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2
第9讲图形的运动知识点一:旋转1.旋转的意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点(或旋转中心):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就是旋转点(或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旋转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就是旋转角度。
3.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向和位置变化了。
4.图形旋转的性质:旋转时,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图形的每个点、每条线段、每个角都绕旋转点按旋转方向转动了大小等于旋转角度的角。
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2)明确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3)根据旋转方向,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原图形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垂线;(4)在所画垂线上量出或数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到原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5)顺次连接所找到的对应点,即可得到原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知识点二:利用平移或旋转等变换方式拼图先观察变换后的图形,然后思路分析其中的每部分可以由原始图案经过什么样的变换得到,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可以有不同的变换方法。
考点一: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及位置【典例1】.(2020秋•德江县期末)下面四个图形只能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即可画出每个图形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能画出无数条对称轴;能画出两条对称轴;能画出三条对称轴;能画出六条对称轴。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典例2】(2020秋•深圳期末)在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扇形中,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种.A.1B.2C.3【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在同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由此即可判断出给出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答】解:在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扇形中,其中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等腰三角形和扇形2种.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特征.考点2:旋转【典例1】(2020•长沙模拟)如图,三角形ABC怎样旋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绕B点逆时针旋转90°B.绕B点顺时针旋转90°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D.绕C点逆时针旋转180°【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点B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BC′。
下图中图形B看作图形A绕点O( )时针方向旋转( ),又向( )平移( )格得到;图形D看作图形C绕点P( )时针方向旋转( ),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得到。
答案:顺 90°下 3 逆 90°上 3 左 3解析:根据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找到图形的关键点。
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又向下平移3格得到的图形B;图形C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3格得到图形D。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平移和旋转的应用》精准讲练根据观察,图形B看作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又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D看作图形C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3格得到。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
( )答案:×解析:将这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先画出来,再对比判断即可。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应该是。
所以判断错误。
下列各组图形,只通过平移或旋转,不能形成长方形的是()。
A.B.C.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逐项进行旋转平移,然后解答。
A.可以绕两个三角形的交点顺时针旋转180度,形成长方形;B.先向上平移一格,再绕两个图形的相交点逆时针旋转90度,形成长方形;C.通过平移旋转无法形成长方形;D.可以把右下的图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左下的图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5格就得到了长方形。
故答案为:C按要求作图。
(每小格边长表示2米)(1)B点在A点的()面的()米处。
A点在C点()偏()()°方向上。
(2)把梯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把梯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度,用数对表示旋转后梯形D点的位置是()(画出图形)。
(3)把这个梯形按3∶1的比画出放大后的图形,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
答案:(1)通过观察图形可知,B点在A点的南面的2×2=4米处。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讲课教师: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认识旋转要素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意见不统一。
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①学生举例。
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②教师举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动态)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第1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5“练习二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
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要素1.课件出示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看见风车在旋转,时钟转动起来等等。
师:看一看这些物体的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的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旋转现象,并能对其进行判断。
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判断“道闸挡车杆的运动”和“秋千运动”是旋转现象,说明学生对旋转角度不是360°及比较复杂的旋转现象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称为旋转运动。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它是怎样旋转的。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在回答“旋转”时,最好让学生对着具体的物体比画一下是怎样旋转。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简单描述后,教师板书课题:旋转(1)。
【设计意图】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时,具体实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荡秋千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随堂测试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一、单选题1.如图,A是正三角形中心点,沿中心点A转动图形,至少转()度,能与原三角形重合。
A. 90B. 180C. 1202.下面的图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3.在方格纸中将一个图形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6格,接着向右平移2格,最后向下平移6格,这时图形相当于由原来的位置()。
A. 向右平移6格B. 向右平移2格C. 向左平移2格4.下面关于三角形a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三角形a绕点C逆时针旋转180°得到三角形bB. 三角形a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得到三角形bC. 三角形a绕点B顺时针旋转180°得到三角形bD. 三角形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b5.下图中,线段A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是()。
A. AOB. BOC. COD. BC6.如果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可以用数对(5,6)表示,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3格,这时点A用数对()表示。
A. (9,9)B. (8,10)C. (2,10)D. (3,10)二、判断题7.这个图形可以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
()8.旋转和平移都改变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9.等边三角形绕三条高的交点旋转60°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10.将一个正方形沿着某一点旋转90°,可能与原图形重合。
()11.将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三、解答题12.在横线上填上“旋转” 或“平移”13.画一画,填一填。
(1)画出把长方形绕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2)旋转前A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旋转后A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把三角形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4)画出三角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1后的图形。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º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 ),∠B的对应角是( ),∠BCB'是 ( )°答案:点A′线段A′B′∠B′ 120解析: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运动叫作图形的旋转,由此解答即可。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精准讲练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º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点A′,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B的对应角是∠B′,∠BCB'是120°作△ABO关于直线X的轴对称图形,再把绕点B的对称点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向右平移2格得到图1。
( )答案:×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左边画出三角形AB0的对称点A′B′O′,再依次连接即可得到三角形ABO的轴对称图形A′B′O′;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点B′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即可化成旋转后的三角形A″B″O″;根据平移的特征,三角形A″B″O″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2个后的图形三角形A′″B′″O′″;看是否与图1重合,重合答案正确,否则不正确,据此解答。
由分析作图如下:三角形A′″B′″O′″与图形1不重合。
故答案为:×下面的图形中,()是由旋转得到的。
A.B. C.D.答案:D解析:根据旋转的定义,结合旋转图形的特征,一一判断各个图形是否是旋转得到的即可。
A. 可通过平移得到;B. 可通过轴对称得到;C. 可通过轴对称得到;D. 可通过旋转得到。
故答案为:D(1)用数对分别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A(,)B(,)C(,)。
(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八格,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3页例1和第84页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共教学两个例题,容量大,其中例1教学旋转的含义,例2是让学学生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
特别选取了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钟摆、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描述与操作相结合体会旋转的含义,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旋转的含义、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课件、钟面学具:钟面、小棒、三角形、学习单、尺子、铅笔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1.师生活动:做举手动作(举起、放下)两次。
问:我们做的这几个动作,让你想起数学当中的什么运动现象呢?(旋转)2.揭题引入:旋转现象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这节课来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
(出示课题)二、借助钟面,体会意义1.呈现生活实例,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与旋转中心。
(1)出示有趣的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达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将下面图案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图案是()。
A. B. C. D.2.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3.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 )A. 20°B. 26°C. 30°4.如图,将立方体绕它的对角线AC1旋转,应该形成()种立体图形.A. B. C. D.二、判断题5.轴对称后的图形同样也可以通过旋转和平移的到()6.钝角就是比直角大的角。
()三、填空题7.利用图形的轴对称、________和________变换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8.由________组成9.把图1中的正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所形成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图2的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四、解答题10.(1)点M的位置可用数对________表示,点N的位置可用数对________表示,点P的位置可用数对________表示。
(2)从方格图上标出点L(3,5)并把M、N、P,L四个点用线依次连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绕P点顺时针旋转90°。
11.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①将长方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
②将小旗围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③将平行四边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
五、作图题12.画出下面的长方形先向右平移6个格,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13.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上图,三角形ABC中,用数对表示A的位置(,);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与三角形ABC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把图中的圆按1:2缩小,画出新图形,新图形的面积是原来圆面积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将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图案是。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解读图形的变换是在学生在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去情境进行安排的。
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问题。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学生的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知识。
教材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欣赏设计内容是结合主题图中的图案,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利用图形变换进行设计图案带来的美感。
这一内容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二.单元总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周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对称和旋转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相同.()【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旋转得到的图形互相重合,即得到图形的方向位置相同.【解答】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相同.故答案为:✓.2.【答题】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3.【答题】按照下图变化规律,第4个图形是().A. B. C.【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找规律.【解答】由图可知,图中的三角形依次逆时针旋转90°,旋转90°得到.选B.4.【答题】下图中,(),可使两个图形合成一个长方形.A.把图甲绕A点顺时针旋转90°B.把图乙绕A点顺时针旋转90°C.把图甲绕B点逆时针旋转90°D.把图乙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解答】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①找出原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所在的位置;②根据对应点旋转90°,对应线段长度不变来找出关键点旋转后的对应点;③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能得到旋转后的图形.将图乙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刚好和图甲合成一个长方形.故选B.5.【答题】图形B是由图形A通过()得到的.A.平移B.旋转【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旋转.【解答】旋转就是物体绕一个点向某一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由图可知,图形B是由图形A通过旋转得到的.选B.6.【答题】下面的图形中,()不能由上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平移与旋转.【解答】平移时,物体或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不发生改变.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无论怎么平移或旋转,阴影部分与圆一直位于对角线位置,所以不能由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故选B.7.【答题】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ABEF旋转到长方形ADNM的位置,那么是绕()旋转的.A. 点AB. 点BC. 点CD. 点D【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旋转.【解答】由图可知,长方形ABEF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长方形ADNM的位置.故选A.8.【答题】下面图中,图中线段AB围绕A点旋转到的位置,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度.A.30B.60C.90【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在旋转作图时,一定要明确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解答】根据旋转的性质并结合题意可知:图中线段AB围绕A点旋转到的位置,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选C.9.【答题】钟面上,时针围绕钟面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才能从6时走到9时.A.90°B.180°C.360°D.120°【答案】A【分析】钟面上每两个大格所成的角为30度,即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从6时走到9时,时针从数字“6”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数字“9”,走过了3个30°,据此解答.【解答】9-6=3(个),30°×3=90°,所以钟面上,时针围绕钟面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才能从6时走到9时,如图.选A.10.【答题】钟面上时针从13:00到15:00,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A.30度B.60度C.90度D.120度【答案】B【分析】钟面上每两个大格所成的角为30度,即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从13:00到15:00,即时针从数字1到了数字3,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个30°,据此解答.【解答】钟面上时针从13:00到15:00,即从数字1旋转到数字3,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个30°,是30°×2=60°(如图).所以钟面上时针从13:00到15:00,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度.选B.11.【答题】钟面上时针从3:00到6:00,是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A.90°B.60°C.180°【答案】A【分析】钟面上每两个大格所成的角为30度,即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再求钟面上从3:00到6:00经过几个小时,从而计算出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的度数.【解答】360÷12=30°,那么从3:00到6:00经过了6-3=3小时(如图),所以钟面上时针从3:00到6:00,是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3×30°=90°.选A.12.【答题】从下午4:00到晚上9:00,钟面上的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A.60°B.120°C.150°D.180°【答案】C【分析】钟面上每两个大格所成的角为30度,即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钟表上4时到9时,时针走了5个大格,所以是30×5=150度.【解答】360÷12=30°,钟表上4时到9时,时针走了5个大格(如图),30°×5=150°,所以从下午4:00到晚上9:00,钟面上的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50°.选C.13.【答题】钟面上从9时到15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A.90B.120C.150D.180【答案】D【分析】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所对的角度是30°,从9时到15时旋转经过了6个大格,用格子数乘30度即可解答.【解答】钟面上从9时到15时,即时针绕中心点从数字9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数字3,时针走了6个大格,如图.所以钟面上从9时到15时,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6=180°.选D.14.【答题】钟面上从上午11:00放学到下午2:00到校,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度.A.30°B.90°C.180°【答案】B【分析】时针走完一圈是360°,钟面一共是12个大格,每个大格是30°,所以当时针从上午11:00放学到下午2:00刚好旋转了90度,也就是一个直角.【解答】从上午11:00放学到下午2:00共经过3小时,即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个大格(如图),所以钟面上从上午11:00放学到下午2:00到校,时针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3=90°.选B.15.【答题】下面图中,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是().A. B. C. D.【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在旋转作图时,一定要明确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根据旋转点特征,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B点不动,A点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旋转后点图形.【解答】由图可知,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是.选C.16.【答题】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后,这棵小树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______度.【答案】90【分析】小树绕O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就是小树直立时与地面的角度.【解答】小树直立时和地面是垂直的,所以这棵小树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17.【答题】钟面上时针从上午9时开始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180°,走到了下午______时.【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旋转的含义.【解答】如图所示,钟面上时针从上午9时开始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了180°,走到了下午3时.故此题的答案是3.18.【综合题文】【答题】指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______”.【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解答】“12”与“3”和“9”之间的夹角都是90°,沿顺时针旋转90°转到“3”(如图),因此指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3”.故此题的答案是3.【答题】指针从“12”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到“______”.【答案】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解答】“12”与“9”和“3”之间的夹角都是90°,沿逆时针旋转90°转到“9”(如图),因此指针从“12”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到“9”.故此题的答案是9.。
第五单元第2课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习任务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学校班级姓名课题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第2课时)学习任务会利用图形旋转的特性,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形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学习难点】探索图形旋转的画法,把图形的旋转分解为对应点的旋转。
【课前任务单】1.回顾,观察图中的三角尺,说一说它是怎样进行旋转的?(动态演示三角形在方格纸中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0的过程)总结:1.旋转三要素:2.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自学教材84例3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新知探究部分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部分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收集整理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笔记:【课中任务单】任务一:按要求画出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例3:尝试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图形吗?的(1)思考:图形的三要素。
(2)结合图形旋转的特性,确定画图的关键。
(3)操作过程:(4)检验:结合旋转的特性,检查所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5)小结:任务二:按要求画出逆时针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1.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①自己试着画一画;②和组员分享你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成果【趁热打铁1】2. 下图,图形①绕点A()时针旋转()度后是图形③;图形()绕点A()时针旋转90度是图形②。
3.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组成一个(),它有()条对称轴。
【趁热打铁2】4. 画出长方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5. 画出下图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