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过滤层析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30
凝胶过滤层析的基本操作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利用一种孔隙较小的基质(凝胶)将分子按照大小分离,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非亲和层析法,因为分离是通过分子与基质之间的排斥效应进行的,而不是通过特定的信号配对。
1.准备样品:将待纯化的生物大分子样品(如蛋白质溶液)处理成适合进行层析的条件。
这通常包括调节样品的pH值、离子强度、缓冲剂等。
2. 准备层析柱:选择合适的凝胶填料,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尺寸。
凝胶填料可以是聚合物凝胶或硅胶凝胶。
聚合物凝胶(如Sephadex、Sepharose等)常用于分离中等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而硅胶凝胶(如Sephacryl等)则适用于分离较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
3.平衡柱:将层析柱与缓冲液平衡。
通常用适当的缓冲液(如甘氨酸盐缓冲液)进行平衡,以确保柱内填充物的孔隙充满均匀。
4.样品加载:取适量的样品,在不破坏填充物的情况下缓慢地、连续地将样品滴入柱顶端。
加载速度要缓慢,以确保样品充分进入柱内而不是渗漏到填充物外。
5.洗脱:在缓冲液的作用下,样品溶液逐渐沿柱体下滤。
较小的分子会占据填充物内较小的孔隙,因此会与缓冲液一起快速通过填充物,而较大的分子则会在填充物中逐渐滞留。
洗脱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目标分子的大小。
6.收集洗脱液:用收集管接收洗脱液,以便将目标分子收集起来。
7.考虑后续处理:根据需要,纯化后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处理,如浓缩、冻干或储存等。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试剂、分离过程温和且不破坏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但也需要注意凝胶的选择、控制操作速度、适当调节缓冲液等因素,以获得最佳的纯化效果。
另外,凝胶过滤层析不能对极低分子量的物质进行有效分离,且柱内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较大的生物大分子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分离。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凝胶过滤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凝胶过滤,又称分子筛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分离技术。
层析柱内填充带有小孔的凝胶颗粒,凝胶颗粒的孔径大小不同。
当含有不同大小蛋白质的混合溶液通过层析柱时,小分子蛋白质能够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中,从而在层析柱中停留时间较长;而大分子蛋白质则无法进入孔隙,在层析柱中的停留时间较短。
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混合样品(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2. 凝胶过滤柱(如Sephadex G-75)3. 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4. 离心机5. 分光光度计6. 移液器7. 玻璃棒8.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柱的制备:将凝胶过滤柱垂直放置,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去除凝胶颗粒表面的杂质。
2. 样品的制备: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混合样品,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3. 样品的加载:将样品缓慢加入层析柱的顶部,使其自然流下。
4. 洗脱:用缓冲液以恒定流速(如1 mL/min)洗脱层析柱,收集洗脱液。
5. 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洗脱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记录不同洗脱峰的位置和峰面积。
6. 收集:根据蛋白质含量变化,收集不同洗脱峰的蛋白质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洗脱曲线:根据洗脱曲线,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在层析柱中的洗脱顺序。
通常,小分子蛋白质先被洗脱,而大分子蛋白质后被洗脱。
2. 蛋白质分离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洗脱峰的峰面积,可以评估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峰面积越大,说明蛋白质含量越高,分离效果越好。
六、实验讨论1. 凝胶过滤是一种高效、简便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2. 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受到凝胶类型、柱径、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凝胶类型和操作条件。
3. 凝胶过滤可以与其他分离技术(如SDS-PAGE、电泳等)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效果。
凝胶过滤层析基本原理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技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凝胶材料的孔隙结构,通过分子大小和电荷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分子从其他分子中分离出来。
在凝胶过滤层析中,常用的凝胶材料包括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这些凝胶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可以形成一种网络状的三维结构。
目标分子可以通过这些孔隙进入凝胶内部,而其他分子则因孔隙的大小或电荷而无法进入,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分离。
凝胶过滤层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加载、洗脱和分离。
首先,将混合物样品加载到凝胶柱上,样品中的分子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的不同,以不同的速率进入凝胶内部。
然后,通过洗涤凝胶柱,将非目标分子洗脱掉,使其通过凝胶柱。
最后,目标分子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例如改变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等,从凝胶中洗脱出来。
凝胶过滤层析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同时,凝胶材料的孔隙结构可调控,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凝胶材料和孔隙大小,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效分离。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基于凝胶材料的分离技术,通过利用凝胶的孔隙结构和分子特性的差异,实现混合物中目标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该技术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对于生物分子的研究和应用具有
重要意义。
凝胶过滤层析实验凝胶过滤作为实验室最常用的层析方法之一,无疑是众多层析方法中最娇贵的存在。
原理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的,凝胶过滤填料中含有大量微孔,只允许缓冲液及小分子量蛋白质通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及一些蛋白复合物则被阻挡在外。
因此,高分子量的蛋白质在填料颗粒间隙中流动,比低分于量蛋白更早地被洗脱下来。
最大的蛋白质分子最早流出柱子,因为它们在到达柱底前经过的体积最小。
中等大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填料分子中较大的孔内,因此它们晚一些到达柱底,而小蛋白质可以逬入所有填料的孔内,有最大的通过体积,故最后到达柱底。
材料与仪器蛋白质溶液缓冲液、蓝色葡聚糖溶液、乙醇、乙腈、乙酸、胃蛋白酶低压层析系统操作步骤1.凝胶的填装1.1凝胶的溶胀如果凝胶是脱水的干粉(例如Sephadex)在使用前需要溶胀。
1.1.1一份凝胶加10份的缓冲液,原则上应将凝胶颗粒放入洗脱缓冲液中。
1.1.2在摇床上或手动搅拌混合,避免使用电力搅拌器。
因为机械搅拌力会导致凝胶颗粒破裂成碎片,这些细小的碎片将干扰层析。
如果出现细小的凝胶碎片可将凝胶浆悬浮,待凝胶颗粒沉降后,去除上清,重复几次,直到液相不再混浊为止。
1.1.3自然溶胀需要24 h至数天,为了加速溶胀,可用热法溶胀。
即在沸水浴中将凝胶浆逐渐升温至近沸,这样可加速溶胀平衡,通常1~2 h即可完成。
这种方法不但省时,还可以排除气泡和消毒。
1.1.4无论凝胶是否需要溶胀,为了防止气泡影响层析,需用水泵或真空泵对凝胶浆抽气1 h。
1.2装柱1.2.1将层析柱垂直安装在无直接光照、无空气对流处,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使层析柱内产生气泡。
通常放在专用的层析冷柜中;1.2.2装柱前取3/4体积的凝胶和1/4体积的缓冲液制成凝胶浆;1.2.3对于经常使用的层析柱,建议使用一个商品化的流动相接头(flow adaptors)。
它对柱床表面有保护作用,还可以避免样品中的大颗粒混入凝胶中,从而延长层析柱的寿命;1.2.4将缓冲液加入层析柱,当有缓冲液流出时关闭柱的出口。
凝胶过滤层析
凝胶过滤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它可以将混合溶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
该方法主要利用一种含有疏水性的底物的结构性聚合物(凝胶)作为滤床,通过滤床上物
质的比较灵活的空间配比,利用物质的大小、形状、电荷、形态等分子特性的不同,进行
凝胶过滤层析,实现它们的分离和分离富集提纯加离。
凝胶过滤层析实验室分析中,根据物质与凝胶分子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离子交换
层析和非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式。
离子交换层析中,常用的凝胶有Amberlite XAD-2、Amberlite IR-120等;而非离子交换层析中,常用凝胶有Sephadex G-50、Sepharose 4B、Flysorb V、ComboGel等。
凝胶过滤层析实验属于实验离子交换,首先应正确配置实验设备,然后将原混合胶固
化成凝胶颗粒,最后将混合溶液放入过滤室中,并以规定的渗透速率和浓度进行过滤,
实现各成分的分离和分离技术的提纯。
通过此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分离和提纯高浓度的有
用物质,而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物质,获得较高纯度的有用物质。
凝胶过滤层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快捷、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药用
植物材料及药物分析、环境污染物实验分析、食品分析、细胞培养分析等领域,可满足实
验研究中分离富集提纯加离的需要。
【实验目的】掌握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实验原理】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筛层析、排阻层析。
是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
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流下时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下来的路程短,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
1、器材:核酸蛋白检测仪、层析柱、水浴锅、真空泵2、试剂:SephadexG-25【实验步骤】(1)凝胶的选择:在经过膜分离后,分子量<5000。
本次实验选用G-25葡聚糖凝胶(分离范围1000-5000)。
(2)柱子的选择:分子量<5000,膜分离后玉米肽中不同的小肽分子量比较接近,属于分级分离,所以选用50*1.6规格的柱子。
(3)干凝胶用量的计算:柱子体积/膨胀度,G-25膨胀度是4~6。
(4)凝胶的预处理:将干胶颗粒悬浮于5-10倍量的蒸馏水或洗脱液中充分溶胀,溶胀之后将极细的小颗粒倾泻出去。
可以用玻璃棒搅拌,但是不能剧烈,防止凝胶破裂。
多洗几次,尽量洗干净。
自然溶胀费时较长,加热可使溶胀加速,即在沸水浴中将湿凝胶浆逐渐升温至近沸,1-2小时即可达到凝胶的充分胀溶。
充分溶胀后,进行真空脱气。
(5)洗脱液的选择:本实验采用蒸馏水做洗脱液。
(6)凝胶的填充:将层析柱与地面垂直固定在架子上,然后将处理好的凝胶倒入柱子里,不能有气泡,要防止干柱。
(7)柱平衡:装柱完成后,用洗脱液来平衡柱子,直至核酸蛋白检测系统基线保持水平半个小时以上。
(8)上样:上样量在5%~10%。
(9)标准曲线的制作:本次实验用到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杆菌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M=612.6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307.33;杆菌肽M=1422.69)。
三种肽各称取0.03g 配成2ml,进行层析,在恒定流速下进行凝胶过滤层析。
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它利用了凝胶的孔径大小,将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凝胶过滤层析柱装满含有孔径较大的凝胶颗粒的柱子。
当混合物被施加于柱子上方时,较大的分子无法通过凝胶颗粒的孔径,而较小的分子可以流过凝胶颗粒,并逐渐被洗脱出来。
这样,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中,而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则被洗脱出来。
通过控制凝胶孔径的大小,可以根据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凝胶颗粒。
常见的凝胶颗粒包括琼脂糖、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等。
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基于凝胶的筛分作用,而凝胶颗粒的孔径大小可以调节分子质量的分离范围。
这种方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用于蛋白质的富集、分离和纯化,为后续的实验和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