材料的热导率和电阻率等特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涡流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6.2 涡流加热讲解涡流加热的原理:利用涡流在导体中的热效应,进行金属材料的局部加热。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涡流是怎样产生的.(2)了解涡流现象的利用和危害.(3)通过对涡流实例的分析,了解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4)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2)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情趣,培养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涡流的概念、成因及其应用.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教学准备变压器铁芯、演示涡流生热装置、电磁阻尼演示装置、微安表、导线、电磁驱动演示装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给线圈通入直流,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一下,铁锅中水给线圈通入交变电流,一段时间后,铁锅中的水温升高,磁电式仪表的线圈常常用铝框作骨架,上.假定仪表工作时指针向右转动铝框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当蹄形磁铁转动时,穿过铝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可知,铝框受到安培力使其随蹄形磁铁转动,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板书设计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涡流1.涡流:在变化的磁场中,整块导体内部发生电磁感应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由于看起来像水中的漩涡,所以叫做涡电流,简称涡流2.涡流的利用:真空冶炼炉、探雷器和安检门3.涡流的防止(1)增大铁芯材料的电阻率,常用的材料是硅钢(2)用互相绝缘的硅钢片叠成的铁芯来代替整块硅钢铁芯二、电磁阻尼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三、电磁驱动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作用叫做电磁驱动。
第七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 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1. 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教学用具:电磁炉以及连接线圈的灯泡、变压器铁芯、、电磁阻尼演示装置(示教电流表、微安表、弹簧、条形磁铁),电磁驱动演示装置(U 形磁铁、能绕轴转动的铝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连接线圈的灯泡放在电磁炉上,开通电磁炉,灯泡发光。
出示变压器铁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铁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薄片叠合而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一个整块的金属做铁心不是更省事儿?学习了涡流的知识,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1、涡流[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开通电磁炉,不锈钢锅里的水烧热了。
为什么水被加热了呢呢?原来在不锈钢锅里有涡流产生。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涡流?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旋涡,所以叫做涡流。
课件演示,涡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 应用:利用的热效应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感应加热。
而涡流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磁场变化的频率越高,导体里的涡流也越大。
实际上,一般使用高频交流电激发涡流。
如:A. 高频焊接:线圈中通以高频交流电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
由于焊缝处的接触电阻很大,放出的焦耳热很多,致使温度升得很高,将金属熔化,焊接在一起。
我国产生的自行车架就是用这种方法焊接的。
B. 高频感应炉高频感应炉利用涡流来熔化金属。
第七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 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
教学重点:
1. 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难
点:
教学方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法:
教学用
具:电磁炉以及连接线圈的灯泡、变压器铁芯、、电磁阻尼演示装置(示
教电流表、微安表、弹簧、条形磁铁),电磁驱动演示装置(U 形磁铁、能绕轴转
动的铝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连接线圈的灯泡放在电磁炉上,开通电磁炉,灯泡发光。
出示变压器铁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铁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薄片叠合而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一个整块的金属做铁心不是更省事儿?学习了涡流的知识,同学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1、涡流
[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开通电磁炉,不锈钢锅里的水烧热了。
为什么水被加热了呢呢?原来在不锈钢锅里有涡流产生。
安
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涡流?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旋涡,所以叫做涡流。
课件演示,涡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 应用:利用的热效应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感应加热。
而涡流的大小和磁通量
变化率成正比,磁场变化的频率越高,导体里的涡流也越大。
实际上,一般使用高频交流电激发涡流。
如:
A. 高频焊接:
线圈中通以高频交流电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
就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
由于焊缝处的接触
电阻很大,放出的焦耳热很多,致使温度升得很高,将金属
熔化,焊接在一起。
我国产生的自行车架就是用这种方法
焊接的。
B. 高频感应炉属的感应炉的示意图.冶炼锅内装入被冶炼的金属,线圈通上高频交变电流,这时被冶炼的金属中就产生很强的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金属熔化.这种高频感应炉利用涡流来熔化金属。
图是冶炼金
冶炼方法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并能避免有害杂质混入被冶炼的金属中,因此适于冶炼特种合金和特种钢.
学生分组分析,变压器的铁芯为什么不是整块金属。
当变压器的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铁芯内部有变化的磁场,因而产生感生电场,引起涡流。
涡流在通过电阻时也要放出焦耳热。
2、电磁阻尼
观察
(1) 、电磁阻尼摆为何很快停下来
(2) 、金属管演示涡流的电磁阻尼现象
(3) 、弹簧振子演示电磁阻尼现象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
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阅读教材30 页上的“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挂一根磁铁,将磁铁托起到某高度后释放,磁铁能振动较长时间才停下来。
如果在磁铁下端放一固定线圈,磁铁会很快停下来。
上述现象
说明了什么?
当磁铁穿过固定的闭合线圈时,在闭合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
的磁场会阻碍磁铁和线圈靠近或离开,也就是磁铁振动时除了空气阻力外,还有线圈的磁场力作为阻力,安培阻力相对较大,因而磁铁会很快停下来。
3、电磁驱动
[演示]电磁驱动。
演示教材31 页的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驱动。
交流感应电动机就是应用电磁驱动的原理工作的。
简要介绍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例1】如图所示是高频焊接原理示意图.线圈中通以高频变化的电流时,待焊接的金属工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焊缝产生大量热量,将金
属融化,把工件焊接在一起,而工件其他部分发热很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 电流变化的频率越高,焊缝处的温度升
高的越快
B. 电流变化的频率越低,焊缝处的温度升高的越快
C.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的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小
D.工件上只有焊缝处温度升的很高是因为焊缝处的电阻大
小结:涡流的产生原理,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
以及与能量观点的结合分析
作业:
1、认真阅读教材。
2、思考并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3、收集“涡流的利用和防止”方面的资料,课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