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归纳法实现有效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归纳法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海龙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第07期归纳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作用重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解释为什么需要用归纳法,归纳法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归纳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点。
“全面发展”的提出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而化学教学也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易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前提和理念,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体现其有效性,归纳法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运用归纳法的原因归纳法即通过若干个别事例,并从中找到一个具有概括性的通用规则。
此种方法是将既有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最终总结出一个较为概括的结论。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秩序的,而是在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可循,这些规律、秩序具有可知性,而不是完全不可知。
这种现象决定了面对各种事物要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逐个地认识事物并将它们归纳总结,同时形成一定的核心思想。
对化学这门学科来讲,与其他理科相比,化学的知识较为零散、系统性也不强,具有一点“半文科”的性质,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不利于系统化的形成,使得学生当时弄懂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因此,归纳法在化学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中显得极为重要。
三、归纳法的基本思路归纳材料之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从外在的一致性到内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说是由偶然的一致到必然的一致。
归纳法所要寻找的就是隐藏在必然的一致之下的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充分的必然性自然会使本体更加暴露。
高中化学中归纳分析教学法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08T10:22:33.9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上作者:张勇强[导读] 化学科目在高中阶段是理科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让学生有巨大负担的学科。
因为化学学科的知识,相对于文科知识来说更加晦涩、抽象,且内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是十分困难的。
河北涿州中学张勇强摘要:化学科目在高中阶段是理科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让学生有巨大负担的学科。
因为化学学科的知识,相对于文科知识来说更加晦涩、抽象,且内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需要首先缕清逻辑,才能更快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点,并且熟练应用,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教学;化学教学;归纳分析教学法引言:归纳属于基本的化学思想之一,在高中化学中,它指的是学生对同类知识、概念的总结性理解能力,是促进零散知识点相统一的基本意识。
要知道,化学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归纳总结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归纳意识可以说决定了学生化学学习的最终成效,应作为重点培养的要素。
一、归纳意识的概念和意义归纳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形成化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归纳可以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所有特称对象的知识,用来形成一个类别,不完全归纳指的是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已知部分细节或事实,正确代表其余没有不被了解的事实,以及它所述的类别。
具备归纳意识和能力,学生将不必再死记硬背公式,或者机械套用公式去解决化学问题,而是能够从整体的角度,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轻松地解决同类型下的所有相关问题,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归纳分析教学法的应用(一)在新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新知识点的学习需要以许多信息为基础,只有归纳以往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才能找到规律。
高中化学归纳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化学概念和相关知识。
2. 能够运用归纳与整理的方法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
3. 能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概念和反应方程式。
4. 能够解决化学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思维整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概念的整理与归纳。
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整理与归纳。
3. 化学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2. 分组讨论与互动交流。
3. 实验操作与数据整理。
4. 思维导图与总结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整理与归纳。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整理相关知识。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归纳出来的化学概念与反应方程式。
4.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整理实验数据。
5.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整理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6.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并整理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互动,评价学生整理和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2. 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数据整理能力。
3. 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
3. 完善化学归纳与整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归纳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徐建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指出应用归纳法实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归纳法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教学;归纳法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19一个教学模式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作为教学模式,归纳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演绎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继承前人的知识财富。
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侧重归纳法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演绎法教学,有助于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合力,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对教师教学的更高要求,也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
那么,何谓“有效教学”呢?它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或者有没有教完规定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那也属于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也是属于无效的教学。
一、采用归纳法的必要性所谓归纳法,指的是由许多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中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为什么人类面对宇宙必须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呢?因为“宇宙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某种内在的结构、秩序、规律,并且这些结构、秩序、规律对于人类来说是可知,而不是完全不可知的”,它有秩序、有规律、有一定结构性地“操纵”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这就决定了人类在这个宇宙面前必须首先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事物,再把这些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一个核心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首先是归纳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
归纳总结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分析作者:伍思逸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2期摘要:归纳总结法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归纳总结法的应用有一定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以归纳总结法的基本介绍以及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总结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并给出应用的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完善对应理论,指导后续学习等。
关键词:归纳总结法高中化学化学现象化学规律引言高中化学学习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由于部分实验无法在课堂上给予演示,部分现象也无法有效观察,导致了学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归纳总结法的价值得到重视,归纳总结法是将学习得到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纳,然后经过对比分析,总结概括出属性和规律的方法。
化学学习具有抽象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是归纳总结法应用的基础。
分析相关具体内容对于后续学习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一、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是将学习得到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纳,然后经过对比分析,总结概括出属性和规律的方法。
其突出特征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在大部分科目中均有应用的空间。
就高中化学学习而言,由于其规律性明显,只需给出具体标准即可完成基础总结,之后再给出细化标准进行进一步总结,可以将相关内容明晰化,提升学习的效率。
[2]二、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1.实验展示的难度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相关研究以现象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实验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相当一部分实验内容难以在课堂上展示,导致了学习方面的困难。
比如可燃气体燃点温度相关实验,进行时有可能酿成事故。
2.现象观察的难度化学反应并不都是大规模、剧烈的,部分反应在微观条件下进行,肉眼无法分辨,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尽管其反应同样有迹可循,但由于无法观测而存在学习、理解上的难度。
3.知识点记忆的难度高中化学知识点众多,记忆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化学学习时,教师往往强调学习方法的运用,归纳总结法可以有效将各类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便于记忆和具体应用。
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归纳法实现有效教学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对教师更高的要求。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归纳法有效教学
新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则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有效。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
一、采用归纳法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归纳法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采用的认知策略。
人类首先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事物,再把这些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反映宇宙本体的核心思想。
这就是人类认识活动必须首先归纳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
具体到化学这个
学科,因为化学学科相比其他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
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每一次教学都成为教师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也使之成为帮助学生学习最有效的一次教学。
二、化学课运用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作为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而已。
得到证实的假设就是思想,它反映宇宙本体及事物本质,并在人类精神中建构起一个类似于客观存在世界的主观存在世界。
思想与知识不同,思想同宇宙本体、事物本质一样,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与唯一性,而知识只具有个别性、有限性与多样性。
通过唯一的思想掌握众多的知识,即通过“一”掌握“多”,是自然赋予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一)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达到有效,就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用归纳法,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接受。
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按归纳法阐明的,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把知识和方法都变为学生自己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普遍感到化学知识零散,似无规律,难记难学,再加上从初三到高一化学知识梯度较深、跨度较大。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教法和学法,才能使学生觉知。
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本节内容采用归纳法讲授、学习,具体来讲,就是从大量的例子和事实中发现、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将1至20号元素作为个体,分别画出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因为学生参与了发现规律,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其次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受到自己也能从具体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规律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充满探索和挑战性的学习
活动中,这样做无疑会更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也很好。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就是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
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
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引导,而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否则,会使归纳变得无序而降低效率。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如学习了化学平衡一节后,我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出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此,我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归纳出它还有哪些表观特征,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生生互动合作,不仅能使学生互相促进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三)归纳法如能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
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归纳。
归纳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
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目的在于把厚书读薄。
归纳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