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西夏区区情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银川全貌风景介绍作文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银川市下辖三区两县一市,总面积 9025.38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 1457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170 平方千米。
银川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银川的全貌风景。
银川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呈西南向东北倾斜。
银川市的地形主要有山地、平原、台地等,其中山地和平原的面积较大,台地的面积较小。
银川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气候温和。
银川市的年平均气温为8.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 200 毫米左右。
银川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最为突出。
银川市的黄河过境长度约 78 千米,年径流量 325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180 亿立方米。
银川市的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约 450 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约 160 万亩。
银川市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其中煤炭储量约 270 亿吨,石油储量约 5 亿吨,天然气储量约 8000 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约 50 亿吨。
银川市的人文景观丰富,其中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最为突出。
银川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等,这些景观展示了银川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银川市的宗教文化景观主要有南关清真大寺、海宝塔寺等,这些景观展示了银川市的宗教文化特色。
银川市的民俗文化景观主要有回族花儿、回族服饰、回族饮食等,这些景观展示了银川市的民俗文化特色。
银川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商品最为突出。
银川市的自然景观主要有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苏峪口森林公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这些景观展示了银川市的自然风光。
银川市的人文景观主要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等,这些景观展示了银川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647.19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5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自然状况宁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阶梯状下降。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280毫米左右。
地理区划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二是中部干旱带。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三是南部山区。
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今宁夏区域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
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1929年成立宁夏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资源优势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农业优势。
现有耕地166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3位;引黄灌溉6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411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二是能源优势。
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10%左右;以探明煤炭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6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被列为国家6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矿区之一;现有大中型发电厂12座,年发电量393亿千瓦小时,人均6550千瓦小时,居全国第1位;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
宁夏区情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4. 8%,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管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属温带半温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写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概的历史。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
宁夏是一个加快发展、和谐奋进的自治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人实施,宁夏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人2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民人均纯收人6180元。
宁夏依托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形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整套开放政策体系;依托相互交融的黄河、西夏、伊斯兰、移民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宁夏人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文化心态。
宁夏积极贯彻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各民族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社会安定团结,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典范。
依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厦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快速构筑。
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30号),同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政府批准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毗邻陕西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辖5个地级市,人口610.25万,其中回族人口218.23万,占35.7%,是中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拥有区位、农业和能源三方面的相对优势。
农业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斜贯其间,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被列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七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还有大面积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资源可共利用,是中国八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
清真牛羊肉、酿酒葡萄、枸杞、硒砂瓜等宁夏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加工,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能源优势:宁夏水、火能源得天独厚,优势显著。
全区煤炭储量大,位居全国第五,仅宁东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亿吨。
宁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银川盆地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地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优势: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风光美丽而神奇,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成为“中国西北的盆景”。
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回族文化交汇,在宁夏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
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旅游资源中宁夏就占有八类46种。
形成了以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六盘山、星海湖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热线和以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回族伊斯兰风情以及红色经典等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观光热点,吸引着国内外宾客前来宁夏观光游览、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建设步伐逐年加快。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塞上湖城——银川—城市规划探究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
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
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以上。
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
其中兴庆区面积828.26平方千米,人口67.83万人;金凤区面积353平方千米,人口28.26万人;灵武市面积4538.97平方千米,人口27.12万人;永宁县面积1178.68平方千米,人口21.83万人;贺兰县面积1527.20平方千米,人口22.30万人。
城市定位作为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城市,银川市承担着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的职能,承担着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职能。
银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面向华北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旅游组织、协调和商务服务的职能,承担我区最重要的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职能。
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的特点,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形态1.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
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廓,呈朝南偏西方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东与吴忠市盐池县交界;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
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560平方千米。
银川市市徽:为方形轮廓,主色调为深、浅绿色,中间由黄橙红三色“川”字变形而来的昂首展翅的凤凰、穿越银川平原的黄河和回族视觉元素的图案组成。
银川市市歌:《歌唱宁夏川》银川市市树:沙枣树、国槐银川市市花:玫瑰花、马兰花银川市市鸟:喜鹊行政区划: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千米,下辖:◢兴庆区(面积828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金凤区(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万人)◢西夏区(面积1130平方千米,人口万人)◢永宁县(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万人)◢贺兰县(面积1532平方千米,人口万人)◢灵武市(面积4533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所示全市总人口万人,汉族人口为1504472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88616人,占%,其中回族人口为459647人,占%;非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自然地理: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以黄河和明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接吴忠市;北连平罗县。
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
银川市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份,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间。
银川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域之一。
银川市城市功能区的初探(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1.标题:银川市城市功能区的初探2.摘要:银川的商业区基本集中在老城,主要的购物场所有新华购物中心、银川商城、宁夏商都、宁夏文物总店、银川百货大楼等。
住宅区主要在兴庆区:领秀一居:凤凰北街,建发城市花园:中房集团(牡丹园、高尔夫,天鹅湖小镇),工业区宁夏金诺雅服装有限公司,银川市群芳服装厂,银川富强食品加工厂,银川穆舒心食品加工厂,银川宝塔石化集团,其他功能分区主要有银川德胜工业园区。
3.关键词:传统新华街商圈,解放街商圈,西夏区综合商圈,新华街,同心路,中房集团,银川宝塔石化集团。
4.正题:(1)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县等3区2县1县级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公里。
2009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11个居委会、271个村名委员会。
常住人口约万(2011年),城镇人口为万,乡村人口乡村人口万;大部分为汉族,回族约为万人。
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2)商业区:上图区域为银川市中心区域的传统新华街商圈,现主要以新华百货、国芳百盛、新百购物中心、新百东方红店等几个百货商场和银川商场、东方商城、温州商场3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主,附带多个小型综合商场构成的一个集中商业圈. ,解放街商圈主要以百货商场和电脑手机市场组成:原野手机电脑市场、鼓楼电脑市场、新华百货老大楼(银川最早的商业点,后经过90年代的低谷,被新华百货收购后重新焕发商业活力。
)、现代城、青春财富广场、盛世春天(同样为银川最早的商业点之一。
拉普斯水上购物城位于北京中路与清水大街交汇处,北京中路。
拉普斯置业在此打造一个小型区域性综合商业项目,以嘉禾影院、北京物美、世纪金花三个商业项目构成。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全区现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从地貌生态类型上讲,基本涵盖了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的各种生态类型,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缩影。
按照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般把全区划分为三大区域板块,即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
引黄灌区是宁夏的精华地带,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是西部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称的五大平原灌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新世纪以来,宁夏平原又被有关方面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中部干旱带属荒漠半荒漠生态类型区,受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夹击,历来干旱少雨,风蚀沙化严重,生态条件恶劣,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
南部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域阴湿高寒,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统称西海固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说。
宁夏国土面积较小,自然资源不具有整体优势,但农业、能源、旅游等资源相对优势比较突出。
农业优势。
具有比较丰富的土地、光热资源和便利的农业灌溉条件。
全区现有耕地165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居全国第4位。
有效灌溉面积610万亩,是我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
可利用草原3650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场之一。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洁净,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的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苹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农村清洁能源和农业循环经济。
沿黄河两岸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全区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居西北地区首位。
银川城市调研报告目录一、城市概况............................................................................................................................ - 2 -(一)城市简介................................................................................................................ - 2 - (二)城市规划发展........................................................................................................ - 2 - (三)银川农业资源介绍............................................................................................. - 3 - 二、银川房地产、商业地产发展状况.................................................................................... - 5 -(一)房地产发展状况.................................................................................................... - 5 - (二)商业地产发展状况................................................................................................ - 5 - (三)银川房地产形势判断分析.................................................................................... - 7 - 三、现有竞品项目情况............................................................................................................ - 9 -(一)各市场分布............................................................................................................ - 9 - (二)各市场调研及综合分析...................................................................................... - 10 -1.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概况.......................................................................... - 12 -2.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铺位综合情况.................................................................. - 14 -3.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种费用综合情况.......................................................... - 15 -4.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配套设施综合情况.................................................. - 16 -5.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建设配套设施综合情况.......................................... - 17 -6. 银川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综合情况.................................................................. - 18 -7. 银川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平面布局图.............................................................. - 19 -四、我市场简介...................................................................................................................... - 21 -(一)功能分区.............................................................................................................. - 21 - (二)建筑设计.............................................................................................................. - 21 - (三)润恒项目建设进度介绍...................................................................................... - 25 - 五、我市场招商、营销规划方案.......................................................................................... - 26 -(一)市场规划方案...................................................................................................... - 26 - (二)市场招商、营销方案.......................................................................................... - 26 - (三)所需政策导引...................................................................................................... - 26 - (四)广告推广方案...................................................................................................... - 26 -一、城市概况(一)城市简介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
银川市西夏区同心路交通情况调查报告银川市西夏区同心路交通情况调查报告同心路位于西夏区西段,南与怀远西路,北京西路相交,北与贺兰山西路相交,东临文萃北路,西靠文昌北路,是一条生活性城市次干道。
同心路道路断面形式是三幅路,有6车道。
机动车道宽度为22.5米,非机动车道宽3.5米,分隔带宽度1.5米。
分隔带内种植紫叶李,柽柳等。
道路两侧路灯,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电力电杆,公用电话亭,公交站台,垃圾箱,路名牌等市政公用设施基本齐全。
路上交通流已客流为主,在交通高峰时段,以学生上下班人员居多。
此次交通量调查选取三个高峰时段进行,在具体调查道路横断面交通量时取15min为一个计量时段。
以下是交通量统计结果:高峰和晚高峰。
从车道设置来看,同心路车道宽度为3.75米,可满足车速大于40km/h的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载重汽车行驶。
车道数采用6车道,满足大城市次干道机动车车道的设计要求。
在这条路上有许多公交车辆行驶,如车道数设置太少,就会使公交车减慢速度行驶,由于公交车体量大、数量多,必然会影响后面其他类型的车辆的行车速度,这样便会压低整个路网上的行车速度,使交通不畅,所以6车道的设置是合理的。
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从上述三个高峰时段交通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以目前同心路的交通量水平与道路的机动车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相比,道路的通过能力是很强的,并且,为远期交通量增加留有了充足余地。
非机动车道宽3.5米,其中一条自行车道的净空宽度按1米记。
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净空宽度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25米。
可供三辆自行车同向并列行驶,也可供辆自行车双向行驶,偶尔可供另一辆车超车而过。
同心路非机动车道东侧多为铺砖硬地的人行道,而左侧分隔带中所植紫叶李为小乔木且下端经过修剪,不会侵占道路横向净空,也满足最小净高要求。
而西边非机动车道左侧或为铺砖硬地的人行道,或将行道树植于高台上,也满足了横向净空与最小净高的要求。
银川:辽阔壮丽的异域风情作者:WJX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13期一句话,传了上千年:“黄河九曲十八弯,唯富一个宁夏川。
”这个“宁夏川”,就是银川。
习近平总书记6月9日到银川考察调研。
他先后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
宁夏银川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一如唐代诗人韦蟾的诗中所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河套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地带极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西北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银川位于宁夏平原腹部,东依九曲黄河水,西傍巍巍贺兰山,平均海拔1100多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水乡渔泽、物产丰饶,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素有“塞上江南、渔米之乡”的美誉,唐代诗人韦蟾曾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3万年前人类就开始生息繁衍。
秦长城依山势清晰可辨,唐徕渠汩汩流淌千年不息。
历史上的银川光华璀璨,大可称道。
银川城建于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至今已有2121年的历史。
公元1038年,西夏国在此建都,时称兴庆府,历时189年,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明代时称宁夏镇,为全国“九边重镇”之一,雄伟工绝,俾壮边庭;清代又称“小南京”,由于人烟辐辏,商贾并集,又被称为“西边都会”。
银川依贺兰山而存在,因黄河水而有神韵,名山与大川汇集,秀丽与雄浑依存。
在50公里范围内,沙漠、草原雄浑辽阔,湖泊、田园珠熠璀璨,历史遗迹俯首即拾。
从远古的史前文化,近代的西夏文化、边塞文化,到现代的回族文化,这块土地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演绎了轰轰烈烈的历史故事。
塞上湖城非同凡响银川市秀丽丰饶,拥有湿地面积47000多公顷,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430多块,其中自然湖泊近200块,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块。
银川湖泊湿地分布密度大,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很少见,被誉为“塞上湖城”。
银川市市情介绍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三区两县一市,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国土总面积9527.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14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67万人,占61.6%;回族人口37万人,占25.9%。
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历史文化悠久。
距今3万年以前的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汉成帝时期建北典农城,揭开了银川建城史的第一页,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高祖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在今银川兴庆区所在地,建怀远新城;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筑坛受册,建立西夏政权,历时 189 年。
此后银川一直是历代王朝的边陲重镇。
在这里,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绸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汇集,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近万公顷,水质良好,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的盛景。
平均海拔1100米,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具有夏热较短无酷暑、冬寒漫长无奇冷的特点。
银川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西部有天然林资源约3万公顷。
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部有连绵起伏的半荒漠化草原,盛产甘草、麻黄素等名贵药材。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等20余种,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约270亿吨,水、电、煤、土地等组合优势明显,被确定为全国13个亿吨矿区之一和西电东送电源点。
此外,银川毗邻陕甘宁蒙特大气田,目前已形成年10亿立方米的供气能力;周围有6个电厂,电力供应丰富,形成了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的电力供应体系。
西夏区区情概况
银川市西夏区地处银川平原西部、贺兰山东麓。
东以包兰铁路为界,西至贺兰山中轴线,南邻永宁县,北接贺兰县。
现辖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6个行政村,48个居委会, 总人口约27万.总面积987.2平方公里。
西夏区地貌从西向东为贺兰山山地及洪水冲积平原和部分黄河冲积平原,辖区有耕地168700亩。
平均海拔1100—1200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8.3—8.6℃,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
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左右。
无霜期160天。
西夏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
贺兰山蕴藏多种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硅石。
磷矿、煤和贺兰石等,是能源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的主要产地。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9.3亿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完成总产值76.9亿元。
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机电、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引进入区企业67家,注册资金11.5亿元。
2003年底,全区耕地168700亩,人均耕地约4.2亩,粮食总
产量达到12552吨。
2003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
依托银川市首府城市完善的金融机构,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现有各类非公经济单位9201个,从业人员3.8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16.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缴纳税金9008万元,非公经济总量占西夏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
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8549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0.5亿元。
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20.4亿元。
西夏区成立以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仅去年拆除临时建筑12.4平方米,配合银川市改造了四条城市主干道,完成“四园一广场”等城市景点工程建设。
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80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3.1公里,建设小集镇排水主管道905米。
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境内交通便利,是自治区、银川市的交通枢纽和窗口,银川火车站、联航机场和长途汽车西站设在本区,包兰铁路横贯其中,银新、银西专用线在此与其接轨,并连通辖区各大企业。
全区城市程控电话入户率100%,农村为47%。
全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十几个社区文艺团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在校学生7.37万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为99.4%。
科研院所21家,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万人,其中高级1485
人,中级4626人。
医疗院所21家,医护人员1503人。
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效率突出,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27.71%和23.83%。
2003年底有低保户6996户,做到了应保尽保。
下岗职工15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04人。
西夏区旅游资源丰富,有西夏王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滚钟口风景区、西部影视城、拜寺口双塔、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及贺兰山岩画等旅游景点,还分布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观光旅游资源。
发展施政词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勇
(2004年6月15日)
银川市西夏区是2002年10月银川市区划重新调整后,在原银川市新城区的基础上新成立的一个市辖区。
一年多来,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夏区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困难,全力加快发展。
在工业发展、农民增收、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事业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同比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3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7.2%,超收144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5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74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同比增长6%;新增就业37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以内,同比下降0.7%。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最高水平。
为了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目标,西夏区委、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西夏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经过3—5年努力,把西夏区建设成为银川市乃至自治区的“三地一中心一屏障”,即“工业基地、教育重地、旅游胜地、物流中心、贺兰山东麓生态屏障”,初步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市辖区。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以上,本级财政平均增长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继续把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规划建设好中小型工业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平台。
做好大企业配套工作。
围绕机械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加工和石油化工、建材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寻找比较大的国有或民营企业搞整机组装,开拓工业发展新领域。
加快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西夏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
发展农村经济,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大清真牛羊肉、奶产业、蔬菜、果品等特色产品产业的基地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提升教育、旅游的城市品牌,加快启动建设大学城、世界联合学院宁夏分院、国防教育基地、宁夏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包兰铁路和110国道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西夏建材城二期工程建设,使其成为西北最大且功能齐全的,辐射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现代化生产资料物流中心。
建设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屏障。
围绕110国道两侧,大搞绿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长廊,形成较好的景观效应,以净化城市空气,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做好“路”的文章,
以路造环境,以路带发展,塑造园林城市形象,完善提高城市功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社会和体制环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放手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形成各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发展局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开放形象”的新观念,在做好投资环境硬件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建立规章、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督上。
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清理和废止一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性文件,不断改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
制定西夏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以良好的信誉引商,以优质的环境留商,以周到的服务待商,以优惠的政策富商。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维护社会稳定。
西夏区区位优势明显,土地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优势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大、后劲足。
我们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考察投资,兴办实业。
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为四海宾朋创造一个理想的投资置业环境,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