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新媒体建设审批登记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47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项目名称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学生所在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申报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项目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11年04月至2012年02月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2011年2月项目名称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开发申请经费13080元起止时间2011年04月至2012年02月申请团队姓名年级所在单位及专业联系电话E-mail###0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 09级理工科基础教学部软件工程###0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0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0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导师姓名## 职务/职称教授电话E-mail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等)本团队成员由四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和一名陕西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组成,通过相应专业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具备独立开发、优化和维护网站的能力,并且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学习,也具备了从网络中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必要的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等。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必然要替代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000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了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过近10年的发展,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形成覆盖平面媒体、影视媒体、网络多媒体等各类媒体的实验室群落,也是目前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我校校园网已经全线贯通,可以实现相关人员对平台的实时管理,选择的技术实现路线是目前较为成熟网络平台开发技术,能够完成设计方案提出的设计要求,只要有硬件条件支持就可构建出平台开发所必需的软件环境,我院服务器能够满足技术实现路线的硬件环境要求。
云南师范大学部门采购项目采购及验收登记表
填表说明
1.由部门自行组织采购的项目,填写《云南师范大学部门采购项目审批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填写此表,按此表采购流程采购。
2.项目名称、预算金额和经费来源栏,需和《云南师范大学部门采购项目审批表》一致。
3.采购方式:有询价和单一来源两种,采购方式需和《云南师范大学部门采购项目审批表》审批的一致。
4.采购内容一栏,要尽量详细,采购的设备或者服务名称、数量需和《云南师范大学部门采购项目审批表》一致。
5.采购小组成员签字一栏,需为3人及以上单数组成。
6.供应商名称一栏,询价采购需填3家及以上供应商信息,单一来源采购只需填写一家供应商的信息,供应商名称必须是全称。
7.采购结果一栏:第一个空格填写拟成交供应商全称,第二个空格填写报价,报价为人民币。
8.货到验收(签收)情况一栏,验收(签收)人一般和采购小组人员
一致。
9.采购及验收审核意见一栏:申购部门是采购的主体,需履行主体责任,采购结果和验收情况需申购单位负责人确认。
作者简介:段志忠(1992-),男,云南昆明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段志忠(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每一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网络亚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网络时代网络亚文化演进路径的梳理,发现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呈现出从单边到多边、资本化以及潮流风尚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也对大学生身份认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格心理方面产生了影响。
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引导工作,应从加强监管和提供优质文化产品两方面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7-0041-04亚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从伯明翰学派到芝加哥学派再到后亚文化研究的过程。
伯明翰学派以及芝加哥学派所研究的亚文化,其传播工具主要是书籍、报刊、电台。
这个时期的西方亚文化传播具有鲜明的地域发展特点,由于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在具体的亚文化风格区域方面呈现出多个地点同时演变发生而又相互没有联系的情况。
这个时期的亚文化传播扩散较慢,而且往往具有对权威的反抗性。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商业媒体模式不断迭代,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亚文化对权威的反抗性逐渐减少。
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从电脑到非智能手机再到智能手机时代,给我国网络亚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结构性的影响,这样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流量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双重变革。
大学生作为高知青年群体,接受和适应新技术新文化能力较强,容易受到网络亚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是指高校在校大学生群体通过互联网了解认知和接纳社会亚文化的形式。
从网络亚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对网络亚文化传播历程的梳理,成为讨论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前提。
一、大学生网络亚文化传播的历程1.台式计算机时代的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网络亚文化的传播最初发生在以台式电脑为主体的互联网萌芽期。
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局限于特定的实体媒介和空间,所依赖的台式机体积大,且不方便携带,而笔记本电脑方便携带但价格过于高昂,消费者群体占比不大,加之光纤普及较慢,电脑不具备WiFi和无线上网功能。
云南师范大学一、云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合组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现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0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为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之一。
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规模超过1亿元,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二、学院简介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形成了以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为龙头,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为支撑,以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六个本科专业为基础,涵盖文、艺两大学科门类,基础宽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2018年3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建的“国际新闻传播学院”落地传媒学院,共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院在校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64人,在职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在读博士10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
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育部舆情研究机制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云南省媒介融合与讯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华社经济社舆情与大数据研究基地,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建有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培训中心、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大数据创新实验中心、与微想720云建有VR数字媒体联合实验室,学院建有音频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功能演播厅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虚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1600余万元。
76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9期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美国人P.戈尔德马克在政府报告中首次将电子录像称作是“新媒体”,随后美国人重要官员也在公共场合中多次使用“新媒体”,“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和媒介研究中通行,并逐步成为各国媒介研究的热门话题。
但直至今日,“新媒体”还没有准确的定义。
清华大学教授彭兰从“新媒体”的演变、特征及使用情景三个角度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下,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
[1]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具有较广泛的受众、更快的传播速度以及更高的传播效率。
一、报纸的价值及价值演变19世纪末学者开始对价值有了定义。
“价值主观论”学派认为,一切价值都起源与人,价值仅存在于人的思维,而不是固有地存在于物品本身。
“价值客观论”学派认为,万物的价值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
“情景论”学派认为,价值只有人在特定的情景中,综合主观与客观的优点下,才具有意义。
随后,主流的价值理论认为价值的意义是以主体为标准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
[2]换句话说,客体是否满足与主体,就是其价值的体现。
媒介依赖论认为当受众个体越依赖于某种媒介来满足自身需要时,就说明该媒介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这也说明,个体对媒介的依赖度越高,媒介就越有价值。
张金海教授根据主客体之间的满足关系以及“媒体-受众”的结构界定了媒介的三大价值:信息价值、娱乐价值、社交价值。
[4]也就是说,报纸的价值就是向世界提供最新的变动和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娱乐大众和以及引导社会舆论。
(一)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徐宝璜曾说道:“新闻纸者,国民之喉舌也”。
1942年中宣部曾下达《未改造党报的通知》并对党报进行检查和改造,此后我国党报就承载了国家立场、发展方向的使命。
[5]因此,我国报纸在19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价值是让群众了解国家立场以及发展的方针政策,引导人民正确的前进道路,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最后党和人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学习学生手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前言 (1)一、平台系统登录 (2)二、学生工作室功能介绍 (3)(一)通知公告 (3)(二)个人信息 (4)(三)班级工作室 (5)(四)课程表 (7)(五)费用管理 (8)(六)教学计划 (9)(七)课程学习 (9)(八)成绩管理 (20)(九)学籍异动 (21)(十)留言板 (21)(十一)注销退出 (22)三、网络学习步骤 (23)四、考核办法与成绩查询 (24)(一)考核办法 (24)(二)成绩查询 (24)五、常见问题 (26)(一)忘记密码 (26)(二)课件打不开或显示异常、观看不流畅及相关问题 (26)(三)下载问题 (27)附录一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28)附录二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44)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为全省学员提供非实时多媒体交互教学服务,为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学院及各函授站点提供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是学院办公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所依托的重要基础设施。
平台界面简洁、友好,易于操作。
学员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会使用浏览器,就能够正常使用。
为了帮助学员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通过平台实现网上学习、个人信息管理及完成学习过程,特编写了此手册。
学员在正式开始学习前,请务必认真阅读本手册。
本网络平台运行环境如下:硬件环境:●内存1024M(推荐)以上●多媒体电脑●配备声卡●网速2M以上软件环境:●Window XP/Window 7操作系统●推荐使用IE浏览器,浏览器IE8.0以上版本,●Macromedia Flash Player 7.0及以上●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需安装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器一、平台系统登录首先,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登录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如图1-1所示。