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通信协议标准解读PPT
- 格式:pptx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46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动汽车充电机通信协议
电动汽车充电机通信协议,是指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机与车
载充电控制器之间所使用的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施是确保充电
机和车载充电控制器之间正常沟通和交流的关键。
充电机通信协议的功能
包括充电机启动、充电参数设置、充电过程监测、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等。
首先是OCPP协议。
OCPP是开放充电联盟(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制定的通信协议,旨在实现充电桩设备和后台管理系统之间的
标准化通信。
OCPP协议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设计目标主要包
括降低充电设备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等。
目前已
经有许多充电桩和管理系统支持OCPP协议,可以实现互操作。
另外,还有一些基于无线通信的协议,如Wi-Fi和蓝牙。
Wi-Fi协议
可以实现充电桩和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具有连接速度快、距离远的优点。
蓝牙协议则可以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其优点是功耗低、成本低。
这些
无线通信协议通常用于充电站和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传
输和设置操作。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机通信协议在充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充电机和车辆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操作。
不同的通信协议
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随
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机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将成为
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
电动汽车通讯协议协议名称:电动汽车通讯协议1.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电动汽车的通讯协议,以确保不同厂商的电动汽车之间能够进行可靠、安全、高效的通信。
本协议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各种通信场景,包括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等。
2. 定义2.1 电动汽车(EV):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2.2 通信协议:指电动汽车之间或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规范。
3. 通信协议架构3.1 物理层:定义电动汽车通信所需的物理接口和传输介质,如CAN总线、以太网等。
3.2 数据链路层:定义数据帧的格式、传输方式和错误检测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3 网络层:定义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机制,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递到目标设备。
3.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3.5 应用层:定义电动汽车通信的具体应用协议,如充电协议、车辆远程控制协议等。
4. 通信协议规范4.1 数据帧格式:定义电动汽车通信数据帧的格式,包括帧头、帧数据和帧尾等字段。
4.2 数据传输方式:规定电动汽车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式,如单播、广播、组播等。
4.3 错误检测和纠错机制:定义电动汽车通信数据的错误检测和纠错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4 数据包路由和转发:规定电动汽车通信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机制,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递到目标设备。
4.5 数据传输控制:定义电动汽车通信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保证通信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4.6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规定电动汽车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包括加密、认证等。
5. 协议实施和测试5.1 实施要求:制定电动汽车通信协议的实施要求,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等。
5.2 测试要求:定义电动汽车通信协议的测试要求,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6. 协议版本管理6.1 版本号:为电动汽车通信协议定义版本号,以便进行版本管理和升级。
6.2 更新记录:记录电动汽车通信协议的更新历史,包括版本号、更新内容、更新日期等。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5项最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说明: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1、ID:1801F456(PGN=256(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BYTE3BYTE4BYTE5BYTE6BYTE72、ID:180256F4(PGN=512(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 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BYTE1BYTE2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围:0~1000A·hBYTE5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围:0~750V BYTE7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BYTE9BYTE10BYTE11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BYTE13BYTE14BYTE15BYTE16电池组生产日期:年(比例:1年/位,偏移量:1985,数据范围:1985~2235 BYTE17电池组生产日期:月(1月/位,偏移量:0月,数据范围:1~12月 BYTE18电池组生产日期:日(1日/位,偏移量:0日,数据范围:1~31日 BYTE19电池组充电次数,1次/位,偏移量:0次,以BMS统计为准BYTE20BYTE21BYTE22电池组产权表示(0:租赁,1:车自有BYTE23预留BYTE24~40车辆识别码(vin二、充电参数配置阶段:1、ID:180656F4(PGN=1536(BMS发送给充电机,动力蓄电池配置参数,数据长度13个字节,周期50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单体动力蓄电池最高允许充电电压(比例:0.01V/bit,偏移量:0 BYTE1BYTE2最高允许充电电流(比例: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动力蓄电池标称总能量(0.1Kw·h/bit,偏移量:0BYTE5BYTE6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7BYTE8最高允许温度(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9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比例:0.1%/bit,偏移量:0BYTE10BYTE11整车动力蓄电池总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22、ID:1807F456(PGN=1792(充电机发送给BMS,时间同步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500ms BYTE0秒(压缩BCD码BYTE1分(压缩BCD码BYTE2时(压缩BCD码BYTE3日(压缩BCD码BYTE4月(压缩BCD码BYTE5年(压缩BCD码BYTE63、ID:1808F456(PGN=204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最高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1BYTE2最低输出电压(比例:0.1V/bit,偏移量:0BYTE3BYTE4最大输出电流(0.1A/bit,偏移量:-400BYTE54、ID:100956F4(PGN=230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BMS是否充电准备好(0:BMS未准备好,0xAA:BMS完成充电准备5、ID:100AF456(PGN=2560(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数据长度1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充电机是否完成充电准备(0:充电机未完成准备,0xAA:完成准备三、充电过程:1、ID:181056F4(PGN=409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需求,数据长度5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需求(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需求(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充电模式(0x01:恒压充电;0x02:恒流充电2、ID:181156F4(PGN=435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充电总状态,数据长度9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充电电压测量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YTE2充电电流测量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及其组号(1~12:蓄电池电压,0.01V/bit;13~16:动力蓄电池电池电压所在组号:1/bit,偏移量:1BYTE5BYTE6当前SOC(1%的比例,偏移量:0BYTE7估算剩余充电时间(1min/bit,大于600分钟按600分钟发送BYTE83、ID:1812F456(PGN=4608(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充电状态,数据长度6个字节,周期50msBYTE0充电电压输出值(0.1V/bit,偏移量:0VBYTE1BTYE2充电电流输出值(0.1A/bit,偏移量:-400ABYTE3BYTE4累计充电时间(1min/bit,最大为600minBYTE54、ID:181356F4(PGN=4864(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状态信息,数据长度7个字节,周期250msBYTE0最高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所在编号BYTE1最高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2最高温度检测点编号BYTE3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1度/bit,偏移量:-50BYTE4最低动力蓄电池温度检测点号BYTE5Bit0-bit1单体动力蓄电池电压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2-bit3整车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过高/过低(00:正常;01:过高;10:过低Bit4-bit5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电流(00:正常;01:过流;10:不可信Bit6-bit7动力蓄电池温度过高(00:正常;01:过高;10:不可信 BYTE6Bit0-bit1动力蓄电池绝缘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 Bit2-bit3动力蓄电池组输出连接器连接状态(00:正常,01:不正常,10:不可信Bit4-bit5充电允许(00:禁止;01:允许5、ID:181556F4(PGN=5376(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单体电压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1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1BYTE22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3BYTE43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BYTE5、、、、、、、、、、、、BYTE511256号单体动力电池电压6、ID:181656F4(PGN=5632(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温度信息,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动力蓄电池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1动力蓄电池2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2动力蓄电池3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3动力蓄电池4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4动力蓄电池5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5动力蓄电池6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BYTEN动力蓄电池N+1温度信息(比例:1度/bit,偏移量:-50度7、ID:181756F4(PGN=5888(BMS发送给充电机,电池预留报文,数据长度不定,周期1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BYTE0预留BYTE1预留BYTE2预留BYTE3预留BYTE4预留BYTE5预留、、、、、、预留BYTEN预留8、ID:101956F4(PGN=6400(BMS发送给充电机,BMS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BYTE0BMS中止充电原因BYTE1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BMS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所需求的SOC目标值(00:未达到,01:达到需求,10:不可信状态; b3~4位:达到总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总电压设定值,01:达到设定值,10: 不可信状态;c5~6位:达到单体电压的设定值(00:未达到,01:达到,10:不可信状态2、BMS中止充电故障原因:a1~2位:绝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b3~4位:输出连接器过温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c5~6位:BMS原件、输出连接器过温(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d7~8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e9~10位:电池组温度过高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f11~12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BMS中止充电错误原因:a1~2位:电流过大(00:正常,01:电流超过需求值,10:不可信状态b3~4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电压异常,10:不可信状态9、ID:101AF456(PGN=6656(充电机发送给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4个字节,周期10ms BYTE0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BYTE1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BYTE2BYTE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说明:1、充电机中止充电原因:a1~2位:达到充电机设定的条件中止(00:正常,01:达到设定条件中止,10:不可信状态b3~4位:人工中止(00:正常,01:人工中止,10:不可信状态c5~6位:故障中止(00:正常,01:故障中止,10:不可信状态2、充电机中止充电故障原因: a 1~2 位:充电机过温故障(00:温度正常,01:充电机过温,10:不可信状态) b 3~4 位:充电连接器故障(00:连机器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 c 5~6 位:充电机内部过温故障(00:内部温度正常,01:内部过温,10:不可信) d 7~8 位:所需电量不能传送(00:传送正常,01:不能传送,10:不可信) e 9~10 位:充电机急停故障(00:正常,01:急停,10:不可信状态) f 11~12 位:其它故障(00:正常,01:故障,10:不可信状态)3、充电机中止充电错误原因: a 1~2 位:电流不匹配(00:电流匹配,01:电流不匹配,10:不可信状态) b 3~4 位:电压异常(00:正常,01:异常,10:不可信状态)四、充电结束阶段: 1、ID:181C56F4 (PGN=7168 (BMS 发送给充电机,BMS 统计数据,数据长度 7 个字节,周期 25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动力蓄电池最低温度(比例:1,偏移量:-50)动力蓄电池最高温度(比例:1,偏移量:-50)动力蓄电池单体最高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中止时 SOC 值(比例:1%,偏移量:0)动力蓄电池单体最低电压(比例:0.01,偏移量:0) 2、ID:181DF456 (PGN=7424 (充电机发送给 BMS,充电机统计数据,数据长度 5 个字节,周期 25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充电机编号累计输出能量(比例:0.1kw·h,偏移量:0,范围:0~1000)累计充电时间(比例:1min,偏移量:0,范围:0~600)五、发生错误: 1、ID:081E56F4 (PGN=7680 (BMS 发送给充电机,BMS 统计数据,数据长度 4 个字节,周期 250ms) BYTE0 Bit0-Bit1 Bit2-Bit3 BYTE1 Bit0-Bit1 Bit2-Bit3 BYTE2 Bit0-Bit1 接受 SPN2560=0X00 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 :正常,01 :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 SPN2560=0XAA 充电机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 :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充电机的时间同步和充电机最大能力报文超时( 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充电机完成充电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 01:超时, 10:不可信状态)接受充电机充电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 10:不可信状态)Bit2-Bit3 BYTE3 Bit0-Bit1 接受充电机中止报文超时( 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充电机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 10:不可信状态) 2、ID:081FF456 (PGN=7936 (充电机发送给 BMS,充电机中止充电,数据长度 4 个字节,周期 250ms) BYTE0 BYTE1 Bit0-Bit1 Bit0-Bit1 Bit2-Bit3 BYTE2 Bit0-Bit1 Bit2-Bit3 Bit4-Bit5 BYTE3 Bit0-Bit1 接受 BMS 和车辆的辨识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电池充电参数报文超时(00:正常, 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 BMS 完成充电前准备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 10:不可信状态)接受电池充电总状态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 10:不可信状态)接受电池充电需求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 BMS 中止充电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接受 BMS 充电统计报文超时(00:正常,01:超时,10:不可信状态)六、多包发送过程: 1、0x1CEC56F4(BMS 请求建立多包发送,周期 5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2、0x1CECF456(充电机应答多包发送请求,周期 5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回答控制字 0x11 可发送的数据包数接下来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号 0xFF0xFF 需要发送的包数 0Xff 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 PGN 请求控制字 0x10 需要发送的总字节数BYTE5 BYTE6 BYTE7 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 PGN 3、0x1CEB56F4(BMS 发送多包信息,周期根据国标定义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包序号(1 到 N)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需发送的内容 4、0x1CECF456(充电机响应完成多包接收,周期 50ms BYTE0 BYTE1 BYTE2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接受到的总包数 0Xff 所装载数据的参数组群号,即其 PGN 请求控制字 0x13 接受到的总字节数深圳市聚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继坤整理。
第一帧0001: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第二帧0002: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第三帧0003: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第四帧0004: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第五帧0005: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第六帧0006:宁波特发送给充电机通讯板CAN1 发送给宁波特第一帧401充电机发送给宁波特第二帧402:充电机发送给宁波特第三帧403:充电机发送给宁波特第四帧404:充电机发送给宁波特第五帧405:充电机发送给宁波特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CAN2第一帧18A0ABCC:APF侧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第二帧:BiDCDC侧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第三帧C0:APF侧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第四帧:APF侧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第五帧:BiDCDC侧主控板发送给通讯板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第一帧C0: 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第二帧C1: 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第三帧C2: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第四帧404: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第五帧F1: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新增参数设置】第六帧F2:通讯板发送给主控板CAN2【新增参数设置】婴儿睡觉时常会醒来哭,可能在在深夜、也可能在父母做饭或其他繁忙时刻,让父母疲惫不堪,既不能休息好也不能做很好的照顾孩子。
随着智能机器的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婴儿床越发受到小孩父母的欢迎。
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PLC控制的电动婴儿床,当婴儿睡觉哭醒时,可以实现婴儿床的自动摇晃和播放催眠曲。
同时,我们设计的婴儿床还加有教学模块和娱乐模块,有助于婴儿智力的发展。
此设计,主要涉及到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传感器等方面的知识。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概述本声控轮式婴儿床以LM3S811芯片为核心,实现了预期的基本技术指标。
本设计辅以LD3320语音模块,由特定的麦克风接收到相应的语音命令,经过LD3320芯片进行语音识别后芯片内部的16位A/D将相应的语音命令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传输到LM3S811中,从而改变PWM的占空比再通过L298N的协助从而达到运用语音操控轮式婴儿床的运行。
电动汽车通讯协议协议名称:电动汽车通讯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电动汽车通讯协议的标准格式,以确保电动汽车之间的通讯能够高效、安全、可靠地进行。
本协议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通讯系统,包括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充电设施之间的通讯。
二、定义1. 电动汽车(EV):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2. 通讯系统:指电动汽车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系统,包括数据传输、命令控制等功能。
3. 充电设施:指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设备,包括充电桩、充电站等。
三、通讯协议要求1. 通讯协议应采用开放标准,以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2. 通讯协议应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包括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
3. 通讯协议应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以满足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之间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4. 通讯协议应具备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功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5. 通讯协议应支持实时通讯,以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之间的快速响应和交互。
6. 通讯协议应支持故障诊断和远程监控功能,以方便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进行状态监测和维护。
四、通讯协议架构1. 物理层:定义电动汽车通讯的物理接口和传输介质,包括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
2.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讯。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数据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5. 应用层:定义电动汽车通讯的应用协议,包括数据格式、命令和控制规则等。
五、通讯协议数据格式1. 数据帧格式:数据帧由帧头、数据字段和帧尾组成,帧头和帧尾用于标识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
2. 数据格式:数据采用统一的格式进行编码,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和数据内容等信息。
3. 命令格式:定义通讯双方之间的命令格式,包括命令类型、参数和返回值等。
4. 控制规则:定义通讯协议中的控制规则,包括数据的请求、应答和重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