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教案(课堂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31.65 KB
- 文档页数:6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掌握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无脊椎动物实验的操作技巧;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无脊椎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使用放大镜观察、解剖工具的使用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4. 学生汇报:每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无脊椎动物特征。
三、教学评价2. 学生汇报的表现:评价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理论知识测试:评价学生对无脊椎动物分类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无脊椎动物标本、放大镜、解剖工具等;2. 教学课件:无脊椎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操作步骤;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规定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范;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5.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无脊椎动物,记录其特征,并绘制一幅无脊椎动物的图画。
2. 课后探究: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否掌握到位;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 学生汇报是否流畅,团队合作是否默契;4. 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高中生物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和特征3.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不同类型的动物教学内容:1. 动物的基本特征:多细胞、无细胞壁、异养生物、有运动能力、有神经系统等2.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教学准备:1. PPT2.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3. 实验用具:显微镜、玻片、标本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共同特征2. 讲解: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3. 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动物标本或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并讨论它们的分类和特征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探讨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我们理解动物世界的重要性教学评估:1. 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描述他们对观察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和发现扩展活动:1. 课外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外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分类2. 动物标本展示:组织学生自行收集并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标本,让更多同学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探索欲望?2.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分类识别?3. 学生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是否能够做出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2. 定期进行学生知识检测,检查学生对动物分类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动物科学教案6篇动物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2、对探究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怀、爱惜动物。
活动预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
活动过程冬天你会怎么过?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严寒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小朋友们真会想办法,严寒的冬天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袜子,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
还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调、炉火、取温器取暖。
还可以通过做各种运动来增加热量,增加反抗力。
从而使自己更不会那么冷。
那小动物们是怎么来过冬的呢?动物怎么过冬?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
森林里的动物要预备过冬。
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叙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马上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幼儿自由猜猜各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2、依据幼儿的答复,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温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
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温和的外套。
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
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适服睡大觉。
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
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预备,好吗?动物们确定会很快乐地告知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方法。
仿照动物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隐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答复:“我是松鼠,冬天到了我要找好多食物存起来”“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
”“我是蛇,我住在洞里。
”“我是狮子,冬天到了我要换掉一皮毛”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详细又清楚。
一、教案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和伦理意识。
四、教学内容:1.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对实验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别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等。
2. 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四、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包括舒适度、疼痛管理、心理健康等。
2. 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和伦理原则。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验动物福利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增强伦理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六、教案名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熟练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和伦理意识。
九、教学内容:1.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特点;2. 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3. 实验动物福利及伦理。
十、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的认识。
动物科学教案6篇写教案时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创新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动物科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动物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各种"动物之最",了解一些动物的各种特征,积累相关经验。
2、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产生保护小动物的欲望。
活动准备:ppt课件、"动物之最"表格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1)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
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2)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究竟有多高吗?(3)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呢?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而非洲象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4、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它的头小身子大,不会飞但是跑得很快。
动物科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2.动物科学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书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飞行?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冬眠?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讲授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5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解释动物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范围和意义;3.介绍动物科学常见的研究方向,如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动物保护学等。
第三步: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享PPT,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进化论、自然选择、遗传学等;2.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科学的原理。
第四步:介绍动物科学的方法(20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2.解释这些方法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探究实践能力培养(25分钟)1.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科学研究方向;2.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方向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实地调查,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3.分享小实验或实地调查的设计,让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讨论;4.带领学生总结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动物科学研究。
第六步:小结与课堂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动物科学的小研究报告;3.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动物科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课程名称:动物科学基础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授课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和生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动物科学的跨学科特点。
2. 动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动物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动物科学?动物科学有哪些研究领域?二、讲授新课1. 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动物科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 强调动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多个领域。
2. 动物科学的研究内容- 讲解动物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繁殖与生产、动物疾病防治等。
-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动物科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3. 动物科学的应用领域- 讲述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动物科学在哪些方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动物科学,培养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动物科学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应用。
2. 收集并整理动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兴趣。
2. 课堂讨论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动物科学教案一、引言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的生理、行为、遗传等方面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掌握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动物科学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动物科学实践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科学的实际应用;2.激发学生的动物科学实践兴趣。
四、教学内容1. 动物科学概述•动物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动物科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动物科学实验室技巧的学习•实验室安全与实验室道德规范;•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
3. 动物科学实践的案例学习•饲养与繁殖技术的应用;•动物行为观察与分析;•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实践。
4. 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完成•制定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目标和计划;•完成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执行和报告;•分享和交流动物科学实践成果。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技巧和案例等内容。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活动,学习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动物科学实践案例,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4.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动物科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实验技能: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项目成果:评估学生的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和项目报告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教材:《动物科学导论》;•实验室设备和材料:包括显微镜、计量器具等。
八、教学时序1.第一周:动物科学概述的讲授;2.第二周:实验室技巧的学习;3.第三周:动物科学实践案例学习;4.第四周: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设计和计划;5.第五周:动物科学实践项目的执行和报告。
《动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所属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48学时 1.5 学分(全学年)一、实验教学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体系。
动物学实验以动物进化主线的代表动物为实验材料,观察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胚胎发生;对部分动物进行培养和分类。
动物学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部分,其中贯穿着生物学原理、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技巧。
二、实验教学要求动物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动物解剖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其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综合性实验研究,理解动物结构的系统发生。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除巩固和充实课程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生物学素质,学习从事生物学工作的基本技能。
(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动物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的有序性和相关性,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
增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主要以实验过程及报告内容(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山西师大实验设备处统一印制的实验纸。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试剂与仪器、实验流程、实验结果与分析)为评分标准。
最后对多次实验成绩进行总分平均即为本门课程成绩。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组织细胞的观察(2学时)(1) 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 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 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动物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实验三扁形动物门一、实验目的:1、了解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方法;2、通过对涡虫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及涡虫纲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华枝睾吸虫及猪带绦虫观察,掌握寄生扁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4、认识常见的扁形动物;二、内容及步骤:(一)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寄生扁虫的收集:与当地医院或屠宰场联系,从病人或带病动物体中获得标本,从动物的肠壁或血管壁上分离扁虫时,不可直接用手或镊子在虫体的中部发力,应小心将虫体的头节或吸盘从动物的肠壁或血管壁上分离出,洗净并固定之;(二)涡虫装片及的观察:区分三胚层结构,外胚层有单柱的表皮细胞(腹面的有纤毛)、杂有腺细胞、表皮细胞内为非细胞构造的基膜;中胚层形成肌肉层和实质组织,基膜以内依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皮肌囊),实质组织填充于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呈网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状的构造,故无体腔,内胚层形成单层肠上皮组织。
(三)华枝睾吸虫整体装片的观察:(具体内容可参看课本P126图6-19A)1、大小、形状:(如葵花籽仁,扁平柳叶状),淡红色,具有两个吸盘;2、消化系统:口(位口吸盘中央),咽(口吸盘后的球形肌肉部分),食道(咽后短的直管),肠管(两支,位身体两侧,通往体后端,无侧支的盲管);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略弯曲且多分支)、排泄囊、排泄孔(位末端)4、生殖系统:复杂,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观察的重点之一):精巢:位体后端,2个,分支状,前后排列——名称的由来,每个精巢中央部各向前以发出1根细管即输精小管,于中部汇合成)输精管,其前端膨大为储精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雌性: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黄腺,梅氏腺,劳氏管,子宫,雌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四)猪带绦虫头节及节片装片的观察(重点观察生殖系统结构):头节、颈节、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猪囊尾蚴。
动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动物的细胞与组织一、目的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内容1. 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马蛔虫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
2.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二、操作及观察(一)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取材→置滴有0.7%NaCl溶液的载玻片→加盖玻片→加一滴0.1%的亚甲蓝→镜检。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辨认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三)上皮组织: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四)疏松结缔组织:辨认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五)血细胞:区别人、蛙红血细胞的结构。
(六)肌肉组织:平滑肌、横纹肌三、作业绘人口腔上皮细胞图实验二变形虫和草履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观察,了解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略)三.操作与观察1.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培养2.变形虫的观察:质膜、外质、内质、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及伪足的形成3.草履虫的观察:1)前、后端的观察;2)运动方式3)结构观察:表膜、纤毛、刺丝泡、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注意:前后端伸缩泡间及伸缩泡和收集管间收缩时有何规律?4.其它原生动物的观察四.作业绘变形虫和草履虫全形放大图实验三水螅及其它腔肠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材料(略)三.操作与观察1、水螅的活体观察、刺细胞、刺丝的观察。
外形及对刺激的反应,区别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辨认内、外胚层的各种细胞。
捕食活动纵切片:区别口端、基盘、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横切片(高倍镜):外胚层:外皮肌细胞——为一层排列整齐的大型细胞。
间细胞——位于皮肌细胞间,小圆形,常数个聚集一起。
刺细胞——皮肌细胞间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
神经细胞——呈三角形,位于外胚层基部,胞核染色极浅。
感觉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皮肌细胞间。
实验一:动物细胞一、实验目的(一)掌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一)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二)马蛔虫卵有丝分裂装片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显微镜、培养皿、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牙签、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蓝、擦镜纸、吸水纸、马蛔虫卵有丝分裂切片四、实验操作及观察(一)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擦净盖玻片,在盖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1滴,用无菌牙签粗短在自己口腔面颊内侧轻刮几下,均匀涂在载玻片生理盐水中铺平,盖上盖玻片,无留气泡,在低倍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光线调暗,找到细胞后转到高倍镜,观察上皮细胞形态呈扁平多边形,辨认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颗粒状结构为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必不可少)和内含物(代谢产物和进入细胞的外来物,无代谢活性),其它均质半透明的胶状物为细胞基质。
在盖片一侧滴加亚甲基蓝,另一侧吸水纸抽吸,可使细胞着色,细胞质为浅蓝色,细胞核染色深。
(二)马蛔虫卵有丝分裂装片的观察在示范玻片中辨认染色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注意分裂各期的特点,找到各部分的结构并拍照标明。
前期:染色体出现,着色较深,中心粒已分裂为二,向两极移动,形成纺锤体。
在前期结束时,核膜及核仁消失。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中心粒到达两极,纺锤体最大,染色体数目很清楚。
后期:各染色体已纵裂为二,分别向两极移动,细胞已开始分裂,细胞中部出现凹陷。
末期:细胞分裂为二,染色体消失,重新组成的核出现。
五、报告绘人口腔上皮细胞2-—3个,详绘其中一个。
生物绘图:生物绘图是形象的描绘生物外形、结构和行为等的一种重要的科学记录方法。
其原则是要求对所绘的生物对象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充分了解其有关形态结构特征。
在此基础上,准确、严谨、简要、清晰地绘制。
生物图不同于美术图,所绘的图形要具有真实性,不能任意臆造,加以美化,图只能用点和线来表示,不可涂黑。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室规则(一)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四)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整洁。
(六)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
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教师报告。
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一)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实验室。
(二)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三)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工具。
(四)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工作。
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实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五)在生物学实验中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它只是观察的记录。
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精确。
一般绘图的时间应占实验时间的一小半左右。
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四、绘图注意事项(一)绘制科学的图应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地观察标本。
(二)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纸面力求整洁。
(三)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楚。
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上绘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的空地。
(四)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方便展现出图中要求表示的各部分。
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短,按照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用铅笔先轻轻描在纸上。
(五)先用软铅笔(HB)把整体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画出,如标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就很容易把两部分画得相称。
(六)根据草图添绘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最后用硬铅笔(2H或3H)以清晰的笔画绘出全图,点线不要重复描绘。
(七)绘图纸上所有的字都必须用硬铅笔以楷书写出。
图上的注字应横写,并且最好在两侧排成竖行,上下尽可能平齐。
注字引线尽量水平拉出。
图的标题应写在该图的下面中央。
在纸的上面当中写出本实验的题目,并在纸的右上角写学生姓名、座号及实验日期。
(八)所有的图都要注释完全。
五、实验报告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指导中的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二)实验报告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不宜太密,两行之间应留适当空隙,以便教师修改。
每次实验报告及笔记均另起一页,并写上实验指导的号数及题目。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
(二)通过字母片和粉蝶鳞片的观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三)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学生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字母片、50%酒精、粉蝶、毛笔。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细胞、组织以及原生动物等必需的仪器,由于显微镜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此仍以简单的单筒目镜和双筒目镜进行讲解。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必须按实验指导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
切不可脱离实验指导,擅自扭动各部件,以免损坏仪器。
使用显微镜作一般观察主要是学会调光线、调集点。
作显微照相时,还必须调中心(调聚光器中心)。
使用高倍镜时,一定要从低倍镜开始。
用油镜时要从40X的物镜开始。
将要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正中央。
在高倍镜下只能用细调焦器调焦点,不能用粗调焦器。
要开大光阑。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中部有一弯曲的柄,称镜臂,基部为镜座。
用右手握紧镜臂,将其自镜箱(或镜柜)中取出,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轻放于桌上,观察各部分构造。
镜座上的短柱叫镜柱。
镜座与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在较新的显微镜无此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在90’角范围内随意倾斜成任何角度。
在镜臂基部有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平台,是载物台(或称镜台)。
台的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
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现代的显微镜具镜台X-Y驱动器,用以固定和移动玻片标本。
在圆孔的下面,有由一片或数片透镜所组成的聚光器,有集射光线于物体的作用。
聚光器附有一组由金属片组成的可变光阑,其侧面伸出一杠杆,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
光阑开大则光线较强,适于观察色深的物体;光阑缩小则光线较弱,适于观察透明(或无色)的物体。
在聚光器下方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至聚光器。
此镜一面平,一面凹。
凹面具有较强的互光性,多用于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即可。
内光源显微镜的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在镜座右侧有光源按钮,此按钮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在载物台的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的圆筒称为镜筒,其上下两端附有镜头。
两目镜筒之间的距离,可按观察者双目的距离调节。
镜筒上端有接目镜(或称目镜),可从镜筒内抽出。
接目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在镜筒下端有可旋转的圆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旋转器内。
转动旋转器可换用接物镜。
在镜臂上有两组螺旋。
大的叫粗调焦器,小的叫细调焦器。
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调焦;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慢,用于高倍镜调焦:接物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
较短的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10X);较长的是高倍,一般放大40倍(40X)。
、油物镜放大100倍(100X)。
接目镜也有高低倍之分,较长的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使用5X接目镜与10X接物镜,则总放大倍数是50倍。
使用10X接目镜与40X接物镜。
则总放大倍数是400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镜臂向着自己(现代显微镜使镜臂反向对着自己),摆好显微镜。
转动粗调焦器,把镜筒向上提起。
转动旋转器,使低倍接物镜对准载物台的圆孔。
二者相距约2cm左右,两眼对着双筒接目镜观察(如为单筒目镜,则两眼睁开用左眼看)。
打开可变光阑,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它正对着光源,但不可对直射的阳光:当视野(即从镜内看到的圆形部分)呈现一片均匀的白色时即可。
如为内光源显微镜.打开光源按钮,向前向后移动按钮,调节光线的强弱至适宜强度,此为调光线。
取一拉丁字母装片放载物台上,使字母正对中央圆孔。
用压片夹(或X—Y去驱动器)固定。
转动粗调焦器,使镜筒下降至低倍接物镜距装片5mm左右为度。
然后自目镜观察,同时转动粗调焦器,提升镜筒,至视野内的字母清晰为止,此为调焦点:再以可变光阑调节光线至适宜强度。
一般现代显微镜由粗、细调焦器提高或降低镜台一镜台下聚光器:注意视野内看到的字母,上下左右轻轻移动装片,物像的移动方向如何?思考一下原因。
低倍物镜观察毕可转高倍物镜。
首先将要详细看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央。
提升镜筒,转动旋转盘,换高倍物镜。
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使高倍物镜几乎接触玻片1mm左右)为止。
再从目镜观察,转动细调焦器,提升镜筒,一般旋转半圈至一圈即可出现像(要小心操作,切勿压破盖玻片或载玻片)。
可将光阑开大,上下调节细调焦器,使物象达到最清晰为止。
现代显微镜一般在低倍物镜下调好焦点后,可直接转换高倍物镜,注意在高倍物镜下,视野内的字母能看到多大部分?与低倍物镜所见比较一下:使用高倍物镜时,一定先从低倍物镜开始(如上步骤)。
准备详细观察的标本部分,要移到视野正中央。
在高倍物镜下调焦点只能用细调焦器,不能用粗调焦器。
光阑要开大。
由低倍物镜转高倍物镜需多练习几次,要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观察粉蝶鳞片:用毛笔在粉蝶的翅上刷几下,在载玻片中央涂一涂,即有一些粉状物附于载玻片上,此即鳞片。
于其上加一滴50%酒精。
用镊子另取一干净盖玻片,先使盖玻片一边接触酒精,再轻轻放下,勿使盖玻片与载玻片间留有气泡,或使酒精逸出过多(这是临时装片的作法)。
做好装片后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再转高倍物镜观察。
粉蝶鳞片是什么形状?观察完毕后,必须先把接物镜头转开,然后取出玻片标本。
每次实验完毕后,都要把高、低倍接物镜转向前方,不可使接物镜正对着聚光器,然后放回镜箱(或镜柜)内。
要注意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如金属部分有灰尘时,一定要用清洁的软布擦干净。
如镜头有灰尘时,必须用特备的擦镜纸轻轻地擦去。
切勿用手或其他布、纸等擦拭,以免损坏透镜。
油物镜的使用:首先在高倍干物镜(40X)下调准焦点,将要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的正中心。
然后,转动旋转器移开物镜,在盖片上视野中央的位置加一滴镜头油(具一定折射率的),再将油物镜移至该处,使前透镜与油滴接触。
开大光阑,即可看到物像,上下稍动细调焦器则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用后,将油物镜移至旁边,将最低倍物镜移至玻片标本上方,不宜将高倍物镜(40X)放在此处,以免玷污透镜。
然后,用擦镜头纸沾镜头清洗液轻轻擦拭透镜。
不宜用二甲苯或相似溶剂擦拭,以免损坏透镜中的胶合剂。
五、示范显微镜有许多类型和型号,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一)实体显微镜或称立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因可观察不透明物体表面的立体结构而得名。
它具有多种形式的外加光源照明器,也有镜体内同轴垂直照明,使光线落射到所观察的物体上。
还有兼具透射光照明器、荧光照明器和许多其他照明系统,扩大了使用范围。
对可变焦距立体显微镜生产的齐焦透镜,装在转换器上的两物镜使能快速连续地进行观察。
一般放大倍数较低。
(二)暗视野显微镜:其外形结构与普通显微镜一致。
最主要的不同点是聚光器。
由光源来的光线经过聚光器使光束经过物体落在物镜前透镜的外边。
因此视野是黑暗的,通过物体本身的光反射和折射的光进人物镜形成亮的像,即标本在暗的背景上呈现出发亮的图像。
这种显微镜适于观察具较大反射率、不同折射率或较透明的细胞组织切片或装片标本。
(三)相差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有具环形光阑,以形成亮/暗反差。
光线经过具环形光阑的相差聚光器、物体、相差物镜,将光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体结构的折射光,另一部分不受物体影响的光,经过相板二者干涉,形成干涉图像,由于两束光的相移位接近半波长,可见反差分明的图像。
适于观察较透明的或染色反差小的细胞组织切片或装片。
(四)荧光显微镜:荧光来自于特定波长光辐射作用所激发的较高能级的电子跃迁而放出的一些具特定能量的光子(波长比激发光长)。
少数物质如叶绿素具固有的荧光(初级荧光),大部分生物材料需用荧光染料染色后,才显示出荧光,此为次级荧光。
现代的显微镜使用人射光型,物镜用作为照明和物体观察。
入射光型对激发作用和收集发射光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