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20.86 KB
- 文档页数:4
士圉匡垫塑壹2Q Q§生2旦差§查星!:!塑Q M坦£!££ni n§M!di£in!,5£卫丝虫堕笪2Q Q8,迫!§,奠Q:12H SI L、L ST L相当于CI N I较少发展为浸润癌,H SI L相当于C I NII、CIN II I,可能发展为浸润痛。
2.2按组织病理学角度分类宫颈上皮内痛变为C I NI、C INI I、C烈I IL I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l/3层细胞核增大,核质比例略增大,核染色稍加深,核分裂象少,细胞极性保存。
I I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下1,3之/3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深染,核分裂象较多,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极性尚存。
1I I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形不规则,染色较深,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性。
3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 I N与性生活紊乱、吸烟密切相关,其他因素有性生活过早(<16岁)、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有关。
目前认为性传播疾病,尤其是H 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宫颈癌是一个感染性疾病,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可以治疗和治愈。
3.1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目前研究发现90%以上C I N有H PV感染,早期H PV感染时,病变的宫颈上皮变成典型的挖空细胞。
在这些细胞中可见大量的H PV-D N A和病毒壳抗原(caps i dom t i gen),H PV还适应在未成熟的细胞中生长,随着C IN的病变严重,H PV复制减少,病毒壳抗原消失,但具有转录活性的H P V-D N A片断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导致宿主细胞的恶性转化。
许多H PV感染的妇女临床并无症状。
当H PV感染长期存在时,在一些其他因素(如吸烟、使用避免药、性传播疾病等)作用下可诱发C1N。
3.2H PV的分型与C I N之问的关系目前H P 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个亚型。
脑梗死知识拓展与延伸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脑梗死的知识拓展与延伸:1. 病因和危险因素: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脑部血管的阻塞,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
2. 症状:脑梗死的症状因梗死的部位和程度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瘫痪、言语困难、视力问题、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等。
早期识别症状对于及时就医和治疗非常重要。
3.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临床症状、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以及血液检查等来诊断脑梗死。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4.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血液供应,保护脑细胞。
治疗方法包括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早期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5. 康复: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6. 预防: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及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7. 二级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二级预防非常重要。
这包括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以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8. 研究和进展:脑梗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包括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康复技术以及预防策略。
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了解脑梗死的知识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早期治疗和康复。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
脑梗死如何预防作者:樊朝军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9期脑梗死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众多的中老年疾病中,除了老年痴呆症,脑梗死是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
对现代医学来说,脑梗死的治疗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该病依然属于难以快速有效治疗的疾病。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患者的发病年龄不断下降。
人们应该提高健康意识,了解脑梗死病因,熟悉脑梗死的预防措施。
脑梗死的病因是脑血栓形成,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病、吸烟、超重、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下面就造成脑梗死最常见的几种原因进行说明。
(一)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最常见的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
(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常年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都很有可能成为脑梗的发病原因。
这部分患者血液都比较浓稠,特别容易發生血管堵塞,形成血栓,引发脑梗死。
(三)生活不规律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如经常熬夜看球赛、打游戏等;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暴饮暴食;工作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
这些都是导致出现脑梗死的原因。
(四)抽烟酗酒据研究显示,有近50%以上的脑梗死者都存在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
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加血液黏度。
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
青年复发脑梗死相关因素病因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
三院为例
杨春宇;王翰章;吴罡;高益涛;庞旭;刘晶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8(0)4X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齐齐哈尔地区青年复发脑梗死的既往史,现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对该病的相关因素及发病病因进行分析,揭示青年再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对该病进行针对性预防及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青年复发脑梗死的200例病例,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对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高血压、高血脂。
心脏病、吸烟、酗酒是青年复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青年人为了实现对复发性脑梗死的有效预防,应重视明确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从整体上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
【总页数】1页(P74-74)
【关键词】复发脑梗死;青少年;危险因素
【作者】杨春宇;王翰章;吴罡;高益涛;庞旭;刘晶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临床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青年脑梗死发病和复发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J], 陈建军;梅志忠;林菡;官少兵;方浩威;余映丽
2.16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 林文
3.青年脑梗死112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农媛;肖海;杨叶妮
4.青年脑梗死120例危险因素及病因亚型临床分析 [J], 郑小军;刘娟;肖飞;李会仓
5.齐齐哈尔地区青年复发脑梗死相关因素病因分析 [J], 杨春宇;王翰章;吴罡;高益涛;庞旭;刘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的病因及预防研究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大脑血供不足或中断,造成大脑神经细胞严重缺氧和坏死。
脑梗死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致残致死疾病之一,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病因复杂,预防控制十分重要。
脑血管病变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这些病因与生活方式相关,因此,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
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饮食健康:均衡的饮食可以降低胆固醇、血脂水平,减少患脑梗死的风险。
饮食中多摄入绿色蔬菜和水果,可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血管健康。
同时,要减少高脂、高热量、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等不健康的食物的摄入。
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稳定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和体质。
每天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改善身体状况,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3.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会损害血管壁,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所以,建议戒烟、限制酒量,这对于脑梗死的预防非常关键。
4.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需要注意饮食的控制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也是一种预防脑梗死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下降,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确保自身健康。
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预防慢性病和脑梗死的发生。
总之,脑梗死的预防需要我们把握好生活方式,用科学的方法预防疾病。
加强对脑梗死的病因学研究,提高对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认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死,降低其对人们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危害。
558鉴别诊断:(1)贲门失弛缓症: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使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贲门。
女性多见,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无进行性发展。
x线吞钡检查见贲门梗阻呈梭状或鸟嘴状,食管下段明显扩张,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或12服、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10m g可使贲门驰缓、钡剂随即通过。
(2)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胃、烧心、吞咽性疼痛及吞咽困难。
内镜检查示充血、糜烂或溃疡。
但无肿瘤证据。
(3)食管良性狭窄:一般困腐蚀性或反流性食管炎所致,x线吞钡可见食管狭窄,黏膜消失,管壁僵便,狭窄与正常过渡,边缘整齐.无钡影残缺症。
内镜检查可确定诊断。
(4)癔球症:患者多为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有精神因素诱发,无器质性食管病变。
参考文献[1]苏伟强.食管癌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5):53~55.[2]管福顺.食管多原发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
2003.19(2):8~81.老年人脑梗死复发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李志玲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58-02为了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02年5J j,--2006年10月收治的208例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相关讨论。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8例脑梗死患者中,首次脑梗死(首发组)135例。
男74例,女6l例,年龄61~85岁,平均73岁;复发脑梗死(复发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5--90岁,平均75.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全部病例均有头颅C T或M R I资料,诊断明确。
1.2统计方法采用卡方(妫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2.I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根据本文资料,老年人脑梗死复发78例,复发率37.5%.复发1次者61例,占78%,复发2次者11例,占14%,复发3次以上者6例,占8%。
- 57 -[2] Omar A R.Outcomes of Surgery as P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Analysis[J].Cancer Investigation,2018,36(4):238-245.[3]梁国红.替莫唑胺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5):112-114.[4] Shen T C,Chang W S,Tsai C W,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Promoter Genotypes in Taiwan Lung Cancer Risk[J].Anticancer Research,2018,38(1):253-257.[5]孙基峰,罗婧,陈思颖,等.原发性肺癌含洛铂双药化疗同步放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1):59-63.[6] Rong D,Mao Y,Yang Q,et al.Early osteosclerotic changes predict chemotherapy respons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J].European Radiology,2018,28(10):1-8.[7]俞婷婷,卢喜,单莉.培美曲塞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同步胸部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871-2875.[8]莫淼,张鹏,申鹏.阿特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Ⅲ期试验-IMpower 133研究解读[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2):940-945.[9]杨莅,汤虹,吴育锋,等.依托泊苷维持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3):290-293.[10]刘镭,高亚贤,王建平,等.TRIM28siRNA 通过活化E2F 转录因子1增加非小细胞肺癌PAa 细胞对依托泊苷的敏感性[J].解剖学报,2018,33(4):455-460.[11]张鹏,李佳翔,刘新国,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肺癌诊断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8,30(1):90-99.[12]翟晋芳,杜凤兰,绳晋雅,等.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和IL-10的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6):325-327.(收稿日期:2020-12-08) (本文编辑:马竹君)①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通信作者:李晓波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梁蔚蔚① 李晓波① 谢卓君①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及临床意义。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9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3例,无变化10例,恶化3例,死亡3例。
2年内,≤1个月再发患者12例(17.4%);2个月再发患者10例(14.5%);3个月再发患者8例(11.6%);6个月再发患者17例(24.6%)。
结论加强脑梗死危险因素管理,增强二级预防治疗的依从性,对降低脑梗死再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疾病近70%,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临床类型,年复发率高达17.7%[1]。
现从本院神经内科病房2014~2015年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26例,其中再发脑梗死患者69例,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6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经头颅核磁确诊。
其中再发脑梗死患者69例,男55例,女14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6.1岁。
再发脑梗死的诊断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头颅核磁结果确诊。
既往有高血压63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35例,冠心病19例,合并房颤5例,卵圆孔未闭1例,颈动脉彩超或头颈CT血管造影(CTA)提示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46例,脂代谢紊乱33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9例,有吸烟史42例,合并肿瘤性疾病3例,合并肺部感染、心或肾功能不全8例。
1. 2 临床表现患者均急性起病,以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和(或)言语障碍患者45例,以头晕起病患者16例,以意识不清起病患者5例,以反应减慢等高级皮层功能异常起病者3例。
1. 3 影像学表现其中一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2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7例,前后循环梗死16例,分水岭梗死3例,再发脑梗死病变部位在原发病灶对侧8例。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与TOAST分型情况,分析其病变的血管特征,最终确定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TOAST分型原理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状况。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其中在复发性脑梗死中的高脂血症,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且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无病变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比例的显著高于对照组。
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发性脑梗死和初发性脑梗死在疾病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血管影响检查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率方面更高。
关键词:复发;危险因素;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国内死亡原因,脑梗死的复发率同样较高,另外,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有关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报道较多,但是很少对其病因学进行探索[1],本次研究即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并使用TOAST分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分析初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的病因学差异,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2018年度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共计100例,另外选择同期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共计59例,女性共计41例,其中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59.85±5.98岁,另外,选择同期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分为对照组,男性共计58例,女性共计42例,其中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61.58±6.32岁。
浅论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作者:张丹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因素与脑梗死复发有密切关系,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针对复发采取预防措施,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5-021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动脉逐渐硬化,并且复发性脑卒中事件存在着性别间的差异,动脉顺应性进一步降低。
一般来说,复发性脑卒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1倍,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
另外,经相关资料显示,女性患者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是防止复发性脑卒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压是中国人脑血管病最根本的危险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糖尿病,其高血糖可使脑内无氧酵解增加,再有就是合并高血脂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复发脑卒,低密度脂蛋白也会导致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严重心律失常或失代偿会引起的脑灌注障碍,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肤氨酸水平升高会导致脑卒。
凝血、抗凝失衡及活性降低和(或)抗凝水平升高都会导致脑卒。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复发性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生率也比较普遍,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尿蛋白也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睡眠呼吸障碍显著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当然,心理、精神因素也是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舒张压与脑卒中有明确的线性相关,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这些患者中,舒张压水平越高,脑梗死复发危险越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它自身的特征会加重和促进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它所引起的相关反应会导致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收缩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呈平行关系,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脑动脉硬化及狭窄的可能性越小,严重心律失常或失代偿引起脑灌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