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的类型与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125
文献的分类与特点文献是人们创造或整理的有关知识的记录和传递载体。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术研究和知识推广的基础。
文献按照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本文将围绕文献的分类与特点展开讨论。
一、文献的分类1.1 按照载体类型分类文献可以按照载体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
目前主要的文献载体类型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
纸质文献是传统的文献载体形式,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等。
它具有可触摸、可保存、口碑传播等特点,但信息检索和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电子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网页文献等。
它具有信息检索方便、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但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可信度等问题。
1.2 按照内容性质分类文献可以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包括学术文献、专业文献、科普文献等。
学术文献是指涉及专门领域、研究成果以及学术交流的文献,如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等。
它主要面向学术研究者和专业领域的读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靠的数据支持等特点。
专业文献是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如专业期刊、技术手册等。
它通常包含丰富的实证数据和实践应用,对行业从业人员和专业研究者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科普文献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文献,如科普图书、科技报告等。
它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科学内容,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1.3 按照发表形式分类文献可以按照发表形式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包括图书文献、期刊文献、报纸文献等。
图书文献是以书籍形式出版的文献,通常有较长的篇幅和系统的内容结构。
它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具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期刊文献是以期刊形式出版的文献,按照时间周期定期发行。
期刊通常以短篇论文和综述文章为主,及时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报纸文献是指报纸上刊载的各类报道和文章,以及报纸专栏和评论等。
它主要关注当天的热点事件和新闻报道,反映社会现象和舆论动态。
二、文献的特点2.1 系统性文献具有系统性,通常以一定的范围和内容为基础构建起来。
摘要: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
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
什么是科技论文?它与一般的科技文章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科技论文?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本站刊登"科技论文写作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
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
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
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
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
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保证学术论文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性的内涵通常可分解为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比性和逻辑性。
(1) 真实性论文必须内容真实,资料可靠。
作者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科研设计缜密,努力避免技术性失误,并且客观地记述科研数据,尊重事实,不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随意取舍客观数据或歪曲结论。
(2) 准确性论文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应准确无误,其结论和评价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1、科技论文是科技发展,从而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信息源,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
当今全世界每年发表科技论文300万~400万篇,其中约75%发表在期刊上。
2、科技论文: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足够的,可以重复其实验(或存在某种类似做法的潜力),使他人得以评价和信服的素材论证,首先揭示出事物及其真谛,并发表于正式科技期刊或其他得到学术界正式认可形式的叙述文件。
3、科技论文的特性:(1)科学性——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使它与一切文学的、美学的、神学的等文章区别开来。
科技论文必须根据足够的和可靠的实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
(2)首创性——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
或者这些规律的孕育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3)逻辑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它要求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致、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4)有效性——文章的发表方式。
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完备的和有效的。
4、科技论文的分类:(1)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的文件。
(2)科技报告型此类文章应该提供所研究项目的充分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与齐备,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往往使它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
(3)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件。
(4)计算型——提出或讨论不同类型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他数列或数字运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
列举几种常见的文献类型文献的十种类型有:专著、期刊、图书、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
具体种类以及特点如下:1、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
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
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刊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它可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技术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图书具有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一般给人们以系统、完整、连续的知识和信息。
4、报纸: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
现代报纸每日出版一次,称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称为周刊。
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
1)、会前文献包括征文启事、会议通知书、会议日程表、预印本和会前论文摘。
2)、会议期间的会议文献有开幕词、讲话或报告、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
3)、会后文献有会议录、汇编、论文集、报告、学术讨论会报告、会议专刊等。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并且能较全面、迅速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6、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又称研究报告、报告文献。
科技报告具有单独成册、出版日期不定、内容专深、报道迅速、多为保密、控制发行等特点。
1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分类1.1 科技论文的概念对创造性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以及科学总结,并通过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文章体例. 科技论文必须完整回答:为什么研究(why)?怎么样研究(how)?结果是什么(what)?研究工作(或实验)总结与科技论文不同,总结在内容上可能更详细,不一定有创造性,也不一定要发表,格式上要求也不十是分严格和统一。
1.2 科技论文的特点(1)创造性或创新性科技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所没有的。
原则上是不能重复别人的工作,可以改进但不能照抄。
没有新的观点、见解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
方法、材料、结果、理论或解析几个方面实现(2)理论性或学术性理论性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表现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有2个方面的含义: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与分析或说明。
(3)科学性- 内容可靠,数据准确,实验可重复。
(4)逻辑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推导合理和编排规范。
(5)有效性-公开发表或经同行答辩。
1.3 科技论文分类研究方法分:实(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仿真分析)数学推导设计制作综合论述幻灯片 8按写作形式分:?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
本讲座是以学术论文为主。
1.4 科技论文发表的意义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确定选题—研究实施—整理发表总结——自我反思和完善。
记录——知识积累和保存。
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
评价——用于考核和评价。
2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2.1 写作的一般要求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写法,一般一篇论文论述一个核心问题(综述除外)选题是关键。
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题目,可拓展性强的领域。
应该跟踪前沿,但不要盲目追随热点,强调独立选择。
元部件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系统特性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现等。
1 文献检索概论1.1文献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1.1.1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是记载知识的信息载体。
进一步说,凡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和技术手段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均称为文献。
科技文献是记载科技知识的载体,它包括人类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及科学实践的经验和知识,汇集了无数的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假设,也记载着人类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用智力劳动获得的成果。
网络文献是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化文献信息资源的统称,它具有文献的一切属性。
1.1.2科技文献的特点1.数量庞大、急剧增长2.内容交叉重复3.出版分散4.文献类型增多5.文献失效加快,质量下降1.1.3科技文献的功能1.知识累积功能2.信息传递功能3.继承与借鉴功能4.成果评价功能5.教育与培养功能1.2现代科技文献的类型1.2.1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1)印刷型文献(Paper Document)2)缩微型文献(Microform)3)机读型文献(也称电子文献,Electronic Document)4)声像型文献(Audio-Visual Document,也称视听型文献、多媒体文献)1.2.2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1) 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讯、新闻稿、工程图样、实验记录、调查稿、原始统计资料、技术档案等。
2)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撰写的文献,无论创作时作者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无论其以何种载体形式出现,均称为一次文献。
包括专著、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和学位论文等。
3) 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是指将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按一定方法进行浓缩、整理、简化,组织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即各种目录、题录、文摘、索引、书目指南等。
这些文献也称为检索工具。
4)三次文献在合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目的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浓缩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如字典、百科全书、综述、述评、年鉴、手册、名录指南和教科书等。
科技文献的类型科技文献的类型,可从载体性质、出版形式和加工深度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载体性质划分有五类为:①印刷型(Printing)印刷型是一种传统的也是最常见的文献形式。
其主要方式是,以纸张为载体,把负载科技知识的文字信息,固化在纸张上。
②缩微型(Microform)微缩型文献一般以印刷型文献为母本,采用光学摄影技术,把文献的体积缩小,固化到感光材料或其它载体上。
它分为一般微缩品和超级微缩品。
一般微缩品有:微缩胶卷(Microfilm),微缩平片(Microfiche)和缩微卡片(Microcard)。
每张大小为10×15cm2的胶片上,可容纳98页印刷型文献资料,缩微率为1/24。
③机读型(Machine-readable)机读型文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文献,即使用计算机进行存贮和阅读的一种文献形式。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磁性存贮技术,通过程序设计和编码,把文字信息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语言.电子出版物是机读型中一种新型知识载体,近年来应用较广。
④声像型(Audio-Visual)又叫视听资料,是一种非文字形式文献,由声音和图象传递知识,给人一种直观感觉,并能发挥文字型文献不能起到的独特的作用。
⑤实物型也是一种非文字形式文献。
如博物馆陈列的各种文物,展览馆陈列的各种展品,资料馆陈列的各种样品等等。
它们都负载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具有强烈的真实感,用文字是难以描述的。
这种类型文献数量不少,其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按出版形式划分技文献可分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资料和其它文献的十大类型。
①科技图书科技图书,大多是对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的概括论述,常常是作者收集大量资料,经过筛选、鉴别、融会贯通,进行全面归纳总结的产物。
书有书号如:ISBN 0-13-165316-4是书号。
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后面共有十位数字,这十位数字分为四段,各段之间用短横线相连。
第三节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本节重点:信息检索有助于知识更新主要内容:信息检索的定义、作用、工具和方法提到信息检索,初学者可能会感到神秘陌生。
其实人们每天都离不开信息检索,比如看气象预报、看股市消息、查字典词典、查电话号码等。
只是大众化的检索技能无需专门学习,而专业化的检索知识必须专门学习而已。
一、什么是信息检索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人们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取自己需要的成分,这个查找的过程称为信息检索。
检索信息的依据是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
揭示信息内容的特征称为内部特征,如信息所属的分类和主题;反映信息表面的特征称为外部特征,如信息的作者和标题。
要检索信息,首先需要记录信息,并将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原始文献,简称原文。
然后提取原文的特征(如书名、著者)进行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相应的检索工具(如书名目录、著者索引)用于检索。
信息只有记录下来才能进行检索,没有进行记录的信息也就无法进行检索。
信息一旦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文献,所以信息检索主要指的是文献检索。
一般说来,记录在纸张上的原文信息(如图书、杂志)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印刷型的检索工具可以手工翻阅,称作手工检索;记录在其他载体上的信息通常需借助于机器才能看到,所以称为机器检索,如计算机检索。
二、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重要作用在于及时知识更新、完成科学研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信息检索有助于知识更新当今大学生在报纸上发出感叹:自己花了好几万块钱上大学,却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这是埋怨高校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的信息和知识,比人类过去知识的总和还多,人的一生中只能掌握其中极少一部分。
而在人生得到的知识当中,在学校系统学到的知识只是作为基础,且由于被逐渐遗忘或更新,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更多的知识来自社会实践,是靠随即学习、逐步积累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将更加层出不穷而知识更新周期也会更快,人们在学校接受的阶段性教育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随时补充新知识,终身保持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