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并网系统电磁兼容研究毕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49
毕业论文-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的设计摘要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更加有力的促进了汽车工业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对整个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各个电子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必须互相适应,汽车应用电子产品也就涉及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汽车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电器或设备在工作环境中能够正常的工作,并且不产生影响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等各个方面。
汽车电子化程度还在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问题日益显著。
在促进汽车电子化的同时解决电子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有助于提高汽车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因此,如何解决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和迫切的研究问题。
论文介绍了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的设计。
首先讲述了汽车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意义和就国内外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概括。
接着分析了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干扰三要素,对电磁干扰的来源,汽车电磁干扰传播途径,电磁干扰敏感器进行了简单介绍。
然后分析了在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有关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
再接下来介绍了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的标准分析。
最后,根据以上内容重点进行了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的设计。
关键词:电磁干扰;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标准IABSTRACTThe auto indust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new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bus, especiall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more powerful promoted the auto industry to high value-added direction. And these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but also to the whole car system reli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namely every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must mutually adapt, automobil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lso involves a common problem - car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refers to the electronic appliances or equipment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to normal work, and did not affect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other equipment. At present,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utomobile engine control, chassis control, carbody control, tc. Automobile electronic degree increase year by year, subsequent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 eemc problem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car electronic simultaneously solve the electrical system compatibility problems, help to improve reliability, safety, comfort car. Therefore, how to solve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emc,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utomobile and secu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research questions.This paper introduces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 emc design. First of all about car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is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simple generalization. And then analyse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three key element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ources, automobil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ransmission wa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ensors are introduced in brief. Then the car electronics system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emc design. In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s put forward the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 emc design method. Nex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emc standard analysis. Finally, accordingto the above content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 emc design.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lectronic system; Emc; Design; standard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1引言 ............................................................... - 1 - 1.1 汽车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意义....................................... - 1 -1.2国外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 - 2 -1.3国内汽车电磁兼容研究概况 ....................................... - 2 -1.4未来发展趋势 ................................................... - 3 -2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干扰三要素分析 ..................................... - 4 - 2(1 电磁干扰的来源................................................ - 4 -2(2汽车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 - 4 -2(2(1传导耦合 ................................................ - 4 - 2(2(2感应耦合 ................................................ - 5 - 2(2(3辐射耦合 ............................................... - 6 - 2(3电磁干扰敏感器 ................................................ - 6 -3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问题 ................................. - 7 - 3(1必须走出“测试修改法”的怪圈 .................................. - 7 -3(2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和依据 .......................... - 8 -3(3在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源头的根本上解决EMC问题 .................... - 9 -4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 11 - 4(1指标分配和功能分块设计 ....................................... - 11 -4(2分层与综合设计法 ............................................. - 11 -5 汽车电子系统EMC标准分析 .......................................... - 13 - 5(1汽车电子系统EMC标准与规范 ................................... - 13 -5.1.1汽车电子系统EMC标准与规范的内容 ........................ - 13-5.1.2汽车电子系统EMC标准与规范的类型 ........................ - 13- 5(2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国际标准 ................................. -13 -5(3汽车电磁兼容标准《EN)及欧盟指令 .............................. - 14 -5(4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电磁兼容标准 ............................ - 15 -5(5国际电工委员会电磁兼容标准 ................................... - 15 -5(6美国国家电磁兼容标准 ......................................... - 16 -5(7相对比较大的汽车厂的标准和规范 ............................... - 16 -5(8国家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相关标准 ................................. - 18 -6 汽车电磁兼容设计 .................................................. - 20 - 6.1 电磁骚扰 ..................................................... - 20 -III6.1.1 开关电源中的主要电磁骚扰源 ............................... -20 -6.1.2 开关电源电磁噪声的耦合通道 ............................. - 21- 6.2 电磁骚扰的抑制 ............................................... -22 -6.2.1 减小开关电源本身的骚扰 .................................. - 22 -6.2.2 接地 .................................................... - 23 -6.2.3 屏蔽 .................................................... - 24 -6.2.4 滤波 .................................................... - 25 -6.2.5 元器件布局及印制电路板布线 .............................. - 25 - 6.3开关电源电路图 ................................................ - 26 -6.3.1主电路 ................................................... - 26 -6.3.2控制电路 ................................................. - 27 -6.3.2开关控制稳压电源 ......................................... - 27 - 6.4开关电源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 .................................... - 28 -结论 ................................................................ - 29 - 参考文献 ............................................................ - 30 -致谢 ................................................................ - 31 -IV1引言1.1 汽车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意义所谓电磁兼容性可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10]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即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骚扰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与对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电力系统的运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电磁兼容性问题。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不受到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1.1 电磁干扰源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场,对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变压器: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磁通变化,从而引起周围的电磁干扰。
(3)发电机: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电场和磁场,对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1.2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表现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设备的性能下降:由于电磁干扰,电子设备的性能可能会下降,如误码率增加、数据传输速度降低等。
(2)设备损坏:严重的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如烧毁、失效等。
(3)系统不稳定:电磁干扰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运行不稳定,如电压波动、频率偏移等。
三、解决电力系统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对策2.1 优化电力系统的设计(1)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截面积:合理选择导线材料和截面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场。
(2)采用屏蔽措施:对变压器和发电机进行屏蔽,可以有效减少其产生的电磁场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3)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增加系统的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 加强电力系统的监测与维护(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通过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磁兼容性问题。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认识与了解。
2.3 采用新型技术手段(1)采用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可以用于替代部分易受干扰的电子元器件。
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的实验与优化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燃油车污染的认识加深,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会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抑制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背景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动驱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电动驱动系统由电机、电控器、电池组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机是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核心部件。
然而,电动驱动系统的高频电流和电压信号会在系统中引起电磁干扰,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磁干扰不仅会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甚至对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抑制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磁干扰的来源与特点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机部分: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频电流和电压信号,这些信号会通过电机的绕组和电缆在系统中传播,引起电磁干扰。
2. 电控器部分:电控器是控制电机运行的核心部件,其内部的功率变换部分和控制逻辑电路会产生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
3. 电池组部分:电池组中的大电流放电和充电会引起电磁干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磁兼容性。
电磁干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频谱宽: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频率范围广泛,从几十千赫兹到数兆赫兹不等。
2. 信号强度大: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信号强度往往较大,对系统和周围设备的影响较为显著。
3. 传播路径复杂: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电缆、绕组、导线等多种传播路径传播,路径复杂多样。
针对电磁干扰的来源和特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优化设计,才能有效地抑制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动驱动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兼容性设计:通过对系统结构、布局、接地、屏蔽等进行合理设计,减小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改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汽车中的功率电子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用于控制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储能装置管理和电力系统的能流调控。
然而,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如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讨论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改进的方法和技术。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减少电磁辐射,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其次,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功率电子系统在外部电磁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
同时,电磁兼容性设计还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电磁兼容性改进的方法和技术1. 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滤波器是提高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消除高频噪声和滤除电磁辐射信号,减少电磁辐射的幅度。
可以采用LC滤波器、RC滤波器等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参数和拓扑结构。
2. 接地设计与优化接地系统在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接地设计可以减少由于接地电阻产生的噪声电压,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采用良好的接地方式,如星形接地、均衡接地等,减少接地回路的电感和电容,降低电磁干扰。
3. 线束设计与优化线束是承载信号和电源的关键部件,对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屏蔽导线、分区线束和线束的合理布局。
合适的线束长度和线束间距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4. 系统屏蔽与防护在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设计中,系统屏蔽与防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使用屏蔽壳体和屏蔽罩可以有效阻止电磁辐射波的传播和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油车辆的不断挑战,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选择。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并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车辆电磁兼容性。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与车辆电磁兼容性的关系新能源汽车与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相比,具有更多的电子系统和设备,例如电动驱动系统、充电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
这些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和功率较高,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场的影响。
这些特点使得新能源汽车与车辆电磁兼容性密切相关。
二、新能源汽车的电磁兼容性问题1. 电磁辐射问题: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不加以克服,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影响正常工作。
2. 电磁耐受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由于电子装置的大量使用,会对来自外部电磁场的辐射和干扰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电磁耐受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 地面回路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结构复杂,包括车载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这些电子设备之间通过地面回路连接。
然而,地面回路的不良连接或干扰可能导致电磁噪声的产生,妨碍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电磁辐射抑制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电子系统的布局和结构,采用屏蔽和隔离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降低对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干扰。
2. 电磁屏蔽技术:在设计和制造新能源汽车时,应考虑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对敏感的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减少外部电磁场对其的干扰。
3. 地面回路设计优化:通过优化地面回路的设计,加强地面回路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接地,保证地面回路的良好导电性和电磁兼容性。
4. 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和认证机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确保其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标准。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新能源汽车中的功率电子系统作为核心部件之一,扮演着转换能源、控制电机以及储能系统的重要角色。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探讨。
一、电磁兼容性简介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共同工作的环境中同时正常工作,不互相产生干扰与影响。
对于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来说,电磁兼容性问题极为突出,需要通过设计和测试来解决。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两方面。
1. 电磁辐射:使用高频开关器件和高频传输线等技术手段时,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会产生高频电磁波辐射。
这些辐射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并可能引起电磁污染。
2. 电磁感应: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中的高功率电路和电机系统会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感应会导致系统的自激振荡、电流共振等问题,从而对系统工作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在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中,以下几个原则需要被遵循:1. 电磁辐射控制:采用合适的滤波器设计和屏蔽措施,减小功率电子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
合理布局和组织电路结构,降低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2. 电磁感应抑制:通过电感、电容等元件的选择和布局,减小功率电子系统中的电流共振现象。
优化系统的接地设计,降低系统的串扰和感应电流。
3. 合理布局:通过合理的电路板布局和线路设计,减小电磁波辐射和互感对系统的影响。
合理选择散热材料,保证系统工作稳定。
4. 规范设计:遵循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设计符合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
三、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针对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和排放性:1. 电磁兼容性仿真: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功率电子系统进行辐射和感应分析,找出系统的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及建设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各种电磁干扰也随之而来,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了压力,所以对电磁兼容性测试(EMC)的研究和建设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磁兼容测试是测试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方法,主要是用于测试产品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如辐射性干扰、传导性干扰和静电放电等影响下,是否能正常运行和满足设计参数。
电磁兼容测试可以检测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的研究还很活跃,但是,对于国内测试市场的需求同样非常迫切。
因此,开展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建设,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更是提高国内电子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了解国内外电磁兼容测试系统开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分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2. 设计并选购合适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构建并优化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的架构。
3. 研究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测试流程和方法。
4. 建立标准样本测试库,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推进测试自动化,提升测试效率和降低测试成本。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1. 构建具有可靠性和先进性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
2. 提升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成本。
3. 研究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提供标准化测试服务。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总结和分析市场需求和现有测试技术的局限性。
2. 规划测试系统的架构,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仪器,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优化方案。
3. 深入研究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测试流程和方法,建立标准样本测试库,提升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3)第1.1节电磁兼容概述 (3)1.1.1电磁兼容发展简史 (3)1.1.2 电磁兼容的含义 (3)1.1.3电磁干扰 (4)1.1.4电磁干扰三要素 (4)第1.2节电磁兼容标准 (5)第1.3节并网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6)1.3.1 并网控制技术 (6)1.3.2 能量管理与监控 (8)第1.4节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9)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9)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9)第二章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构建与装置介绍 (10)第2.1节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构建 (10)第2.2节新能源能量的转换 (11)第2.3节新能源能量的储存 (11)第2.4节光电源系统中电磁干扰问题 (12)2.4.1 光电源产生干扰的来源 (12)2.4.2 抑制电光电源磁干扰的几点措施 (13)第2.5节输出电能质量标准 (14)第三章逆变器装置的实现 (16)第3.1节逆变器主电路的实现 (16)3.1.1 Z源逆变器电路拓扑与基本原理 (16)3.1.2 Z源逆变器的波形分析 (20)3.1.3 Z源逆变器拓扑对偶分析 (26)第3.2节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实现 (28)3.2.1 逆变控制系统结构 (28)3.2.2 电流环控制策略 (28)3.2.3 Z源电容电压环控制策略 (30)第3.3节 2源型逆变器与常规型逆变器的比较 (31)3.3.1 与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比较 (31)3.3.2与电流源型逆变器的比较 (32)3.3.3不足之处的讨论 (33)第四章传导性电磁干扰(EMI)研究 (34)第4.1节线阻抗稳定网络 (34)第4.2节传导性EMI噪声分离简介 (35)第4.3节 EMI滤波器 (36)4.3.1 插入损耗的定义 (37)4.3.2 EMI电源滤波器一般常用的典型电路 (38)第4.4节 EMI滤波器的正确选用 (39)第4.5节 EMI滤波器的布局和装配 (39)第五章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实现 (42)第5.1节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发展趋势 (42)第5.2节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42)第5.3节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实现 (44)总结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基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电磁兼容研究的设计摘要当今世界,传统化石能源正走向枯竭,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促进节能降耗,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太阳能作为新型环保能源,具有地域分布广阔、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成为解决电能匮乏的新途径。
研究了一种基于导抗变换器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利用高频变压器进行能量传递和电气隔离。
相比于传统电流型逆变器,本拓扑省去了笨重的电抗器与工频变压器。
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三相并网逆变方案,相比于传统三相并网逆变器,增加了系统的冗余性;在三相电网不平衡情况下,本方法也能提供稳定的三相电流,增加系统抗电网波动能力。
在扰动观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电流控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通过检测变换器输出电流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简化控制算法,同时省去了扰动观测法中的电压传感器,降低系统成本。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单级式直接升压型三相并网逆变器,通过一级变换同时实现升压和DC/AC变换功能。
提出了一种兼有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统一控制策略,在同一套装置上既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又实现谐波补偿,提高系统利用率。
详细分析了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光伏并网、导抗变换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有源滤波AbstractNowadays,on accou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xhaustion of energy source become worse.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has been taken to agreat part of future energy strategy in most conutries.Solar has its merits such as widely region,resourceful and cleanly with no harm to environment,S0 it’s a main approach to solve the resource crisis.Th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topologies of single—phase and three—phase gird-connected based on immittance converter with high-frequency transformer and inductor are studied.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hree-phase gird-connected inverter,the novel inverter has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ing:any phase of the inverter Can work normally even if the other olle or both phases are destroyed,which enhances the system redundancy.Under unbalanced gird,the inverter also Can provide a stable three-phase current.Direct current MPPT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based on disturbance observer method.By directly detecting output current of PV converter,not only voltage sensors and current sensors in disturbance observer method are reduced,but also simple control algorithm and low cost are realized.Due to the low output voltage of PV cell arrays,a novel single-stage three-phase boost-type gird-connected inverter is studied.source gird connection with a high power factor call be realized by single—stage boost DC /AC conversion.The un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of PV gird·connected power generation and active power filtering are proposed.PV grid—connected generation and harmonic compensation are realized on the same prototype and improves the system efficiency.Reactive current and harmonic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Keywords:Photo voltaic Grid—Connected,Immittance Converter,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Active Power Filter第一章绪论电磁兼容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几乎涉及了现代科学的每一个领域。
本章就电磁兼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标准、目前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的研究现状及论文的主要工作等进行简要的阐述。
第1.1节电磁兼容概述1.1.1电磁兼容发展简史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现象同时被发现。
早在19世纪初,随着电磁学的萌芽和发展,1823年安培发表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规律。
1840年美国人亨利成功地获得了高频电磁振荡。
1864年麦克斯韦综合了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全电流定律,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提出了位移电流的理论,全面地论述了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为认识和研究电磁干扰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端。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通信、广播等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对各种电磁干扰进行控制。
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格外重视控制干扰,他们成立了国家级以及国际间的组织,如德国的电气工程师协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均投入大量人力开始对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世界性有组织的研究。
为了解决干扰问题,保证设备和系统的高可靠性,四十年代初有人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
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VDE0878。
接着美国在1945年颁布了美国最早的军用规范JAN-I-225。
在我国对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初才有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订国家级和行业级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1981年颁布了第一个航空工业部较为完整的标准HB5662-81《飞机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此后,我国在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与制订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到目前已制定了近百个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
1.1.2 电磁兼容的含义电磁兼容(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相容性包括设备内电路模块之间的相容性、设备之间的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