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痉挛的康复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7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方面,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死亡。
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也在随之提高,但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语言障碍等,生活质量较差,故重视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肢体按摩、减压以常规侧卧位为基础,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以每隔1至2小时较为适宜,避免仰卧位,可将软垫置于患者的骨突处,旨在减轻受压位置,促进患者体感舒适度的提高;按摩偏瘫肢体,期间可应用按摩油,以手感为热为准,如若患者周亚部位发红,则适当的增加按摩次数,促进关节、肌肉僵硬情况的改善;可协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利于加快其血液循环。
精细化被动训练适当的抬高患者的患肢,予以旋转、外展等被动训练,先从小关节开始,慢慢过渡至大关节,每个关节活动次数控制在5-15次范围内,旨在加快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的改善。
主动训练鼓励患者展开床上锻炼,如屈曲患肢,伸直上肢并向两侧来回摆动,指导患者主动翻身,加快关节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支撑上身,尝试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间呈垂直关系,充分伸直背部,可将软垫置于臀部位置,膝关节屈曲,每天训练两次;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展开站立及行走锻炼,医护人员或家属需陪同,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患者可稳定站立后,则可让家属搀扶着患者行走,或是让其自行扶墙行走。
另外,在行走前,让患者做原地踏步动作,旨在促使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站立,或是行走感,将每次行走运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并慢慢过渡至楼梯上下步行训练等。
肌电生物反馈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治疗部位显露出来,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并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脂,电膏涂抹在电极表面,将电极固定在治疗部位,即3个电极排成一行,地极置于记录电极中间,连接电极导线和治疗仪;接通电源后需合理的对旋钮进行调节,落实肌电基线的测定,当显示肌电数值且有声音信号、灯光即可,指导患者根据医护的指导及信号反馈,合理的展开肌电电压的自我调节,嘱保持放松,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休息约5分钟后在展开下次训练,反复训练4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肌肉收缩75-100次,每天训练2-3次。
脑卒中康复期诊疗方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
从医学角度看,脑卒中的康复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合理的脑卒中康复期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康复期预防措施康复期预防措施是指对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再次发病预防的一系列措施。
康复期预防措施包括: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患者来说,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康复期患者应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助于康复期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建议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4.注意饮食康复期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和膳食安全。
建议患者少吃高脂、高盐和高糖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杂粮,保证水分摄入量,防止便秘等问题。
康复期治疗措施康复期治疗措施是指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症状和功能恢复治疗的一系列措施。
康复期治疗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康复期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如肌肉痉挛、抑郁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肌肉痉挛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严格按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期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如康复操、手足协调训练等。
3.言语治疗脑卒中后常会出现失语、言语不清等问题,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情绪不稳、抑郁等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期注意事项康复期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生活护理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协助洗漱、穿衣、换洗床单被罩等。
家人需要了解康复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
脑卒中的康复诊疗指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脑卒中的康复诊疗指南一、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无严重影响生命或康复治疗的并发症;5、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常规检查1、血尿便常规。
2、肝肾功、血脂、血糖、离子。
3、心电图检查、胸透或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4、如入院前半月内未复查头颅CT或MRI,入院后检查,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复查。
(二)选择性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选择以下检查:1、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试验,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艾滋病等)、心肌酶谱;2、下肢动静脉彩超;颈动脉、脑血管超声或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4、心脏彩超、心、肺功能检查。
三、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2、II级预防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3、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神经、对症支持治疗等;4、改善语言、认知、心理、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5、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感染的治疗;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神经阻滞治疗、矫形器应用治疗。
3、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4、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5、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估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估,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估,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估。
脑卒中后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由于脑卒中后脑组织的损伤,患者常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痉挛是常见的表现之一。
痉挛指的是肌肉在无自主神经指令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和松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一直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进行脑卒中后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康复治疗的时机、工具和方法。
首先,康复治疗的时机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因此,要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以期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在康复治疗的工具和方法方面,研究发现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例如,通过物理治疗手段,如功能电刺激、热疗、冷疗等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运动能力。
另外,通过运动疗法,如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
此外,对于特定的症状和病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手段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康复治疗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更能满足患者的特殊需要。
每个患者的痉挛状况和康复需求都可能不同,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康复计划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而且,在实施康复治疗的时候,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人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佳的证据显示,在脑卒中后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综合性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
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
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痉挛状况和康复阶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制定和调整。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需要综合考虑康复治疗的时机、工具和方法。
CATALOGUE目录•概述•急性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期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总结与展望定义与分类脑卒中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全面改善患者功能。
康复治疗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
床边康复急性期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是指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急性期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理反力量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急性期作业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柔韧性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1康复训练计划23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疗法等。
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训练强度和时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训练计划康复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改变训练计划、调整药物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心理评估进行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提供咨询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指导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2周。
康复治疗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
1、良肢位的摆放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和尽早诱发分离运动。
患侧卧位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应伸髋、膝稍屈、踝背伸90°。
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仰卧位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应垫薄枕,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或伸髋、伸膝、踝背伸90°。
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健侧卧位偏瘫侧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垫枕),呈迈步状态(屈髋、屈膝、踝背伸90°,患足不可悬空)。
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偏瘫侧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做双上肢伸肘、伸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动。
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患侧握: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
向健侧翻身呈健侧卧: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健侧卧的肢位摆放同前。
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使髋是臀部抬离床面,维持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什么是踝泵运动?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可分为屈伸和环绕两组动作。
为什么要做踝泵运动?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肌肉收缩,使血液和淋巴回流加快,防止静脉或静脉窦内血栓淤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何进行踝泵运动?病人体位:平卧位或半卧位,膝部伸直,大腿放松。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1. 引言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也被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破裂或者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恢复一部分脑功能,减轻不良后果。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的目标、常用的康复方法和康复措施。
2. 治疗目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目标包括:•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自我照料、进食、穿衣等。
•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使其能够独立行走和进行基本的运动活动。
•恢复患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基本的沟通。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
3. 康复方法脑卒中康复治疗使用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3.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运动训练和特定的物理疗法来改善患者的肌力、平衡和运动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通过引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肌力和运动范围。
包括传统的肢体动作训练和先进的机器辅助训练。
•热敷和冷敷:通过热敷和冷敷治疗,减少肌肉痉挛和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和恢复。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刺激和放松肌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康复和恢复。
3.2 言语治疗脑卒中常导致言语障碍,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言语能力。
常见的言语治疗方法包括:•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刺激和听力训练,提高患者听觉辨别和听力理解能力。
•发音训练:通过发音练习和语音矫正,帮助患者改善发音和语音表达能力。
•语言理解训练:通过语言理解训练,提高患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3 认知治疗脑卒中常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认知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认知能力。
常见的认知治疗方法包括:•记忆训练:通过记忆训练,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和记忆策略。
脑卒中患者的抗痉挛体位
正确体位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
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每2h定时翻身预防压疮行之有效的方法。
(1)仰卧位:脑卒中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2)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健侧在下。
患侧在上,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掌心向下,放在胸前的枕上,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防止足下垂。
(3)患侧卧位: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及实施1创编说明1.1创编背景现如今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
其发病原因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如吸烟、饮酒、熬夜、挑食、过多的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等①。
据统计,中国每年脑卒中病人高达200万,导致生活功能障碍的占75%,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压力②。
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越早制定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使其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就会越好③。
1.2项目介绍康复治疗可谓是脑卒中病人巨大的福利,恢复率、致残率、病死率都有明显提高④,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项目主要是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针对个别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患者本人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实施治疗,观察实际治疗效果和分析总结经验。
1.3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脑出血和脑血栓导致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智力和精神障碍等症状的病人。
1.4创编目的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将该方案在具体的并列身上实施并观察康复效果,最后对康复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5创编意义可以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可以把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成本。
2创编基础与条件2.1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运动治疗技术、病理学、解剖学、推拿针灸学等相关课程,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查阅相关书籍、针对性的了解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查阅相关论文期刊,充分掌握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知识。
2.2实践基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给我提供很好的帮助和主持,实习基地永川中医院有相应的科室和实际病例,有专业医生可以给我提供权威的技术支持。
2.3自身条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老师也重点讲诉过此类病例,对于脑卒中的病因病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脑卒中患者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实用攻略。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治疗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再入院风险。
康复治疗策略1.早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预防关节僵硬等。
同时,早期康复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专业的运动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运动康复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种方式。
被动运动是指通过外力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如按摩、推拿等;主动运动则是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
3.认知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认知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认知康复包括记忆与注意力训练等多种方法。
4.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症、语言理解障碍等。
语言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语言康复包括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多种方法。
5.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心理康复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
6.家庭康复家庭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康复包括家庭环境改造、家庭成员培训等多种方法。
注意事项1.坚持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根据脑卒中康复评估和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该指南参考了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采用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等标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患者稳定后的24小时内。
康复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而定,并且应该逐渐增加。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良好的肢体位姿和体位转移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应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避免肌肉僵硬和关节强直。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肌力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肌力训练。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是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肌张力和痉挛。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和营养管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