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1.68 KB
- 文档页数:2
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冯维龙【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86例复发性脑梗死生存病例,分别进行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做头颅C T及TC D检查,回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及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吏,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低血压、脑动脉大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时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T I A发作及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高于对照组。
结论许多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积极防治相关不利因素可改善预后,预防复发。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发生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一般脑梗死高,及早发现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干预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本文就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8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脑梗死生存病例172例.其中脑梗死复发组86例,未复发组患者86例。
所以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且经头颅M R I或C T证实的新病灶。
脑梗死复发标准:患者以往有脑梗死病史(距本次发病1个月以上),本次发病是经头颅C T或M R I证实的新病灶。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血压:记录患者48h血压水平.了解患者平时血压水平;血糖:检测患者入院随机血糖及发病24h后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患者入院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头颅C T检查。
TC D检查.了解脑血管狭窄发生部位及程度。
了解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发作病史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情况。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部分危险因素分析见表1。
衷l两组患者部分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例(%)]3讨论本文通过对跖例复发性脑梗死诸多方面的分析,认为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赵燕;苏建;付志新;孙永;刘辉【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1a的复发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随访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病后1a的复发情况,并登记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各种可能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2010-10-2012-10共纳入812例首次脑梗死患者,1 a的总体复发率为12.9%;COX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脑卒中病史、房颤病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康复情况、依从性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康复情况、依从性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为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必须做好上述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
【总页数】3页(P73-74,104)【作者】赵燕;苏建;付志新;孙永;刘辉【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区开封 475000;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区开封 475000;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区开封 475000;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区开封 475000;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区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张伟萍;郑太昌2.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曾倩;龙秀英;宋春江3.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张文华;牛玉秋4.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冯泉5.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张瑜;程曼;姚源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58鉴别诊断:(1)贲门失弛缓症: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使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贲门。
女性多见,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无进行性发展。
x线吞钡检查见贲门梗阻呈梭状或鸟嘴状,食管下段明显扩张,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12服、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10m g可使贲门驰缓、钡剂随即通过。
(2)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胃、烧心、吞咽性疼痛及吞咽困难。
内镜检查示充血、糜烂或溃疡。
但无肿瘤证据。
(3)食管良性狭窄:一般困腐蚀性或反流性食管炎所致,x线吞钡可见食管狭窄,黏膜消失,管壁僵便,狭窄与正常过渡,边缘整齐.无钡影残缺症。
内镜检查可确定诊断。
(4)癔球症:患者多为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有精神因素诱发,无器质性食管病变。
参考文献[1]苏伟强.食管癌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5):53~55.[2]管福顺.食管多原发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
2003.19(2):8~81.老年人脑梗死复发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李志玲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58-02为了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02年5J j,--2006年10月收治的208例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相关讨论。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8例脑梗死患者中,首次脑梗死(首发组)135例。
男74例,女6l例,年龄61~85岁,平均73岁;复发脑梗死(复发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5--90岁,平均75.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全部病例均有头颅C T或M R I资料,诊断明确。
1.2统计方法采用卡方(妫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2.I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根据本文资料,老年人脑梗死复发78例,复发率37.5%.复发1次者61例,占78%,复发2次者11例,占14%,复发3次以上者6例,占8%。
怎么预防脑梗的复发脑梗死多由供给脑部血液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使得管腔变窄,甚至封闭,引起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的疾病;亦可由脑血管意外引起。
还有由于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者颈部动脉供给脑血液循环,导致血流阻断或者血流量突然减少,并产生对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的患者。
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最为多见,占75%左右,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很高,很容易反复发作,复发性中风死亡率明显上升。
据了解,脑梗病人再发脑梗的危险比正常人高九倍,我国约有17.7%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
脑梗死病人怎样避免第2次脑梗死的发生,值得思考。
一、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分类脑梗死临床症状错综复杂,与脑损害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轻重、病前是否有其它疾病及是否并发其它重要脏器疾病均有一定关系,轻则可完全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还可出现反复肢体瘫痪或头晕等症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重则不但会有肢体瘫痪,甚至会发生急性昏迷而死,如果病变波及大脑皮质则会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以癫痫发作的形式呈现,以发病一天内的发病率最高,但首发于癫痫的脑血管病,却罕见地出现了一些共同症状。
脑梗死在梗死面积上以腔隙性梗死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亚急性发病,头昏沉,眩晕步态不稳及四肢乏力少量饮水呛咳等,吞咽困难时还会出现偏瘫偏身感降低,有些病人无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主要发生在基底核区的侧脑室体旁丘脑,两侧额叶,颞叶区,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头痛,头晕,经常恶心呕吐,神志清,偏身瘫痪即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和舌瘫假性延髓性瘫痪失语。
大范围梗死的病人发病急,临床表现危急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
二、脑梗的复发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反复发作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若具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高脂血症等等都没有控制好,脑梗死复发将发生。
由于脑部血管丰富,各地均有闭塞发生,因此,脑梗患者了解了可干预危险因素之后,要控制原发病的发生,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9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3例,无变化10例,恶化3例,死亡3例。
2年内,≤1个月再发患者12例(17.4%);2个月再发患者10例(14.5%);3个月再发患者8例(11.6%);6个月再发患者17例(24.6%)。
结论加强脑梗死危险因素管理,增强二级预防治疗的依从性,对降低脑梗死再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近70%,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临床类型,年复发率高达17.7%[1]。
现从本院神经内科病房2014~2015年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26例,其中再发脑梗死患者69例,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6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经头颅核磁确诊。
其中再发脑梗死患者69例,男55例,女14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6.1岁。
再发脑梗死的诊断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头颅核磁结果确诊。
既往有高血压63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35例,冠心病19例,合并房颤5例,卵圆孔未闭1例,颈动脉彩超或头颈CT血管造影(CTA)提示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46例,脂代谢紊乱3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9例,有吸烟史42例,合并肿瘤性疾病3例,合并肺部感染、心或肾功能不全8例。
1. 2 临床表现患者均急性起病,以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和(或)言语障碍患者45例,以头晕起病患者16例,以意识不清起病患者5例,以反应减慢等高级皮层功能异常起病者3例。
1. 3 影像学表现其中一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2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7例,前后循环梗死16例,分水岭梗死3例,再发脑梗死病变部位在原发病灶对侧8例。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30T10:32:09.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朱发勇杨来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朱发勇杨来通讯作者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盱眙 211700
摘要:目的: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文共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份至2018年3月份诊断出的脑梗死患者共256例,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将脑梗死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将出血与否作为应变量,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年龄越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可知年龄大与糖尿病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年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引发复发性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年龄是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控制,要求患者应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概率。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
医学上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脑梗死疾病发病概率较高,由于该项疾病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引发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
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管长期处于严重的损伤下,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对疾病做好防护性工作具有必要性。
本文将2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份至2018年3月份诊断出的脑梗死患者共256例,男126例,女130例,年龄为53~82岁,平均年龄为(65.8±2.5)岁。
严格按照病历统计的标准要求,对病历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将不符合的病历剔除掉。
纳入标准:①医院诊断患者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②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超过10d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短暂性脑出血发作的非“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
②住院时间<10d并患有脑疝、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
应结合既往脑血管患者的发病情况,将疾病划分为首次脑梗死及复发性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将脑梗死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将出血与否作为应变量,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家族史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 结果
2.1首次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越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可知年龄大与糖尿病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表1。
2.2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引发复发性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由于脑梗死患者多发于老年人中,我国的脑梗死患者数量较多。
通过对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可知,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动脉硬化及动脉炎有直接关系,高血压作为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缺血及复发现象,患者如出现持续性高血压症状,会导致患者的脑内小动脉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紊乱,引发患者出现再发脑梗死症状。
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当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出现持续增大现象,增加了患者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概率。
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也是引发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导致脂肪代谢障碍增加,加速了胆固醇的形成,进而产生严重的动脉
粥样硬化情况。
当患者出现慢性糖尿病合并症时,患者容易出现代谢异常及毛细血管底膜增厚情况。
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胰岛素及高血糖是引发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快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2]。
本文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可知年龄大与糖尿病疾病是引发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本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引发复发性脑梗死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脑梗死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而产生的一项疾病,与患者的年龄增大有直接关系,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自身的应激行及血管弹性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增加了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概率。
在预防脑梗死疾病时,由于家族史及年龄无法成为影响脑梗死疾病的主要产生因素。
综上所述,首次脑梗死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年龄是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控制,要求患者应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1]邢远,唐农,胡跃强,吴鹏,王晋平,李天威.中青年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9):1098-1099.
[2]张伟萍,郑太昌.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05):55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