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解剖及病理取材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86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解剖结构,掌握小鼠的内部器官位置和形态。
2. 熟悉解剖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实验材料1. 小鼠尸体1具2. 解剖器械:解剖剪、镊子、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等3. 实验室常用溶液:生理盐水、酒精、碘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小鼠尸体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皮肤,暴露出肌肉层。
(2)用解剖剪剪开肌肉层,暴露出内脏器官。
2. 解剖观察(1)观察小鼠的头部结构,包括颅骨、眼、鼻、耳等。
(2)观察小鼠的颈部结构,包括气管、食管、颈动脉、颈静脉等。
(3)观察小鼠的胸部结构,包括心脏、肺、胸膜等。
(4)观察小鼠的腹部结构,包括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生殖器官等。
(5)观察小鼠的盆腔结构,包括生殖器官、直肠、肛门等。
3.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小鼠解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器官位置、形态、颜色等。
(2)对异常情况或病变器官进行描述,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结构(1)颅骨:小鼠颅骨分为前颅、中颅和后颅,具有保护脑部的作用。
(2)眼:小鼠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具有较好的视野。
(3)鼻:小鼠鼻部具有嗅觉功能,对周围环境敏感。
(4)耳:小鼠耳朵较小,但具有较好的听力。
2. 颈部结构(1)气管:小鼠气管位于颈部,负责呼吸。
(2)食管:小鼠食管位于气管下方,负责食物的传输。
(3)颈动脉:小鼠颈动脉负责输送血液至头部。
(4)颈静脉:小鼠颈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头部输送回心脏。
3. 胸部结构(1)心脏:小鼠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肺:小鼠肺位于胸腔内,负责气体交换。
(3)胸膜:小鼠胸膜具有保护肺脏的作用。
4. 腹部结构(1)肝脏:小鼠肝脏位于腹腔左侧,具有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2)胆囊:小鼠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储存胆汁。
(3)胃:小鼠胃位于腹腔左侧,负责消化食物。
实验一畜、禽病理剖检的技术实验目的与意义:通过观模尸体剖检的全过程,初步掌握规范的畜、禽剖检操作技术和剖检方法,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
实验原理:观看畜、禽剖检后,可以进一步判断分析病理变化,进行病理诊断。
实验器材:实验教学录像及解剖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解剖刀、骨剪、锯等)。
实验内容步骤:(一)解剖器械的认识及使用方法(二)尸体剖检尸体剖检前外部检查辨认尸体变化(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尸体腐败),营养状态(胖、瘦、严重瘦弱),皮肤及皮下组织状,可视黏膜及天然孔状态。
尸体剖检顺序禽(鸡)的剖检术式:采用背位方式,剖检之前,用消毒水将绒毛浸湿,防止绒毛飞扬扩大传染。
尸体取背卧位,将头部、两肢固定于解剖板。
剪开胸腹部皮肤,打开体腔后,把肝、脾脏、腺胃、肌胃和肠管一起取出。
然后切去胸部肌肉,用骨剪剪去胸骨与肋骨的连接部,去掉胸骨,打开胸腔全部。
再用骨剪剪开喙角,打开口腔,将舌、食管、嗉囊从颈部剥离下来。
再用手术刀柄钝性分离肺脏,将肺、心脏和血管一起采出。
肾脏位于脊椎深凹处,应用钝性剥离方法取出。
鼻腔可用骨剪剪开,轻轻压迫鼻腔内容物。
脑的采出需将关节部皮肤剥离,用骨剪将颅骨、顶骨作环形剪开,将大、小脑采出。
反刍动物(羊)的剖检术式:采用左侧卧位方式,剥皮、切开腹腔之前先把右侧的前肢和后肢卸下来,从荐部向脐部前延切第一切线开腹腔,第二切线沿着肋骨弓向前到软骨,在肋骨与胸骨连接锯断,沿着肋软骨部位切断,再切开横隔膜,暴露了整个胸腔。
注意胸腹腔器官的位置。
在第四胃后部十二指肠的起始部做双结扎,在十二指肠后端和空肠相连的地方也做个双结扎,在结扎之间剪断肠管,找到直肠,做个单结扎,在远端剪断。
进行肠道摘离,胃剥离,剥离肝脏,摘除肾及肾上腺,用环切的办法摘除骨盆腔器官,胸腔器官和气管的器官一并摘除,脑部打开颅腔,把头部在枕寰切断。
然后分别进行器官的检查。
小猪的剖检术式:采用背位体式,背靠下,把四肢与躯干之间的关连系切开,使猪背部稳定靠在解剖台上。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小鼠的解剖及组织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小鼠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掌握小鼠的解剖方法和操作技巧。
3、观察小鼠主要器官的组织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
2、实验器械: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手术刀、大头针等。
3、实验试剂:75%酒精、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步骤(一)小鼠的处死1、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的头颈部,右手拉住小鼠的尾巴,将小鼠头部用力向后上方牵拉,使小鼠的颈椎脱位,迅速死亡。
(二)小鼠的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小鼠的整体外形,包括体型、毛色、头尾、四肢等。
2、注意小鼠的性别特征,雄鼠的生殖器距离肛门较远,有明显的睾丸;雌鼠生殖器距离肛门较近。
(三)小鼠的解剖1、将处死的小鼠仰卧固定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酒精棉球擦拭小鼠腹部的皮毛,使其湿润。
3、用手术刀在小鼠腹部正中线从胸骨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处做一个纵切口,然后沿两侧腹股沟向左右横切,小心地剥离腹部皮肤。
4、沿腹白线切开腹壁肌肉,暴露腹腔。
注意不要损伤腹腔内的脏器。
5、观察腹腔内的脏器位置和形态,依次辨认肝、胃、肠、脾、肾等器官。
(四)小鼠器官的观察和组织取样1、肝脏:观察肝脏的颜色、质地和分叶情况。
用镊子轻轻夹取一小块肝脏组织,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于后续的组织切片制作。
2、胃:观察胃的形态和位置,区分胃的贲门、幽门和胃体。
3、肠:观察小肠和大肠的区别,注意肠壁的结构和肠系膜的分布。
4、脾:观察脾的形状和颜色,注意其与周围组织的连接。
5、肾:观察肾的位置、形态和颜色,区分皮质和髓质。
(五)小鼠胸腔的解剖1、用剪刀小心地剪断肋骨,打开胸腔,暴露心肺等器官。
2、观察心脏的外形和位置,区分心房和心室。
3、观察肺的形态和颜色,注意其与气管的连接。
(六)小鼠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如有条件)1、将取好的组织块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制作成组织切片。
2、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切片进行染色。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进行解剖,了解小鼠的主要器官位置和结构,掌握解剖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约20-30g)2. 实验器材:解剖台、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解剖显微镜、生理盐水、酒精、碘酒、棉球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小鼠置于解剖台上,用棉球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湿润小鼠的皮肤,以便于解剖操作。
2. 解剖过程:(1)切开皮肤:用剪刀沿小鼠腹部正中线剪开皮肤,注意避免损伤内脏器官。
(2)暴露内脏:用镊子提起皮肤,显露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生殖器官等。
(3)解剖器官:用解剖刀和剪子依次解剖各个器官,观察其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4)记录数据:详细记录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1)心脏: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呈红褐色,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心脏壁由心肌组成。
(2)肺:肺位于胸腔两侧,呈粉红色,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密相连,有利于气体交换。
(3)肝脏:肝脏位于腹腔右上侧,呈红褐色,具有解毒、代谢和储存营养物质等功能。
(4)胃:胃位于腹腔左侧,呈粉红色,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胃壁具有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功能。
(5)小肠:小肠位于腹腔中部,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6)大肠:大肠位于腹腔右下方,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7)肾脏:肾脏位于腹腔腰部,呈红褐色,具有过滤血液、生成尿液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等功能。
(8)膀胱:膀胱位于腹腔底部,呈粉红色,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9)生殖器官: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阴茎等;雌性小鼠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
四、实验心得体会1. 解剖操作过程中,要熟练掌握解剖刀、剪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内脏器官。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兽医解剖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兽医解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认识动物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分析动物疾病与器官结构的关系。
二、实验对象实验动物:成年家兔一只三、实验器材解剖盘、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解剖针、解剖镜、注射器、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纱布、剪刀、解剖图谱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家兔的外形结构,了解其基本生活习性。
2. 处死家兔:用注射器抽取10ml空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入,使其死亡。
3. 打开皮肤:用剪刀沿家兔腹中线剪开皮肤,直至肛门处,将皮肤向两侧翻开。
4. 分离肌肉:用手术刀和手术剪分离肌肉,暴露内脏器官。
5. 解剖内脏器官:(1)消化系统:观察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系统:观察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循环系统:观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泌尿系统: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生殖系统:观察雄性生殖器官(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等)和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的结构和功能。
6. 观察各器官的病变情况,如有无炎症、肿瘤、寄生虫等。
7. 解剖完成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内脏器官,并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家兔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
消化过程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主要在口腔、咽、食道和胃进行,化学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
2. 呼吸系统:家兔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主要在气管、支气管和肺进行,内呼吸主要在组织细胞内进行。
3. 循环系统:家兔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器官。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肺循环负责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家兔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
动物病理切片取样标准
动物病理切片的取样标准通常遵循以下几点:
1.取材时间:在动物死后24小时内取材,以保证病理组织的新鲜度。
2.取材部位: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选择病变明显、典型的部位进行取材。
同时,为了全面反映
病变情况,需要从多个部位取材,包括病变部位和周围正常组织。
3.取材厚度:取材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1.5cm×1.5cm×0.3cm为宜,最厚不超过0.5cm。
4.取材数量:根据实验目的、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等因素确定取材数量,以确保能够充分反映病变情
况。
一般情况下,每只动物至少取三叶肝、脾、肺、肾等器官。
5.取材标记:取材后应做好标记,以便于后续的组织学观察和病理诊断。
标记应包括动物编号、取
材部位、日期等信息。
6.注意事项:在取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人为污染。
同时,应保持取材工具的清洁和卫
生,以免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动物病理切片的取样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应遵循以上几点原则,以确保取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取材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小鼠的解剖学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动物抓取、麻醉、解剖等。
3. 增强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2只2. 实验仪器:解剖台、手术刀、剪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生理盐水、纱布、注射器、酒精、棉球、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动物准备- 将小鼠置于解剖台上,用纱布包裹四肢,使其固定。
- 用酒精棉球对小鼠进行消毒。
- 在小鼠的头部进行标记,以便后续操作。
2. 麻醉- 称量小鼠体重,根据体重计算所需戊巴比妥钠的剂量。
- 将戊巴比妥钠溶液注射至小鼠腹腔,剂量为0.5ml/100g体重。
- 观察小鼠的反应,待其进入麻醉状态。
3. 解剖- 在小鼠腹部正中线处切开皮肤,暴露腹壁肌肉。
- 用解剖剪沿腹壁肌肉剪开,暴露腹腔。
- 观察腹腔内的器官,包括肝脏、胃、肠、脾、肾脏、卵巢/睾丸等。
4. 器官分离- 用解剖剪将肝脏、胃、肠、脾、肾脏、卵巢/睾丸等器官与腹腔相连的组织分离。
- 将器官放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形态和结构。
5. 系统观察- 观察心脏,记录其形态、大小和结构。
- 观察肺脏,记录其形态、大小和结构。
- 观察大脑,记录其形态、大小和结构。
- 观察眼睛,记录其形态、大小和结构。
- 观察骨骼系统,记录其形态、大小和结构。
6. 器官保存- 将器官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纱布包裹。
- 将器官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四、实验结果1. 腹腔器官- 肝脏:呈暗红色,质软,表面光滑。
- 胃:呈暗红色,质软,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
- 肠:呈暗红色,质软,分为小肠和大肠。
- 脾:呈暗红色,质软,呈椭圆形。
- 肾脏:呈红褐色,质软,呈豆形。
- 卵巢/睾丸:呈淡红色,质软,呈椭圆形。
2. 系统器官- 心脏:呈粉红色,质软,分为心房和心室。
- 肺脏:呈粉红色,质软,呈海绵状。
- 大脑:呈粉红色,质软,分为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的解剖结构,掌握基本的解剖技巧。
2. 通过解剖观察小鼠的主要器官,了解其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小鼠一只2. 解剖台3. 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生理盐水、棉球等4.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小鼠用棉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浸湿,使其充分吸水。
- 将小鼠放置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其颈部皮肤,暴露气管。
2. 气管和心脏解剖:- 用解剖剪剪开气管,观察气管的分支情况。
- 沿着气管向上剪至颈部,暴露出心脏。
-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了解心脏的结构。
3. 肺部解剖:- 沿着气管向上剪至胸腔,暴露出肺部。
- 观察肺部的结构,了解肺泡的形态和分布。
4. 肝脏和胆囊解剖:- 在肝脏下方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出肝脏和胆囊。
- 观察肝脏的形态和颜色,了解肝脏的功能。
- 观察胆囊的形态和结构。
5. 胃和肠道解剖:- 沿着胃和肠道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出胃和肠道。
- 观察胃的形态和结构,了解胃的功能。
- 观察肠道(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结构,了解肠道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6. 肾脏和输尿管解剖:- 在肾脏位置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出肾脏和输尿管。
- 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 观察输尿管的形态和结构。
7. 生殖系统解剖:- 在生殖系统位置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出生殖器官。
- 观察生殖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生殖系统的功能。
8. 神经系统解剖:- 在颈部剪开皮肤,暴露出神经系统。
- 观察神经系统的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9. 实验结束:- 将小鼠解剖后的器官依次放入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 清洁实验台,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1. 小鼠的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2. 小鼠的肺部有丰富的肺泡,肺泡之间有细支气管连接。
3. 小鼠的肝脏呈红褐色,胆囊呈绿色。
4. 小鼠的胃呈囊状,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大肠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动物取材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取材实验,掌握常见动物解剖学知识,了解动物结构与功能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二、实验设备1.手术刀2.手术剪3.解剖钳4.解剖刀5.扁平硬化板6.化验手套7.标本袋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动物标本,确认体表无明显感染及其他病变。
2.麻醉动物,通常使用硬化扁平板或注射麻醉剂。
3.制定解剖计划,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解剖部位。
4.用手术剪或手术刀,剪开皮肤和肌肉,注意不要损伤内脏。
5.使用解剖钳或手术刀,剪开胸腔或腹腔,取出内脏,如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等。
6.检查内脏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7.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织解剖,如取出脑、骨骼、肌肉、神经等。
四、实验步骤1.检查动物标本,确认没有明显感染及其他病变。
2.使用麻醉剂或硬化扁平板麻醉动物。
3.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解剖部位。
4.用手术剪或手术刀,剪开皮肤和肌肉,注意不要损伤内脏。
5.使用解剖钳或手术刀,剪开胸腔或腹腔,取出内脏。
6.检查内脏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7.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织解剖,如取出脑、骨骼、肌肉、神经等。
8.将取得的标本进行处理,如冷藏或保存在标本袋中。
9.清理实验工具,消毒处理。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按照伦理规范,保证动物的利益和福利。
2.实验前,应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实验安全。
3.实验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及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穿实验服等。
4.在解剖过程中,应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对内脏造成损伤。
5.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废物进行妥善处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此次动物取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动物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关系,掌握了动物解剖学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总体来说,本实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动物取材的方法和技巧。
2. 熟悉实验动物解剖的基本操作。
3. 了解实验动物取材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实验动物取材是生物学、医学等科研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
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解剖,获取所需组织、器官或细胞等,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特性。
实验动物取材要求操作规范、熟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豚鼠等。
2. 实验器材: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针、解剖剪、解剖刀、玻璃器皿、酒精、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3.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石蜡、石蜡切片机、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动物置于解剖盘中,用酒精消毒。
(2)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实验动物全身松弛。
(3)用剪刀剪开实验动物的皮肤,暴露肌肉、血管和内脏。
2. 解剖操作(1)用解剖剪剪开实验动物的腹部,暴露内脏。
(2)用解剖刀分离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
(3)用解剖针分离血管,获取血液。
(4)用剪刀剪开实验动物的头部,暴露大脑、脊髓等器官。
3. 组织处理(1)将获取的组织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2)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3)将包埋好的组织进行切片。
4. 显微镜观察(1)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获取了实验动物的内脏、血液、大脑、脊髓等组织,并进行了切片处理。
2. 结果分析(1)实验操作规范,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动物取材过程中,注意了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避免了实验动物的痛苦。
(3)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实验器材的消毒和保养,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讨论1. 实验动物取材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操作规范、熟练至关重要。
2. 实验过程中,应关注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
3. 实验动物取材后,应及时进行组织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观察和识别动物的主要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3. 理解各器官系统在动物体内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对象小白鼠三、实验器材解剖盘、手术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注射器、生理盐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小白鼠处死,并脱去其体毛。
- 将小白鼠平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其整体结构。
2. 外部观察:- 观察小白鼠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和尾部。
- 注意观察皮肤、毛发、眼睛、耳朵、鼻子、牙齿、爪子等特征。
3. 解剖皮肤:- 用手术刀沿小白鼠的腹中线切开皮肤,直至肛门。
- 用解剖剪剪开皮肤,暴露出肌肉层。
4. 解剖肌肉层:- 沿着肌肉层切开,暴露出内脏器官。
- 观察肌肉的形态、颜色和质地。
5. 解剖内脏器官:- 解剖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等。
- 解剖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 解剖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淋巴管等。
- 解剖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
- 解剖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6. 观察和记录:- 观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颜色和质地。
-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器官的内部结构。
- 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文字描述和绘图。
7. 整理和总结:- 整理实验器材,清洗解剖盘。
-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五、实验结果1. 小白鼠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等。
2.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3.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淋巴管等。
4.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
5. 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六、实验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动物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动物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