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现象
- 格式:pptx
- 大小:538.01 KB
- 文档页数:15
磁性材料磁化过程展开全文磁性材料的静态磁化及常用性能指标:我们已经知道,磁性材料内部具有磁畴,它们就好象众多的小磁铁混乱地堆积,整体对外没有磁性。
这时我们称材料处于磁中性状态。
但是,如果材料处在外加磁场的环境中,那么这些小磁铁(实际上是磁畴的磁矩)就会和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材料中的磁矩发生向外加磁场方向的转动,导致这些磁矩不再能相互抵消,也就是说所有磁矩的矢量和不等于零。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材料由磁中性状态变成对外显示磁矩状态的过程称为磁化。
那么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磁中性状态(即没有外加磁场),材料内部的磁矩成混乱排列,总的磁矩为零,因此材料显示的磁化强度也是零。
当磁性材料处于外加磁场中时,材料内部的磁矩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磁矩会向外磁场的方向转动,就象磁铁在磁场中转动一样。
这时,磁矩就不再是完全混乱排列的了,而是沿外磁场方向产生了一个总的磁化强度,这时我们说材料被磁化了。
并且,外磁场越大,材料内部的磁矩向外磁场方向转动的数量和程度就越多。
当外磁场足够大时,材料内部所有的磁矩都会沿外磁场方向整齐排列,这时材料对外显示的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我们说材料被磁化到了饱和。
达到饱和之后,无论怎样增大磁场,材料的磁化强度也不再增大。
因此材料被磁化到饱和时的磁化强度称为饱和磁化强度,用Ms来表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材料的磁化强度随外磁场而变化。
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际中,常把磁场和磁化强度的关系画成曲线,称为磁化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横坐标表示外磁场的大小,纵坐标表示磁化强度的高低。
磁化曲线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可逆磁化阶段、不可逆磁化阶段、饱和阶段。
在工程上,一般不用磁化强度-磁场的关系画磁化曲线,而用磁感应强度-磁场的关系画磁化曲线。
这时,磁化饱和时就有一个饱和磁感应强度(或者饱和磁通密度),用Bs表示。
以后,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我们都用的是B-H磁化曲线。
饱和磁感应强度是磁性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铁磁材料是一种具有磁性的材料,其磁化过程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磁矩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来描述,磁滞回线是指在磁场强度逐渐增加或减小的过程中,材料磁化强度的变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磁化和磁滞。
在磁化阶段,当外加磁场作用于铁磁材料时,材料内部的磁矩开始发生改变,直到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磁化强度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在饱和磁化强度之后,材料的磁化强度不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不变。
在磁滞阶段,当外加磁场强度逐渐减小时,材料的磁化强度也会逐渐减小。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磁化强度不会立即回到零,而是会在一定的磁场强度下保持一定的磁化强度,这个现象被称为剩余磁化。
当磁场强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材料的磁化强度才会回到零。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由材料内部的磁矩和外加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磁矩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材料的磁化强度发生变化。
而在磁滞阶段,材料内部的磁矩并没有完全回到初始状态,这是因为材料内部的磁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
致磁矩的改变不是完全独立的。
总之,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材料内部的磁矩和外加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磁滞回线可以描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这对于研究铁磁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显示器磁化解决方法介绍显示器磁化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显示器故障。
显示器磁化主要表现为:有一些区域出现“色斑”、局部图像发暗或者颜色变浅。
那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介绍显示器磁化的解决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显示器磁化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显示器磁化现象大多是由于显示器周围有产生磁场的设备对显像管产生了磁化作用,如电脑音箱、话筒、音响等。
一般情况下,电脑的专用音箱都是经过防磁处理的,它不会磁化显示器,但劣质的音箱就可能有漏磁现象。
如何检测显示器是否被磁化?检测显示器是否被磁化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Word软件,Word中默认的白色背景可以让你很容易发现屏幕局部颜色发生细微的变化,产生这些颜色变化可能是显示器信号线或显示卡与主板插槽的接触问题,也可能是被磁化的结果。
你可以试着轻轻动一动显示器信号电缆和断电插拔一下显示卡进行判断。
如果还没有变化,那一定是显像管被磁化了。
显示器磁化的解决方法如果发现显示器可能被磁化,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显示器周围除了机箱、键盘、鼠标之外可能有磁性的东西都搬开20厘米以外。
对于被磁化程度比较轻的显示器通过机器自身所带的消磁功能就能解决。
15英寸及以上的显示器多有自动消磁功能,选择消磁菜单后,显示器画面一抖动,消磁的过程就完成了。
不过你可能需要按动几次消磁按钮才能将异常的颜色完全去掉。
1.利用大屏幕彩电的消磁线圈消磁。
将显示器从主机上取下,使其屏幕和彩电荧光屏紧贴,开启彩电然后关机,稍等几分钟让彩电消磁电阻器冷却后再重复一次。
将显示器与计算机连好开机,就可以看到显像管的色斑已消失。
2.利用电流通过带有磁芯的电阻器所产生的磁场消磁。
先将胶质导线(或塑料绝缘导线)绕成多股线圈串联在大负载电器上(如电炉、取暖器等),接入电源,手持线圈,紧贴屏幕从一端开始向中心缓缓作圆周运动,最后将线圈与荧光屏面成直角,保持垂直方向缓慢后退至显示器1m开外,关闭电源。
重新开机,仔细观察消磁效果,如效果不佳,可重复2~3次,直至完全消除计算机屏幕因磁化造成的色斑为止。
磁滞现象的磁化过程和退磁过程
磁滞现象是指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变化过程中,其磁化与外加磁场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在磁化过程中,磁性材料会逐渐对外加磁场产生响应,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也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而在退磁过程中,当外加磁场开始减小时,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会逐渐减小,但会比外加磁场的减小幅度更缓慢。
这种磁化强度不完全随外加磁场变化的现象就是磁滞现象。
磁滞现象的磁化过程可以分为饱和磁化过程和残余磁化过程。
当外加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这一过程称为饱和磁化过程。
在饱和磁化状态下,磁性材料表现出最大的磁化强度。
而在外加磁场减小时,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并不会立即跟随外加磁场的减小而减小,而是会延迟一段时间才开始减小。
这时,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仍然保持着一个残余值,即使外加磁场降低到零,磁性材料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磁化强度。
这一过程称为残余磁化过程。
磁滞现象的退磁过程即为将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完全消除的过程。
通常通过加热,施加逆向磁场或用反向电流通过线圈来退磁。
在这一过程中,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会逐渐减小,直到最终归于零。
退磁后,磁性材料不再表现出残余磁化。
磁化的原因是什么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显现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磁化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磁化的原因磁性材料里面分成很多微小的区域,每一个微小区域就叫一个磁畴,每一个磁畴都有自己的磁距(即一个微小的磁场)。
一般情况下,各个磁畴的磁距方向不同,磁场互相抵消,所以整个材料对外就不显磁性。
当各个磁畴的方向趋于一致时,整块材料对外就显示出磁性。
所谓的磁化就是要让磁性材料中磁畴的磁距方向变得一致。
当对外不显磁性的材料被放进另一个强磁场中时,就会被磁化,但是,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磁化的,只有少数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可以被磁化。
磁化的影响在使用电脑的环境里,总免不了有其他用电设备和通讯设备。
当这些设备工作时,会成为一个电磁源,在周围形成一个磁场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形成磁场的大小和辐射的强度由这些设备的功率决定。
比如手机来电时会不断地发射电磁波,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在显示器表面发生扭曲、晃动,画面无法正常显示等现象。
要了解显示器磁化问题,必须先了解显示器显示的原理。
当显像管内部的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经强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后变成细小的电子流,再经过偏转线圈的作用向正确目标偏离,穿越荫罩的金属板或金属栅栏,轰击到一个内层玻璃涂满了无数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的屏幕上。
电子束会使得这些荧光粉发光,而这些荧光粉就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画面了。
将这些红、绿、蓝三原色以不同的强度加以混合,就会产生各种色彩。
和磁化显示器有关的就是那个偏转线圈。
它用于电子枪发射器的定位,通电后能够产生一个强磁场,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来移动电子枪。
这样一来,在显示器旁边的电磁干扰源就会对偏转线圈的磁场产生影响,会改变它的强度和方向。
由于偏转线圈的磁场强度和方向被扰乱,电子枪发射器的定位就会发生偏移,从而使射出的电子流偏离原来的轨道,轻则使画面产生色斑,重则造成画面的错乱。
老电视磁化的原因要知道电视机在正常的情况下是能够自动进行消磁的,但是电视机在遇到外界磁场过强时就容易导致电视机自动消磁之后,电视机的电路组件再次受到外界过强的磁场而磁化。
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及原理1. 引言磁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磁现象的应用及其原理,并通过列点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 磁现象的应用以下是磁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电磁铁:电磁铁利用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使临近的铁材被吸附在一起。
电磁铁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吊车、电磁门等设备,也经常在家庭中用于制作磁性黑板、吸附物品等。
•磁卡:磁卡是一种以磁记录方式存储信息的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卡、地铁卡、门禁卡等。
磁卡通过在卡片表面涂覆磁性材料,利用磁场的改变记录信息。
•扬声器:扬声器是利用磁场作用力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设备。
通过交流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使得音膜受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磁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是一种可测量磁场大小及方向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指南针、磁力计、地震仪等领域。
•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转换电能和机械能的设备。
通过利用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或者电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电能的转换。
3. 磁现象的原理磁现象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磁场:磁现象是由磁场引起的。
磁场是围绕着磁体或通过电流所产生的线圈周围的空间区域。
磁场具有方向和大小,通过磁感线来表示。
磁感线离开磁南极,穿过空间,并汇聚到磁北极。
磁场的强弱与磁体的性质有关。
•磁性物质:磁性物质是指具有磁性的物质,如铁、钴、镍等。
这些物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磁化现象,即磁场将其内部的磁偶极子组织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宏观的磁性。
磁性物质可以通过磁化方式实现磁化,包括永磁方式和临时磁化方式。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电流通过一个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磁场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有关。
根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垂直于手的方向,则磁感应线方向则垂直于手心朝向的方向。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当磁场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在磁场中的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1磁性材料及其磁化磁性材料的基本现象一、自发磁化:从“磁性来源”中我们了解到,某些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自旋磁矩不能抵消,从而产生剩余的磁矩。
但是,如果每个原子的磁矩仍然混乱排列,那么整个物体仍不能具有磁性。
只有所以原子的磁矩沿一个方向整齐地排列,就象很多小磁铁首尾相接,才能使物体对外显示磁性,成为磁性材料。
这种原子磁矩的整齐排列现象,就称为自发磁化。
既然磁性材料内部存在自发磁化,那么是不是物体中所有的原子都沿一个方向排列整齐了呢?当然不是,否则,凡是钢铁等就会永远带有磁性,成为一块大磁铁,永远能够相互吸引了(实际上,两块软铁不会自己相互吸引)。
事实上,磁性材料绝大多数都具有磁畴结构,使得它们没有磁化时不显示磁性。
二、磁畴:所谓磁畴,是指磁性材料内部的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都象一个个小磁铁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如右图所示。
各个磁畴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磁畴壁。
宏观物体一般总是具有很多磁畴,这样,磁畴的磁矩方向各不相同,结果相互抵消,矢量和为零,整个物体的磁矩为零,它也就不能吸引其它磁性材料。
也就是说磁性材料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对外显示磁性。
只有当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它才能对外显示出磁性。
下图为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磁性材料中常见的磁畴形状,其中左面是软磁材料常见的条形畴,黑白部分因为不同的磁畴其磁矩方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亮度,它们的交界面就是畴壁;中间是树枝状畴和畴壁;右面是薄膜材料中可以见到的磁畴形状。
实际的磁性材料中,磁畴结果五花八门,如条形畴、迷宫畴、楔形畴、环形畴、树枝状畴、泡状畴等。
既然磁畴内部的磁矩排列是整齐的,那么在磁畴壁处原子磁矩又是怎样排列的呢?在畴壁的一侧,原子磁矩指向某个方向,假设在畴壁的另一侧原子磁矩方向相反。
那么,在畴壁内部,原子磁矩必须成某种形式的过渡状态。
实际上,畴壁由很多层原子组成。
为了实现磁矩的转向,从一侧开始,每一层原子的磁矩都相对于磁畴中的磁矩方向偏转了一个角度,并且每一层的原子磁矩偏转角度逐渐增大,到另一侧时,磁矩已经完全转到和这一侧磁畴的磁矩相同的方向。
磁学中交变磁场与铁磁材料的相互作用磁学是研究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交变磁场与铁磁材料的相互作用是磁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铁磁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具有明显磁化特性的材料。
交变磁场则是指在时间上变化的磁场。
在磁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交变磁场与铁磁材料的相互作用来了解磁场的性质以及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变磁场对铁磁材料的影响。
当交变磁场作用于铁磁材料时,铁磁材料会发生磁化现象。
这是因为铁磁材料中的微观磁矩会随着交变磁场的变化而改变方向。
当交变磁场方向与铁磁材料的磁矩方向一致时,铁磁材料的磁矩会增强,磁化强度也会增加;当交变磁场方向与铁磁材料的磁矩方向相反时,铁磁材料的磁矩会减弱,磁化强度也会减小。
这种交变磁场对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被称为交变磁化。
交变磁化是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与此相对应的是直流磁化,即在直流磁场作用下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
直流磁化与交变磁化的区别在于,直流磁化是指铁磁材料在恒定磁场下的磁化行为,而交变磁化是指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化行为。
这两种磁化行为在物理机制上有所不同,但都与铁磁材料中的微观磁矩有关。
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不仅与交变磁场的频率有关,还与交变磁场的幅值有关。
当交变磁场的频率较低时,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主要受到磁滞效应的影响。
磁滞效应是指铁磁材料在磁场变化过程中,磁化强度不能实时地跟随磁场变化,而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这种滞后现象导致了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下的磁化行为与交变磁场的频率有关。
当交变磁场的频率较高时,磁滞效应的影响减弱,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主要受到铁磁材料本身的磁化特性的影响。
除了磁滞效应外,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下还存在其他的磁化机制。
其中一个重要的磁化机制是涡流损耗。
涡流是指在交变磁场作用下,铁磁材料中的电流会形成一个环状流动的电流。
这种环状电流会产生额外的能量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涡流损耗会导致铁磁材料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铁磁材料的磁化行为。
磁铁之间的现象
磁铁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主要涉及磁力的吸引和排斥。
1. 磁吸引:当两个磁铁的北极和南极相对时,它们会产生吸引力,即互相吸引在一起。
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所致。
2. 磁排斥:当两个磁铁的北极或南极相对时,它们会产生排斥力,即互相推开。
这也是由于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3. 磁场形状:磁铁的磁场是呈现出特定形状的,通常被称为磁力线。
磁力线从一个磁铁的北极出发,经过空间,再进入另一个磁铁的南极。
磁力线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
4. 磁场的强度:磁铁的磁场强度取决于磁铁本身的性质和大小。
较大、较强的磁铁会产生更强的磁场,而较小、较弱的磁铁则会产生较弱的磁场。
5. 磁铁的磁化:磁铁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或其他磁铁的作用而磁化。
一旦磁铁被磁化,它会保持一定的磁性,直到受到其他磁场的干扰或被加热。
这些现象是由磁铁内部的微观磁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磁铁中的微小磁矩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重新排列,从而产生磁场。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这些磁场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磁铁之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磁性材料的吸附、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
深入理解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磁化现象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1]。
磁化方法1.用磁体的南极或北极,沿物体向一个方向摩擦几次2.在物体上绕上绝缘导线,通入直流电,经过一段时间后取下即可3.使物体与磁体吸引,一段时间后物体将具有磁性原理磁性材料里面分成很多微小的区域,每一个微小区域就叫一个磁畴,每一个磁畴都有自己的磁距(即一个微小的磁场)。
一般情况下,各个磁畴的磁距方向不同,磁场互相抵消,所以整个材料对外就不显磁性。
当各个磁畴的方向趋于一致时,整块材料对外就显示出磁性。
所谓的磁化就是要让磁性材料中磁畴的磁距方向变得一致。
当对外不显磁性的材料被放进另一个强磁场中时,就会被磁化,但是,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磁化的,只有少数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可以被磁化。
磁化影响在使用电脑的环境里,总免不了有其他用电设备和通讯设备。
当这些设备工作时,会成为一个电磁源,在周围形成一个磁场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形成磁场的大小和辐射的强度由这些设备的功率决定。
比如手机来电时会不断地发射电磁波,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在显示器表面发生扭曲、晃动,画面无法正常显示等现象。
要了解显示器磁化问题,必须先了解显示器显示的原理。
当显像管内部的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电子束,经强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后变成细小的电子流,再经过偏转线圈的作用向正确目标偏离,穿越荫罩的金属板或金属栅栏,轰击到一个内层玻璃涂满了无数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的屏幕上。
电子束会使得这些荧光粉发光,而这些荧光粉就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画面了。
将这些红、绿、蓝三原色以不同的强度加以混合,就会产生各种色彩。
和磁化显示器有关的就是那个偏转线圈。
它用于电子枪发射器的定位,通电后能够产生一个强磁场,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来移动电子枪。
这样一来,在显示器旁边的电磁干扰源就会对偏转线圈的磁场产生影响,会改变它的强度和方向。
由于偏转线圈的磁场强度和方向被扰乱,电子枪发射器的定位就会发生偏移,从而使射出的电子流偏离原来的轨道,轻则使画面产生色斑,重则造成画面的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