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宣贯 [简版]
- 格式:pptx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49
电动汽车充电桩通信协议本范文包含合同主体+特殊应用场景说明+多方为主导下的附加条款合同编号:_______鉴于甲方是一家专业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乙方是一家具有通信技术优势的公司,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电动汽车充电桩通信协议的相关事宜,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合同:一、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双方在电动汽车充电桩通信协议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通信协议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
二、合同范围1.1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充电桩硬件接口和技术参数,为甲方开发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通信协议;1.2乙方负责通信协议的测试、优化和升级,确保通信协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3乙方为甲方提供通信协议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合同期限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年。
合同期满后,如双方无异议,可续签。
四、合同价格与支付4.1通信协议开发费用为人民币_______元(大写:_______元整),甲方支付乙方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开发、测试、优化和升级等;a)合同签订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开发费用的_______%;b)通信协议开发完成并交付甲方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开发费用的_______%;c)通信协议正式投入使用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开发费用的剩余_______%。
五、知识产权5.1双方确认,通信协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归乙方所有;5.2乙方同意甲方在合同范围内使用通信协议,并授权甲方将通信协议应用于其生产的充电桩产品;5.3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通信协议披露、转让或授权给第三方使用。
六、保密条款6.1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悉的对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市场信息等,应予以严格保密;6.2保密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算,至合同终止或履行完毕之日止;6.3双方违反保密义务的,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协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原则,就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协议,具体条款如下:第一条协议目的1.1 本协议的目的是明确甲乙双方在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2 双方同意通过本协议确立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施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及接口要求。
1.3 本协议涉及的通信协议适用于甲乙双方所提供的所有直流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
1.4 本协议的签署为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提供清晰、统一的沟通平台与技术支持。
第二条双方责任2.1 甲方责任a. 甲方负责提供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b. 甲方应根据协议约定,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检修、更新及优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c. 甲方需确保充电设备具备与乙方设备的兼容性,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d. 甲方负责提供设备相关的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及协议标准,确保乙方能够有效进行设备接入与使用。
2.2 乙方责任a. 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标准与接口规范,确保其系统能够与甲方的充电设备实现有效通信。
b. 乙方应定期对其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与甲方设备的通信稳定性和安全性。
c. 乙方需确保充电设备的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d. 乙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充电设施的接入、测试及相关验收工作。
2.3 双方共同责任a. 双方应共同确保充电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通讯,并及时响应故障处理请求。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宣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充电服务的完善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
而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分类与规范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是与充电桩进行物理连接的部分,它们之间的兼容性是确保充电过程正常进行的基础。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交流(AC)充电接口和直流(DC)充电接口。
交流充电接口通常采用国际标准的Menekes接口,又称Type 2接口,其优点是普及率较高、兼容性较强,适用于低功率家用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
与之相对,直流充电接口则主要用于高功率快速充电,其常用的标准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如CHAdeMO和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除了接口类型之外,电动汽车充电接口还有一些其他的规范,如充电功率、工作电压、通信协议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互操作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充电服务的质量。
二、电动汽车充电通信协议标准的重要性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和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协议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信协议标准的制定和宣贯是为了确保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能够与充电桩进行正常的通信和互动。
若通信协议标准不统一,就会出现充电桩无法辨识电动汽车的情况,从而无法进行充电或充电效率低下。
通信协议标准不仅涉及到物理层的接口和通信方式,还包括数据传输的格式、充电过程的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电动汽车充电通信协议标准有OCPP(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GB/T 27930和ISO 15118等。
这些通信协议标准的制定和宣贯,旨在促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通信协议,可以实现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方便用户进行跨地域、跨品牌的充电服务,并为充电服务提供更多智能化、便捷化的功能。
详解5项国家电动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
中国于2011年12月22日颁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4项国家标准。
但是,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细节并未进一步地做出详尽要求。
此次5项标准修订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本文将对新国标做详细解读。
充电接口标准几经修订中国在2006年就发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0234-2006),这个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充电电流为16A、32A、250A交流和400A直流的连接分类方式,主要借鉴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003年提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未规定充电接口的连接针数、物理尺寸和接口定义。
2011年,中国又推出了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替换了部分GB/T20234-2006中的内容,其中规定: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690V,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
此次新国标的充电接口标准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明确了电子锁的有关要求等。
另一方面,新标准对充电设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有很大帮助。
在此前充电设备面临谁建谁用的问题,国标重点统一了充电桩通信协议,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这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新国标都有哪些改变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改动很多,有一些是细节上优化,譬如充电接口标准本次修订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从而提高了充电功率,缩短了充电的时间,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优化了连接时序等。
1.通用要求此次新国标要求在直流充电枪内安装电子锁,同时预留车辆插座加装电子锁的机械结构。
详解5项国家电动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
中国于2011年12月22日颁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4项国家标准。
但是,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细节并未进一步地做出详尽要求。
此次5项标准修订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本文将对新国标做详细解读。
充电接口标准几经修订中国在2006年就发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0234-2006),这个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充电电流为16A、32A、250A交流和400A直流的连接分类方式,主要借鉴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003年提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未规定充电接口的连接针数、物理尺寸和接口定义。
2011年,中国又推出了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替换了部分GB/T20234-2006中的内容,其中规定: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690V,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
此次新国标的充电接口标准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明确了电子锁的有关要求等。
另一方面,新标准对充电设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有很大帮助。
在此前充电设备面临谁建谁用的问题,国标重点统一了充电桩通信协议,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这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新国标都有哪些改变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改动很多,有一些是细节上优化,譬如充电接口标准本次修订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从而提高了充电功率,缩短了充电的时间,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优化了连接时序等。
1.通用要求此次新国标要求在直流充电枪内安装电子锁,同时预留车辆插座加装电子锁的机械结构。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通信协议标准解读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选择。
而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以及保证充电的安全、高效,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充电系统标准和通信协议。
本文将解读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通信协议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和相关规范。
1.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主要由充电桩、车载充电装置和电动汽车三部分组成。
充电桩是充电站的设备,负责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其中包括充电接口、电能表、通信单元等;车载充电装置则是电动汽车上的设备,负责对电能进行转换和存储;而电动汽车则是充电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2. 充电系统的标准分类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并按照充电设备和通信协议对其进行分类。
充电设备标准主要包括了交流充电设备(AC)和直流充电设备(DC)两类。
其中,交流充电设备一般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低功率充电场景,而直流充电设备则一般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高功率充电场景。
通信协议标准则主要包括了国内标准、国际标准以及车企自主标准等。
3. 常见的充电系统标准和协议在国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和通信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标准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充电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这两个标准分别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机械连接器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制定。
而在国际上,最通用的充电系统标准是IEC 61851和IEC 62196。
IEC 61851是对交流充电设备的标准,其中包括三个不同的充电模式:模式1、模式2和模式3。
IEC 62196则是对直流充电设备的标准,主要针对快速充电场景。
对于充电通信协议,目前主要有OCPP(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和GB/T 27930等。
详解5项国家电动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
中国于2011年12月22日颁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4项国家标准。
但是,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细节并未进一步地做出详尽要求。
此次5项标准修订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本文将对新国标做详细解读。
充电接口标准几经修订中国在2006年就发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0234-2006),这个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充电电流为16A、32A、250A交流和400A直流的连接分类方式,主要借鉴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003年提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未规定充电接口的连接针数、物理尺寸和接口定义。
2011年,中国又推出了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替换了部分GB/T20234-2006中的内容,其中规定: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690V,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
此次新国标的充电接口标准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明确了电子锁的有关要求等。
另一方面,新标准对充电设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有很大帮助。
在此前充电设备面临谁建谁用的问题,国标重点统一了充电桩通信协议,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这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新国标都有哪些改变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改动很多,有一些是细节上优化,譬如充电接口标准本次修订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从而提高了充电功率,缩短了充电的时间,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优化了连接时序等。
1.通用要求此次新国标要求在直流充电枪内安装电子锁,同时预留车辆插座加装电子锁的机械结构。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
摘要:
一、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概述
二、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的具体内容
三、充电时间的影响因素和范围
四、充电桩新国标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随着电动汽车在我国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充电接口、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过载和短路保护等方面。
在充电接口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标准,充电系统通用要求方面有《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标准,以及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标准等。
其次,充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充电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和用户的体验。
一般来说,充电时间应该在4-8小时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充电时间也会受到充电器的类型、充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
再次,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国标的发布对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标将有利于充电桩设施在我国各试点城市大面积建设,从而使新能源车市
场继续保持井喷态势。
此外,电动车的充电桩接口标准也将按照新修订的标准做出相应改变,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
总之,电动汽车充电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站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站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要求:充电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备安全、可靠、高效的特点。
2、充电接口:充电桩应具备多种充电接口,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
同时,充电接口应具备防误插、防漏电等安全功能。
3、充电协议:充电桩应支持多种充电协议,如快充协议、慢充协议等,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充电需求。
4、通信协议:充电桩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CAN总线、RS485等,以便与电动汽车进行通信和控制。
5、支付方式:充电桩应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刷卡、扫码等,以便用户进行充电和支付操作。
6、数据采集与监控:充电桩应具备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以便对充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7、充电站建设要求:充电站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同时应具备安全、可靠、方便的特点。
8、售后服务:充电桩供应商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设备维修、更换、技术支持等。
在实际操作中,建设和使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9、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充电桩,如商场、停车场、居民小区等,以便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充电服务。
10、安装: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充电桩的安装,确保设备安全、
可靠、美观。
11、调试与检测:在安装完成后,对充电桩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符合相关标准。
12、使用:用户在使用充电桩时应注意安全,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充电和支付操作。
13、维护与管理:定期对充电桩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对充电桩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用户安全和正常使用。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5项最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7930-2023标准宣贯
GB/T 27930-2023是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该标准规定了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在实施新国标充电CAN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握手阶段:在握手阶段,充电机发送请求握手的数据包给BMS,BMS 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辨识和确认。
如果BMS不能辨识数据包,则不能进行后续的通信。
2.通信协议:新国标充电CAN协议定义了通信协议。
包括数据格式、传输速率、消息类型等内容。
在实现通信时,需要按照协议规定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3.数据交互:在数据交互阶段,充电机和BMS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协商。
充电机需要向BMS发送充电请求和状态信息,而BMS需要向充电机发送电池状态信息和充电接受指令等。
4.安全性:新国标充电CAN协议规定了通信数据的加密和认证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
在通信过程中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错误处理,以避免出现错误或异常情况。
总之,实施新国标充电CAN协议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制定:审核:批准:。
详解5项国家电动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
中国于2011年12月22日颁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4项国家标准。
但是,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功率等细节并未进一步地做出详尽要求。
此次5项标准修订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本文将对新国标做详细解读。
充电接口标准几经修订中国在2006年就发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0234-2006),这个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充电电流为16A、32A、250A交流和400A直流的连接分类方式,主要借鉴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003年提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未规定充电接口的连接针数、物理尺寸和接口定义。
2011年,中国又推出了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替换了部分GB/T20234-2006中的内容,其中规定: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690V,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
此次新国标的充电接口标准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明确了电子锁的有关要求等。
另一方面,新标准对充电设备是有很大好处的,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有很大帮助。
在此前充电设备面临谁建谁用的问题,国标重点统一了充电桩通信协议,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这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
新国标都有哪些改变相对于旧标准,新标准改动很多,有一些是细节上优化,譬如充电接口标准本次修订提高了电压和电流等级,从而提高了充电功率,缩短了充电的时间,并且调整了信号针和机械锁的部分尺寸,优化了连接时序等。
1.通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